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13 Vues
日本文化对中国青年的影响. 日本的动漫文化. 从 1980 年代末开始,随着动漫画的进入,中国的青少年开始介入一个动漫画时代。 喜欢 《 蜡笔小新 》 者居多,达 65.48% 。 《 灌篮高手 》 次之,达 60.85% 。另外 《 百变小樱 》 , 《 四驱兄弟 》 , 《 足球小子 》 的受欢迎程度大概在 34%~47% 之间。与此同时,现在流行的 《 犬夜叉 》 , 《 浪客剑心 》 , 《 游戏王 》 也颇受中学生青睐。. 中国青年收看日本动画的状况描述. 返回.
E N D
日本的动漫文化 • 从1980年代末开始,随着动漫画的进入,中国的青少年开始介入一个动漫画时代。 • 喜欢《蜡笔小新》者居多,达65.48%。《灌篮高手》次之,达60.85%。另外《百变小樱》,《四驱兄弟》,《足球小子》的受欢迎程度大概在34%~47%之间。与此同时,现在流行的《犬夜叉》,《浪客剑心》,《游戏王》也颇受中学生青睐。
从调查可知,日本动画在进入中国市场后赢得了相当大的市场占有分额,98.8%看过日本动画,34.62 %的中国青年看过15部以上的日本动画片(图二),81%至今仍看日本动画片,且其中的16.46%现在还是经常看(图三)。而且79.9%的被调查者都是从10岁以前就开始看日本动画,94.9%是从15岁以前就开始接触日本动画。49.37%的被调查者看日本动画集中在小学及以前,77.22%的被调查者中学及以前看日本动画较多。而这段时间正好是青少年发育成熟,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
日本动画对中国青年的文化影响力——认识层面的分析日本动画对中国青年的文化影响力——认识层面的分析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国青年虽然接触日本动画数量较多,而且集中在迅速学习和成长期,但并没有因此完全相信日本动画为他们描述的日本现实,通过内容分析发现,在中国青年的观念里,一提到日本能马上反应的文化象征元素与动画中出现频次高的文化象征元素并不完全吻合。这也就是说,在对日本文化的认识上,日本动画为中国青年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与中国青年头脑中的主观现实是存在差异的。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国青年虽然接触日本动画数量较多,而且集中在迅速学习和成长期,但并没有因此完全相信日本动画为他们描述的日本现实,通过内容分析发现,在中国青年的观念里,一提到日本能马上反应的文化象征元素与动画中出现频次高的文化象征元素并不完全吻合。这也就是说,在对日本文化的认识上,日本动画为中国青年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与中国青年头脑中的主观现实是存在差异的。
日本的科技文化 • HONDA
日本科技特别是电子机器人 • 日本的数码产品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尤其是相机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国市场,
日本食品在中国发展的原因 • (1)城市改造,城区改造扩大,生活水平提高,潜在消费群体广泛;城市规划、交通的发展,人口日愈向城镇集中; • (2)饮食观念发展改变,更注意饮食的营养平衡、卫生、安全,消费行为趋向方便、安全、品牌的追求; • (3)产品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在饮食行业中独树一帜; • (4)成为唯一提供面食的品牌专门店,并居领导地位,体现先入为主; • (5)通过促销,树立国内形象第一品牌,提高知名度,发展公员卡,巩固忠实顾客。
日本著名化妆品品牌。 。 • 秉承“高品质、高形象、高服务”的营销理念,回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无印良品(MUJI)”创始于日本,其本意是“没有商标与优质”。虽然极力淡化品牌意识,“无印良品(MUJI)”创始于日本,其本意是“没有商标与优质”。虽然极力淡化品牌意识, • 但它遵循统一设计理念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不诠释着“无印良品”的品牌形象, • 它所倡导的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也大受品位人士推崇。
总之,我们不能因为战争时期的仇恨,就看不到日本的优点,同时,我们也不能过分的崇日,因为,这个民族还是很有野心与阴谋的民族,我们要警惕他们用变相的手法来腐蚀我们的下一代,理智看待中日关系,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 至于,一些经常骂日本的愤青们,我在这里也想提些建议,我们的祖国神圣而不能被侮辱,这是政治方面,在这里我们都不可以妥协,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错过很多学习的机会,想当初,鲁迅先生如此爱国,还去日本留学。 我们要记得,用敌人的剑把他们刺死是最聪明的做法,为何我们不把骂日本的时间多多用在研究日本上,早日超过日本不是对日本的最好报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