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likes | 899 Vues
西北抗金的历史见证 —— 《 吴玠碑 》 、 《 吴挺碑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 蔡副全. 宋故开府吴公墓志铭. 世功保蜀忠德之碑. 一、历史背景 公元 10 至 13 世纪,是中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再度崛起的时期。北方的契丹,在黄河流域建立了 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 并在北宋王朝建立之前,已将其南疆拓展到今山西北部和河北中部一带。
E N D
西北抗金的历史见证—— 《吴玠碑》、《吴挺碑》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 蔡副全 宋故开府吴公墓志铭 世功保蜀忠德之碑
一、历史背景 公元10至13世纪,是中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再度崛起的时期。北方的契丹,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并在北宋王朝建立之前,已将其南疆拓展到今山西北部和河北中部一带。 北宋王朝建立后,宋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战争。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战得精疲力尽的宋辽双方在澶州(治今河南濮阳)订立了“澶渊之盟”,中止了长达40余年的战争。但是,崛起于西北地区的党项夏州政权首领元昊又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正式称帝,建立了西夏王朝,又与北宋王朝激烈交战。西夏的国土面积尽管不及北宋的五分之一,然而却在宋夏战争中三次大败宋军。迫使北宋王朝承认了它的存在。公元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七年),宋夏双方议和停战。从此,在中国境内形成了辽、北宋、夏三足鼎立的局面。
一、历史背景 公元1125年(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太宗天会三年)十月,金太宗下诏伐宋。闰十一月二十六日,开封城被金军攻占。公元1127年四月,金军解押着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宗室、部分宋朝官员开始北撤。临行前,金军在开封大肆掳掠,并册立北宋前宰相张邦昌傀儡政权,而将北宋的河东、河北地区直接纳入自己的统治区。 1127年五月,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宋高宗的即位,揭开了南宋的历史。 公元1128年春,金军在占领秦州(甘肃天水)后,溯渭水西行,企图攻占熙州(甘肃临洮)。在巩州(治今甘肃陇西),金军遭宋军伏击,被迫停止西进。 1128年秋冬两季,宋金交战的战场是中原和陕西。西北牵制,主战中原。陕西不仅是南宋王朝重要的兵源基地,而且可以直接威胁河东和中原地区。南宋王朝如能确保江淮和陕西,那就形成了夹击中原的态势,在战略上可保主动。宋高宗任命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全权负责所有川、陕以及京西、湖北、湖南地区的军政事务。
二、吴家将西北金 吴氏家族世居陇右,三世为将,威震西蜀。吴曦叛宋,吴氏家族遂身败名裂。从吴玠到吴璘、再到吴挺、吴曦,整个吴氏家族兵柄世传,称雄四川几近八十年,给南宋历史造成了深刻影响。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是宋代削大将弱兵权、强化朝廷对军队控制的传统国策。尽管宋金第二次绍兴和议后,南宋朝廷采取种种措施,不断削弱吴氏军事集团,但吴氏军事集团却仍然保持了它的家族色彩和世袭兴州的兵柄。这可以说是南宋军政上的一个特例。吴氏军事集团的形成、发展、衰亡,经历了由抗金到叛宋的这样一个历史过程。而抗金与叛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又决定了吴氏军事集团的兴衰荣辱、成功和失败。四川宋将杨成曾对吴氏军事集团的兴衰成败评论说: 夫吴氏当中兴危难之时,能百战以保蜀,传之四世,恩威益张,根本益固,蜀人知有吴氏而不知有朝廷。一旦曦为叛逆,诸将取之如取孤豚。
拱——吴昱 扶 撝 扩 揔 玠—— 援 掖 拭 拯 挺—— 掞 抦 扬 揆 撙 谦——遂——扆—— 盱 曦 晛 晫 璘——
宋哲宗元祐八年(壬申 1093年)吴玠1岁 • 吴玠出生于德顺军所辖水洛城(今甘肃庄浪,一说甘肃静宁)一军人家庭,父讳扆,母刘氏。吴扆少年从军,待人宽厚,作战勇敢。 • 宋徽宗崇宁元年(壬午 1102年)吴玠10岁,吴璘1岁 • 吴璘出生(早产)。 • 宋徽宗崇宁二年(癸 1103年)吴玠11岁,吴璘2岁 • 二月初五日甲子,岳飞生。 • 宋徽宗崇宁元年至宋徽宗政和元年(1102——1111年) • 吴扆阵亡,葬于水洛成北原。吴玠吴璘随母刘氏从陇干迁往水洛成定居。 • 宋徽宗政和元年(辛卯 1111年),吴玠19岁,吴璘10岁 • 吴玠以“良家子”身分从军。 • 宋徽宗宣和二年(辛丑 1120年),吴玠28岁,吴璘19岁 • 吴璘从军。
吴玠,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人。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出生于德顺军所辖水洛城(今甘肃庄浪)一军人家庭。父讳扆,母刘氏。“少沉毅有志节,知兵善骑射,读书能通大义。”(《宋史•吴玠传》)。王曾瑜先生《和尚原和仙人关之战述评》云:吴玠,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人。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出生于德顺军所辖水洛城(今甘肃庄浪)一军人家庭。父讳扆,母刘氏。“少沉毅有志节,知兵善骑射,读书能通大义。”(《宋史•吴玠传》)。王曾瑜先生《和尚原和仙人关之战述评》云: 自绍兴元年至四年三月,川陕战场是宋金战争的主要战场,甚至是唯一战场。吴玠军近乎独立地支撑南宋半壁江山,在此期间的抗金战功是独一无二的。……其战功和声威最初尚在岳飞之上。……在南宋初的抗金名将中,吴玠的军事成就仅次于岳飞,而在他人之上。吴玠善守不善攻,尚不能组织大规模的进攻战役,这是他不如岳飞之处。
(一)富平之战 1130年秋,金王朝的对宋战略出现了变化。它放弃了再次渡江在短期内消灭南宋政权的不切实际的计划,而着手在中原地区扶植刘豫,册封刘豫为大齐皇帝,想让这个伪齐政权成为一个替自己暂时统治中原的傀儡政权。 但是,要确保伪齐政权的统治秩序,就必须攻占从侧面直接威胁着中原的陕西,消灭陕西宋军主力。 富平之战,宋军痛失全陕,以失败告终。由干战前张浚只想到了胜利而没想到失败,因此一旦战败,他便举止无措。张浚在吴璘的卫队护卫下退回秦州。 吴玠率永兴军部队据守陇州(治今陕西陇县),被金将马五战败。但吴玠头脑清醒,并未翻越陇山西逃,而是率军穿过已被金军占领的凤翔府,向南撤到了大散关和和尚原,堵住了金军进攻四川的必经之路。
(二)和尚原之战 公元1131年(宋高宗绍兴元年)三月十四日,金将完颜没立率军从凤翔直扑和尚原,企图一举攻克这个宋军新建成的军事要塞。 1、“单骑决斗” 吴玠一军远远地抛在敌后,使吴玠一军变成了孤军。 然而,吴玠镇定自若,与金军在和尚原下、大散关前先演出了一场“单骑决斗”的好戏。 金军在陕西获得连连胜利,变得十分骄狂,派一员骁将跑到宋军阵前大骂吴玠,要吴玠出阵与他单独决斗,挑起了这场单骑决斗的好戏。 吴玠见金将确实骁勇,不敢大意,命麾下两将齐出,双取金将。金将身手不凡,几个回合便将两员宋将挑落马前。 金将更加猖狂,要吴玠出阵。
吴玠军中一位叫曹武的小军官请求出阵决斗。吴玠劝说:“两将都敌他不过,你别去了,以免再丢面子。”曹武说:“把您平常乘骑的战马给我,那金将就斗不过我了。”吴玠问其中的原因,曹武回答:“敌将确实骁勇,但我看他的马在来回转身时有点毛病。这就很容易擒拿他了。”吴玠把自己的坐骑给了曹武,让他出阵。 吴玠军中一位叫曹武的小军官请求出阵决斗。吴玠劝说:“两将都敌他不过,你别去了,以免再丢面子。”曹武说:“把您平常乘骑的战马给我,那金将就斗不过我了。”吴玠问其中的原因,曹武回答:“敌将确实骁勇,但我看他的马在来回转身时有点毛病。这就很容易擒拿他了。”吴玠把自己的坐骑给了曹武,让他出阵。 曹武策马出阵,金将跃马应战。曹武并不与他交手,打马而走。金将随后猛追。当两马并身驱驰之际,曹武猛然一勒马头,转身扑向金将。金将的坐骑骤前急回收步迟缓。曹武抓住这一刹那的机会,一锤打碎了金将的脑袋。
2、初战告捷 五月,金军兵分两路夹攻和尚原。金将没立指挥凤翔金军由北向南,从正面攻击和尚原;金将乌鲁、折合指挥秦州金军从阶州和成州出兵,由南向北,从侧后攻击和尚原。 双方一连酣斗三日,四次交锋。 乌鲁、折合的金军都是骑兵,宋军专挑山地伏击金军。金军只得弃马步战。宋军四战四捷,金军只好收兵南撤凤州。 这时,没立率领的北路金军正在和尚原以北苦战。击退南路金军后,吴玠马上命杨从义率部北进,抄小路绕到北路金军身后,在神岔一带反击金军。交战中二百余名金兵被俘或被杀。没立见势不妙,引军逃回宝鸡。
乌鲁、折合也再贾余勇向大散关一线的宋军发起进攻。而宋军击退北路金军后,集中兵力又痛击南路金军,当阵斩杀金将乌鲁。 乌鲁、折合也再贾余勇向大散关一线的宋军发起进攻。而宋军击退北路金军后,集中兵力又痛击南路金军,当阵斩杀金将乌鲁。 主将被杀,金军士气低落,折合只好率军退守黄牛岭。这时,天气骤然转坏,大风大雨夹杂着冰雹从天而降,弄得金军痛苦不堪。苦捱了一夜后,金军在天明便拔营而逃,返回了秦州。 金军此次进攻,原拟南北夹击和尚原,但吴玠却采取阻北打南、阻南打北交替进行的战术,使金军南北对进的两军始终不能会合,成功地击败了南北两路金军。
3、血战和尚原 六月,四川宋军受和尚原胜利的鼓舞,向陕西展开了局部的反攻。熙河帅关师古出兵进攻熙河地区,连连击败熙州一带的叛军。 鉴于陕西局势的变化,金王朝决定将两淮的金军主力西调陕西,集中兵力巩固陕西,攻取四川。 1131年秋,元帅左监军完颜宗弼(兀术)率领数万金军再次南下,进入陕西。川陕战场在富平之战后,再度成为宋金的主战场。 十月十日中午时分,金军到达和尚原下。以优势兵力向宋军发起了猛烈进攻。接着,金军又分出兵力向大散关发动了进攻。’ 吴玠沉着应战,他指挥吴璘、雷仲率领的“驻队”,依托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发挥宋军弓驽的优势,远距离杀伤金军。强弓劲弩,轮番选射,矢发如雨,挫退了金军三次大规模进攻。黄昏时,借金军撤退之时,吴玠又派杨政率战锋队随后掩杀,给金军以重大杀伤。
十一日,金军粮队在神岔一带遭到杨从义骑兵队的伏击。十一日,金军粮队在神岔一带遭到杨从义骑兵队的伏击。 十一日夜,当激战一天的金军收兵回营、烧火做饭之时,吴玠又派出优秀射手,用强弓指着火光射击,吓得金军不敢点火。二更时,吴玠又派战锋队奔袭神岔,杀得金军鬼哭狼嚎。 四更时,劫寨得胜的宋军撤回和尚原。但将士们斗志正旺,不愿休息,又袭击了设在大散关附近的金军营寨。 十二日凌晨,金军被迫停止了攻击,向宝鸡北撤。
吴玠等的就是这个战机!他一声令下,宋军由守转攻,开始追歼金军。吴玠等的就是这个战机!他一声令下,宋军由守转攻,开始追歼金军。 从和尚原下、大散关前,直到二里驿,宋军一路掩杀,金军大败。金军弃尸累累。宗弼也中了箭矢,负痛而逃。 这场和尚原之战是宋金战争史上金军所遭到的第一次惨败。20余名将领被生擒,数以千计的金军甲士被俘,数以万计的金兵遗尸战场。 和尚原胜利的捷报传到越州后,宋廷一派欢呼,宋高宗给吴玠专程送去嘉勉的诏书,特授吴玠为镇西军节度使。 时年39岁的吴玠,他是南宋第一个因抗金军功而建节的大将!这是和尚原之战的胜利给他带来的荣誉。
(三)饶风关之战 1132年十二月,金军再次向四川的进攻。公元1133年正月金军占领金州向饶风关推进。 饶风关在石泉县西北的饶风岭上。要想攻下兴元,必须先得攻破饶风关。 兴元帅刘子羽派人星夜兼程,赶往仙人关召吴玠率部来援。 吴玠点集了数千精骑,从仙人关出发,向饶风关飞速前进,一夜便驱驰三百里,由陈仓道进入了金牛道。 二月五日,吴玠率部到达饶风关。
“玠自河池日夜驰三百里,以黄柑遗敌曰:‘大军远来,聊以止渴’,撒离喝大惊,以杖击地曰:‘尔来何速耶!’,遂大战饶风岭。金人被重铠,登山仰攻。一人先登则二人拥后,先者既死,后者代攻。玠军弓弩乱发,大石摧压,如是者六昼夜,死老山积而敌不退。敢死士,人千银,得士五千,将夹攻。会玠小校有罪奔金者,导以祖溪间路,出关背,乘高以阚饶风。诸军不支,遂溃,玠退保西县。敌入兴元……”“玠自河池日夜驰三百里,以黄柑遗敌曰:‘大军远来,聊以止渴’,撒离喝大惊,以杖击地曰:‘尔来何速耶!’,遂大战饶风岭。金人被重铠,登山仰攻。一人先登则二人拥后,先者既死,后者代攻。玠军弓弩乱发,大石摧压,如是者六昼夜,死老山积而敌不退。敢死士,人千银,得士五千,将夹攻。会玠小校有罪奔金者,导以祖溪间路,出关背,乘高以阚饶风。诸军不支,遂溃,玠退保西县。敌入兴元……” “小校”向金军交待了他所知道的宋军防务情况。于是,撒离喝军中组成“敢死队”,让那名投降的宋军下级军官带领,偷袭吴玠部将郭仲的山寨。 金军攻占郭仲山寨后,乘胜进攻饶风关。 二月十一日。饶风关被金齐联军攻陷。
金齐联军攻占汉中盆地后,由于人民配合宋军实施了坚壁清野,使金齐联军无法筹集到粮草。他们开初是杀马而食。后来竟吃起人肉来了。1133年四月,由于春瘟大作,撒离喝不得不撤军北返。 金齐联军攻占汉中盆地后,由于人民配合宋军实施了坚壁清野,使金齐联军无法筹集到粮草。他们开初是杀马而食。后来竟吃起人肉来了。1133年四月,由于春瘟大作,撒离喝不得不撤军北返。 至此,宋金双方的实际控制地区又恢复到了1132年冬季以前的状态。 这次宋金交战,前后历时五月,核心的战役是饶风关之战。吴玠在饶风关之战后所提出的“善败者不亡”的战役指导思想,充分显示了吴玠熠熠闪光的军事才华。
金齐联军攻占汉中盆地后,由于人民配合宋军实施了坚壁清野,使金齐联军无法筹集到粮草。他们开初是杀马而食。后来竟吃起人肉来了。1133年四月,由于春瘟大作,撒离喝不得不撤军北返。 金齐联军攻占汉中盆地后,由于人民配合宋军实施了坚壁清野,使金齐联军无法筹集到粮草。他们开初是杀马而食。后来竟吃起人肉来了。1133年四月,由于春瘟大作,撒离喝不得不撤军北返。 至此,宋金双方的实际控制地区又恢复到了1132年冬季以前的状态。 这次宋金交战,前后历时五月,核心的战役是饶风关之战。吴玠在饶风关之战后所提出的“善败者不亡”的战役指导思想,充分显示了吴玠熠熠闪光的军事才华。
(四)仙人关大捷 公元1134年(宋高宗绍兴四年)正月,宋军负责防守洮、岷至阶、成州一线的高级指挥官关师古单骑叛降。二月,陕西的金军就在完颜宗弼和撒离喝的指挥下,向仙人关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二月十七日,金军前锋在河池(陇南徽县)占领了青泥岭。 二月二十七日,金军的猛烈进攻“杀金坪”。 《宋史》(卷366《吴玠传》P11411)写道:
四年二月,敌复大入,攻仙人关。先是,璘在和尚原,饷馈不继,玠又谓其地去蜀远,命璘弃之,经营仙人关右杀金坪,创筑一垒,移原兵守之。至是,兀术、撒离喝及刘夔率十万骑入侵,自铁山凿崖开道,循岭东下。玠以万人当其冲。璘率轻兵七万倍道而至,与金兵转战七昼夜,始得与玠合。四年二月,敌复大入,攻仙人关。先是,璘在和尚原,饷馈不继,玠又谓其地去蜀远,命璘弃之,经营仙人关右杀金坪,创筑一垒,移原兵守之。至是,兀术、撒离喝及刘夔率十万骑入侵,自铁山凿崖开道,循岭东下。玠以万人当其冲。璘率轻兵七万倍道而至,与金兵转战七昼夜,始得与玠合。 敌自攻玠营,玠击走之。又以云梯攻垒壁,杨政以撞竿碎其梯,以长矛刺之。璘拔刀画地,谓诸将曰:‘列则死此,退者斩!’金分军为二,兀术阵于东,韩常阵于西。璘率锐卒介其间,左萦右绕,随机而发。战久,璘军少惫,急屯第二隘。
金生兵踵至,人被生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璘以驻队矢迭射,矢下如雨,死者层积,敌践而登。撒离喝驻马四视曰:‘吾得之矣’。翌日,命攻西北楼,姚仲登楼酣战,楼倾,以帛为绳,挽之复正。金人用火攻楼,以酒缶扑灭之。玠急遣统领田晟以长刀大斧左右击,明炬四山,震鼓动地。明日,大出兵,统领王喜、王武率锐士,分紫、白旗入金营,金阵乱。奋击,射韩常,中左目,金人始宵遁。玠遣统制官张彦劫横山砦,王俊伏河池扼归路,又败之。以郭震战不力,斩之。是役也,金自元帅以下皆携孥来。刘夔本豫之腹心。本谓蜀可图,既不得逞,度玠张不可犯,则还据凤翔……金生兵踵至,人被生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璘以驻队矢迭射,矢下如雨,死者层积,敌践而登。撒离喝驻马四视曰:‘吾得之矣’。翌日,命攻西北楼,姚仲登楼酣战,楼倾,以帛为绳,挽之复正。金人用火攻楼,以酒缶扑灭之。玠急遣统领田晟以长刀大斧左右击,明炬四山,震鼓动地。明日,大出兵,统领王喜、王武率锐士,分紫、白旗入金营,金阵乱。奋击,射韩常,中左目,金人始宵遁。玠遣统制官张彦劫横山砦,王俊伏河池扼归路,又败之。以郭震战不力,斩之。是役也,金自元帅以下皆携孥来。刘夔本豫之腹心。本谓蜀可图,既不得逞,度玠张不可犯,则还据凤翔……
仙人关大捷后。宋高宗御笔夸奖吴玠“保关克敌,挫彼虎狼之锐”。并荣升吴玠为“川陕宣抚副使”,赐“定国军节度使”荣衔。 仙人关大捷后。宋高宗御笔夸奖吴玠“保关克敌,挫彼虎狼之锐”。并荣升吴玠为“川陕宣抚副使”,赐“定国军节度使”荣衔。 七月,吴玠又被晋升为检校少师,奉宁、保静军两镇节度使。 1138年(宋高宗绍兴八年)年底,宋金在议和问题上基本达成了一致,宋高宗下诏宣布: “金国使来,尽割河南、陕西故地,通好于我……” 1139年六月二十一日,吴玠病逝于仙人关,享年47岁。
纵观吴玠的一生,尽管他飞扬跋扈、排挤同僚,然而作为一名优秀将领,他身上依然洋谥着许多光彩照人的东西。《宋史•吴玠传》称他:纵观吴玠的一生,尽管他飞扬跋扈、排挤同僚,然而作为一名优秀将领,他身上依然洋谥着许多光彩照人的东西。《宋史•吴玠传》称他: 喜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用兵本孙、吴,务远略,不求小近利,故能保必胜。御下严而有恩,虚心询受,虽身为大将,卒伍至下者得以情达,故士兵为之死。选用将佐,视劳能为高下先后,不以亲故、权贵挠之。
吴玠尤为擅长战役的具体组织,善于布置阵势,巧于利用地形,精于以长制短。 《宋史•吴玠传》又载: 玠与敌对垒三十年,常苦远饷劳民,屡汰冗员,节浮费,益治屯田,岁收至十万斛。又调戍兵,命梁﹑洋守将治褒城废堰,民知灌溉可恃,愿归业者数万家。九年,金人请和。帝以玠功高,授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迁四川宣抚使,陕西阶﹑成等州皆听节制。遣内侍奉亲札以赐,至,则玠病已甚,扶掖听命。帝闻而忧之,命守臣就蜀求善医,且饬国工驰视,未至,玠卒于仙人关,年四十七。赠少师,赐钱三十万。 关于吴玠的死因,《宋史》称“晚节颇多嗜欲,使人渔色于成都;喜饵丹石,故得咯血疾以死”陶喻之《吴玠死因辨诬》认为吴玠并非“死于挟妓与吸毒而是死于腑脏寄生虫病。”
大清嘉庆十三年秋,知县张伯魁(浙江海盐人)因修县志访考遗迹,得碑于钟楼山。读其文,宋吴忠烈墓志碑也。临崖将坠,伯魁虔心点祷及令石工前移四十步,筑围墙立墓门以识之。敬赋五言一首记于碑阴。大清嘉庆十三年秋,知县张伯魁(浙江海盐人)因修县志访考遗迹,得碑于钟楼山。读其文,宋吴忠烈墓志碑也。临崖将坠,伯魁虔心点祷及令石工前移四十步,筑围墙立墓门以识之。敬赋五言一首记于碑阴。 独立高原上,岿然见一碑。 阴风号鬼卒,暮雨隐旌旗。 迟我西来日,怜公北伐时。 累朝颂爵赏,枉自数功奇。 六百年前墓,艰难百战身。 弟兄溥旧泽,南北倚孤臣。 哀角秋声乱,奇兵地势屯。 宣扬惭德薄,五字欲通神。 《张伯魁题记》
独立高原上,岿然见一碑。 阴风号鬼卒,暮雨隐旌旗。 迟我西来日,怜公北伐时。 累朝颂爵赏,枉自数功奇。 六百年前墓,艰难百战身。 弟兄溥旧泽,南北倚孤臣。 哀角秋声乱,奇兵地势屯。 宣扬惭德薄,五字欲通神。
二、吴璘 如果说在第一代抗金将领中岳飞、吴玠是佼佼者,那么,在第二代将领中,佼佼者则非吴璘、刘錡莫属。 吴璘,“字唐卿,玠弟也。少好骑射,从玠攻战,积功至阁门宣赞舍人。”(《宋史•吴璘传》)吴璘在军事成就上显然不足与吴玠齐名。《宋史•吴璘传》说他“刚勇,喜大节,略苛细,读史晓大义,代兄为将,守蜀二十余,隐然为方面之重,威名亚于玠”,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由于吴璘统兵时期的政治条件与吴玠时期不同,因此吴璘与吴玠相比,政治作风和军事作风都迥然有别。宋金绍兴议和后,南宋王朝的偏安统治得以稳固,对武将的控制也随之进一步加强。因此,资历较浅的吴璘不敢有吴玠那种跋扈和专断的作风,只能以谦逊和谨慎来消除南宋朝廷的猜忌。他待人比较宽和,部将犯法当死,他流泪斩之,厚抚其家属;士卒有过错,他总是再三警告,不改过再予以处罚;他不愿揭人之短,也能够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攻讦。由于吴璘统兵时期的政治条件与吴玠时期不同,因此吴璘与吴玠相比,政治作风和军事作风都迥然有别。宋金绍兴议和后,南宋王朝的偏安统治得以稳固,对武将的控制也随之进一步加强。因此,资历较浅的吴璘不敢有吴玠那种跋扈和专断的作风,只能以谦逊和谨慎来消除南宋朝廷的猜忌。他待人比较宽和,部将犯法当死,他流泪斩之,厚抚其家属;士卒有过错,他总是再三警告,不改过再予以处罚;他不愿揭人之短,也能够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攻讦。
在军事指挥上,吴璘也不敢有吴玠那种敢做敢为的勇气,只能处处听命于朝廷,受四川安抚制置使以及朝廷侍派的四川总领、川陕宣谕使的掣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吴璘淋沥尽至地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吴璘一生指挥了两次重大战役——剡家湾之战和德顺之战。剡家湾之战,吴璘被“金字牌”召归而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胜利;德顺之战,吴璘迫于宋孝宗的诏书而匆匆撤军,由此遭到失败。可以说,吴璘的军事才能在相当程度上被南宋王朝错误的军事路线葬送了。吴璘统兵时期也是四川宋军军事势力最鼎盛的时期,因此,在宋金第三次战争中,吴璘指挥的四川宋军的进攻作战规模较大,一度收复德顺军、镇戎军、巩州等十三州军的战果都是南宋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在军事指挥上,吴璘也不敢有吴玠那种敢做敢为的勇气,只能处处听命于朝廷,受四川安抚制置使以及朝廷侍派的四川总领、川陕宣谕使的掣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吴璘淋沥尽至地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吴璘一生指挥了两次重大战役——剡家湾之战和德顺之战。剡家湾之战,吴璘被“金字牌”召归而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胜利;德顺之战,吴璘迫于宋孝宗的诏书而匆匆撤军,由此遭到失败。可以说,吴璘的军事才能在相当程度上被南宋王朝错误的军事路线葬送了。吴璘统兵时期也是四川宋军军事势力最鼎盛的时期,因此,在宋金第三次战争中,吴璘指挥的四川宋军的进攻作战规模较大,一度收复德顺军、镇戎军、巩州等十三州军的战果都是南宋历史上空前绝后的。
(一)剡家湾大捷 公元1140年(宋高宗绍兴十年)五月,宗弼指挥金军分四道南征,“命聂黎孛堇出山东,撒离曷侵陕右,李成侵河南,兀术自将精兵十余万,与孔彦舟、郦琼、赵荣抵汴” 六月,金军虽破凤翔,但受到吴璘的牵制,难以向南、向西进军。吴璘军队:“阵次有法,步骑相参,气象雄壮”,于是改变计划,引军向北,进攻泾原。 公元1140年九月,宋军开始反攻。吴璘引兵直指秦州。杨政则直插陇州。 吴璘潜心研究新战术,利用宋军步兵为主,弓矢为强的特点,创立了一种新的战阵: 每战,以长枪手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弓,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博至百步内,则神臂弓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替之。遇更替,则以鼓为之节,骑出两翼,以蔽于前,阵战而骑兵退,谓之迭阵。
礼县时属秦州。这一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与曹魏交兵的主要战场,为了防范宋军的进攻,金军在这里屯积了数万军队。礼县时属秦州。这一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与曹魏交兵的主要战场,为了防范宋军的进攻,金军在这里屯积了数万军队。 剡家湾在渭水北岸,湾口有一座高原,名叫刘家圈。湾后筑有腊家城,湾内地势比较平坦,适合两军较大规模的布阵交战。 九月十九日,吴璘命姚仲为前锋,率部渡过渭河,兵临刘家圈下。紧接着,吴璘也率军渡过渭河,到达剡家湾。 吴璘派姚仲及鄜延经略使兼知成州王彦率所部取间道登山;又派张干廉等将率部从小路插到刘家圈与腊家城之间,截断金军退路。
金军在宋军上下夹攻之下,终于支撑不住,溃散而逃。万余名原降金宋兵放下武器投降。宋军骑兵尾追金军,斩首六百三十,生擒数千。吴璘挥师急进,包围了腊家城。金军在宋军上下夹攻之下,终于支撑不住,溃散而逃。万余名原降金宋兵放下武器投降。宋军骑兵尾追金军,斩首六百三十,生擒数千。吴璘挥师急进,包围了腊家城。 就在这时,南宋朝廷为了顺利达到与金王朝讲和的目的,将“勒兵归戊”的金字牌径直发给吴璘,令他立即撤兵班师。 吴璘的剡家湾之捷,胡世将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上奏宋廷说: 臣询究众论,皆谓璘之此战,比和尚原、杀金平,论以主客之势、险易之形,功力数倍。据捉到蕃人供,金国中称璘,有勇似其兄之语。臣猥以书生,误膺重寄。不习弓马,不谙形阵,上赖朝廷指授,璘等为国宣力,川陕用兵以来,未有如此之胜。臣不敢缄默,伏望圣慈察璘智勇冠军,优与迁擢、以为尽忠许国之劝。 1142年(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二月,宋金凤翔讨论议和
(二)秦陇之战 宋金第二次议和后,双方维系了20年的和平状态。公元1161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发动了第三次宋金战争。1161年九月初,陕西金军首先攻占了大散关。金军主要兵力分别集结在陇州(陕西陇县)方山原,及秦州(甘肃天水)和凤翔一带,直逼四川。 九月十九,吴璘命刘海、王子直、贾士元三将奔袭秦州,以火攻战术,收复秦州。
三、吴挺 宋金第二次议和后,双方维系了20年的和平状态。公元1161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发动了第三次宋金战争。1161年九月初,陕西金军首先攻占了大散关。金军主要兵力分别集结在陇州(陕西陇县)方山原,及秦州(甘肃天水)和凤翔一带,直逼四川。 九月十九,吴璘命刘海、王子直、贾士元三将奔袭秦州,以火攻战术,收复秦州。
三、吴挺 “挺,字仲烈……挺少起勋阀,弗居其贵,礼贤下士,虽遇小官贱吏,不敢怠忽,拊循将士,人人有恩。” 公元1170年(宋孝宗乾道六年,)吴挺守丧三年期满,复出为官。宋孝宗任命他为左卫上将军,让他到朝廷供职,“依前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武昌军承宣使” 。吴挺的荣誉头衔和官衔很高,而职权却很低。 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宋孝宗任命吴挺出任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
(一)吴挺归蜀 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二月,为了加强四川军队的指挥力量,决定让吴挺归蜀,担任兴州都统。 吴挺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重振兴州大军的军威,是首先从骑兵建设上下手的。 (二)吴挺买马 蜀陇一带,较川秦一带,地势相对平衍,“平原浅卑,风埃千里,实骑兵用长之利”。 建设骑兵需要战马。南宋王朝的战马“悉仰于秦、川、广三边焉”。三种马中,秦马最为优良。茶马司在西和州的宕昌寨、阶州的峰贴峡设有买马场博买战马。 吴璘为了得到精良的战马,便以金帛等物诱致蜀陇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来附,并在宕昌添设互市,收买战马。
公元1177年(宋孝宗淳熙四年)吴挺重新编组部队。公元1177年(宋孝宗淳熙四年)吴挺重新编组部队。 公元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春夏之交,吴挺带着爱子吴曦动身去了临安,想入觐皇帝。 自隆兴和约以后,宋金休兵罢战,但是却并未消除敌对状态。稍有风吹草动,双方都为之紧张。
淳熙十三年(1186)四月,宋孝宗诏令吴挺,让他与西夏方面进一步取得联系,结交西夏。淳熙十三年(1186)四月,宋孝宗诏令吴挺,让他与西夏方面进一步取得联系,结交西夏。 这时,吴挺已是病魔缠身。但他强行支撑着,照常处理军政事务。西和、阶、成、凤、文、龙六州的军器制造比较落后,他便想法节省开支,筹集钱物,招集工匠,创立作院,制造军器。《世忠保蜀忠德碑》称:当时六州作院制造的殳、矛,戈、盾、弓矢、甲胄、麾旗、毡裳等军械装备数量极多,“时久积如丘山”。 公元1193年(宋光宗绍熙四年)五月,吴挺病死,享年五十有六。宋廷得知吴挺死讯,下令特赠吴挺少保。其后,又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谥武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