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我的学校管理思考与实践

我的学校管理思考与实践.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李伟平. 一、学校管理的思考. 1 .办学理念在实践中转化为行动。 2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形成并落实。 3 .学校文化在传承和变革中逐渐发展。 4 .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 1. 办学理念转化为行动. 让学生充分享受童年的天真与快乐 树魂立根的感激教育 焕发活力的课堂教学 发展个性的学生活动 引领成长的班级建设 让教师真切地享受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 支持性的心理环境 选择性的校本培训 多元性的发展平台 多样性的学科特色 师生健康,主动地发展 “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特色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我的学校管理思考与实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我的学校管理思考与实践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李伟平

  2. 一、学校管理的思考

  3. 1.办学理念在实践中转化为行动。 2.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形成并落实。 3.学校文化在传承和变革中逐渐发展。 4.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

  4. 1.办学理念转化为行动 让学生充分享受童年的天真与快乐 • 树魂立根的感激教育 • 焕发活力的课堂教学 • 发展个性的学生活动 • 引领成长的班级建设 让教师真切地享受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 • 支持性的心理环境 • 选择性的校本培训 • 多元性的发展平台 • 多样性的学科特色 师生健康,主动地发展 • “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特色 • 生命关怀的教育理念

  5. 2.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形成并落实 制度的价值 控制约束 激励引导 制度的功能 规 范 导 行 制度的落实 被动执行 主动参与

  6. 3.学校文化在传承和变革中逐渐发展。 • 学校核心精神文化: “变革” (私塾 书院 学堂) • 教师文化: “积极进取不安逸,勇于创新不保守,团结协作不相轻” • 教师形象: 和善、悦纳、睿智、大气 • 学生形象: 活泼、开朗、自信、大方

  7. 4.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 • “轻负担、高质量”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 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让学生享受了童年的天真与快乐。 • 教师的研究和创新,让教师享受了职业内在的尊严和幸福。

  8. 二、学校管理的实践

  9. 学校管理篇 我们的理念:倡导人本亲情管理 我们的举措 : 1.变革学校制度,从控制走向引导。 2.改革学校组织机构,从垂直走向扁平。 3.改善学校管理过程,从被动执行走向主动规划。 4.尝试学校知识管理,从技术指导走向价值引领。

  10. 1.变革学校制度,从控制走向引导。 (1)我们梳理制度,从散点逐步走向序列。 (2)我们逐步提升对制度价值的认识,实现制度的实践创新。 《局前街小学课题管理办法》 《局前街小学小课题指导纲要》 《局前街小学教师常规要求》 《局前街小学教工手册》 《局前街小学项目管理办法》 《校本培训菜单制和学分制考核办法》 《局前街小学教育教学成果奖奖励办法》 《学期教育教学奖奖励办法》 《学期班主任工作奖励办法》 《学期教科研奖奖励办法》 《教师外出学习、休学术假制度》 转变 激励性制度

  11. 校长室、党支部 办公室 工 会 年级组 教务处 团支部 教研组 民主党派 总务处 项目组 …… 课程部 教学部 科研部 学生部 信息技术部 教导处 2.改革学校组织机构,从垂直走向扁平。

  12. 3.改善学校管理过程,从被动执行走向主动规划3.改善学校管理过程,从被动执行走向主动规划 (1)重视目标规划。

  13. 3.改善学校管理过程,从被动执行走向主动规划3.改善学校管理过程,从被动执行走向主动规划 (2)重视部门工作的协调整合。

  14. 3.改善学校管理过程,从被动执行走向主动规划3.改善学校管理过程,从被动执行走向主动规划 (3)重视工作推进过程的价值开发。

  15. 4.尝试学校知识管理,从技术指导走向价值引领。4.尝试学校知识管理,从技术指导走向价值引领。 (1)“思想研讨会”孵化学校知识。

  16. 4.尝试学校知识管理,从技术指导走向价值引领。4.尝试学校知识管理,从技术指导走向价值引领。 (2)建立“感动局小”系列评选机制,倡导主流价值。

  17. 4.尝试学校知识管理,从技术指导走向价值引领。4.尝试学校知识管理,从技术指导走向价值引领。 (3)建立立体交流平台,传播主流文化。

  18. (三)取得的成效 1.形成了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2.中层干部工作能力增强,逐渐形成特色。 3.全校教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发。

  19. 学生发展篇 (一)我们的理念:围绕学生的生活育人 (二)我们的举措 1.内外兼修,形成局小学生的形象特质。 2.课程化实施学生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改善班级生活,促进学生主动健康成长。 4.改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方式,拓展师生成长空间。

  20. 1.内外兼修,形成局小学生的形象特质。 (1)实施感激教育,为学生打下亮丽的精神底色。 第一阶段,通过环境和活动的熏陶推进感激教育。 第二阶段,注重在日常生活的润泽中生发感动,以“回归生活、关注细节”为策略进一步推进感激教育。 第三阶段,注重在专题活动的体验中学会感激。 (2)实施“文明素养塑造工程”,提升局小学生的文明素养。 开发了《小学生文明礼仪》的校本课程。 ——认知 制订了“局前街小学学生一日常规” 。——导行 实施了《成长的脚印》。——评价

  21. 2.课程化实施学生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2.课程化实施学生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学生活动序列的构建。 • 四大主题教育节

  22. 2.课程化实施学生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2.课程化实施学生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学生活动序列的构建。 • 学生俱乐部

  23. 2.课程化实施学生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2.课程化实施学生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学生活动序列的构建。 • 学生成长活动

  24. 2.课程化实施学生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2.课程化实施学生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学生活动序列的构建。 • 社会实践活动

  25. 2.课程化实施学生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2.课程化实施学生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学生活动的课程化实施。 2006学年第二学期“局小杯”科技节活动方案

  26. 3.改善班级生活,促进学生主动健康成长。 (1)我们重视了班级管理角色的全员化、序列化、动态化。 (2)我们尝试实现班级活动开展的儿童化、多元化、日常化。 (3)我们尝试班级文化营造的丰富化、个性化、生态化。

  27. 4.改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方式,拓展成长空间。4.改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方式,拓展成长空间。 (1)学校创建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引导班主任老师自主工作。 (2)促进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的自我更新。

  28. (三)取得的成效 1.“感激教育”初见成效。 2.焕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 3.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 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学生素养结构比较全面。 • 课堂里学生“善于倾听、敢于质疑、乐于表达、勤于实践”,认识发展的同时获得情感的发展。 • 活动的选择与参与让每一个孩子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 班级建设中,满足引领孩子的成长需求。

  29. 教师发展篇 (一)我们的理念:培养研究型教师群体 (二)我们的举措: 1.引导自主规划,帮助教师树立职业理想。 2.创新教师组织,建设多元教师合作团队。 3.建立层级培养机制,创设教师发展支持系统。 4.实行校本培训菜单制,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 5.提升学科素养,实现先进理念与教学实践的转换。

  30. 1.引导自主规划,帮助教师树立职业理想。 (1)实现价值认同。

  31. 1.引导自主规划,帮助教师树立职业理想。 (2)引导自主规划成长。

  32. 2.创新教师组织,建设多元教师合作团队。 (1)建设行政学科团队,唤醒团队的内在生长力。

  33. 2.创新教师组织,建设多元教师合作团队。 (2)成立学科发展中心,挖掘非正式群体组织的源动力。

  34. 2.创新教师组织,建设多元教师合作团队。 (3)建立自主研讨机制,营造民主、自由的研究氛围。

  35. 3.建立层级培养机制,创设教师发展支持系统。 (1)建立“教学导师团”,提高教师基本素养。 (2)实行“名教师培养导师制”,打造骨干梯队。 (3)打开校门联合研讨,搭建开放互动平台。 (4)开发“校内专家”资源,实现同伴互助。

  36. 4.实行校本培训菜单制,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4.实行校本培训菜单制,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 (1)整体定位菜单培训,把培训的策划权和选择权还给教师。 (2)体现多元选择,科学规划菜单培训。 (3)创新培训过程,有序实施菜单培训。 (4)规范目标管理,制度保障菜单培训。

  37. 5.提升学科素养,实现先进理念与教学实践的转换。 • 学科素养的结构图 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学科的思维和语言 学科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 学科素养 教学素养

  38. 5.提升学科素养,实现先进理念与教学实践的转换。 • 提升学科素养的措施 (1)丰富培训内容,唤醒内在动力。 (2)“读写修练”练内功,促进自主发展。 (3)开创特色建设,与学生共成长。

  39. (三)取得的成效 1.改善了职业生活质量。 研究和创造-----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幸福与尊严 生存状态:从怠倦走向激情,从自轻走向自尊,从自卑走向自信。 2.改变了职业生活方式。 行走方式:被动走向主动,封闭走向开放,守旧走向挑 战,墨守成规走向积极创造,个人奋斗走向团队协作。 思维方式:从点状的割裂式的思维逐渐学会网状的整体性思维,从二元对立的思维走向多元协作思维。 3.激发了教师的发展内驱。 在成事中成长,在成人中成事。

  40. 课程与教学篇 (一)我们的理念:构建满足差异的课程体系 探索体现儿童立场的教学策略 (二)我们的举措: 1.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 2.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3.构建教学管理新秩序,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4.探索研究性实践变革,不断改进教学策略。 5.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41. 培养目标 活泼开朗、自信大方 局前街小学课程框架 教育理念 体现生命关怀 课程配置 局小课程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 生 命 课 程 校本课程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感激课程 礼仪课程 校友故事课程 参加各种俱乐部或主题文化节 1.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

  42. 1.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1.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 (1)弹性化实施国家课程。 一方面,我们在选用苏教版教材的基础上,对数学等学科的学时作了校本化安排。 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作以下三方面的整合:一是课程内容的整合。二是课程实施途径的整合。三是课程实施策略的整合。 (2)实现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 • 课程目标的课程化构建 • 课程资源的构建

  43. 2.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1)尊重学生需求,让学生参与课程建设。 (2)项目组形式推进,开发学校校本课程。 (3)依托学科特色项目,进行校本的课程开发。

  44. 3.构建教学管理新秩序,提升教学质量。 (1)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学科组工作。 (2)目标导向,改革教学考核工作。 第一阶段:探索期——管理人员是考核者 第二阶段:雏形期——以日常课堂教学考核为核心 第三阶段:发展期——教师成为考核者 第四阶段:完善期——考核是研究

  45. 4.探索研究性实践变革,不断改进教学策略。 (1)研究内容层次化,促进教师从计划到反思。 (2)校本教研面向真实问题,引导教师改善教学行为。 • 探索期——我们都来做课题研究。 • 推进期——让问题与实践牵手,讲述我们的研究 • 发展期——面向真实问题的专题研究。 活动推进:个体 团队 活动方式:展示 研讨 活动主体:观摩 参与 活动内容:点状 结构

  46. 5.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1)建立学科质量标准。 (2)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 基础达标、小型竞赛 、综合检测 。 • 免考制、重考制、跳级制。 (3)完善质量监控手段。

  47. (三)取得的成效 1.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提高,课程实施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得到增强。 2.丰富了学校课程形态,形成了学生成长发展(综合素养)的综合评价体系。 3.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新型课堂教学特征初见端倪。 4.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方式更为科学与全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