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古典诗词欣赏

古典诗词欣赏. 制作:沈郁文. 古典诗歌发展线索: 先秦 ——《 诗经 》 、屈原 汉魏晋南北朝 ——《 古诗十九首 》 、乐府民歌、 建安文学、陶渊明 唐朝 ——“ 初唐四杰”、陈子昂、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 宋朝 ——.

seve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古典诗词欣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古典诗词欣赏 制作:沈郁文

  2. 古典诗歌发展线索: 先秦——《诗经》、屈原 汉魏晋南北朝——《古诗十九首》、乐府民歌、 建安文学、陶渊明 唐朝——“初唐四杰”、陈子昂、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 宋朝——

  3. 先秦跨度很大,早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年代,都是。《诗经》以前的上古歌谣,我们在概述中略有述及,这里不再叙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个世纪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这些诗原是和乐唱的,按音乐分成风、雅、颂三部分。古人总结诗经的表现手法,提出赋、比、兴之说。先秦跨度很大,早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年代,都是。《诗经》以前的上古歌谣,我们在概述中略有述及,这里不再叙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个世纪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这些诗原是和乐唱的,按音乐分成风、雅、颂三部分。古人总结诗经的表现手法,提出赋、比、兴之说。 《诗经》而外,先秦诗歌的另一伟大成就是楚辞。“楚辞”一语有三个含义:一是诗体,是屈原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创制的诗歌体裁,和楚地音乐、语言、风物有密切关系,带有南方祭歌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和浓郁的抒情色彩。二是作品,指屈原等人以上述体裁写成的诗作。三是书名。西汉刘向整理古代文献,将屈原、宋玉诗作和汉人仿制之作,合编一书,取名《楚辞》。 第一节 先秦诗歌

  4. 屈原(前339-前278?),名平,以字行,又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他的作品收集在《楚辞》中,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其中《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中最伟大的心灵悲剧之作,它和《天问》一道,以雄伟严密的结构、笔参造化的行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鸿篇巨制。屈原在作品中表现的坚持理想、独立不迁的精神,雄奇瑰丽的想像,和以香草美人作喻、寄寓家国之思的手法,为后世文人树立了典范。屈原(前339-前278?),名平,以字行,又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他的作品收集在《楚辞》中,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其中《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中最伟大的心灵悲剧之作,它和《天问》一道,以雄伟严密的结构、笔参造化的行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鸿篇巨制。屈原在作品中表现的坚持理想、独立不迁的精神,雄奇瑰丽的想像,和以香草美人作喻、寄寓家国之思的手法,为后世文人树立了典范。 屈原衣冠冢

  5. 黍 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本诗选自《诗经·王风》。周平王迁都洛邑,是为东周,领土在今河南洛阳一带。东周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实际地位只如一般诸侯,故其地歌谣归入国风。此诗主旨,按《毛诗序》的说法,是东周大夫奉命出使,行至西周故都镐京,见宗庙宫室尽废,已是禾黍茂盛的田亩,心生悲悯。 后世怀古诗,多半指点江山,月旦古人,作局外人言,虽然不乏兴废存亡之慨,却很少有切肤伤痛。《黍离》之悲,则把整个儿的自己放在一叶痛史里。以孤独的个人来哀悼沉重的历史。他不能为这个历史负责,却把丧亡的哀恸全部担负起来。“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与其说是以天下为己忧者的悲哀,不如说,更是“不知”者的悲哀。

  6. 汉初诗坛很寂寞,至武帝时,设乐府采集民歌,并行整理加工,汉乐府长于叙事,有叙事诗十五首以上。南朝民歌没有叙事诗,北朝只有一篇《木兰辞》。西汉赋体独兴,受民歌沾溉,东汉自班固以后,文人之作始盛,代表东汉文人诗最高成就的,是作者已不可知的《古诗十九首》。汉初诗坛很寂寞,至武帝时,设乐府采集民歌,并行整理加工,汉乐府长于叙事,有叙事诗十五首以上。南朝民歌没有叙事诗,北朝只有一篇《木兰辞》。西汉赋体独兴,受民歌沾溉,东汉自班固以后,文人之作始盛,代表东汉文人诗最高成就的,是作者已不可知的《古诗十九首》。 曹操父子聚集一批文人,以刚健清新的语言,抒写慷慨悲凉的情怀,史称“建安文学”。 嵇康和阮籍生活在曹魏末年那个“乱”与“篡”的时代。阮籍以隐晦曲折的诗篇,忧生伤时、愤世嫉俗。入晋,诗风渐变,左思以音情顿挫的笔触抒发沉沦下僚、壮志难酬的抑郁不平。 晋室南渡,至东晋末年,在玄言诗潮流中,陶潜异军突起,以古来未有的田园诗开拓了诗歌新境界。 晋宋之际,兴起山水之作,谢灵运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山水诗写作的杰出诗人。鲍照以诗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对门阀制度的不满;有些作品描写边塞战争和征人生活,是唐代边塞诗的先导。 齐梁年间,谢朓以音韵铿锵之作进一步发展了山水诗。这期间也出现后世指责纷纷的轻艳诗风——宫体诗。从汉至隋八百馀年历史行将结束,在对这一时期诗歌的批判和继承中,迎来了唐诗的辉煌。 第二节 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7.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刘宋之际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西晋大司马,父祖亦曾为官。陶渊明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又先后进入桓玄、刘裕、刘敬宣等人幕府。后请任彭泽县令,只八十馀日,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官,过了二十年田园生活,直至去世。陶渊明归隐,根本原因是不愿意违背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与世俗合流:回归田园即是回归自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他的许多诗抒写躬耕生活的体验,淳厚有味,亲切自然。无论在人生态度还是在诗歌创作上,陶渊明都为后世文人树立了典范。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刘宋之际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西晋大司马,父祖亦曾为官。陶渊明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又先后进入桓玄、刘裕、刘敬宣等人幕府。后请任彭泽县令,只八十馀日,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官,过了二十年田园生活,直至去世。陶渊明归隐,根本原因是不愿意违背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与世俗合流:回归田园即是回归自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他的许多诗抒写躬耕生活的体验,淳厚有味,亲切自然。无论在人生态度还是在诗歌创作上,陶渊明都为后世文人树立了典范。

  8. 最近有20多名北京及武汉的专家,认為湖北竹山县武陵峡不论自然生态还是歷史文化都跟陶渊明的「传达不易,那边的老人还曾问过到访的专家说,「毛主席现在身体桃花源」很相似,或许是资讯可好?」  目前在中国有超过30个地方都认為自己就是昔日的「桃花源」,都想要争得这个美名,但学家认為,湖北竹山县的森林茂密、地势险峻,从那边的武陵河乘船逆流而上,约30分鐘就可以看到武陵峡口,两边的绝壁高达几百公尺,抬头一看一道天光映入眼帘,与陶渊明所写的:「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捨船,从口入」颇為符合。  湖北竹山县武陵峡

  9.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1〕,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2〕,带月荷锄归〔3〕。 道狭草木长〔4〕,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1〕南山:指庐山。〔2〕晨兴:早起。理:清除。秽:田中杂草。〔3〕带月:披着月光;带,同“戴”。荷:hè,背负。〔4〕长:cháng。 【赏析】《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田,再也没有出仕。大约在第二年创作了这五首诗。这首诗写的是躬耕生活的体验。前四句写劳作的辛苦。怎样辛苦,他不写,只写“晨兴”和“带月”两个场景,便含蓄地表达出来了。“但使愿无违”中的“愿”,不再是士大夫的,而是辛勤耕作、并把劳动所获作为衣食来源的农夫的心愿——付出汗水,得到收获。

  10. 诗至唐代,蔚为壮观。 初唐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等,虽在题材上未脱齐梁旧习,而在体制上,承继永明遗业,完善了近体诗格律,逐步展开唐诗声调圆转、律法谨严的新面貌。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初唐四杰”,将诗从宫廷台阁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 陈子昂第一次把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联系在一起,并以自己刚健质朴的创作为唐诗发展指明了方向。 盛唐诗歌以多姿多彩的面貌展现前所未有的繁荣。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的边塞诗,孟浩然、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都以鲜明的艺术个性写出唐人独有的精神状态。到李白和杜甫,更以雄浑壮阔的创作,掀起狂波巨澜,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不朽的丰碑。 中唐以后,唐诗继续拓展新的境界。韩愈的诗歌苍劲雄浑,硬语盘空,奇奇怪怪,戛戛独造,而又以文为诗,以赋为诗。白居易和元稹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重写实,尚通俗,形成重要流派。 晚唐诗歌又有新的风貌,追求细美幽约的情致、绮艳清丽的诗风,可以李商隐为代表。 第三节 唐宋诗

  11. 宋诗与唐诗相比,自有特色: 唐诗主情韵,宋诗主理致。宋初诗人学唐五代,其中学白居易而终能自立者是王禹偁,学李商隐一派有杨亿、刘筠等,号西崑体。经梅尧臣、苏舜卿、欧阳修等人努力,宋诗开始自具面目,注重气骨、长于思理的倾向愈益明显,奠定宋诗健康发展的基础。 北宋诗坛上影响最大的诗人是苏轼和黄庭坚,苏诗说理抒情,自由奔放,发展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在诗歌创作上的主要收获。黄庭坚尊崇杜甫,成为江西诗派的宗主。南宋诗人的杰出代表是陆游、杨万里、范成大,他们都出自江西诗派,最后自成一家。陆游是宋代最突出的爱国诗人,留下诗作近万首,唱出时代最强音。南宋后期的“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作品现实性不强,诗风比较浮弱。至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和汪元量等人的诗篇,浩气磅礴,为这时期诗坛增添了最后一抹光彩。

  12.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唐高宗开耀二年(682)进士,有《陈拾遗集》。他初得武则天赏识,官至右拾遗,却因屡次上书直谏,得罪武氏族人,渐被疏远。曾随武攸宜北伐契丹,屡有建议,不为所用。圣历初,以父亲年迈,辞归。父殁后,被当地县令罗织罪名,逮捕入狱,忧愤而死。在诗歌创作上,陈子昂主张恢复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以刚健质朴的诗风结束了初唐诗人所接受的齐梁馀波,开拓了唐诗新境界。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唐高宗开耀二年(682)进士,有《陈拾遗集》。他初得武则天赏识,官至右拾遗,却因屡次上书直谏,得罪武氏族人,渐被疏远。曾随武攸宜北伐契丹,屡有建议,不为所用。圣历初,以父亲年迈,辞归。父殁后,被当地县令罗织罪名,逮捕入狱,忧愤而死。在诗歌创作上,陈子昂主张恢复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以刚健质朴的诗风结束了初唐诗人所接受的齐梁馀波,开拓了唐诗新境界。

  13.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开元九年(721)进士,有《王右丞集》。王维初任太乐丞,旋遭贬谪。此后大致过着时官时隐或亦官亦隐的生活。王维早年也胸怀用世进取之志,但初入仕途即无端遭贬的经历和李林甫、杨国忠先后治下的朝政,都让他失望;安史乱时,为叛军所获,被逼出任伪职,两京收复后一度入狱,虽被赦免并复官,且累迁至尚书右丞,他已无心政治,态度更加消极。王维态度消极还与他虔诚信奉佛教有关。他三十岁丧妻后,一直鳏居,晚年更是过着清心寡欲、礼佛参禅,近乎僧侣一般的生活。王维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音乐、绘画皆精。画家的眼光使他能敏锐、准确地把握生活中动人的场景,并在诗中展现色彩明丽、意味深永的图画;佛学修养和静如止水的心境又让他常在诗中写出阒寂明净、幽远出尘的禅境。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开元九年(721)进士,有《王右丞集》。王维初任太乐丞,旋遭贬谪。此后大致过着时官时隐或亦官亦隐的生活。王维早年也胸怀用世进取之志,但初入仕途即无端遭贬的经历和李林甫、杨国忠先后治下的朝政,都让他失望;安史乱时,为叛军所获,被逼出任伪职,两京收复后一度入狱,虽被赦免并复官,且累迁至尚书右丞,他已无心政治,态度更加消极。王维态度消极还与他虔诚信奉佛教有关。他三十岁丧妻后,一直鳏居,晚年更是过着清心寡欲、礼佛参禅,近乎僧侣一般的生活。王维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音乐、绘画皆精。画家的眼光使他能敏锐、准确地把握生活中动人的场景,并在诗中展现色彩明丽、意味深永的图画;佛学修养和静如止水的心境又让他常在诗中写出阒寂明净、幽远出尘的禅境。 王维画像

  14. 辋川闲居 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 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15. 陕西蓝田县城南八里有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谷,叫辋谷;辋谷中有一河流,称辋水;沿辋水形成一道山中平川,即辋川。初唐诗人宋之问在辋川有一蓝田别墅,天宝初年,王维得之,复加营治,改称辋川别业。此后至天宝十五载(756)为安禄山叛军所擒止,王维常于公馀来此休憩。裴迪是王维闲居辋川别业时的朋友,也是当时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先写秋天雨后新晴的辋川之景:寒山转翠,秋水奔流。在这景中,诗人倚门拄杖,听着晚风送来的蝉声,看着远处落日下的渡头、炊烟渐起的村落,已自欢喜,又见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好友,更感欣悦。陕西蓝田县城南八里有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谷,叫辋谷;辋谷中有一河流,称辋水;沿辋水形成一道山中平川,即辋川。初唐诗人宋之问在辋川有一蓝田别墅,天宝初年,王维得之,复加营治,改称辋川别业。此后至天宝十五载(756)为安禄山叛军所擒止,王维常于公馀来此休憩。裴迪是王维闲居辋川别业时的朋友,也是当时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先写秋天雨后新晴的辋川之景:寒山转翠,秋水奔流。在这景中,诗人倚门拄杖,听着晚风送来的蝉声,看着远处落日下的渡头、炊烟渐起的村落,已自欢喜,又见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好友,更感欣悦。 这首诗所要极力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二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6.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李太白集》。他的出身,至今尚难定论,一般认为,他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祖因罪流放西域。他出生在中亚碎叶(在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入内地,定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二十岁出川,有过数次漫游经历,后定居今山东境内。天宝元年(742),因人之荐(一般认为是其友人吴筠),奉诏入长安,供奉翰林院,实为皇家清客。李白渐对清客身份不满,又放浪不羁,侮弄玄宗侍臣,以致谤声四起。天宝三载,李白感知形势不妙,上书请退,玄宗“赐金放回”。安史乱起,肃宗弟永王李璘奉玄宗诏起兵,李白应邀入幕。肃宗以谋逆罪征讨李璘,李白遂为帝王家“兄弟阋于墙”的牺牲品。永王兵败,李白被捕,先系狱浔阳,后责放夜郎(在今贵州桐梓),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李白经浔阳等地,到江陵,因生活无着,往依族叔当途(在今安徽)令李阳冰,不久病逝。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李太白集》。他的出身,至今尚难定论,一般认为,他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祖因罪流放西域。他出生在中亚碎叶(在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入内地,定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二十岁出川,有过数次漫游经历,后定居今山东境内。天宝元年(742),因人之荐(一般认为是其友人吴筠),奉诏入长安,供奉翰林院,实为皇家清客。李白渐对清客身份不满,又放浪不羁,侮弄玄宗侍臣,以致谤声四起。天宝三载,李白感知形势不妙,上书请退,玄宗“赐金放回”。安史乱起,肃宗弟永王李璘奉玄宗诏起兵,李白应邀入幕。肃宗以谋逆罪征讨李璘,李白遂为帝王家“兄弟阋于墙”的牺牲品。永王兵败,李白被捕,先系狱浔阳,后责放夜郎(在今贵州桐梓),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李白经浔阳等地,到江陵,因生活无着,往依族叔当途(在今安徽)令李阳冰,不久病逝。 西域文化背景对李白个性的形成影响深远。他的思想,杂糅儒道:求取功名和求仙访道,甚至仗剑游侠的向往,在他身上并行不悖。他个性张扬,狂放不羁;一般士人所有的温良恭谦让,在他身上,丝毫不见踪影。他诗如其人,也不受任何约束,随兴而发:寄情山水、感慨人生、游仙行侠、酬唱赠答,无所不能,想像奇绝而又自然天成。格律谨严的律诗对他吸引力不大,他喜欢写收放自如的古体和可以兴到偶成的绝句。

  17.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 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 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18. 【赏析】谣,歌行体的一种。卢虚舟,字御真,范阳(今北京大兴)人,时任殿中侍御史,曾与李白游庐山。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也就是李白被贬夜郎遇赦的第二年。诗人时年六十,东返浔阳(今江西九江)后,再上庐山。在许多诗中,李白是将自己作为一个道教徒来展示的,本篇也是这样。但我们不难看出,李白并不是虔诚的信徒,而是浪漫的诗人。他的求仙,或者幻想自己已经成仙,无非是对庸俗的现实社会的蔑视和反抗。这首诗毫不涉及刚刚遭受的政治灾难,却也表露了胸怀。诗中写庐山景物,在非常广阔的范围随手点染,而不就一处精雕细刻,更显出庐山的万千气象。这超然阔大的景致与诗人俊伟超逸的精神融合无间。【赏析】谣,歌行体的一种。卢虚舟,字御真,范阳(今北京大兴)人,时任殿中侍御史,曾与李白游庐山。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也就是李白被贬夜郎遇赦的第二年。诗人时年六十,东返浔阳(今江西九江)后,再上庐山。在许多诗中,李白是将自己作为一个道教徒来展示的,本篇也是这样。但我们不难看出,李白并不是虔诚的信徒,而是浪漫的诗人。他的求仙,或者幻想自己已经成仙,无非是对庸俗的现实社会的蔑视和反抗。这首诗毫不涉及刚刚遭受的政治灾难,却也表露了胸怀。诗中写庐山景物,在非常广阔的范围随手点染,而不就一处精雕细刻,更显出庐山的万千气象。这超然阔大的景致与诗人俊伟超逸的精神融合无间。

  19. 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有《杜工部集》。杜甫出身世代业儒的官宦之家。青年时,正值盛唐而又家境宽裕,壮游各地,过了十馀年裘马清狂的生活。漫游途中,与李白、高适等人结下深厚友谊。天宝五载(746),三十五岁的杜甫到长安,次年参加科举考试,却中了奸相李林甫“野无遗贤”的圈套。此后近十年,杜甫在长安献赋、干谒,含悲咀辛,只得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上不能报效国家,下不能抚育妻子,不久弃职而去。安史乱起,获知肃宗在灵武(在今宁夏)即位,杜甫冒险投奔,被叛军虏获,押至沦陷的长安。逃出后,见到肃宗,受命左拾遗。因为宰相房琯辩护,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目睹朝政乱相、黎民苦难,杜甫极感失望,再次去职,携家人长途跋涉,过着几乎逃难的生活: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有《杜工部集》。杜甫出身世代业儒的官宦之家。青年时,正值盛唐而又家境宽裕,壮游各地,过了十馀年裘马清狂的生活。漫游途中,与李白、高适等人结下深厚友谊。天宝五载(746),三十五岁的杜甫到长安,次年参加科举考试,却中了奸相李林甫“野无遗贤”的圈套。此后近十年,杜甫在长安献赋、干谒,含悲咀辛,只得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上不能报效国家,下不能抚育妻子,不久弃职而去。安史乱起,获知肃宗在灵武(在今宁夏)即位,杜甫冒险投奔,被叛军虏获,押至沦陷的长安。逃出后,见到肃宗,受命左拾遗。因为宰相房琯辩护,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目睹朝政乱相、黎民苦难,杜甫极感失望,再次去职,携家人长途跋涉,过着几乎逃难的生活:

  20. 先西北,几陷绝境;再西南,举家迁入蜀地。在亲友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过了一段安定的生活。时任成都尹、与杜甫有世交之谊的严武进京述职,成都动乱,杜甫又陷入流亡中,终因严武重镇两川而境遇大为改善。严武举荐他做了节度府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只一年,随着严武去世,杜甫的优裕生活也结束了。他买舟东下,准备回长安,却羁留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夔州三年,得以小憩的诗人内心悲愤,他怀先贤、思故人、忆往事,创作了大量诗歌,在诗歌艺术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先西北,几陷绝境;再西南,举家迁入蜀地。在亲友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过了一段安定的生活。时任成都尹、与杜甫有世交之谊的严武进京述职,成都动乱,杜甫又陷入流亡中,终因严武重镇两川而境遇大为改善。严武举荐他做了节度府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只一年,随着严武去世,杜甫的优裕生活也结束了。他买舟东下,准备回长安,却羁留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夔州三年,得以小憩的诗人内心悲愤,他怀先贤、思故人、忆往事,创作了大量诗歌,在诗歌艺术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终不愿偏居一隅、寄人篱下的诗人离开夔州,而因战乱等原因,没能回长安,流落于洞庭、湘江之上。展转两年馀,病逝在一叶孤舟中。 杜甫墓

  21. 【赏析】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只得离开成都,先泯江,再长江,沿江而下。一路经过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到云安(云阳)。在云安因病调养半年,到夔州。这首诗大概是在由嘉州到忠州的行旅中写的。诗人此次漂泊又是出于无奈,情感激愤。“星垂”两句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说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喜悦,这是不对的,与全诗的情意不合;这两句恰是以可喜的景色,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激愤。【赏析】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只得离开成都,先泯江,再长江,沿江而下。一路经过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到云安(云阳)。在云安因病调养半年,到夔州。这首诗大概是在由嘉州到忠州的行旅中写的。诗人此次漂泊又是出于无奈,情感激愤。“星垂”两句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说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喜悦,这是不对的,与全诗的情意不合;这两句恰是以可喜的景色,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激愤。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草堂

  22.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遂为下邽人,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由秘书省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因上疏言事,遭到当权者的忌恨,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以后又担任过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在刑部尚书任上致仕。白居易是中唐最杰出的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和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创作了大量指斥时弊的作品,《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白居易诗风以平易通俗著称,时称“元(稹)白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遂为下邽人,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由秘书省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因上疏言事,遭到当权者的忌恨,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以后又担任过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在刑部尚书任上致仕。白居易是中唐最杰出的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和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创作了大量指斥时弊的作品,《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白居易诗风以平易通俗著称,时称“元(稹)白体”。

  23.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进士。有《李义山诗集》。牛李党争贯穿中晚唐,影响深远。李商隐先得牛党要人令狐楚、绹父子提携。令狐楚死后,他投奔被认为是李党人物的王茂元。茂元爱其才,以女妻之。李商隐遂受牛党责难。后李德裕被排挤,令狐绹为相,李商隐上书求荐,遭冷遇。此后多数时间奔走于桂林、徐州、梓州等地,以幕僚寄人篱下,又兼多病,恒郁郁。后还郑州闲居,病故。李商隐的感受非常敏锐,一时一事也能触动他复杂的心绪。他的想像繁富奇丽,往往借助非现实的凄美意象,精心组合,传达出幽微的情意。他好用典,却很少使用典故原有事理,而是着眼于典故所含情思韵味。这些,使得他的诗出奇难解。但即便你不能完全明了他所要表达的诗意,也常感动于他所营造的凄清美艳的诗境。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进士。有《李义山诗集》。牛李党争贯穿中晚唐,影响深远。李商隐先得牛党要人令狐楚、绹父子提携。令狐楚死后,他投奔被认为是李党人物的王茂元。茂元爱其才,以女妻之。李商隐遂受牛党责难。后李德裕被排挤,令狐绹为相,李商隐上书求荐,遭冷遇。此后多数时间奔走于桂林、徐州、梓州等地,以幕僚寄人篱下,又兼多病,恒郁郁。后还郑州闲居,病故。李商隐的感受非常敏锐,一时一事也能触动他复杂的心绪。他的想像繁富奇丽,往往借助非现实的凄美意象,精心组合,传达出幽微的情意。他好用典,却很少使用典故原有事理,而是着眼于典故所含情思韵味。这些,使得他的诗出奇难解。但即便你不能完全明了他所要表达的诗意,也常感动于他所营造的凄清美艳的诗境。 李商隐画像

  24.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有《山谷集》。新旧党争是北宋政坛的重要特点,黄庭坚在政治上倾向旧党。中进士不久,英宗去世,神宗即位,起用王安石变法。黄庭坚对新法不满,终神宗朝,一直在地方上做小官。及至哲宗立,高后听政,起用旧党,黄庭坚始进京任职,与修《神宗实录》。哲宗亲政,新党复起,黄庭坚因修《神宗实录》得罪,出知宣州等地,复遭黜谪。以后虽起任各地为官,最终贬死宜州。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有《山谷集》。新旧党争是北宋政坛的重要特点,黄庭坚在政治上倾向旧党。中进士不久,英宗去世,神宗即位,起用王安石变法。黄庭坚对新法不满,终神宗朝,一直在地方上做小官。及至哲宗立,高后听政,起用旧党,黄庭坚始进京任职,与修《神宗实录》。哲宗亲政,新党复起,黄庭坚因修《神宗实录》得罪,出知宣州等地,复遭黜谪。以后虽起任各地为官,最终贬死宜州。 黄庭坚诗特点鲜明,号为“山谷体”,风行一时,学习他的人结成“江西诗派”。他好用典故,又喜化用前人成句,翻陈出新;他称这种作诗手法为“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他师法晚年杜甫,在音律、节奏,以至句法、遣词上打破常规,奇崛拗健,形成瘦硬生新的风格。想像奇特、常发人所未道,也是他这一风格的表现。

  25. 词的相关知识: 曲有曲牌,依曲填词,曲牌便成了词牌,也称词调。每一词调,原有固定旋律,后来旋律失传,我们就只知道它的文字谱了。唐宋曲调大多分段,词也就有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之分,以双调为主。唐宋时,乐曲完整演奏一次叫一遍;音乐演奏完毕叫乐阕。双调词的两段便被称作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三叠以上,不以片称。按照词调的不同,词又分为令、引、近、慢。令又称小令、歌令,源于唐人宴席所行酒令,调短字少。慢,又称慢词、慢曲、慢曲子,是依凭音乐慢曲所填的词,始于唐而兴于宋。慢词字数多,至少也有八十九字,最多则达二百四十字。引、近在字数上介于令、慢之间。令、引、近、慢的主要区别在音乐,只是我们已经很难确切知道这种区别在哪里,只能以字数来说明了。从明代中期开始,干脆只依字数,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第四节 唐宋词

  26. 词都有词牌。例如满江红,西江月等等。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清代万树的《词规》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 词牌的来历,大约有下面三种: 一、本来是乐曲名称。词的前身是配曲的歌,如菩萨蛮,相传是唐代宣宗时,女蛮国进贡,她们高髻金冠,一身璎珞(;身上佩带的珠宝),形如菩萨,于是,时人有作菩萨蛮一曲咏之的,以后就成为词牌。西江月、沁园春等也是如此。 二、取词中几个字做词牌的。如忆江南,即因白居易的“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而来。而念奴娇亦名大江东去,即因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句而来。 三、原来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是咏渔家生活的,浪淘沙是咏大浪淘沙的,更漏子是咏夜的。凡是词牌下注明“本意”的,那词牌也就是题目了。 大多数词牌不是词的本意,而只是一种词谱的代号,词题和词牌不发生关系。一般人填词要另立题目或在下面注引小字以言其所咏之志。

  27. 温庭筠(812?-866),筠又作“云”,一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词《金荃词》一卷有近人王国维、刘毓盘两种辑本。他精通音律,诗词俱长,才思敏捷,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他恃才傲物,在牛李党争中,早年无所依傍,虽文名大盛,交游广泛,却仕途无成。后来倒向李党,遭牛党“士行有缺”之诬。他虽结交李党中坚、权相令狐绹,却不愿逢迎,不但非议朝政,而且有意泄露令狐绹托其捉刀之隐,讥讽他不学无术,招来怨恨,被逐出长安。留居襄阳期间,他进出楚馆秦楼,在酒醉粉香中讨生活。后归京得任国子助教,又得罪宰相杨收,被罢黜,当年就含恨而死。温庭筠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作词的文人,在唐人中存词也最多。他的词多代歌女舞伎而作,城市妇女的情感生活几乎是他描摹的唯一对象。他善以秾丽繁缛的语言、景物铺叙、渲染人物形象、处境、心情,工笔重彩,精雕细刻。他对人物情感的体验、把握是冷静观照式的,而以暗示手法传达,含蓄蕴藉。他极讲究音律,音情谐和,是后世格律词风的滥觞。温词有唯美倾向,却也隐约表露身世之感。温庭筠(812?-866),筠又作“云”,一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词《金荃词》一卷有近人王国维、刘毓盘两种辑本。他精通音律,诗词俱长,才思敏捷,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他恃才傲物,在牛李党争中,早年无所依傍,虽文名大盛,交游广泛,却仕途无成。后来倒向李党,遭牛党“士行有缺”之诬。他虽结交李党中坚、权相令狐绹,却不愿逢迎,不但非议朝政,而且有意泄露令狐绹托其捉刀之隐,讥讽他不学无术,招来怨恨,被逐出长安。留居襄阳期间,他进出楚馆秦楼,在酒醉粉香中讨生活。后归京得任国子助教,又得罪宰相杨收,被罢黜,当年就含恨而死。温庭筠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作词的文人,在唐人中存词也最多。他的词多代歌女舞伎而作,城市妇女的情感生活几乎是他描摹的唯一对象。他善以秾丽繁缛的语言、景物铺叙、渲染人物形象、处境、心情,工笔重彩,精雕细刻。他对人物情感的体验、把握是冷静观照式的,而以暗示手法传达,含蓄蕴藉。他极讲究音律,音情谐和,是后世格律词风的滥觞。温词有唯美倾向,却也隐约表露身世之感。 温庭筠画像

  28.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他们父子均善词,作品收在《南唐二主词》中。不仅是词,李煜书画音律无不精通,但绝无从政之才。南唐国力本弱,在他治下,更呈衰象。他嗣位十四年,三十九岁时,终于连向大宋称臣纳贡的资格也丢了,国破身擒。投降后,得了个“违命侯”的封号;被嘲弄够了,改封陇西郡公。三年后,宋太宗赵光义看不惯他老是悲悲啼啼,一杯毒酒,送他离开了人世。李煜存词不多,却是五代词家第一人,在词史上,也是一流大家。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他们父子均善词,作品收在《南唐二主词》中。不仅是词,李煜书画音律无不精通,但绝无从政之才。南唐国力本弱,在他治下,更呈衰象。他嗣位十四年,三十九岁时,终于连向大宋称臣纳贡的资格也丢了,国破身擒。投降后,得了个“违命侯”的封号;被嘲弄够了,改封陇西郡公。三年后,宋太宗赵光义看不惯他老是悲悲啼啼,一杯毒酒,送他离开了人世。李煜存词不多,却是五代词家第一人,在词史上,也是一流大家。 他的词,以清新自然的格调、细腻真切的情感,早期就显示出与花间词人的不同,虽然在题材上并无迥异。降宋后,李煜只写丧国之痛,真而外,更填一“悲”字,而语意物象,洗净最后一丝秾丽色、脂粉气,只将一腔苦痛,径直道出。读者虽未必有他那样的亡国之恨,却能真切地感受他对人生苦难的了悟,随他一道落泪、悲啼。

  29.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有《东坡集》。苏轼才华横溢,性情耿直,口无遮拦,终致祸端。元丰二年(1079),何正臣、舒亶等人深文周纳,铸成“乌台诗案”,险些要他性命。次年贬黄州,居五年,徙汝州(今河南临池)。不久哲宗即位,旧党执政,他应诏回京,又不满司马光尽废新政,大呼“司马牛”,复致旧党猜疑。司马光死,旧党离析,他自请外放。哲宗亲政,新党复出,旧案重提,又被贬至惠州(在今广东)。据说章惇不满他远在岭南蛮荒之地仍能“日啖荔枝三百颗”,将他贬出大陆,窜至儋州(在今海南)。徽宗即位,赦还,只一年,病逝于从金陵去常州的船上。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有《东坡集》。苏轼才华横溢,性情耿直,口无遮拦,终致祸端。元丰二年(1079),何正臣、舒亶等人深文周纳,铸成“乌台诗案”,险些要他性命。次年贬黄州,居五年,徙汝州(今河南临池)。不久哲宗即位,旧党执政,他应诏回京,又不满司马光尽废新政,大呼“司马牛”,复致旧党猜疑。司马光死,旧党离析,他自请外放。哲宗亲政,新党复出,旧案重提,又被贬至惠州(在今广东)。据说章惇不满他远在岭南蛮荒之地仍能“日啖荔枝三百颗”,将他贬出大陆,窜至儋州(在今海南)。徽宗即位,赦还,只一年,病逝于从金陵去常州的船上。

  30. 苏轼是欧阳修后北宋文坛盟主,诗词文俱佳,文学成就冠绝有宋一代。从对文体发展的贡献看,他的词高于诗和文。东坡词并不刻意豪放,只是不顾忌别人拘守的诗词界限,用词写诗情,也把词当诗写。他开始在词中用典,也把诗的语言、散文的语言,甚至口语写入词中。他不再看重词是否合乐,为了表情达意,可以抛开音律。他的这些做法,招来时人批评。但也正是这样,才使词最终突破“艳科”格局,摆脱音乐附庸地位,成为抒情诗体。宋以后词的发展,正是沿着他这条路走的。苏轼是欧阳修后北宋文坛盟主,诗词文俱佳,文学成就冠绝有宋一代。从对文体发展的贡献看,他的词高于诗和文。东坡词并不刻意豪放,只是不顾忌别人拘守的诗词界限,用词写诗情,也把词当诗写。他开始在词中用典,也把诗的语言、散文的语言,甚至口语写入词中。他不再看重词是否合乐,为了表情达意,可以抛开音律。他的这些做法,招来时人批评。但也正是这样,才使词最终突破“艳科”格局,摆脱音乐附庸地位,成为抒情诗体。宋以后词的发展,正是沿着他这条路走的。 东坡书法

  31.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赏析】这首词原有题“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于元丰三年二月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初寓居定慧院;五月,迁临皋亭。此词当作于初到黄州时。当时作者身边只有长子苏迈,其他家眷几个月后才能来。苏轼在黄州无亲无故,又兼乌台诗案刚过,苏轼惊魂未定,几乎整日闭门不出。他的孤独可以想见。定慧院,一作定惠院或定慧寺,在黄冈县东南。词的前两句,写静夜之境。“谁见”两句,自为呼应,说此际无人见幽人独往独来,惟有孤鸿缥缈,也像人之临夜徘徊,这是说孤鸿见人。下片,则说人见鸿,说鸿即是说人,语语双关,高妙己极。

  32.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高邮(在今江苏)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有《淮海词》。秦观少有大志,仕途却很不如意。几次科考落第,四十四岁才谋得秘书省正字一职。元祐年间,旧党内部争斗,他受排挤;绍圣改元,旧党失势,他更倒霉:一贬到郴州、再贬到横州、三贬到雷州(今广东海康)。本就多愁善感的他,更加抑郁。贬到雷州时,他已绝望,自作挽词,不久去世。秦观在元祐年间受过苏轼的提拔,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开创了以词自由抒写性情的新格局,这对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高邮(在今江苏)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有《淮海词》。秦观少有大志,仕途却很不如意。几次科考落第,四十四岁才谋得秘书省正字一职。元祐年间,旧党内部争斗,他受排挤;绍圣改元,旧党失势,他更倒霉:一贬到郴州、再贬到横州、三贬到雷州(今广东海康)。本就多愁善感的他,更加抑郁。贬到雷州时,他已绝望,自作挽词,不久去世。秦观在元祐年间受过苏轼的提拔,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开创了以词自由抒写性情的新格局,这对 秦观产生了影响,他把本来就流不干的泪水,融入词中;只是,他不像苏轼那样直接倾述,而是借用老一套的离情别恨传达,赋予艳情词以浓郁的身世之感。秦观情真意切,却不将那深情一口道尽,而是欲说还休;有时,才将情字点出,便借景物渲染,达到意境深婉、韵味绵长的效果。他的词语言优雅、音律协美,是当行本色。

  33.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有《清真集》。熙宁新政之一是太学扩招。二十四岁的周邦彦恰逢其盛,有幸入学。又因献《汴都赋》,得神宗赏识,越次从太学外舍生(最低级别)擢为学正(助教),声名大振,也因此卷入党争。元祐更化,被挤出京。哲宗亲政,又得任用。但他并无政治才能,也似乎没那个兴趣,新党治下,只在地方做些不大的官。徽宗朝,一度受命提举(主管)大晟府,因不善逢迎也不善理政而调离。晚年致仕,遭逢方腊起义,本欲清静养老,却四处流离,病逝客寓。周邦彦以前词人之作,往往笔随兴到,少有刻意安排。如柳永大量创制慢词,字数增多,容量扩大,结构却不复杂:线性铺叙,几乎千篇一律。周邦彦开始改变这种面貌。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有《清真集》。熙宁新政之一是太学扩招。二十四岁的周邦彦恰逢其盛,有幸入学。又因献《汴都赋》,得神宗赏识,越次从太学外舍生(最低级别)擢为学正(助教),声名大振,也因此卷入党争。元祐更化,被挤出京。哲宗亲政,又得任用。但他并无政治才能,也似乎没那个兴趣,新党治下,只在地方做些不大的官。徽宗朝,一度受命提举(主管)大晟府,因不善逢迎也不善理政而调离。晚年致仕,遭逢方腊起义,本欲清静养老,却四处流离,病逝客寓。周邦彦以前词人之作,往往笔随兴到,少有刻意安排。如柳永大量创制慢词,字数增多,容量扩大,结构却不复杂:线性铺叙,几乎千篇一律。周邦彦开始改变这种面貌。 他的慢词回环曲折,一唱三叹,是精心构思的结果。他深谙音律,以“曲有误,周郎顾”的周瑜自比;故而他的词,不但讲格律,而且讲音律,精细到平上去入、每一声调的安排,都不含糊。他体情察物,细致入微,不放过一个眼神一声细语;花落水流,每一动人物态,都描画得神情毕现。清真词在题材上没有开掘,但是他的技巧和法度,却为南宋词人提供了典范。后人称他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格律派的创始人。

  34.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有《稼轩词》。他出生在陷于金人之手的中国北方,从小就有恢复故国的抱负。二十二岁那年,济南人耿京趁金兵南侵失败、金主被杀之机,聚兵山东。辛弃疾招募两千人马投奔,为掌书记。他劝耿京归宋,并于次年奉命谒见高宗。北返途中,闻耿京为叛徒所害,他以五十骑驰入数万人防守的敌营,生擒奸人归宋。他应诏与孝宗论南北形势,进《美芹十论》等。壮怀激烈而身负雄才的辛弃疾却不为宋廷信任,没能如愿率兵驰奔于抗金复国前线,而是奉命展转各地为官。并两次无端遭劾,赋闲十馀年。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有《稼轩词》。他出生在陷于金人之手的中国北方,从小就有恢复故国的抱负。二十二岁那年,济南人耿京趁金兵南侵失败、金主被杀之机,聚兵山东。辛弃疾招募两千人马投奔,为掌书记。他劝耿京归宋,并于次年奉命谒见高宗。北返途中,闻耿京为叛徒所害,他以五十骑驰入数万人防守的敌营,生擒奸人归宋。他应诏与孝宗论南北形势,进《美芹十论》等。壮怀激烈而身负雄才的辛弃疾却不为宋廷信任,没能如愿率兵驰奔于抗金复国前线,而是奉命展转各地为官。并两次无端遭劾,赋闲十馀年。

  35. 宁宗开禧二年(1206),极感疲惫与失望的辛弃疾辞官家居。次年,抱恨而终。若遂心愿,辛弃疾会是一头猛虎,气吞万里,但在南宋偏安之局中,却只能在梦里“沙场秋点兵”。他有一腔愁怨,却是英雄的愁、壮士的怨,是周邦彦式的词承载不了的。词至苏轼而境界大开,到辛弃疾,更把最后一点藩蓠也打破了。苏轼把词当诗写,辛弃疾更进一步,把词当文写。到这境地,便没了一丝限制:他能把“千骑弓刀”的战场写入词中,能把“天地一稊米”的说理、“狗窦从君过”的嘲笑写入词中,也能把“甚矣吾衰矣”、“杯,汝前来”这样的句子写入词中。宁宗开禧二年(1206),极感疲惫与失望的辛弃疾辞官家居。次年,抱恨而终。若遂心愿,辛弃疾会是一头猛虎,气吞万里,但在南宋偏安之局中,却只能在梦里“沙场秋点兵”。他有一腔愁怨,却是英雄的愁、壮士的怨,是周邦彦式的词承载不了的。词至苏轼而境界大开,到辛弃疾,更把最后一点藩蓠也打破了。苏轼把词当诗写,辛弃疾更进一步,把词当文写。到这境地,便没了一丝限制:他能把“千骑弓刀”的战场写入词中,能把“天地一稊米”的说理、“狗窦从君过”的嘲笑写入词中,也能把“甚矣吾衰矣”、“杯,汝前来”这样的句子写入词中。 我们总说辛弃疾是“豪放派”,但他远不只豪放一格,像我们选的这首,以极细腻的笔调,写出了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对英雄生命徒然流逝的惋惜、怨恨,曲折委婉,荡气回肠。 辛弃疾墓

  36.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此首以太白诗法,写忠爱之忱,宛转怨慕,尽态极妍。起处大踏步出来,激切不平。“惜春”两句,惜花惜春。“春且住”两句,留春。“怨春”三句,因留春不住,故怨春。下片,迳言本意。“长门”两句,言再幸无望,而所以无望者,则因有人妒也。“千金”两句,更深一层,言纵有相如之赋,仍属无望。脉脉谁诉,与“怨春不语”相应。“君莫舞”两句顿挫,言得宠之人化为尘土,不必伤感。“闲愁”三句,纵笔言今情,但于景中寓情,含思极凄婉。

  37. 第五节 元散曲 元曲和早期词一样,是要和乐唱的。它包括两大类:杂剧和散曲。杂剧有科白,有故事情节,又称剧曲或戏曲;散曲只用于清唱,是诗体的一种。散曲最基本的体制是小令。小令又称“叶儿”,是单个的曲子。小令按照〔山坡羊〕、〔水仙子〕等不同曲调创作;各种曲调在音乐上又分属不同宫调,如中吕宫、大石调等。有时,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比较复杂,一曲小令不够容纳,便把两三个(最多三个)宫调相同而音律恰能衔接的曲调连结起来填写,称带过曲,有“〔醉高歌〕带〔红绣鞋〕”之类的名目。一般认为,带过曲是小令的变体,在分类上属小令。与小令相对的是套数,由同一宫调中多首曲子(短则三四调,长则二三十调)联缀而成。这种联缀有一定顺序:一般用一两支小曲开端,用“煞调”、“尾声”结束。

  38. 元散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创作中心在北方,后期则向南方转移。前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卢挚、姚燧等。关汉卿是杂剧大家,散曲创作也有突出成就。他的作品,如〔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表达了强烈的反传统的叛逆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生命意识。男女恋情是关汉卿擅长的题材,〔双调•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写男女离别,于含蓄中得真率直白之味,体现了关氏散曲自然本色的风格。马致远散曲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成就,被称为“曲状元”,我们将选讲他的作品。元散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创作中心在北方,后期则向南方转移。前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卢挚、姚燧等。关汉卿是杂剧大家,散曲创作也有突出成就。他的作品,如〔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表达了强烈的反传统的叛逆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生命意识。男女恋情是关汉卿擅长的题材,〔双调•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写男女离别,于含蓄中得真率直白之味,体现了关氏散曲自然本色的风格。马致远散曲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成就,被称为“曲状元”,我们将选讲他的作品。 后期作家以张可久、乔吉为代表。这一时期,散曲内容、题材不断拓展;情调由前期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激情喷发一变而为哀婉蕴藉;在韵律、语言、对仗、用典等方面更加讲究,总体上,由豪放不羁转而为清丽典雅。张可久的散曲创作题材广泛,涉及文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最能体现他既清且丽、华而不艳风格的,是大量的写景之作,如〔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乔吉也以清丽婉约见长,但不避俗趣,别具一种雅丽蕴藉中涵天然质朴的韵味,如〔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散曲到明代还有发展,到清代而渐呈颓势。一入晚清,便衰微不继了。

  39. 离亭宴煞 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赏析】这是套数〔双调•夜行船〕《秋思》的尾声。马致远散曲以风格豪放著称,此曲尤具代表性。它以鲜明的形象表现强烈的情感,如“和露”三句写隐居,“密匝匝”三句写争名夺利,都是这样,具有较大感染力。曲的语言爽朗流畅,写乡村环境和隐居生活的美好,一口气写下去,给读者快人快语之感。另外,“便北海”两句,表示要急流勇退,语气坚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