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2

第三章 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

第三章 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 第一节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一、性染色体的发现 性染色体( sex chromosome )是指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其余各对染色体则统称为常染色体( autosome ),通常以 A 表示。 果蝇: 2n=8 雌性: AA ( 44 ) +XX ( 2 ) 雄性: AA ( 44 ) +XY ( 2 ) 二、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几种类型 果蝇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1 、 XY 型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三章 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 第一节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一、性染色体的发现 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是指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其余各对染色体则统称为常染色体(autosome),通常以A表示。 果蝇:2n=8 雌性:AA(44)+XX(2) 雄性:AA(44)+XY(2) 二、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几种类型 果蝇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2. 1、XY型 果蝇、鼠、牛、羊、 人等属于这一类型。其雄性个体是异配子性别 Cheter-ogametie sex),可产生含有X和Y两种雄配子,而雌性个体是同配子性别(homoganetic sex),只产生含有X一种配子,受精时,X与X结合XX,将发育为雌,X与Y结合成XY,将发育为雄性。性比为1:1。 人类有23对染色体(2n=46),22对为常染色 体,1对是性染色体。女性的染色体为AA+XX, 男性的染色体为AA+XY。X显然地大于Y染色体, 生男生女由男性决定。

  3. 人的染色体

  4. 2、ZW型 家蚕、鸟类(鸡、鸭等)、蛾类、蝶类等属于这一类型。与XY相反,雌性为异配子性别ZW,雄性为同配子性别,即ZZ。 3、XO型 雌性的性染色体 为XX;雄性只有X,而没有Y,不成对。蝗虫、蟋蟀属于这一类。 4、植物性别的决定 不象动物明显。低等的有性别分化,但形态差异不明显。种子植物虽有♀♂性的不同,但多数是♀♂同花、♀♂同株异花,但也有一些是♀♂异株的,如大麻、菠菜、蛇麻、番木瓜等。蛇麻属于雌性XX型和雄性XY型。

  5. 第二节 性连锁遗传

  6. 摩尔根等人(1910)以果蝇为材料进行试验时发现性连锁现象。摩尔根等人(1910)以果蝇为材料进行试验时发现性连锁现象。 性连锁(sex linkage):指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又称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性连锁是连锁遗传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 孟德尔做的几个实验(P45)

  7. 实验结果说明:白眼雄果蝇永远都是纯合体,即就这个白眼基因而说,雄蝇永远不会成为杂合子。实验结果说明:白眼雄果蝇永远都是纯合体,即就这个白眼基因而说,雄蝇永远不会成为杂合子。 • 摩尔根假设:控制白眼性状的隐性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带有这个基因的显性等位基因。 • 从而圆满解释了摩尔根的实验! P47 图

  8. 伴性遗传归纳为两条规律: 1、同配性别传递显性纯合基因时,F1雌、雄个体都为显性性状。F2性状的分离呈3显:1隐;性状分离呈1:1,且隐性个体的性别与祖代隐性个体一样,即外祖父的性状通过其女儿传递给外孙; 2、同配性别传递显性纯合基因时, F1表现交叉遗传,即母亲的性状传递给儿子,父亲的性状传递给女儿。 F2性状与性别比均为1:1 。

  9. 二、人类的伴性遗传 • (一)伴X显性遗传:决定遗传性状的显性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称~。女性多于男性,且多为杂合子。 • 例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该致病基因定位在Xp22.2-Xp22.1):P48 • (二)伴X隐性遗传:由X染色体携带的隐性基因的遗传方式称~。如色盲、A型血友病等表现为伴X隐性遗传.P49图3-2

  10. 色盲性连锁: ① 控制色盲的基因为隐性c,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带其等位基因; ② 由于色盲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女人在基因杂合时仍正常;而男人Y基因上不带其对应的基因,故男人色盲频率高。 • ∴ 女:XCXc杂合时非色盲,只有XcXc纯合时才是色盲; 男:Y染色体上不携带对应基因,XCY正常、XcY色盲

  11.  (3)

  12. (三)Y连锁遗传 • 人类中此遗传方式很少,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又称限雄遗传。如男性的毛耳缘遗传。 • 伴Y遗传的毛耳缘性状在印第安人群中常见,其他地区的人群中极少见。 • 研究表明:Y染色体是雄性哺乳动物所必须的,某种雄性化基因一定存在于Y染色体的差别区段上,如睾丸决定因子(TDF)

  13. 图4-8 耳毛的性连锁

  14. 三、芦花鸡的毛色遗传 • ①. 芦花基因B为显性,正常基因b为隐性,位于Z性染色体上。 • ②. 染色体上不带它的等位基因。 • ③. 雄鸡为ZZ,雌鸡为ZW。

  15. P F1 F2

  16. P F1 F2

  17. 全部饲养母鸡è多生蛋

  18. 四、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 • 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指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 限性遗传的性状多与性激素有关。例如,哺乳动物的雌性个体具有发达的乳房、某种甲虫的雄性有角等等。 • 限性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 限性遗传只局限于一种性别上表现,而伴性遗传则可在雄性也可在雌性上表现,只是表现频率有所差别。

  19. 从性遗传(sex-controlled inheritance)或称为性影响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不是指由X及Y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而是因为内分泌及其它关系使某些性状只出现于雌、雄一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 例如,羊的有角因品种不同而有三种特征: ①. 雌雄都无角;   ②. 雌雄都有角;   ③. 雌无角而雄有角。 • 以前两种交配,其F1雌性无角,而雄性有角。反交结果和正交相同。

  20. 五、植物的伴性遗传

  21. 第三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据 • 摩尔根的上述实验间接证明:一个特定基因的行为对应于某一条特定的性染色体。 • 伴性遗传的直接证明是他的学生和Bridges提出的。 • Bridges重复摩尔根伴性遗传时发现了例外,称为初级例外和次级例外。P53 P54

  22. 第四节 果蝇的Y染色体及其性别决定 • 果蝇Y染色体不象人一样对于决定雄性那么重要。如: XXY XO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果蝇 )(人类) (人类) (果蝇 ) • 果蝇的性别决定除了性染色体外,常染色体也起重要作用,性别决定由性指数(X/A)决定。 X染色体数与常染色体数的比例。 ( 见P56表3-1)

  23. 若雄性果蝇无Y染色体,则不育。原因:Y染色体上带有精子生成所必需的生殖力基因。若雄性果蝇无Y染色体,则不育。原因:Y染色体上带有精子生成所必需的生殖力基因。 • 黑腹果蝇截毛基因(bb)的遗传: XbbXbb × Xbb+Ybb XbbXbb × XbbYbb+ (截毛) (正常) (截毛) (正常) XbbXbb+ XbbYbb XbbXbb XbbYbb+ (正常) (截毛) (截毛) (正常) • 从而证明:截毛基因存在Y染色体上。

  24. 第五节 剂量补偿效应 • 一、Barr小体:一种浓缩的、惰性的异染色质的小体,与性别及X染色体数目有关,所以又称性染色质体(sex-chromatin body),又名巴氏小体。 • 1949年Barr在雌猫的神经细胞间期核中发现。 之后在大部分正常女性表皮羊水等组织的间 期核中也发现,但男性没有。(why?)

  25. 二、剂量补给效应 对于果蝇和哺乳动物来说 理论上:雌性具两条X染色体,其上基因产物应有两份,而雄性只有一份。 实际上:雌、雄X染色体基因产物基本相同。 原因:补偿效应(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 A:X染色体转录速率不同,雌性慢; B:雌性一条X染色体失活。(Lyon假说)

  26. 三、Lyon假说 (一)正常雌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有活性(activation X,Xa),另一条在遗传上无活性(inactivation X,Xi),保证雌雄性X染色体上基因产物相同。 (二)失活是随机的。 (三)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如人类(合子细胞增殖到5~6千个细胞时),且一旦失活,此细胞所有后代细胞的此染色体均处于失活状态。 (四)杂合体雌性在伴性基因的作用上是嵌合体。

  27. 例如:玳瑁猫几乎都是雌性。 黄毛皮 O基因对黑皮毛 o是显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 XO Xo个体发育早期,一条X随机失活,所以呈现黑黄相间斑点。 雄性个体XO Xo Y也是玳瑁型,切每个细胞有一个Barr小体。 • 研究表明: Barr小体的数目正好是X染色体数目减1。 • 失活的X染色体上所有基因并不都失活,而且失活的X染色体在进入减数分裂前将重新被激活,所以在成熟的卵母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都是有活性的。

  28. 第六节 连锁基因的交换和重组 • 一、连锁遗传现象 • Bateson 和Punnett对香豌豆的研究中发现的。 (一)、香豌豆(Lathyrus odoratus)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花色:紫花(P)对红花(p)为显性; 花粉粒形状:长花粉粒(L)对圆花粉粒(l)为显性。 • 1.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 2. 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

  29. 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30. 结果: • 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 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31. 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

  32. 结果: • 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 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33. (二)、连锁遗传现象. • 杂交试验中,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而常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叫做连锁(linkage)遗传现象。 • 相引相(coupling phase)与相斥相(repulsion phase).

  34. 二 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 完全连锁 (complete linkage):如果连锁基因的杂种F1(双杂合体)只产生两种亲本类型的配子,而不产生非亲本类型的配子,就称为完全连锁。 • 不完全连锁 (incomplete linkage):指连锁基因的杂种F1不仅产生亲本类型的配子,还会产生重组型配子。

  35. 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AB a b

  36. 例:果蝇的完全连锁遗传 黑腹果蝇中灰体( B)对黑体(b)是显性,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且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B V b v B V b v 灰长 黑残 B V b v b v b v 灰长 黑残 B V b v b v b v 灰长 黑残 × ♂ ×

  37. 果蝇的不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B V b v B V b v 灰长 黑残 B V b v b v b v 灰长 黑残 B V b v B v b V b v b v b v b v 灰长 黑残 灰残 黑长 42% 42% 8% 8% • 亲本的类型远远多于新类型。原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重新组合的结果,此现象称重组。 × ♀ ×

  38. 三、重组频率的测定 • 重组型数目 • 重组频率(RF)= • 亲组型数目+重组型数目 • 以玉米为测交实验说明重组频率的测定方法。P65

  39. 玉米中的连锁遗传 P 有色饱满 X 无色皱缩 C Sh/C Sh c sh/c sh ↓ 测交:F1 C Sh/c sh X c sh/c sh(双隐性) ↓ CSh/csh Csh/csh cSh/csh csh/csh 有、满 有、皱 无、满 无、皱 自由组合预期: 1 1 1 1 合计 实 验 结 果 :4032 149 152 4035 8368 亲组合 重组合 96.4% 3.6%

  40. 四、交换 • (一)同一染色体上相互连锁的基因出现重组的原因(Janssens提出的交叉型假设): 1、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某些区段发生交换,从而出现交叉现象。 2、若处于同源染色体不同座位的两个连锁基因发生交换,即可导致此连锁基因的重组。 • 此学说的核心:交叉是交换的结果,而不是交换的原因,即遗传学上的交换发生在细胞学似的交叉发生之前。 • 一般情况下,染色体越长,交叉越多。一个交叉代表一次交换。

  41. (二)连锁交换定律的基本内容:处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遗传时,联在一起的频率大于重新组合的频率。(二)连锁交换定律的基本内容:处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遗传时,联在一起的频率大于重新组合的频率。 • 自由组合与连锁交换的差别:1、前者基因由非同源染色体传递,而后者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重组造成。2、自由组合受生物染色体对数局限,而连锁交换则受到其染色体本身长度的限制

  42. (三)影响交换的因素 • 1.性别:雄果蝇、雌蚕未发现染色体片断发生交换; • 2.温度:家蚕第二对染色体上PS-Y(PS黑斑、Y幼虫黄血) 饲养温度(℃)3028262319 交换值(%) 21.4822.3423.5524.9825.86 • 3.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部位:离着丝点越近,其交换值越小,着丝点不发生交换。 • 4.其它:年龄、染色体畸变等也会影响交换值。 ·由于交换值具有相对稳定性,常以该数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遗传距离)。  例如:3.6%即可称为3.6个遗传单位。 ·遗传单位值愈大,两基因间距离愈远,愈易交换;   遗传单位值愈小,两基因间距离愈近,愈难交换。

  43. (四)多线交换与最大交换值 • 两个基因之间发生一次交换时的最大交换值:1/2×100%=50% • 如两个基因距离较远时,其间可以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交换,则涉及的染色单体将不限于2条,可以是多线交换。则最大交换值又会怎样?

  44. a b c 对于基因座A.C来说,偶数次交 换等于没有交换,奇数次交换等于单交换。 • P67:只要4条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机会相等,在所研究的两个基因之间产生重组型与亲组型的比总是1:1,所以最大交换值也是50%。 • 双交换特点:1、双交换概率显著低于单交换概率。2、3个连锁基因间发生双交换的结果,旁侧基因无重组,此时旁侧基因的重组率低于实际的交换值。 A B C

  45. 五、基因定位与染色体作图 • (一)相关概念 1、基因定位(gene mapping):根据重组值确定不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和排列顺序的过程。 2、染色体图(chromosome map)又称基因连锁图(linkage map)或遗传图( genetic map)。根据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或重组值),确定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而绘制的一种简单线性示意图。 3、图距(map distance):;两个基因在染色体图上距离的数量单位称图距。图距单位称为厘摩(cM),1%交换值=1cM

  46. 根据两个基因位点间的交换值能够确定两个基因间的相对距离,但并不能确定基因间的排列次序。根据两个基因位点间的交换值能够确定两个基因间的相对距离,但并不能确定基因间的排列次序。 • 例: • 玉米糊粉层有色C/无色c基因、籽粒饱满Sh/凹陷sh基因均位于第九染色体上;且C-Sh基因间的交换值为3.6%。 根据上述信息可知: • C-Sh间遗传距离为3.6个遗传单位即图距=3.6 cM ; • 但不能确定它们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次序,因而有两种可能的排列方向,如下图所示:

  47. 通过三次测验,获得三对基因两两间交换值、估计其遗传距离;每次测验两对基因间交换值;根据三个遗传距离推断三对基因间的排列次序。通过三次测验,获得三对基因两两间交换值、估计其遗传距离;每次测验两对基因间交换值;根据三个遗传距离推断三对基因间的排列次序。 • 两点测验局限性: 1. 工作量大,需要作三次杂交,三次测交;2. 不能排除双交换的影响,准确性不够高。

  48. (二)三点测交(three-point testcross)与染色体作图 • 三点测验: 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测定三对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 • 特点: (1).纠正两点测验的缺点,使估算的交换值更为准确; (2). 通过一次试验可同时确定三对连锁基因的位置。

  49. (1).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 以玉米Cc、Shsh和Wxwx三对基因为例: P 凹陷、非糯、 有色× 饱满、糯性、无色 shsh + + + + ↓ + + wxwx cc F1 饱满、非糯、有色× 凹陷、粒性、无色 +sh +wx +c ↓ shsh wxwx cc • F1配子及Ft表型见下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