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0

计划周全 立体诊断 全局把握 科学生成

计划周全 立体诊断 全局把握 科学生成. ------ 高考研究与科学备考专题报告. 金太阳教育教学备考研究中心 新课标高考研究生物课题组. 由高考现状引发的思索. 传统二轮备考模式的困惑. “立体诊断”科学备考新思维. 名师微博. 状元访谈. 由高考引起的思索. 高三教师 为高考做了什么?! 应该为高考做些什么呢?!. 传统二轮复习模式的困惑. 高考备考的常见现状:. 传统二轮备考通用格局: 考情分析、知识梳理、重难解析、技能点拨、考点训练 ( 内在逻辑:以前是怎样考的,今后将会怎样考,知识和技能准备 )

schuyle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计划周全 立体诊断 全局把握 科学生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计划周全 立体诊断 全局把握 科学生成 ------高考研究与科学备考专题报告 金太阳教育教学备考研究中心 新课标高考研究生物课题组

  2. 由高考现状引发的思索 传统二轮备考模式的困惑 “立体诊断”科学备考新思维 名师微博 状元访谈

  3. 由高考引起的思索

  4. 高三教师 为高考做了什么?! 应该为高考做些什么呢?!

  5. 传统二轮复习模式的困惑

  6. 高考备考的常见现状:

  7. 传统二轮备考通用格局: 考情分析、知识梳理、重难解析、技能点拨、考点训练 (内在逻辑:以前是怎样考的,今后将会怎样考,知识和技能准备) (特点:以考试为中心,无视考生的学情)

  8. 现状之一:知识灌输式教学 困惑: • 知识灌输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 • 太多东西需要记忆,难以掌握 • 与学生经验不匹配,知识难以发挥效果 • 老师讲太多而学生收益太少 忽视学情分析: 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

  9. 现状之二:题海淘金式教学 困惑: • 零散的、点滴式做题经验容易遗忘 • 遇到同样或类似题目经常一错再错 • 对于同类题目,总是无法全部做对 • 对做题缺乏信心,不知道有那些不会 忽视考情分析: 不仅要了解高考,更要明白考生与高考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现状之……

  10. 种种现状存在的 历史渊源 理论基础 技术铺垫 教材知识细讲! 试题猛练狂测! 以感知教材作为备考教学的出发点,以教材知识掌握和考试基本技能训练为备考的主要目标,强调备考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引入新课-系统讲解-练习巩固”,试图让考生在规定的时间里系统地掌握大容量的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技能。 关注:备考效益了吗? 有用

  11. 这样做真的能从容应对当今的高考吗?!

  12. “发展”本位 “知识”本位

  13. 新形势 新定位 新职能 教师角色转变 学生探究新知的“酶”人 知识的传授者

  14. 高考命题轨迹: 能力 方法 知识 传统备考思路: 能力 方法 知识

  15. 如何科学高效备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

  16. “立体诊断” 科学备考新思维

  17. 立体诊断 科学生成 备考因诊断而精彩 课堂因生成而绮丽 理论依托: “鹰架(scaffolding)理论” 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认为如果教学能接近最近发展区,则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从原有的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发展水平。

  18. 决胜高考!!! 全线突破!! 立体诊断!

  19. 将二轮备考展开为四个有机衔接的环节: 名师诊断 (发现知能缺陷) 专案突破 (设计解决方案) 科学生成 (完善三维目标) 决胜提高 (无缝对接高考)

  20. 诊断立意 以诊断缺陷、发现不足作为备考的出发点,以考向指导帮助考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为手段,以整合教材构建立体知识结构为主要目标,以 预设问题情境(诊断平台) 发现提出问题(诊断报告) 设计解决方案(突破提高) 为基本模式,追求备考的高效化。

  21. 两种备考模式的对决: 1.考情分析、知识梳理、重难解析、技能点拨、考点训练 (内在逻辑:以前是怎样考的,今后将会怎样考,知识和技能准备) (特点:以考试为中心,无视考生的学情) 2.名师诊断、专案突破、整合切入、决胜提高 (内在逻辑:发现知能缺陷,设计解决方案,完善知能系统,无缝对接高考//诊断-治疗-康复-提高) (特点:以考生为中心,切中考生的实际)

  22. 1.名师诊断(发现知能缺陷) 功能:通过试做、试编覆盖本专题的真题,暴露考生的知识和技能缺陷; 要求:暴露的问题要全面、准确、真实,不能想当然。 【诊断平台】给出近三年本专题的各地高考真题或经典模拟题,考生复习本专题前试做或试编,暴露知识和能力缺陷 【诊断参考】阅读或批改后,教师细致搜集考生试做过程中存在的知识和能力问题

  23. 2.专案突破(设计解决方案) 功能:围绕考生的知识和技能缺陷,结合考情分析和预测,设计知识和技能的讲解方案,并展开讲解。 要求:精炼、针对性强。 【考情分析】【知识网络】 【主干梳理】【重难探究】 【隐性知识】【视角拓展】 【观点介绍】【技能示范】………… (注:栏目具有开放性,可以从上选择栏目,也可以新创栏目,一切以解决考生存在的实际问题为转移)

  24. 3.科学生成(提升三维目标) 功能:整合知识点生成网络,凸显情感生成点,发展能力培养点。 要求:针对诊断弊病,兼顾考向预测,构建立体知识网络结构。

  25. 4.决胜提高(无缝对接高考) 功能:综合知识与技能训练 。 要求:高考范围命题,材料的典型性和设问角度的灵活性严格贴近高考。

  26. 立体诊断 科学生成 高考备考的 出发点!!! 高考复习教学环路 讲课 考点 练习 测试 辅导

  27. 诊断的有力抓手------测试 • 实施时间点 • 在课堂讲课之前安排测试,不要利用上课时间来安排测试内容(相当于课前预习) • 实施方式 • 指定自测题要求学生提前完成(如果不会可以留空) • 指定复习资料内容让学生自学(如有不明白可以标出来)

  28. 诊断的有力抓手------测试 • 测试的作用 •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考点的掌握水平,激发考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 可以帮助老师了解考生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无效的教学

  29. “立体诊断” 进行到底!

  30. 立体诊断,精准定位,科学生成: 1.《考试大纲》 2.三年高考试题 3.命题思路 4.命题趋势 5.学生的学情 6.科学定位

  31. 一、高考考什么? 《考试大纲》的解读: ① 制定的依据: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而制定的。 ②考试的能力要求: 理解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力 综合运用能力 (课程基本理念的具体化)

  32. 2013年新课标全国生物部分考纲 所涉及的知识点分布:

  33. 二、高考过去怎么考? 研究高考试题,准确把握高考 第一、考了些什么? 涉及到教材的哪些知识点 第二、怎么样考的? 题目是如何设问的 第三、怎么解答的? 答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第四、怎么赋分的? 也就是如何有效迎合高考的“采分点”

  34. 2012课标全国卷 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B) 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命题思路:该题旨在比较完整地考查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中,所涉及到的若干概念和术语。知识考点主要见于《遗传与进化》模块第4章第1节。

  35. 2012课标全国卷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命题思路:该题考查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病毒致癌的机理。知识考点主要见于《分子与细胞》模块第6章第4节。

  36. 2012课标全国卷 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B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命题思路:该题主要考查了哺乳动物(包括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机理。知识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2章第3节。

  37. 2012课标全国卷 4.当人看到酸梅时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C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命题思路:该题主要考查了以“人脑的高级功能”为基础的神经调节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2章第1节。

  38. 2012课标全国卷 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 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D ) 情境·视角:该题以实验图为载体, 旨在考查生长素的产生总位及极性运输 特点,及信息的提取和处理能力。 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 能 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39. 2012课标全国卷 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 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 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 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 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命题思路:该题主要考查了种群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诸多因素。知识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4章第1节。

  40. 2012课标全国卷-29 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 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通过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mg。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mg/粒/d。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原因是。 情境·视角:本题以玉米种子萌发为命题材料,依次考查了植物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及其来源、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方以及胚乳中营养物质在种子萌发时的去向。知识点主要见于《分子与细胞》模块第5章第3节、第4节以及第2章第4节等。。

  41. 2012课标全国卷-30 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 (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 该题仍然是侧重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b是,c是,d是。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中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情境·视角: 考查考生对神经调节有关知识的理解,只是增加了对图像的识别。知识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2章第1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