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640 Vues
关于校本教研的日常研究. 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校本教研的日常研究 二、怎样进行日常研究 三、关于日常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校本教研 —— 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开展的一种研究。 基于学校 —— 以学校存在和发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或研究重点; 在学校中 —— 以学校为基本的研究阵地,学校的教师为研究主体; 为了学校 —— 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 校本教研从内容上可以分为: 日常研究 命题研究 学习研究. 日常研究 —— 教材教法研究 命题研究 —— 问题研究、主题研究、课题研究
E N D
关注的几个问题 • 一、什么是校本教研的日常研究 • 二、怎样进行日常研究 • 三、关于日常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校本教研——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开展的一种研究。校本教研——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开展的一种研究。 • 基于学校——以学校存在和发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或研究重点; • 在学校中——以学校为基本的研究阵地,学校的教师为研究主体; • 为了学校——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
校本教研从内容上可以分为: • 日常研究 • 命题研究 • 学习研究
日常研究——教材教法研究 • 命题研究——问题研究、主题研究、课题研究 • 学习研究——学习方式、学习方法、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一、关于日常研究的概念 • 日常研究——是指以教材教法研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日常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 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帮助教师解决每天发生在课堂上的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
1、为什么要加强校本教研的日常研究 • 第一、为了帮助教师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基本功能。 • 第二、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这是校本教研追求的一种境界,加强校本教研的日常研究是通向这种境界的途径之一。
第三、学校教育的六分之五是课堂教学工作,加强日常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解决与他们每天工作息息相关的主要问题。第三、学校教育的六分之五是课堂教学工作,加强日常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解决与他们每天工作息息相关的主要问题。 • 第四、加强日常研究不仅有利于解决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际问题,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养成研究探索的习惯,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2、新课程校本教研的日常研究与传统教学研究的区别2、新课程校本教研的日常研究与传统教学研究的区别 • 1)指导思想和教育观念不同 •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 研究的中心必然是: • 老师怎样教 • 怎样教教材 • 怎样传授知识
新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强调转变学习方式,突出以人为本,在指导思想上必然强调:新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强调转变学习方式,突出以人为本,在指导思想上必然强调: • 研究学生怎样学 • 怎样用教材教 • 怎样在教学中以学论教 • 怎样优化学习过程
2)角色不同 •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权威、裁判、是居高临下的看待学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平等是绝对的。 • 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必须是学生的朋友。在学生学习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平等参与是必然要求。 • 从前喻文化——互喻文化——后喻文化的必然趋势。
3)研究方法不同 • 传统教学要么强调大一统的研究(省—市—县区—校),要么强调教育科研这种唯一的研究方法,使广大教师望而怯步。 • 新课程提倡行动研究,个性化的研究。关注自己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经过实践检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4)主体地位不同 • 传统教学提倡的是:计划意识、统一意识、执行意识、服从意识。教师在研究中处于服从和执行的地位。 • 新课程倡导的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成为研究的主人,成为研究的主体。因此倡导:问题意识、研究意识、资料意识、个性化意识、创新意识。
二、怎样开展校本教研的日常研究 • 1、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问题都是与为什么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说,只要对一些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从中找到问题。 • 1)要善于从教学的困难中提出问题。 • 2)要善于从教学的顺利和成功中提出问题。 • 3)要善于从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片断、某个个案中提出问题。
2、要根据问题提出研究方案和解决问题的举措。2、要根据问题提出研究方案和解决问题的举措。 • 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明确研究的方向(找到……是什么)。 • 接着,要根据实际提出解决的办法——研究方案。这一步要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 (如果没有较好的方法,可以查找有关的资料,也可以学习有关的理论,还可以向有关的专家请教。)
第三、根据方案进行实践——行动研究。在实践中,要注意观察,做好记录,保存好各种资料。第三、根据方案进行实践——行动研究。在实践中,要注意观察,做好记录,保存好各种资料。 • (在研究过程中要不断对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找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或者调整方案,采取新的办法,再去实践。) • 最后,根据取得的数据,从个别推向一般,从现象到本质,探索发现规律,获得研究成果。
例:围场天卉中学的课堂教学研究 • 课堂的基本描述是:“三型、六步、一论坛”。 • 三型:所有科目授课基本分为三种课型:“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巩固展示课”。 • 课堂基本分为六步:“出示课题、目标、要求、时间预设”;“分发学案,学生独立学习”;“小组讨论,生成学习成果”;“小组展示,教师点拨”;“组间质疑,穿插巩固”;“当堂检测,落实目标”。
“滚动循环”教学法,“10+35”模式 • 10+35是指课堂时间的分配,教师讲解最多不能超过10分钟,其余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的时间。 • 传统课堂是“先讲后学”或“只讲不学”像教师站在台上凌空泼水,底下的人能接多少算多少。而本模式是“先学后讲”或“只学不讲”或“边学边讲”,是教师在领着学生寻找“水源”。学习的重心是学生,教师只起设计、引导、点拨、提升。 • 其作用,是和学生一道完成学习任务,是学习中的首席。
三、关于日常研究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 钻研教材问题 • 设计教学过程问题 • 练好教学研究的几项基本功的问题
一)、怎样钻研教材 • 新课标的要求——要做到“三化” • 内容结构化 • 内容问题化 • 内容经验化
1、内容结构化——是指对所教学知识的构成要素、联系方式、层次等有比较清楚地把握。1、内容结构化——是指对所教学知识的构成要素、联系方式、层次等有比较清楚地把握。 • 形象化的说——就是要发现文本(知识)中隐藏的“一串一串葡萄”。 • 一串串葡萄—— • 结构清楚、联系明确的知识; • 多种组合方式呈现的集成知识块; • 隐藏在外在联系之中的内在联系;
例如:一篇文章的结构 • 要素:中心、主线、重点词语、联系 • 一个中心 • 线索 • 一串间隔而不离断的重点词语 • 两种基本的联系__外在联系 • 内在联系
父亲 • ——张枫霞 • 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显出特别的喜欢。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 • 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在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 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
母亲望着不太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幽幽的说:“要不,别让妮子上学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一跳:“哪能?再难也得让她上学”。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母亲望着不太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幽幽的说:“要不,别让妮子上学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一跳:“哪能?再难也得让她上学”。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的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 • 三年高中,我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冬天天短,父亲每次都得起个大早,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碴。中午,我们父女把饼泡在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的有滋有味。
夏天,父亲捎带着卖桃,二十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口气就喝一大缸子。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三年里,他走了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三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夏天,父亲捎带着卖桃,二十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口气就喝一大缸子。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三年里,他走了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三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 三年后,我考上了省城的重点大学。开学那天,也和三年前一样,父亲挑着扁担送我上学。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大又红,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快吃吧,快吃吧!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都是父亲的心啊! • 安排好宿舍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招待所去住,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一天的颠簸,我倒在床上一会就进入了梦乡。突然,辅导员老师把我叫醒了,他说,你父亲为了省15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台上。我一骨碌爬起来,跑到父亲身边,扑在他的怀里,泪水夺眶而出。我抚摸着他青筋突起的双臂,除了哽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文章中的“几串葡萄”—— • 一位饱经风霜的父亲: • 逐渐弓起的背……脸上刀刻似的皱纹…… • 磨出老茧的双肩……脸晒成了酱紫色…… • 青筋突起的双臂……
一位含辛茹苦吃力养育儿女的父亲: • 冬天天短,父亲每次都得起个大早,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 • 夏天,父亲捎带着卖桃,二十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 • 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三年里,他走了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
女儿思想感情变化的联系—— • 我第一次被感动了……我又一次被感动了……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三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都是父亲的心啊……扑在他的怀里,泪水夺眶而出。我抚摸着他青筋突起的双臂,除了哽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人类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进行“同化”的过程人类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进行“同化”的过程 • 人的认知结构由以下要素构成: • 一个概念 • 一串抽象的符号 • 一组相关的表象
如图 • 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 人 同事 亲人 不喜欢的人 朋友
影响学习即认知的几个关键因素 • 知识结构的清新程度 • 新知识的固着点 • 新旧知识的联结方式 • 相关表象的丰富性
在内容结构化的过程中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 抓住重点 • 把握联系 • 分清层次
2、内容问题化 •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问题太多,思维的空间太狭窄,没有发展价值; • 问题设计的目的不明确,随意性很大; • 只注意演绎教师预设的问题,不关注学生的问题;
1)、要根据结构化的知识从重点、联系和层次等方面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找到探索知识结构的钥匙;1)、要根据结构化的知识从重点、联系和层次等方面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找到探索知识结构的钥匙;
例如: • 文章中哪些地方有对父亲外貌的描写,先把有关的词句找出来,连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在思考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作者为什么不把外貌的描写放在一起呢?
又如: • 月亮升起来了。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子里的大道和小路…… • 这段话是围绕那一句来写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 关于月光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我们帮助作者写一写(月光那样柔和)
月光照到哪里就像给那里披上了一层银纱…… • 月光照到大青山上,就像给大青山披上了一层银沙:照到大青树上……
2)问题的设计要有综合性,宜少不宜多,宁缺毋滥;2)问题的设计要有综合性,宜少不宜多,宁缺毋滥; • 3)内容问题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
3、内容经验化 • 要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 已有知识经验的储备情况; • 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 • 下位学习(比较容易) • 上位学习(有一定难度) • 并列结合学习(难度最大)
3、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 进行教学设计就是优化教学过程。 • 要加强两个环节的研究: • 1)总体教学目标的设计 • 2) 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 • A教学目的要求必须明确、具体,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 B教学目标必须是整体的; • 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于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 • 要突出三个内容: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方法)达到的目标 • 三方面在设计时要齐头并进,贯穿在完整的过程之中。
4关于教学反思 • 反思的概念和意义: •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进行的自我回顾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的几个主要环节: • a、发现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和问题的情境,确定反思的内容。 • 如:在大班容量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高效率的学习?
b、搜集并分析信息 • 这里一要广泛大量的占有信息;二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了解别人解决这个问题的经验和教训。 • c、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新的思想方法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假设,制定出实施的方案。
d、验证假设 • 把方法在实践中应用,从结果中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同时生成新的问题作为新的反思的内容,循环往复,直至问题解决为止。
反思的基本方法 • a、总结法 • b、对话法(通过与同伴交流研讨来检查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理解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 c、课堂实录反思(用录音录像方法记录教学过程,通过重放细致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成功的经验) • d、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的主要内容: • 个人感想 •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认识(质询与观察) • 对成功经验进行记录和描述 • 需要思考的问题和所要采取的措施
e、行动研究法 • f、课后备课法(根据教学实践的检验修改和完善原来的教学设计) • g、阅读法——读著作、读有关的信息、查找情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