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k likes | 1.28k Vues
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 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 主讲教师 邢娟娟. 主讲教师:邢 娟 娟. 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 ( 上 ). 一、危害 辨识、评价与控制 二、重大风险、危害因素的 辨识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 四、风险控制. 一、 危害辨识、评价与控制. 1. 危害辨识的重要性 2. (危险源)危害与风险等基本概念 3.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和辨识 4.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评价步骤. 1. 危害辨识评价的重要性及内容. 1.1 为什么要进行危害辨识评价 1.2 何种情况需进行危害辨识评价 1.3 危害辨识. 1.1 为什么要进行危害辨识评价.
E N D
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 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 主讲教师 邢娟娟 主讲教师:邢 娟 娟
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上) 一、危害辨识、评价与控制 二、重大风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 四、风险控制
一、 危害辨识、评价与控制 1.危害辨识的重要性 2.(危险源)危害与风险等基本概念 3.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和辨识 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评价步骤
1.危害辨识评价的重要性及内容 1.1 为什么要进行危害辨识评价 1.2 何种情况需进行危害辨识评价 1.3 危害辨识
1.1 为什么要进行危害辨识评价 • 法规要求 • 确保在伤害发生前风险得到控制 • 推动积极的安全文化 — 共同的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方式,由此反映企业特征 —领导的承诺和责任; — 全员参与; — 倡导员工重视职业安全与健康。
1.2 何种情况需进行危害辨识评价 — 危害可能带来伤害或后果可能很严重; —对危害控制以及控制的充分性不够了解; — 职业安全健康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1.3 危害辨识 • 有助于危害辩识的三个问题 • 是否存在危害源? • 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 伤害如何发生?
☆事故和事件 • 事 故: • 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 事件包括: • 未遂事件(未遂过失) • 事故
☆ 职业病 • 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关于修订《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方法的规定》的通知 (1987年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
☆危险与安全 危 险: 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安 全: 是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
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由小到大 危险 安全 人们可承受水平 {不期望后果可能性}={危险}+{安全}
风险 ☆ 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它有两个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 危害 • 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为危险源
3、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3.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3.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3.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物理性风险、危害因素 •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 粉尘与气溶胶 • 作业环境不良 • 信号缺陷 • 标志缺陷 •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 • 易燃易爆性物质 • 自燃性物质 • 有毒物质 • 腐蚀性物质 • 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 • 致病微生物 • 传染病媒介物 • 致害动物 • 致害植物 • 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 • 负荷超限 • 健康状况异常 • 从事禁忌作业 • 心理异常 • 辨识功能缺陷 •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风险、危害因素
行为性风险、危害因素 • 指挥错误 • 操作失误 • 监护失误 • 其他错误 •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其他风险、危害因素
3.2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将伤亡事故分为20类 • 物体打击 • 车辆伤害 • 机械伤害 • 起重伤害 • 触电 • 淹溺 • 灼烫 • 火灾 • 高处坠落 • 坍塌 • 放炮 • 火药爆炸 • 其他爆炸 • 中毒和窒息 • 其他伤害 • 冒顶片帮 • 透水 • 瓦斯爆炸 • 容器爆炸 • 锅炉爆炸
3.3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3.3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
生产性毒物 •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 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将毒物危害程度分为: Ⅰ级(极度危害) Ⅱ级(高度危害) Ⅲ级(中度危害) Ⅳ级(轻度危害)
呼吸道 皮肤 消化道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本身特性 剂量、浓度、作用时间 毒物联合作用 生产环境与劳动强度 个体感受性 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因素
生产性粉尘 • 粉尘的分类 无机粉尘(石英、石棉、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铁、锡、铝、铅等;人工粉尘-金刚沙、水泥、玻璃等); 有机粉尘(动物性粉尘-毛、皮、骨、角等;植物性粉尘-棉、麻、草、谷等;人工有机粉尘-有机农药、有机染料、合成橡胶等); 混合性粉尘(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
噪声 • 机械噪声 • 空气动力性噪声(气流噪声) • 电磁噪声 • 噪声的分类 (噪声性耳聋) • 振动 • 全身振动 • 局部振动 (振动病) • 职业性肿瘤: • 石棉所致肺癌 • 苯所致白血病等 • 锡肺癌
辐射(电离、非电离辐射) (职业性白内障等) • 辐射的致害作用 非电离辐射 • 射频辐射 • 紫外线 • 红外线 • 激光 • 电离辐射 • 辐射的卫生标准
高温、低温 • 高温危害(热射病和热痉挛等) • 高温引起的皮炎、电解质平衡失调等 • 高温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的病变 • GB4200-84《高温作业分级》 • GB935-89《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 低温危害(冻伤、神经炎、抵抗力下降) • 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 • 采光、照明
3.4. 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 • 厂址 • 厂区平面布局 • 建(构)筑物 • 生产工艺过程 • 生产设备、装置 •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 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 • 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小结: 物的不安全状态 是指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从安全功能的角度,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于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由于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
人的不安全行为 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人和物存在的环境 即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4.1基本步骤 划分作业活动 辨识危害 确定危险 决定是否是可允许风险 确定风险控制计划 评审风险控制计划的充分性
——划分作业活动 • 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 • 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辩识危害 • 辩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重大危害。考虑谁会受 • 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确定风险 • 评价现有(或拟定)控制措施情况下的风险(考虑在特定 • 危害中的暴露、控制措施失败的可能性、伤亡或财产损 • 失的潜在后果)。 ——决定是否是可允许风险 • 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风险控制 • 住并符合法律的要求。
——确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 • 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 • 应确保新的和现行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 ——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 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 • 是否可容许。
如 危害提示表 业务活动期间是否存在下列危害? • 在平地上滑倒/跌倒; • 人员从高处坠落; • 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 • 头上空间不足; • 与手工提升/搬运工具、材料等有关的危害; • 与装配、试车、运行、维护、改型、检修和拆卸有关的机械、 • 设备的危害; • 车辆危害,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 • 火灾与爆炸; • 对员工的伤害行为; • 可吸入的粉尘、有毒有害等化学物质;
可能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 • 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 • 由于摄入引起伤害的物质(如通过口腔进入人体); • 有害能量(如:电、辐射、噪声、振动); • 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造成的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 • 不良的热环境,如过热; • 照明度; • 场地/地面易滑和不平; • 楼梯护栏或手栏不足; • 承包人的活动。 上面所列并不全面。企业员工必须根据其业务活动的性质和工作场地的特点编制出自己的危害提示表。
二、重大风险、危害因素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 重大风险、危害因素 重大风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风险、危害因素 ILO《预防重大事故公约》将重大事故分为以下两类: • 由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事故 • 由有毒物质引起的事故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 辨识依据: • —— 是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性、爆炸特性基础上,制定出危害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 • 通过危害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重大危险源。 • ——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 ——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小结:危害辩识注意事项 • 风险、危害因素的分布 • 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 • 伤害(危害)方式 • 伤害(危害)途径和范围 • 主要风险、危害因素 • 重大风险、危害因素
1.风险评价的定义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之上,根据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分析、预测存在的风险危害因素的危险危害程度,以利于提出科学合理的和可行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极显著 保护措施 预 防 措 施 显著 发生频率 轻微 不显著 后果严重度 危险(R) = 频率(F) × 严重度(C) 紧急应变
2.确定伤害的可能性时的注意事项 (1) 暴露人数; (2) 持续暴露时间和频率; (3) 供应(如电,水)中断; (4) 设备和机械部件以及安全装置失灵; (5) 暴露于恶劣气候; (6) 个体防护用品所能提供的保护及其使用率; (7) 人的不安全行为(不经意的错误或故意违反操作程序),如下述人员: ① 不知道危害究竟是什么? ② 可能不具备开展工作必备的知识、体能或技能; ③ 低估所暴露的危险; ④ 低估安全工作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8) 考虑到意外事件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3.风险评价的方法 工业安全 • 定性评价 • 半定量评价 • 定量评价
安全检查表 为了系统地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 编制的主要依据 • 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 国内外事故案例、本单位的经验 • 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 研究成果
职业危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 • 生产环境监测 • 健康监护 • 流行病学调查 • 实验室测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