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全球觀光未來趨勢

全球觀光未來趨勢. 第十一章. 本章學習目標 ◎ 瞭解全球的未來展望 ◎ 暸解臺灣未來的觀光發展方向.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隨著休閒時間改變、全球化、社會價值轉變、高科技進步、經濟市場變化等因素,許多專家都看好未來的觀光市場前景。如同本書一開始所提及的世界觀光組織預測 2020 年國際觀光客將達 16 億人次,相較於以 1995 為基準年的國際旅客人次,平均每年約以 4.1% 的速度持續成長,全世界將會有愈來愈多人從事觀光旅遊的活動。但觀光的未來會如何呢 ? 以下將先針對未來全球與觀光發展息息相關的八個核心議題逐一探討。.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一、全球氣候變遷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全球觀光未來趨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全球觀光未來趨勢 第十一章

  2. 本章學習目標 ◎ 瞭解全球的未來展望 ◎ 暸解臺灣未來的觀光發展方向

  3.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隨著休閒時間改變、全球化、社會價值轉變、高科技進步、經濟市場變化等因素,許多專家都看好未來的觀光市場前景。如同本書一開始所提及的世界觀光組織預測2020 年國際觀光客將達16 億人次,相較於以1995 為基準年的國際旅客人次,平均每年約以4.1% 的速度持續成長,全世界將會有愈來愈多人從事觀光旅遊的活動。但觀光的未來會如何呢? 以下將先針對未來全球與觀光發展息息相關的八個核心議題逐一探討。

  4.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一、全球氣候變遷 2007 年10 月在瑞士所舉辦的達沃斯(Davos)會議主要以探討全球氣候變遷和觀光之間的關係為主,討論內容包含溫室效應、海平面上升和冰河融化等議題,經過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證實全球暖化正持續影響全世界各個國家,而氣候變遷對自然環境有著重大影響,如:雪地景觀的變遷、破壞動、植物的繁殖規律與生態食物鏈、海平面升高等,進而影響觀光客對於旅遊目的地、從事觀光活動的選擇和消費動向。以下分四大類敘述氣候變遷對觀光產業間相互競爭和永續合作的影響:

  5. 全球暖化影響雪地景觀、破壞動、植物的繁殖規律與生態食物鏈、海平面升高等,進而影響觀光客對於旅遊目的地、從事觀光活動的選擇和消費動向。(圖片來源:華立圖書)全球暖化影響雪地景觀、破壞動、植物的繁殖規律與生態食物鏈、海平面升高等,進而影響觀光客對於旅遊目的地、從事觀光活動的選擇和消費動向。(圖片來源:華立圖書)

  6.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一) 氣候的直接影響 對觀光產業而言,氣候是一項重要的資源。當觀光客考慮目的地適宜性時,氣候往往會是觀光客選擇是否前往的主要考量之ㄧ。由於氣候暖化影響,使寒帶和極地地區雪崩現象增加,增加旅遊危險性,對喜愛從事冬季運動的旅客而言,選擇前往旅遊的人數預期將會下降;而在熱帶地區由於海平面逐漸上升和海嘯、暴風雨的發生,小島數量逐漸減少,遊客選擇的機會也將逐漸縮小。

  7.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氣候也是影響旅客消費的考量因素之一,旅遊目的地季節性的變化不同會影響旅客對旅遊周邊商品的花費,例如前往雪地時會添購雪衣或雪靴;前往熱帶海洋島嶼,則可能購買泳衣、帽子或背心等。此外,對觀光活動的供應商而言,氣候亦會直接影響觀光的基本面,包括惡劣氣候造成對基礎建設的破壞、緊急準備的需求、較高的操作成本等。

  8.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二) 環境改變對觀光的間接影響 氣候變遷造成環境改變,例如水質的汙染、多元生物的消失、景觀美學的下降、農業的產出(例如:酒莊觀光)減少、自然的危害、海岸線的破壞、傳染病的增加等,在種種負面因素下難以吸引觀光客前往旅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亦指出世界文化遺址保留地由於氣候變遷之影響,已有多處觀光遺產受到破壞或將受到破壞,此結果將影響觀光產業未來的發展。

  9.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三) 減緩觀光客移動政策的影響 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各國相繼提倡「減碳政策」,此政策將影響旅遊型態的改變,影響旅客流量的變化,特別是有關交通運輸方面的空中旅行和長途航程,各國對航空公司和機場的營運操作都值得再次思考因應方針。

  10.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由於目前國際觀光旅客主要還是來自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因此對東南亞、澳洲、紐西蘭和加勒比海等觀光勝地將有所影響,並且容易衝擊以觀光為主要經濟來源國家之整體經濟發展。但是相對的由於低碳和減碳的倡導,將有助於公車和鐵路旅行,為各國國內、區域間或較近距離的旅行市場提供一個新的觀光契機。

  11.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四) 氣候變遷對社會改變的間接影響 國外學者研究氣候變化和經濟間的關係指出,全球溫度上升1 度可以提高一國國內生產毛額,但最後總和還是會破壞全球經濟成長。氣候為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的要素之一,特別是以觀光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地區。由於氣候變遷直接影響旅客對旅遊目的地的選擇,並間接影響當地觀光經濟產值和民眾生活的改變,例如當旅客減少,當地觀光產業相關的工作機會相對減少,進而改變整體社會價值;當該國觀光發展式微經濟衰退時,政治紛擾、社會不安和民眾安全感降低等問題相繼而來,在整體社會不安的情況下,旅客前往意願降低,經濟發展退步,對該國而言將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在氣候變遷、旅遊型態改變和社會環境遷移之相互影響下,受氣候變遷影響較大的觀光國家應對當地觀光發展型態有所調整,在期待國際旅客拜訪的同時也應注重短程旅行或國民旅遊所帶來的市場經濟效益。氣候變遷雖可能會間接影響一國觀光發展,但是透過觀光國自行調整方向與發展策略,依舊可在以觀光為主要經濟來源的發展脈絡下找到自我生存的方法。

  12.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二、天然災害與風險 2004 年12 月南亞海嘯讓許多位於印度洋上的小島,在這次的海嘯中永遠消失在地圖上。眾多知名觀光景點和渡假村也在這次海嘯影響下殘破不堪,基礎建設遭到破壞的程度遠超過國家所能負荷的能力。以馬爾地夫為例,觀光產業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益佔國內生產毛額74.1%,海嘯侵襲使馬爾地夫頓失經濟支柱,影響該國經濟整體發展,馬爾地夫政府無力修復因而打算放棄部份島嶼的重建。南亞海嘯發生也連帶影響整個東南亞旅遊景點,許多歐美人士擔心海嘯會再度發生而不願意前往,甚至有部份觀光客將此視為拒絕前往的觀光景點。

  13. 2004年12月南 亞海嘯讓許多位於印度洋上的小島在這次的海 嘯中永遠消失在地圖上,眾多知名觀光景點和渡假村也在這次海嘯影響下殘破不堪,基礎建設遭到破壞的程度遠超過國家所能負荷的能力。(圖片來源:行政院國科會)

  14.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2005 年卡翠娜(Katrina)颶風侵襲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第一大城紐澳良,當地物種和民眾皆遭受巨大的傷害,在民眾心中也造成嚴重的恐懼和害怕,許多居民因此而搬離此地。紐澳良為爵士樂發源地,在颶風侵襲之前一直吸引許多觀光客前往,但颶風侵襲後旅客前往意願降低,甚至有些願意前往的觀光客是抱著瞭解與憐憫紐澳良災後的心態來到此地,而非為了造訪爵士之都而來,這在觀光研究上稱為「黑暗觀光」(dark tourism)。臺灣每年亦會受到多次颱風的威脅,2009 年8 月莫拉克颱風侵襲臺灣帶來我國50 年來最嚴重的水患,造成多人傷亡與失蹤,上百座橋樑斷裂,重創南部觀光產業,至今災後重建工作與災民安置仍持續進行中。

  15. 2005年卡翠娜颶風侵襲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第一大城紐澳良,當地物種和民眾皆遭受巨大的傷害,在民眾心中造成恐懼和害怕,許多居民因此搬離此地。(圖片來源:httpwww.filmblack.comarchives4661)2005年卡翠娜颶風侵襲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第一大城紐澳良,當地物種和民眾皆遭受巨大的傷害,在民眾心中造成恐懼和害怕,許多居民因此搬離此地。(圖片來源:httpwww.filmblack.comarchives4661)

  16.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2008 年5 月四川地震讓著名的觀光景點-九寨溝對外交通中斷,唐朝詩人李白故居、杜甫草堂和一些國家文化遺產均受到破壞,雖然四川省文物局緊急啟動應急方案,將文物下架打包以保護文化資產,但四川地震對觀光產業所帶來的影響不僅只是損失上百億元的費用,還需經過長時間修復觀光景點、重燃觀光客前往的旅遊意願和重整當地民眾心態。此外,2010 年1 月海地首都太子港發生芮氏規模7.3 強烈地震,由於震源較淺破壞力極強,預估死亡人數高達數十萬人,家園一夕全毀,糧食、醫療救援物資短缺,使得搶奪救援物資、掠奪案層出不窮,衛生、治安、醫療、糧食等問題嚴重,當地居民想盡辦法逃離猶如地獄已被摧毀的家園,全球也展開繼2004 年南亞海嘯以來最大的救援行動。

  17.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不論是海嘯、颱風、地震⋯等,天災皆無法避免,但有前車之鑑後,未來在處理災難善後時,如何疏散與拯救旅客與當地居民、妥善保護文物以及災後如何迅速重建等,都是未來觀光發展所需列入考量的重要因素。此外黑暗觀光的發跡大都是指一個地方經過犯罪事件、戰爭、死亡、疾病和大災害後開始湧入大批觀光客,觀光客想知道和暸解當地事件發生的背景和文化,但是當地居民卻是希望可以抹除災難的記憶,因此黑暗觀光的創造與定位也是未來值得探討的方向。

  18.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三、農業觀光(Agritourism) 以觀光勝地的發展而言,陽光、沙灘與海洋景點往往都是吸引觀光客的主要魅力,然而隨著永續觀念的推廣與進展及打工渡假的盛行,愈來愈多民眾傾向尋找更具深度與創造力的觀光地並且結合邊體驗邊遊玩的模式進行觀光活動。

  19.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農業觀光是觀光產業中另一種吸引觀光客的鄉村文化旅遊模式,與生態旅遊最大不同處在於農業旅遊的對象並非最原始的自然景觀而是文化景觀。根據德國農村發展組織(Gesellschaft für Technische Zusammenarbeit , GTZ)指出,觀光農業的開發是希望藉由觀光客提升地方發展與維持鄉村人口,並保存和保護當地文化的多元性。農業觀光大多提倡有機和降低化學藥品的使用,甚至是無毒農業,藉以維持土地的永續利用、保護文化、自然景觀與身體機能。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的相關研究數據指出1993 年自然旅遊支出佔國際旅遊支出的7%,近年亦有更多研究顯示自然旅遊的支出正逐年不斷攀升中,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國際旅遊就有20% 是來自自然旅遊,非洲地區甚至高達100%。

  20.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從農業觀光的發展上看到的不只是觀光客進入當地,長時間的從事環境保護及經濟效益的成長,更大的助益是能鼓勵當地民眾與農民珍惜土地,實踐永續發展的概念。

  21. 鄉村旅遊吸引觀光客,觀光農業大多提倡有機和降低化學藥品的使用,甚至是無毒農業,藉以維持土地的永續利用、保護文化、自然景觀與身體機能。國姓鄉休閒農業聯盟結合30餘家休閒農場、民宿,發展出特色休閒農業觀光新產業。(聯合報)鄉村旅遊吸引觀光客,觀光農業大多提倡有機和降低化學藥品的使用,甚至是無毒農業,藉以維持土地的永續利用、保護文化、自然景觀與身體機能。國姓鄉休閒農業聯盟結合30餘家休閒農場、民宿,發展出特色休閒農業觀光新產業。(聯合報)

  22. 德國酒莊利用纜車旅遊鳥瞰葡萄園美景並在纜車上享用美酒,是鄉村旅遊與農業觀光結合的典範。(作者提供)德國酒莊利用纜車旅遊鳥瞰葡萄園美景並在纜車上享用美酒,是鄉村旅遊與農業觀光結合的典範。(作者提供)

  23.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四、E化觀光(E-Tourism) 資訊溝通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CT)時代的來臨,ICT 和電子商務系統在觀光產業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據弗瑞斯特研究(Forrester Research)結果顯示,2004 年美國整體線上市場產值為145 兆,而電子觀光市場產值約佔整體市場36%,顯示電子觀光市場的龐大效益。市場是由消費者和供應商建構而成,而電子化平台為兩者提供一個可以彈性選擇時間和金錢的方式,可讓觀光無形的產品轉為有形,例如花蓮的美景和民宿可以透過照片甚至是網路即時連線讓消費者清楚自己即將前往的地方與其目前的天候狀況。航空公司可以省下大筆佣金直接與消費者聯繫。以下運用電子三大通路模式解釋觀光電子商務市場未來發展:

  24.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一) 網際網路 任何時間消費者皆可透過網際網路搜尋資料及購買行程,但是相對的供應商需要有更大規模的電話服務中心和工作團隊以應付消費者的查詢與互動。目前國內易遊網與雄獅旅遊等在這方面皆有相當的經驗與技術,而大陸攜程旅行網與e 龍網等,每日交易量更不容小覷。

  25.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二) 互動式數位電視(interactive digital television) IDTV 在民眾休閒與觀光旅遊通路上扮演一個重要角色,隨科技和通訊設備的提升,民眾可藉由電視設備觀賞觀光地的規劃、旅遊主題和旅遊活動,也可一邊觀看電視一邊收發電子郵件和購買商品。藉由電視平台較容易突破知識基礎障礙,年齡分布也較為廣泛,而且消費者傾向相信自己喜愛頻道所刊登的廣告,因此互動式數位電視開發將為民眾帶來更多開拓視野的機會。近幾年臺灣中華電信服務項目, 又增加MOD(Multimedia on demand)行動管家產品服務,利用嶄新的網路串流技術將豐富高畫質的數位影音電視帶入生活中,並提供隨選即看、精彩重現、操作重現、多樣化的應用服務等四大功能,未來只要操控家中遙控器即可使用金融ATM 服務和直接下單購買商品。

  26. 中華電信MOD行動管家產品服務,利用嶄新的網路串流技術將豐富高畫質的數位影音電視帶入生活中,並提供隨選即看、精彩重現、多樣化的應用服務等四大功能,未來只要按按家中遙控器即可使用金融ATM服務和直接下單購買商品。(圖來來源:flicker)中華電信MOD行動管家產品服務,利用嶄新的網路串流技術將豐富高畫質的數位影音電視帶入生活中,並提供隨選即看、精彩重現、多樣化的應用服務等四大功能,未來只要按按家中遙控器即可使用金融ATM服務和直接下單購買商品。(圖來來源:flicker)

  27.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三) 數位行動工具 隨著無線應用通訊協定(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al, WAP)的運用,行動電話功能逐日漸增,觀光活動可透過行動電話預約與導覽,例如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即可以行動電話撥打指定號碼聽取館內解說,還有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的開發讓外出遊玩者可透過電子地圖找尋遊玩路線。

  28.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E 化觀光模式的未來發展為人類帶來時間的便利與金錢的節約;但是也有人認為E 化觀光所帶來的旅遊感受是較低品質與低滿意度的產品,對於行動工具的使用,未來仍會持續開發以網際協議(Internet Protocol, IP)為基礎的連線系統,減少線路忙線和收訊不良等問題,對E 化觀光未來表現是值得期待的。

  29.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五、世界遺產 世界遺產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時許多有志之士意識到戰爭、自然災害、環境災難及近代工業發展均威脅著世界各地許多珍貴的文化與自然遺產,有鑑於此,1972 年11 月16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第17 屆會議中通過著名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此為聯合國首度界定世界遺產的定義與範圍,希望藉由國際合作的方式解決世界重要遺產的保護問題。

  30.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世界遺產委員會於1978 年公佈第一批世界遺產名單後至2010 年6 月止,《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已達187 個國家與地區,共有936 處世界遺產地分佈在153 個國家中。這些世界遺產依其類型可分為文化遺產725 項、自然遺產183 項與兼具兩者特性之複合遺產28 項,以及2001 年新增的類別「口述與無形人類遺產」,其中「口述與無形人類遺產」根據UNESCO 2003 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自2009 年起獨立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1.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2002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布達佩斯舉辦第30 屆世界遺產委員會, 會中提出以可信程度(credibility)、保存程度(conservation)、建築物承載量(capacity-building)和傳達訊息能力(communication)4C 做為評定世界遺產標準之目標,作為未來評選世界遺產之挑戰。在世界文化遺產的選定與核可上,最主要希望傳達的理念為保存和傳遞吸引人的文化和自然景觀給全世界與未來世代。近年在此趨勢影響下,愈來愈多的國家訂定法律和政策試圖保護和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遺產,並希望藉由寓教於樂的效果吸引旅客前往。中國大陸這些年對於申請進入世界遺產更是如火如荼展開,甚至已經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但在大批觀光客擁入前,如何保存與保護這些人類珍貴的資產使其不受到破壞等問題更值得我們深思。

  32. 埃及金字塔界定為世界遺產,希望藉由國際合作的方式解決世界重要遺產的保護問題。最主要希望傳達的理念為保存和傳遞吸引人的文化和自然景觀給全世界與未來世代。(圖片來源:華立圖書)埃及金字塔界定為世界遺產,希望藉由國際合作的方式解決世界重要遺產的保護問題。最主要希望傳達的理念為保存和傳遞吸引人的文化和自然景觀給全世界與未來世代。(圖片來源:華立圖書)

  33.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六、觀光倫理(Ethical tourism) 達賴喇嗎曾說:因為我們共同分享這個地球,所以必須學習生活在自然、和諧、平靜的生活中,不可以生活於孤單的環境中而忽略外面社會的狀況。近年來,愈來愈多重視人權的團體努力發聲,以中國大陸與西藏間的關係為例,2008 年北京主辦奧運,當時隨著開幕時間越接近,西藏和中國官方之間的議題越是紛爭不斷。從觀光的角度而言,這種模式對雙方都是不利的因素,因中國當局以非人道的方式鎮壓西藏導致多數人對其產生負面觀感,甚至一度影響各界討論奧運是否要在中國舉行的話題;而對西藏而言其原是觀光客絡繹不絕之地,卻因爭亂而影響旅客進入。此外,在東南亞某些國家,有些景點雖具有豐富的觀光價值,但因毒品交易、色情氾濫和濫用孩童從事性交易等情況,逐漸失去原有的觀光地位,難以吸引觀光客前往。

  34. 達賴喇嗎曾說:『因為我們共同分享這個地球,所以必須學習生活在自然和諧平靜的生活中,不可以生活於孤單的環境中而忽略外面社會的狀況。』; 因中國當局以非人道的方式鎮壓西藏導致多數人對其產生負面觀感,而對西藏而言其原是觀光客絡繹不絕之地,卻因爭亂而影響旅客進入。

  35.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關於觀光倫理發展,地球島嶼機構(Earth Island Institute)設計觀光倫理導引手冊,可讓旅客前往觀光目的地時不僅為自身帶來舒暢體驗,也為當地留下自身應有的文化與習俗,他們試圖建構如同國家公園所推行的「山林無痕」般的「觀光無痕」,其13項內容如下:1、隨時注意自身錢財的流向;2、千萬不要給小孩禮物,你可以交給他的父母或老師;3、輕鬆學習當地簡單的問候語;4、隨時記得當地幣值與物價水準;5、公平出價;6、學習尊重當地傳統和禁忌;7、約束自我的憤怒,學習培養幽默感;8、暸解如何面對不同的社會、政治和環境議題;9、學習傾聽;10、學習說話語調要客氣,來自已開發國家旅客不要認為自身見解就都是正確的;11、學習說“CAN YOU PLEASE HELP ME?( 請問你能幫助我嗎?) ”;12、拋棄自我居住地所賦予的偏見;13、跟著自我感覺,放心勇敢的去冒險。

  36.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觀光的發展讓不同文化相互接觸,而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影響與觀光活動的盛行,未來觀光目的地的居民與規劃管理者應該學習如何保留自身文化與特色,如同印度民主領袖甘地所說的「讓全世界各種文化都吹拂過我的家吧,但我不會讓任何一種文化將我帶走」;相對的觀光客也應該學習不破壞觀光目的地的文化和習俗,並且不將本身的價值體系帶入觀光地,以建立永續發展之精神。

  37.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七、銀髮族觀光 隨著全球人口結構改變,老年化社會現象越來越普遍。過去將時間與金錢投注於家庭的人在孩子獨立後,可支配的時間與金錢漸漸增加,其旅遊消費潛力不容忽視。2000 年全球超過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約為4.2 億人,是1950 年(1.31 億) 的3 倍之多,至2011 年止目前全世界老年人口數是5.4 億,預計到2030 年後老年人口每年平均將增加2400 萬。聯合國預估2050 年後,全世界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將達15 億,佔全世界所有人口數的16%。

  38.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過去研究指出美國老年人退休後最想做的事就是旅遊,與一般旅遊團體相較,銀髮族外出的次數較多也傾向較長距離與時間的旅遊,甚至比一般人更需要旅行社的安排。對於銀髮旅遊市場的供應者而言,所考慮的將不再只是提供更多的優惠折扣,而是要以解決老年人外出旅遊時,容易面對的旅遊障礙為目標進行遊程的安排。一般老年人較常面對的旅遊障礙有安全、健康、價格、年齡、有無同行者之考量等,因此若能有效區隔市場同時暸解銀髮族的需求,將有助於銀髮族市場的開發。

  39.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八、太空觀光 1969 年阿波羅11 號(Apollo 11)登陸月球時,阿姆斯壯說:「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這次創舉透過轉播讓大眾參與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的盛事,並且自此揭開太空探險的秘密及任務。根據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表示,移民外太空並非不可能,因為在20 年內,我們可能已經在月球建造好永久基地,且在40 年內可能已經在火星建基地。往太空擴展生存空間,對人類生存而言已經變得很重要了。

  40.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以往只有太空人能前往外太空進行相關研究探測,從外太空觀看美麗地球的感受,總帶給大家無限的想像與垂涎。日本一份有關太空觀光市場研究調查顯示,有70% 以上的人想去外太空旅遊,並且有將近半數以上的人表示願意花三個月的薪水去完成這趟旅程;1997 年美國國家休閒旅遊監測(National Leisure Travel Monitor)調查1,500 位美國人,有42% 的人表示對搭乘太空船非常有興趣,並且平均願意花費美金$10,800 於太空觀光上。民眾對太空觀光的興趣讓人開始思索有關太空觀光的周邊設備,包含太空旅館、太空主題樂園、太空運動、太空旅行社、太空稅及太空文化遺產,許多機構也開始研發太空船,例如歐洲航太防衛公司(European Aeronautic Defense and Space Company, EADS)、維京集團等。

  41. 全球觀光未來展望 目前太空觀光發展所需要的運輸設備,只有俄羅斯太空機構提供服務,根據俄羅太空機構表示,每位旅客必須經過嚴格的體檢、訓練才能成為太空旅客。太空旅程大約十天,「門票」價格約合美金$2000 萬元,第一次太空觀光於2001 年啟動,經過十年後,目前國際太空站已接待過7名觀光客。俄羅斯太空機構於2010 年宣布暫時中止太空觀光,主要原因是為了增加國際航空站的座位數,並預估於2013 年重新復飛,這次目標希望「聯盟號(Soyuz)」單次使用可乘載3 人,並且能提升飛行次數至每年5 次。除此之外,亦有飯店業者表示希望能在太空船上設置大型窗戶,以及國際知名連鎖飯店希爾頓集團宣布將建立太空島計畫,並且預估2020 年將有20,000 人在此島上,目前初步估算太空旅館的收費約為每人$60,000 美金。太空觀光的發展雖然充滿著無限商機,但是若希望朝向大眾觀光發展,仍有許多需要考量的因素,因為離開地球表面造訪無重力狀態的結果是好是壞,以及太空站承載量之相關問題仍有待評估與觀察。

  42. 民眾對太空觀光的興趣讓人開始思索有關太空觀光的周邊設備,包含太空旅館、太空主題樂園、太空運動、太空旅行社、太空稅及太空文化遺產,許多機構也開始研發太空船。民眾對太空觀光的興趣讓人開始思索有關太空觀光的周邊設備,包含太空旅館、太空主題樂園、太空運動、太空旅行社、太空稅及太空文化遺產,許多機構也開始研發太空船。

  43. 臺灣觀光未來展望 近年來臺灣不斷提倡六大新興產業政策,其中包含生技起飛、觀光拔尖、綠色能源、醫療照護、精緻農業及文化創意。在觀光拔尖部分,主要專注於自然景觀、登山之旅、城市之旅、溫泉泡湯、夜市美食、觀光漁港與民宿之旅等。由於觀光拔尖計畫的積極推展與執行,2010 年來台旅客人數總計約有556 萬人次,與2009 年相較成長了26.6%,而2010 年的觀光外匯收入為新台幣2,759 億元,也較2009 年大幅上升了22.4%,觀光旅客來台人數不斷增加,也使得觀光外匯收入不斷上揚,再加上自2011 年6月以後開放大陸自由行,也讓臺灣觀光未來發展更加值得期待。

  44. 臺灣觀光未來展望 我國為持續提升旅遊品質以吸引旅客,因此,每年皆因應市場趨勢與現況規劃實施重點與方針。2011 年的觀光政策為推動「觀光拔尖領航方案」及「旅行臺灣‧ 感動100」工作計畫,朝「發展國際觀光、提升國內旅遊品質、增加外匯收入」之目標邁進,讓世界看見臺灣觀光新魅力。施政重點則為以下幾點:

  45. 臺灣觀光未來展望 (一) 落實「觀光拔尖領航方案(98-101年)」,推動「拔尖」、「築底」及「提升」三大行動方案,提升臺灣觀光品質形象。 (二) 執行「重要觀光景點建設中程計畫(97-100年)」,確立國家風景區發展方向及聚焦各地特色,集中資源,分級整建具代表性之重要觀光景點遊憩服務設施,打造觀光景點風華再現。

  46. 臺灣觀光未來展望 (三) 推動健康旅遊,發展綠島、小琉球為低碳觀光島,開創觀光發展新亮點;另持續執行「東部自行車路網示範計畫」,辦理經典自行車車道設施整建、推出樂活行程、大型國際自行車賽事,落實節能減碳之綠色觀光。 (四) 推動「旅行臺灣–感動一百」行動計畫,以「催生與推廣百大感動旅遊路線」、「體驗臺灣原味的感動」及「貼心加值服務」為主軸,形塑臺灣觀光感動元素,爭取國際旅客來臺觀光。

  47. 臺灣觀光未來展望 (五) 推動臺灣EASY GO,執行觀光景點無縫隙旅遊服務計畫,輔導地方政府提供完善之觀光景點交通串接、套票整合與便捷之旅遊資訊等貼心服務。 除上述政策面的宣示外,本書亦嘗試提出以下幾個臺灣未來觀光之發展方向:

  48. 臺灣觀光未來展望 一、兩岸觀光 兩岸觀光的序幕始於70 年代末期大陸開放臺灣、香港、日本、美加等地區居民到大陸省親,1987 年臺灣正式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但多年來,臺灣旅客到大陸觀光都只是“ 單行道”直到2002 年臺灣開放大陸遊客可經由第三地來臺灣旅遊。2008 年5 月歷經民主選舉,臺灣政權交替。國民黨執政的新政府上任,正式於同年7 月全面開放大陸旅客來台觀光。2009 年5 月兩岸分別於北京及台北互設旅遊辦事機構;2011 年6 月28 日首批開放大陸旅客來台自由行,兩岸間的沉默與對立也透過觀光活動重新打開了僵局。自2008 年下半年開始至2011 年6 月,大陸旅客來台人數已超過360 萬人次,且為臺灣帶進約新台幣2,090 億元的外匯收入。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陸客來台平均停留夜數約為7 天,且每人每日消費金額約為245 美元,約合台幣7115 元。針對陸客開放來台自由行活動,臺灣政府曾提出以下幾點政策目標與開放原則:1. 進一步增進兩岸人民互動與瞭解,促進兩岸關係之良性發展;2. 擴大開放陸客來臺觀光之受益層面,帶動產業效益及發展;3. 提供大陸旅客深度體驗臺灣風土民情、多元文化及在地特色;4. 以「循序漸進」、「先嚴後寬」、「試點辦理」、「總量管制」、「視情調整」為開放原則,做為日後發展方向與目標。

  49. 臺灣是世界高級自行車生產與設計重鎮,透過不斷累積比賽經驗,未來臺灣期望能固定舉辦全球第一的自行車大賽。臺灣是世界高級自行車生產與設計重鎮,透過不斷累積比賽經驗,未來臺灣期望能固定舉辦全球第一的自行車大賽。

  50. 彰化縣觀光景點的無縫隙旅遊服務專車上路,共有8條路線,彰化縣觀光景點的無縫隙旅遊服務專車上路,共有8條路線, 遊賞彰化縣各觀光景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