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 江亲瑜 大连市科学技术局 大连市知识产权局 2014 年 5 月. 一、科技创新现状. 1 、我国的科技发展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 创新能力升至全球第 19 位,超越了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国家,继续领跑金砖国家,但是与排名第一的美国,第二位的日本,以及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公认的科技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数据). 一、科技创新现状.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 江亲瑜 大连市科学技术局 大连市知识产权局 2014年5月

  2. 一、科技创新现状 1、我国的科技发展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 创新能力升至全球第19位,超越了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国家,继续领跑金砖国家,但是与排名第一的美国,第二位的日本,以及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公认的科技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数据)

  3. 一、科技创新现状 研发投入:2013年,全社会R&D支出11906亿元,稳居世界第3位(也可能第2位),占GDP比重2%,超过欧盟28国平均水平1.97%;R&D经费年均增速居世界首位,高达17.6%;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排名在20位左右,占全球份额由2000年的1.7%迅速提高到2012年的11.7%。

  4. 一、科技创新现状 研发人员:研发人员总量360万人年,居世界首位。 国内专利:2012年,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53.5万件,占世界37.9%,居首位;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4.4万件,占世界22.3%,仅次于日本。

  5. 一、科技创新现状 国际专利:PCT申请增长显著,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国际专利已经到了世界前列,而且中兴、华为已经居世界公司里边的第二、第三。 技术交易:2013年,技术合同的成交额达到了7469亿元,是中央财政投入的近三倍,年增长16%。

  6. 一、科技创新现状 科技论文:2012年,美国SCI论文数量为36.9万篇,占全球27.5%;中国SCI论文数量达到18.7万篇,占全球13.9%,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2位,被引用次数上升至第5位。

  7. 一、科技创新现状 研发水平:科技部选取了能源、环保、制造业、信息、农业等10个重要领域的1149项关键技术进行调查,其中195项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标准;355项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或者相差不大;599项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异。亦即我国的技术水平基本格局,大概17%左右的领跑;31%左右差距一到三年,处于并行阶段;52%差距在三年以上,处于跟踪阶段。我国大概相当于美国水平的67.1%。2012年韩国也动员了两千多名专家,对相近的10个领域重点技术进行了比较,其结论为中国相当于美国的67%,基本一致。这与2006年截然不同,当时我国差不多99%的领域都在跟跑。

  8. 一、科技创新现状 产业发展:2013年,高技术产业主营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 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达到25.8%,居世界首位;知识服务业增加值占到全球总量的8.8%,居世界第3位。 科技贡献:科技进步贡献率2012年达到52.2%,比2003年提高11.3个百分点。

  9. 一、科技创新现状 差距依然明显: 创新基础仍比较薄弱。我国最近20年的R&D经费累计投入量,不及美国最近2年的累计量,也少于日本最近4年的总投入。 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只有42人年,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100人年以上)。 万名企业研究人员拥有PCT专利数排28位。 万名科学研究人员的科技论文数排38位。 劳动生产率(GDP/劳动力)多年排在第39位。 三方专利拥有量至今未突破千件,与美国、日本差距较大。

  10. 一、科技创新现状 结论: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从以“跟跑” 为主发展到“跟踪、并行、领跑”三者兼有的状态。相当于德国、法国、英国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的水平。 创新能力提升潜力仍然较大,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过渡的过程当中。 全球创新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动,不同梯队国家之间存在创新鸿沟,难以跨越。 科技竞争日益加剧,中国处于竞争最为激烈的第2梯队。

  11. 一、科技创新现状 2、大连科技创新在国内处于什么地位 科技投入:2012年,全社会R&D投入102.8亿元,其中企业投入69.6亿元;2013年,市本级科学技术支出12.25亿元。 产业发展: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共计752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3.8%;拥有高新技术产品942个。2013年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961.4亿元,同比增加483.1亿元,增长32.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2.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25%,处于同类城市第一集群。

  12. 一、科技创新现状

  13. 一、科技创新现状 高新企业:全市现有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上千家,产值突破1000亿元,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8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11家,数量和产值超过全省的40%,有12家企业荣获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称号,8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研发机构: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科技机构147个,科技活动人员30348人。全市现有普通高等学校31所,市属以上自然科学类独立科研机构32家,国家级研发机构36个,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45家,建有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6个。

  14. 一、科技创新现状 创新人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91万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67万人,两院院士28人,长江学者37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43人,享受国务院和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00余人,国家和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229人,辽宁省和大连市优秀专家1038人,博士生导师1128人,硕士生导师5167人。全市有14人、4个团队和1个基地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科技论文:全市SCI论文引入量4955篇,EI论文6427篇,在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

  15. 一、科技创新现状 科技奖励 :年均有10余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其中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全国每年2项或空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3项;张存浩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科技创业:在国内率先实践一系列孵化器超前发展理念,市级以上孵化器达到40家,总面积160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3家,在孵企业1889家,毕业企业1786家,孵化器从业人员7万人,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我市上市企业中,科技创新型企业占到一半以上。

  16. 一、科技创新现状 知识产权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577件,每万人口拥有量达到8.3件,超过国家“十二五”规划目标的2倍。

  17. 一、科技创新现状 产业基地: 国家数控机床、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基地、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荣誉资质: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

  18. 一、科技创新现状 大连市主要创新指标与深圳、宁波对照表(2013年)

  19. 一、科技创新现状 结论: 优势: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均位居东北地区首位,在东北地区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具备了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条件。 不足:与国内一些创新型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企业主体地位仍有待进一步突出,全社会研发投入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市投入比例偏低,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型企业的数量与深圳、杭州、广州等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还不完善,科技金融业还不发达,创新资源需要扩展和整合,公共科技服务急需增强,科技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20. 二、大连的发展思路 指导思想: 一个中心 东北地区区域性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体系、创业体系 两个体系 大科技、大服务、大协同 三大理念 人才先行、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国际视野 四大战略

  21. 二、大连的发展思路 核心:区域创新体系、创业体系建设 1、创新体系——创新驱动发展的技术基础 到2017年,要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全市研发人员数量、授权发明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项指标比2012年翻一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综合创新能力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列,使我市成为东北地区科技创新中心。

  22. 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服务组织(机翼) 企业(机身) 人才(机组) 政府(尾翼) 资金、技术 (发动机) 二、大连的发展思路

  23. 创新环境 高效产出 科技创新型企业 科技服务组 织 高等学校 科研机构 政府 二、大连的发展思路

  24. 二、大连的发展思路 重点任务:十大关键环节推进计划 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实施创新型初创企业、创新型成长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培育四大行动,整合国家、省、市在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的资源,建立覆盖企业从初创、成长到壮大各个发展阶段的支持体系。通过营造企业成长环境,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打造金字塔结构的企业上升通道,到2017年,形成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0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10个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25. 二、大连的发展思路 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发展计划。围绕企业创新发展的个性化技术需求,组建先进制造与智能控制、重大技术装备、智慧城市建设、文化与科技融合、新能源、新材料等10个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建立完善联盟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联盟内上下游分工协作、成员单位紧密配合的协同机制。通过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层级联动扶持,引导联盟内的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合作,面向市场需求,随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到2017年,国家、省、市级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达到100家。

  26. 二、大连的发展思路 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计划。围绕我市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在全面深入梳理我市的产业生态链和技术创新链的基础上,依托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中的优势企业,组建10余个开放式产业技术研究院。整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资源,通过实施核能装备、海洋工程、轨道交通、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创新驱动重大专项,开展全市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前瞻性联合攻关,精准发力,突破智能化高端装备、高性能数控系统等关键创新节点,对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全面支撑。

  27. 二、大连的发展思路 专利与技术交易促进计划。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支持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对于成功转化的项目,在落实科技成果收益分成政策的基础上,对项目完成人给予追加奖励。与大连以外的中科院相关院所和“985”大学建立稳定的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继续办好专交会,完善专利与技术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筹建大连市技术与知识产权交易所,提供专利展示、交易、权属变更、技术合同登记、政策落实等一站式服务,打造永不落幕的专交会。到2017年,全市技术交易额突破200亿元。

  28. 二、大连的发展思路 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继续深化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海外学子尖端人才归国创业工程、海外研发团队引进工程。启动实施我市杰出青年和科技之星培养计划,杰出青年每人给予100万元科研资金支持,科技之星给予优先立项等支持并推荐到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交流。到2017年,培养杰出青年40名,科技之星400名,创新团队100个。建立大连市创新型科技人才数据库,对纳入数据库的人才实行动态管理,进行跟踪服务和差异化支持。支持在连高校设立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前沿专业和重点学科。

  29. 二、大连的发展思路 科技投融资促进计划。通过履约保证、风险补偿、贷款贴息、跟进投资等方式,调动银行、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天使基金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科技企业。充分发挥市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高新园区融资风险基金等的作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设立科技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为科技企业融资提供支持,所需担保费用由基金支付。创新科技金融合作模式,推动金融机构组建科技银行、科技事业部,为科技企业提供开户、结算、融资、理财、咨询、现金管理、国际业务等一站式、系统化金融服务,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等金融产品。

  30. 二、大连的发展思路 创新资源倍增计划。充分发挥我市在东北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地域优势,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服务、政策、人居等环境,积极吸引国内外人才、资金、技术、创新型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要素向大连集聚。建立与美国、欧盟、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家和世界著名创新区域的长期稳定合作渠道,继续推进科技企业海外并购,加大科技招商和技术引进力度,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共建研发中心或国际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到2017年,国家级研发机构达到50家。

  31. 二、大连的发展思路 创新服务保障计划。以系统的公益性服务为基础,集成知识、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建立集科技金融、技术研发与转让、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招商服务等于一体的功能完备的一站式科技服务综合平台——“大连科技指南针”。到2017年,整合各类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超过300家,服务于5000家以上的科技企业和上万名科技工作者及创新创业人才。建立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对使用共享设备的中小企业和设备提供单位进行适当补贴。

  32. 二、大连的发展思路

  33. 二、大连的发展思路 中介机构发展计划。支持中介机构开展创新服务,通过政府补贴或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社会信誉度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中介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推广、技术交易、信息服务、评估咨询、科技投融资、知识产权转化等增值服务,打造精品服务项目,发展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各类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鼓励申报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34. 二、大连的发展思路 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计划。实施孵化载体提升、“1162”创业导师等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创新孵化体系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孵化载体的建设和运营,探索创业投资与孵化载体联动发展的新模式,支持孵化器与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共建高水平公共研发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提高孵化成功率。支持孵化器通过货币资金入股、债转股、绑定风险投资等方式入股在孵企业,通过补贴、奖励等方式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并购在孵企业和孵化成功企业。

  35. 二、大连的发展思路 2、创业体系——创新驱动发展的产业基础

  36. 二、大连的发展思路

  37. 二、大连的发展思路 科技创业体系建设重点计划 科技创业企业培育计划 科技创业载体提升计划 科技创业服务体系完善计划 科技创业文化营造计划 科技创业平台完善计划 科技投融资促进计划 科技创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 科技创业资源集聚计划 科技成果转化推进计划 科技创业特色园区建设计划

  38. 二、大连的发展思路 拟配套政策 技术研发——技术研究院 重大专项 产学研联合攻关 成果转化——成果收益分成 税收奖励 人才培养——市杰出青年 青年科技之星 科技融资——融资政策担保基金 “零费用”担保 企业孵化——孵化器补贴 支持并购 创业大赛 企业发展——备案制度 加计抵扣 高企 全程支持体系 科技服务——科技指南针 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

  39. 三、案例分析 1、创新创业成功案例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将垃圾电变成宝贝电 融科储能成立于2008年,由大连博融控股集团和大连化物所联合成立。博融集团是国际四大高纯钒化学品生产商之一,拥有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制备技术,自2005年起与大连化物所合作研发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下,成功研制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10kW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填补国内整机技术的空白。2006年,两者合作成立“液流储能电池联合实验室”,开起全钒液流电池技术产学研合作及工程转化之路,至2008年,决定成立公司,以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加速推进全钒液流电池的产品化和示范应用。融科储能由此而来。

  40. 三、案例分析 融科储能开展全钒液流电池材料的批量化生产,电堆、系统的设计与集成,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储能解决方案。几年来,国内液流电池首席科学家及博士、硕士及科技骨干集聚融科,组成了专业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公司实行双层创新体系,顶层为国家能源液流储能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发改委与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依托该平台在液流储能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实现突破;以融科技术中心为主的第二层创新体系将前端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形成“研发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探索一代”的良性循环,牢牢抓住市场,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商。

  41. 三、案例分析 目前,融科团队已全面掌握了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及系统集成技术,具有年产20兆瓦电堆及电池系统的生产、设计及集成能力,拥有国内外专利26项,承担多项国家973和863项目,是国内外液流电池标准牵头制订单位。其研制的全球最大的5MW/1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套实际并网运行的5MW级大型工业储能装置。新研制成功的31.5千瓦电堆的能量效率能达到80%,352千瓦单元电池系统能量效率大于70%,为目前国内外相同产品中已公布的最高数据。新一代集装箱式兆瓦级电池系统成为标准化定型产品,使成本下降30%左右。公司已在北京、西藏、大连等地成功实施“光—储”、“风—光—储”等多项应用示范。

  42. 三、案例分析

  43. 三、案例分析 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国内高端数控系统先行者 光洋科技成立于1993年,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主营光纤总线开放式高档数控系统和直驱式关键功能部件,手脉手轮、编码器、细分器、实时核等数控产品,以及PAC系统、数据模块、通信模块等自控产品。目前总资产4.5亿元,员工500多人,建设了一支200余人的技术创新团队,构建了从数控系统到关键执行功能部件完整的数控产业链。主持参与制订国家标准5项,申报专利212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35项,完成软件著作权登记19项。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等近十项。

  44. 三、案例分析 公司依靠自主创新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总线开放式高档数控系统和高精度总线伺服驱动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研制的直驱式功能部件产品(双摆角铣头,数控转台)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先后为日本三洋、东芝、丰田、三菱、德国因代克斯、英国600集团等国外知名企业及国内知名工业装备制造企业研发配套自动控制产品。2013年配置光洋科技全自主知识产权高档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的五轴高档机床出口德国、日本,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同类型机床装配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31所)应用于某型号导弹发动机叶轮的加工,实现了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在航空航天重点领域的应用,替代进口。

  45. 三、案例分析

  46. 三、案例分析 大连理工计算机控制工程有限公司——高校教师创业的典范 大工计控成立于2004 年7 月,是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依托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源自于高校教师创业。公司董事长仲崇权博士,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主题专家、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一直从事信号检测、嵌入式系统、现场总线及控制网络等方面的研究,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标准。2010年左右,仲教授将工作重心从学校教学转移到企业经营发展,当年营业收入从几百万激增到2000余万元,目前公司年营业收入5000余万元。

  47. 三、案例分析 大工计控近两年的研发投入都超过千万元,研发设备投入500多万元,研发费用平均占销售收入总额的15%,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额占总收入的100%。公司建有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团队,现有研发人员59人,分别从事运动控制、硬件、嵌入式和软件的研发工作。自主研发了网络化控制系统、网络化数控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和生产过程监控管理等方面的软硬件产品,并为用户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其研发的数控和机器人控制系统满足高精度轨迹控制需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8. 三、案例分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