190 likes | 315 Vues
工 程 测 量. 讲授:邹 静 蓉. 第十一章 路线的纵、横断面测量. 公路测量. 公路线形. 路线纵横面断面测量又称为中线水准测量 目的 —— 测定线路中桩处的高程,绘制纵断面图,为线路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横断面测量 目的 —— 测定中桩处垂直于中线方向的地形起伏形态 , 绘制横断面图 , 为路基设计、计算土石方数量以及施工放边桩之用。. 纵断面测量工作步骤 ——“ 先基平后中平 ” 基平测量:沿路线方向设置水准点,测其高程,建立路线高程控制。 中平测量:根据基平测量建立的水准点高程,在相邻的两水准点之间测各中桩的地面高程。. 第一节 基平测量.
E N D
工 程 测 量 讲授:邹 静 蓉
公路测量 公路线形
路线纵横面断面测量又称为中线水准测量 • 目的——测定线路中桩处的高程,绘制纵断面图,为线路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 横断面测量 • 目的——测定中桩处垂直于中线方向的地形起伏形态,绘制横断面图,为路基设计、计算土石方数量以及施工放边桩之用。
纵断面测量工作步骤——“先基平后中平” • 基平测量:沿路线方向设置水准点,测其高程,建立路线高程控制。 • 中平测量:根据基平测量建立的水准点高程,在相邻的两水准点之间测各中桩的地面高程。
一、路线水准点的设置 • 水准点是高程测量的控制点 • 分类——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两种。 • 表示:BM • 永久性水准点的布设: • 在路线的起终点、大桥两岸、隧道两端、垭口以及一些需要长期观测高程的重点工程附近。 • 一般地区应每隔一定长度设置一个永久性水准点。
临时水准点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复杂情况和工程需要而定。临时水准点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复杂情况和工程需要而定。 • (1)横向位置:不易破坏且方便之处。一般离中线50—300m。 道路中心线 50~300m 水准点
(2)纵向密度: • 山区:相隔0.5km~1km; • 平原区:相隔1km~2km K0+000 K0+020 K0+040 K0+060 K10+060 K10+080 K0+100 山区:0.5~1.0Km 平原区:1Km~2Km
二、基平测量的方法 • 基平测量时,首先应将起始水准点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以获得绝对高程。若线路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以采用假定高程基准。
基平测量: • (1)路线——附合水准路线。 • (2)仪器——不低于DS3精度的水准仪或全站仪 • (3)测量要求 • 将水准点连成水准路线,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或采用一台水准仪在相邻的水准点间作往返观测,外业成果合格后要进行平差计算,得到各水准点的高程。 • 测量精度: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往返测,闭合差不超过±20 √ L或±6√n (mm) • (L为路线长度,n为测站数)
BM2 BM1 附合水准路线
一、水准仪中平测量的一般方法 • 从一个水准点出发,逐个测定中桩的地面高程,附合到下一个水准点上。相邻水准点间构成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② 0+100 0+120 0+000 0+040 0+080 BM2 0+160 0+180 0+200 0+220 0+240 ZD1 BM1 ①
视线高法测高程测站视线高H=后视点高程HA+后视读数a前视转点的高程HB=视线高H-前视读数b中桩高程H1=视线高H-中视读数k1视线高法测高程测站视线高H=后视点高程HA+后视读数a前视转点的高程HB=视线高H-前视读数b中桩高程H1=视线高H-中视读数k1 b 视线高 k2 B k1 a A K2 H K1 HB H2 HA H1 大地水准面
总结: • 中平测量作单程观测 • 用视线高法求得前视转点和中桩高称。 • 精度满足:高速,一级公路≤±30√Lmm • 二级及以下公路≤±50√Lmm 否则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