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 : 模糊德菲法 與模糊層級分析法之應用

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 : 模糊德菲法 與模糊層級分析法之應用. 報告者 : 黃慧真 指導教授 : 陳錫珍 報告日期 :2007/12/13 ( 淡江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 ). 第一章 研究動機. 學校長久以來被視為 生產知識 、 傳遞知識 以及 儲存知識 的主要場所,理應是最具競爭能力的知識場域,如今卻被詬病為 最保守 以及 最僵化 的 知識複製廠 ,如果長久待在學校組織內部的相關人員不去思索如何活化教育體系的問題,未來學校所培養出來的社會中堅也難以活用新知以適應未來的知識社會。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 : 模糊德菲法 與模糊層級分析法之應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模糊德菲法與模糊層級分析法之應用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模糊德菲法與模糊層級分析法之應用 報告者:黃慧真 指導教授:陳錫珍 報告日期:2007/12/13 (淡江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

  2. 第一章 研究動機 • 學校長久以來被視為生產知識、傳遞知識以及儲存知識的主要場所,理應是最具競爭能力的知識場域,如今卻被詬病為最保守以及最僵化的知識複製廠,如果長久待在學校組織內部的相關人員不去思索如何活化教育體系的問題,未來學校所培養出來的社會中堅也難以活用新知以適應未來的知識社會。 • 國內目前僅有兩篇碩士論文的實證調查研究,對於運用模糊德菲法與模糊層級分析法來建構學校組織學習能耐的指標仍然未見。且運用專家決策的模糊德菲法來建構指標,其專家意見的一致性仍有待驗證。

  3. 第一章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了解組織學習能耐理論的發展脈絡、基本概念、以及探討國內外組織學習能耐之相關構面,作為發展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之參考。 • 建構學校組織學習能能耐適切性衡量指標。 • 探討模糊德菲法問卷調查結果的一致性。 • 建構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的權重體系。 •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在建立組織學習機制及提昇學校整體效能之參考。 為達上述五項研究目的,本研究的待答問題如下: • 應用模糊德菲法所建構之學校組織學習能耐適切性衡量指標為何? • 模糊德菲法問卷之再測信度為何? • 應用模糊層級分析法所建構之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系統之權重體系與樹狀結構為何?

  4. 第一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 文獻分析法  整合學校組織學習能耐的六大構面並據此研擬岀衡  量指標 • 模糊德菲法  擷取適切性的衡量指標 • 再測信度分析  檢視模糊德菲法問卷的一致性與穩定性 • 模糊層級分析法  完成各指標的重要性排序以建構本研究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系統

  5. 第一章 名詞釋義 學校組織學習能耐(schoo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capacity)  學校組織學習能耐係指學校基於組織發展的考量而建立一套特 有的能耐基礎,此能耐基礎包含學習歷程與支援系統兩大部分: • 學習歷程:係指學習的主體從教師個人擴展為學校所有成員一起合作學習,並且將個人知識作有效的儲存而形成組織記憶,且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接受回饋並做適當的修正,透過知識的累積與進化,從而激勵教師個人再度搜索新知的動機,以此形成具有傳遞功能的循環機制。本研究將學習歷程分為知識與技能、合作與分享、組織記憶、以及回饋與修正等四個構面。 • 支援系統:目的在提供有助於上述學習歷程產生的學習文化與學習環境,本研究將支援系統分為行政領導與環境因素等兩個構面。

  6. 第一章 研究範圍與限制 • 研究對象 衡量私立及其他地區國中小組織學習能耐恐有所限制。 • 研究方法 了解國民中小學組織學習能耐現況恐有所限制。 • 研究工具 相關工具的分析與討論仍以企業組織為探討之基礎。 • 研究變項 屬單一變項深入探究,未納入其他變項進行相關研究或 因素分析。

  7. 第二章 重要文獻探討

  8. 支 援 系 統:行 政 領 導 第三章 研究架構 知識 與技能 (個人) 回饋 與修正 合作 與分享 學 習 歷 程 組織 記憶 支 援 系 統:環 境 因 素

  9. 第三章 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的研擬

  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 • 文獻分析法 • 模糊德菲法 • 再測信度分析 • 模糊層級分析法 • 採取立意取樣的方式針對學校行政以及組織學習領域之專家學者、中小學校長、以及教師(包括一般教師和兼行政職的教師)各10位,共計30位相關人員組成模糊德菲法專家小組並進行問卷調查。

  11. 第三章 研究工具 • 「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建構調查問卷(一)」的編製與實施 填答方式採取線段及勾選的方式進行,於2005年10月7日寄 岀,回收率為93.33%。根據專家小組成員的意見,共計刪除3項不適用的指標,並依據專家小組成員的建議修正9項指標,最後保留103項衡量指標。 • 「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建構調查問卷(二)」的編製與實施 填答方式同樣採取線段及勾選的方式進行,與第一回合問卷間隔約兩個月後,於2005年11月29日寄出,回收率為93.33%。分析結果最後剔除15項次指標,保留88項學校組織學習能耐的適切性指標。 • 「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相對權重調查問卷」的編製與實施 填答方式為成對比較的勾選型式來評估指標的重要性。於2006年3月1日寄岀,回收率為93.33%。問卷回收後計算各指標的相對權重值以進行指標重要性排序。最後達成本研究建構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系統的目的。

  12. 第三章 實施程序 蒐集相關文獻 1.組織學習能耐之意涵、構面、模式、以及測量工具。2.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之行為描述。 第一次模糊德菲法問卷調查 1.整合專家小組成員意見。 2.剔除3項指標與修正12項指標。 第二次模糊德菲法問卷調查 1.計算各指標之三角模糊數值。 2.求取總值以篩選適切性指標。 模糊德菲法問卷之再測信度分析 1.計算相關係數。 2.了解專家小組成員在前兩次問卷調查中的意見一致性。 第三次模糊層級分析法問卷調查 1.計算各指標、個別層級、以及整體層級之相對權重值。 2.完成各指標的重要性排序。 完成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系統 1.建立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的層級結構。 2.提出結論與建議。

  13. 第三章 資料處理與分析 • 計算三角模糊數值:  本研究之隸屬度以Excel 2000版進行運算,求取各指標的三角模糊數值。 • 模糊集合反模糊化:  採用Fussy Tech 4.2版軟體將模糊集合反模糊化,求得右界值、左界值以及總值,並根據本研究所設定的門檻值α與總值作比較(門檻值為0.68),用以篩選合適的指標。 • 再測信度分析:  利用SPSS 8.0軟體,選用「統計分析」裡「相關」的「雙變數」,求取相關係數與顯著水準,得知前後問卷是否具有穩定性與一致性。 • 計算相對權重值:  採用Expert Choice 2000第二版來整合所有專家成員之三角模糊數,代入成對比較矩陣之中以求取各指標之相對權重值;最後進一步利用Excel計算層級串聯的個別層級權重值以及整體層級權重值。

  14. 第四章 學校組織學習能耐適切性衡量指標之分析 依據指標數量訂門檻值為.68。總值高於門檻值的衡量指標予以保留, 總值低於門檻值者則予以剔除。共計從103項指標當中刪除15項指標。 • 「行政領導」:剔除「校長領導風格」、「校長的支持」及「行政      人員的支持與協助」主指標下之5項指標;保留11項次指標。 • 「知識與技能」:剔除「知識應用」主指標下之1項指標;保留15項  •    次指標。 • 「合作與分享」:剔除「合作機制」與「知識分享」主指標下之2     項指標;保留15項次指標。 • 「組織記憶」:剔除「儲存型式」主指標下共計2項指標;保留13項          次指標。 • 「回饋與修正」:剔除「家長的回饋」、「學生的回饋」、以及     「回饋機制」等主指標下之4項指標;保留17項次指標。 • 「環境因素」:剔除「科技管理」主指標下之1項指標;保留17項次      指標。 總計保留88項學校組織學習能耐適切性衡量指標。

  15. 第四章 模糊德菲法問卷之再測信度分析 • 整體部分:相關係數為.745,再測信度高,且達顯著水準(p < .01),代表專家小組成員在前後兩次問卷調查中,其意見的穩定性與一致性良好。 • 六大構面的部分:相關係數介於.504~.776之間,再測信度介於中至高,均達顯著水準(p < .01),亦即專家小組成員在前後問卷調查中,其對各構面的意見穩定性與一致性從尚可至良好皆有。 • 18個主指標的部分:相關係數介於.252~.745之間,再測信度低至高,而在18項主指標當中有15項達顯著水準(p < .01),亦即專家小組成員在前後問卷調查中,其對各主指標的意見穩定性與一致性從很低至良好皆有。 • 94項次指標的部分:相關係數介於.004~.777之間,再測信度低至高,而在所有納入分析的94項次指標當中有66項達顯著水準(p < .05),亦即專家小組成員在前後問卷調查中,其對各次指標的意見穩定性與一致性從很低至良好皆有。

  16. 第四章 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之權重分析 本研究六大構面的權重值 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六大構面的重要性依序為: 「行政領導」最高佔41.90%,次之為「合作與分享」22.16%, 其餘依序為「知識與技能」佔12.17%,「回饋與修正」佔11.06%,「環境因素」佔6.5%,以及「組織記憶」佔6.21%。

  17. 第四章 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之權重分析 由層級串聯的方法計算個別層級的權重值之後,可以看出學校組織學習 能耐衡量指標各構面之下所有指標的權重排序結果。

  18. 第四章 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之權重分析 由層級串聯的方法計算整體層級的權重值之後,可以看出整體學校 組織學習能耐所有衡量指標的權重排序結果。 • 校長重視學校的革新與創新,佔12.75%; • 校長將權力與學校同仁分享,佔10.80%; • 校長鼓勵教師採用新的教學方式,佔5.05%; • 校長會與教師分享共同的願景,佔5.00%; • 學校各處室能透過互相聯繫與協調的方式一起工作,佔2.79%; • 校長經常出席學校同仁的研習活動,佔2.77%; • 教師在遇到問題時,學校會鼓勵先與同仁一起討論,佔2.51%; • 學校同仁善用團隊的方式一起解決問題,佔2.35%; • 學校同仁能夠廣泛學習他校更好的教學或行政實務,佔2.11%; • 學校同仁能夠透過討論,並能不斷改進其原先的工作方式,佔1.93%。

  19. 第五章 結論 • 學校組織學習能耐可分為「行政領導」、「知識與技能」、「合作與分享」、「組織記憶」、「回饋與修正」、「環境因素」六大構面,及18項主指標,總計88項次指標。 • 模糊德菲法問卷的整體再測信度高。 • 在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衡量指標系統中,以「行政領導」最為重要。

  20. 第五章 建議 • 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 作為教育行政機關未來在評鑑學校組織學習能耐表現的參考,以期國內中小學得以據此提昇學校整體效能及發展。 • 對學校組織之建議 • 校長須強調其創新與革新的領導風格,進而帶領學校成員共創組織學習的文化環境。 • 學校須捨棄傳統教師個人的教學模式,轉而重視教師的合作教學,可以從協調學校各行政處室的合作關係開始著手。 • 學校須廣泛學習他校良好的教學與行政經驗,進而發展成符合校內的教學與行政特色。 • 學校修正機制的建立是必須考量到的,特別在行政單位處理事務的效能提升上最為重要。 • 學校須提供足夠的環境以容納學校成員進行組織學習的討論。 • 學校在建構知識存取的平台上,須特別重視學校重要資料的即時更新。 • 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 研究主題-模糊綜合評估法(現況)、徑路分析(影響因素)等 • 研究方法-指標多寡、施測時間、樣本數大小(提高再測信度) • 研究對象-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等

  21. 報告到此結束 謝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