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第 34 章  - 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 34 章  - 内酰胺类抗生素. 要求. 1 .熟悉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细菌耐药机制。 2 .掌握青霉素的抗菌谱、适应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3 .掌握头孢菌素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特点。 4 .熟悉半合成青霉素的特点 5. 了解非典型 β- 酰胺类抗生素的特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 β- 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 临床最为常用的药物是: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非典型性 β- 内酰胺类. 一、  -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 1. 化学结构相似: 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为 6- 氨基青酶烷酸

santo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 34 章  - 内酰胺类抗生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34章-内酰胺类抗生素

  2. 要求 1.熟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细菌耐药机制。2.掌握青霉素的抗菌谱、适应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3.掌握头孢菌素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特点。4.熟悉半合成青霉素的特点5. 了解非典型β-酰胺类抗生素的特点。

  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 • 临床最为常用的药物是: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非典型性β-内酰胺类

  4. 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 • 1. 化学结构相似: • 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为6-氨基青酶烷酸 • 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为7-氨基头孢烷酸

  5. 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 • 2.有交叉过敏反应 • 完全交叉过敏 • 天然青霉素 半合成青霉素 • 部 部 • 分 分 • 交 交 • 叉 叉 • 过 过 • 敏 敏 • 头孢菌素

  6. 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 • 3. 抗菌机理相同 (1) 通过抑制细菌的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抑制细胞壁的粘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 (2)促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

  7. 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 4 .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相同 (一)产生水解酶 (二)靶位结构改变 (三)胞壁外膜通透性改变 (四)自溶酶缺少

  8. 二、青霉素类抗生素 • 青霉素类抗生素为6-氨基青霉烷酸(6-APA)的衍生物, • 结构中的-内酰胺环是抗菌活性所必需 • 分类 天然青霉素: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有F、G、K、X 及双氢F等成分,其中青霉素G 性质稳定,抗菌作用强,产量高,用于临床; 半合成青霉素:用人工合成的不同基团取代 天然青霉素母核上的侧链而获得。

  9. (一)天然青霉素 • 青霉素 G(Penicillin G) • 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 • 结构:侧链中含有苄基,故又名苄青霉素 • 性质:不稳定 (1)水溶液易失效并产生致敏物,故用前配制 (2)易被酸、碱、醇、重金属离子破坏,避免合用 • 特点:不耐酸、不耐酶、窄谱

  10. 【药动学】 • 1、吸收:不耐酸,口服吸收少,需肌注或静滴; • 2、分布: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广泛分布关节腔、淋巴液、中耳液,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脑膜发炎时脑脊液可达有效浓度; • 3、消除:不被代谢,几乎全部以原形从肾脏排泄,90%经肾小管主动分泌; • 因此,合用丙磺舒可竞争青霉素的肾小管分泌,减慢青霉素的消除延长作用时间。

  11. 【抗菌作用】 • 青霉素为繁殖期杀菌药 • 抗菌谱:包括G+菌、G-球菌、螺旋体及放线菌,属窄谱抗生素 • 但对大多数的G-杆菌无效,对金葡菌产生的-内酰胺酶不稳定

  12. 抗菌谱 • 1、G+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除金葡菌以外)等 2、G+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难辨梭菌、产气夹膜杆菌等 3、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与百日咳杆菌等 4、螺旋体:梅毒、钩端螺旋体、回归热等 5、放线菌

  13. 【临床应用】 • 首选用于敏感的G+球菌、G-球菌、螺旋体所致的感染,但须病人对青霉素不过敏。 • 气性坏疽、梅毒、鼠咬热首选 • 草色链球菌核场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首选,但和用链霉素 • 白喉、破伤风,但应加用相应抗毒素; • 钩端螺旋体病 早期 • 放线菌病 大量长疗程

  14. 【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主要不良反应 • 表现: 药疹、血清病、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等 • 防治:(1)询问过敏史; (2)皮试; (3)专用注射器,药物临用时配制; (4)避免饥饿时注射或局部用药; (5)作好抢救准备——首选肾上腺素

  15. 皮 试 注 意 事 项: 1. 第一次用药需作皮试; 2. 更换批号需重作皮试; 3. 停药24小时以上重作皮试; 4. 皮试阳性者禁用青霉素

  16. 2、赫氏反应 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时,出现症状加剧的现象 • 表现:寒战、发热、咽痛、头痛、心动过速等 • 预防:初次小剂量给药 3、其他 局部刺激、高血钾、高血钠等

  17. (二)半合成青霉素 • (一)耐酸青霉素类 • (二)耐酶青霉素类 • (三)广谱青霉素类 • (四)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 (五)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

  18. 1. 耐酸青霉素类 青霉素V • 特点: 耐酸可口服 不耐酶  用于轻症感染

  19. 2. 耐酶青霉素类 •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 特点: 耐酸,可口服 耐酶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

  20. 3. 广谱青霉素类 • 药物: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等 • 特点:  耐酸——可口服,  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无效;  广谱,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21. 4.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 羧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呋布西林以及阿洛西林和美洛西林 • 特点:  不耐酸不耐酶——口服无效,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 对大多数G-菌有效——可用于G-杆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及泌尿道感染; 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 的感染如烧伤创面感染

  22. 5、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 • 美西林 匹美西林 • 特点: 1. 不耐酸耐酶 对G-菌产生的-内酰胺酶稳定 2. 主要用于G-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

  23. 小 结 • 各种青霉素类对胃酸和青霉素酶的稳定性 • 天然青霉素:不耐酸不耐酶 • 耐酸青霉素类:耐酸不耐酶 • 耐酶青霉素类:耐酸耐酶 • 广谱青霉素类:耐酸不耐酶 •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不耐酸不耐酶

  24.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其母核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与青霉素类化学结构相同之处是均有一个β-内酰胺环 • 与青霉素相比它有如下特点: 1、抗菌谱广,作用强 2、对-内酰胺酶稳定 3、过敏反应发生率低

  25. (一)常用头孢菌素的分类 • 第一代:头孢噻吩 头孢噻啶 头孢氨苄 头孢唑啉 头孢拉定 • 第二代:头孢呋辛 头孢克洛 • 第三代: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头孢他定 头孢哌酮 • 第四代:头孢匹罗 头孢吡肟 头孢利定 头孢噻利

  26. 抗菌谱: 1. 第一代和第二代对G+菌作用较强,对 G-菌含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作用弱或无效; 2. 第三代和第四代对G-菌作用较强,对 G+菌作用弱 作用原理: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相同 (二)抗菌作用

  27. (三)各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 第一代头孢菌素 • 1.抗菌谱:对G+菌作用强 2-4 代头孢菌素 对G-菌作用弱 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无效 • 2.酶稳定性:对青霉素酶稳定,但对革兰氏 阴性菌的-内酰胺酶稳定性 2-4代头孢 • 3.不良反应:有肾毒性

  28. 第二代头孢菌素 • 1.抗菌谱 G+菌:比第一代相仿或稍逊 G-菌:比第一代强; 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厌氧菌:部分有效 • 2.酶稳定性:对多种-内酰胺酶稳定 • 3.不良反应:肾毒性较第一代降低

  29. 第三代头孢菌素 • 1.抗菌谱:G+菌:作用不及第一代和第二代 G-菌:强于第二代 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有较强 作用 • 2.酶稳定性: 对多种-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 3.不良反应: 对肾脏基本无毒性

  30. 第四代头孢菌素 • 1.抗菌谱: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作用较强 • 2.酶稳定性: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 • 3.不良反应: 无肾脏毒性

  31. (三)临床应用 •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以治疗耐青霉素的金 葡菌及敏感菌所致的轻、 中度感染 • 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革兰阴性杆菌 感染以及敏感菌所致染,一 般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可作 首选药 • 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重症耐药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32. 各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小结 • 药名 抗菌谱 酶稳定性 用途 肾毒性 • G+ G- • 第一代 强 弱 青霉素酶稳定 耐青霉素酶 大 • 铜绿假单胞菌 -内酰胺酶差 金葡菌感染 • 及厌氧菌无效 • 第二代 较 强 稍强 -内酰胺酶 产酶耐药G- • 铜绿假单胞菌 稳定 杆菌感染; 降低 • 无效,部分对 敏感G+菌感染 • 厌氧菌有效 • 第三代 弱 强 高度稳定 重症耐药G- 基本无毒 • 铜绿假单胞菌 杆菌感染 • 及厌氧菌有效 • 第四代 强 更强 更稳定 同上 无毒

  33. (四)不良反应 • 1.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罕见,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 • 2.肾毒性:第一代多见 注意:避免与肾毒性的药物合用 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高效利尿药等 • 3. 出血倾向:头孢孟多、头孢哌酮; 防治:Vit K • 4.其他:二重感染等

  34. 三、非典型-内酰胺类抗生素 • 化学结构: -内酰胺环 • 药物分类: (一)碳青霉烯类 (二)头霉素类 (三)氧头孢烯类 (四)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 (五) -内酰胺酶抑制剂

  35. (一)碳青霉烯类 • 亚胺培南 1、抗菌谱广,作用强 对多数G+、G-菌有效, 对厌氧菌-内酰胺类中作用最强 2、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且有抑酶作用 3、易被肾脱氢肽酶降解,需与此酶的特异性抑 制剂西司他丁合用制成泰能 4、临床用于G+、G-菌及厌氧菌所致的感染

  36. (二)头霉素类 • 头孢西丁 头孢美唑 • 1、抗菌谱广,对G-杆菌作用强,对厌氧菌高敏,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敏感性差,对铜绿假单孢菌无效; • 2、用于G-菌和厌氧菌所致的感染

  37. (三)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 • 1、抗菌谱广,作用强、持久 • 2、对厌氧菌尤其脆弱类杆菌作用强 (四)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曲南 • 1、对G-杆菌高敏, G+球菌、厌氧菌耐药,为窄谱杀菌剂 • 2、对G-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 3、用于G-需氧菌所致感染

  38. (五) -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 舒巴坦 • 1、本身无或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能抑制-内酰胺酶,保护-内酰胺类抗生素免受水解; • 2、与-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感染

  39. 小 结(一) • 1、-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三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其他 • 2、-内酰胺类抗生素共同的化学结构: • -内酰胺环 • 3、-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理: 抑制粘肽合成酶,导致细胞壁缺损 • 4、细菌最常见的耐药机制:产生水解酶 • 青霉素酶、-内酰胺酶 • 5、青霉素类为什么对人的损伤小?

  40. 小 结(二) • 6、天然青霉素为窄谱繁殖期杀菌剂 • 7、青霉素的抗菌谱;首选用于哪些疾病? • 8、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 最严重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 • 首选抢救药物:肾上腺素 • 9、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 • 10、各代头孢菌素类发展的基本规律 • 11、亚胺培南需与何药合用?西司他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