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473 Vues
有氧适能 肌适能 身体成分 柔韧素质. 第十九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目的: 1. 掌握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概念 2. 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四要素. 第一节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概述 一、体适能与健康体适能 1 概念 体适能:指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 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2 体适能的内容 健康体适能 技能体适能 1 )健康体适能:是指心血管、肺和肌肉 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 灵敏、平衡 协调、速度 粘爆发力 反应时. 2 )技能体适能 : 与动作、舞蹈
E N D
有氧适能 肌适能 身体成分 柔韧素质 第十九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目的:1.掌握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概念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四要素 第一节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概述 一、体适能与健康体适能 1 概念 体适能:指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 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2 体适能的内容 健康体适能 技能体适能 1)健康体适能:是指心血管、肺和肌肉 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
灵敏、平衡 协调、速度 粘爆发力 反应时 2)技能体适能:与动作、舞蹈 和体操等表现有关 的运动能力。 (二)健康体适能的测评 1、有氧适能(有氧工作能力) 1)概念 有氧适能(有氧工作能力):指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是实现有氧工作的基础。 2)有氧适能的生理学基础 (1)氧的摄取和运输 ①肺通气能力 肺活量、最大通气量等 ②血液载氧能力 Hb等 ③心脏泵血能力 每分心输出量、心率等 ④动脉血管对血液的再分配能力式 血管开闭情况
(2)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①氧的利用率 ②骨骼肌纤维的特性 ST优于FT 3)有氧适能的评定 (1)最大摄氧量: (2)乳酸阈(LT): 4)有氧适能的影响因素 (1)遗传 最大摄氧量、肌纤维类型等受遗传控制 (2)训练 训练可提高心肺等功能 (3)性别 青春期前无差别,其后男性高于女性 (4)年龄 约2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减退 (5)体脂 体脂增加,有氧适能下降 (6)有规律的健身活动 能改善心肺等功能功
肌肉力量 肌肉耐力 2、肌适能 肌适能:肌肉工作的能力。 包括: 1)肌肉力量:肌肉在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的能力 (或)肌肉抵抗阻力的能力。 2)肌肉耐力:肌肉在其一负荷下能长时间保持持续 收缩的能力。 3)肌适能的测定 (1)肌肉力量测验 ① 硬推 测验胸肌和上臂肌群 ② 颈后推 测验肩带肌和上臂后面肌肉 ③ 弯举 测验上臂前群肌肉 ④ 直腿硬推 测验大腿和臀部肌肉
有氧体适能运动处方 肌适能运动处方 控制体重运动处方 二、运动处方 (一)运动处方的概念 运动处方: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 状况以处方形式确定其活动强度、时间、频 率和活动方式,使活动者进行有计划的周期 性运动的指导性方案。 (二)运动处方的分类 健身运动处方 健康人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预防运动缺乏病 竞技运动处方 专业运动员以提高成绩为目的 康复运动处方 患病者以治疗和康复为目的
运动处方的四要素 (三)运动处方的特点 运动处方的特点是: (1)强针对性 (2)目的明确 (3)选择性和控制性 (四)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 运动形式 运动强度 运动时间 运动频率 运动目的 运动时间带 注意事项及调整
1.运动形式 1)按运动供能特点分类 有氧运动:步行、慢跑、长距离游泳(中、小强度运动) 无氧运动:短距离全速跑、投掷(极量、亚极量强度运动) 2)按肌肉活动特征分类 动力性运动 走、跑、跳 静力性运动 支撑倒立、蹲马步 3)按动作结构分类 周期性运动 跑、骑自行车、划船 非周期性运动 体操、武术、羽毛球 混合性运动 跳高、足球、篮球
4)按肌肉工作的相对强度分类 极量强度运动 100m、200m跑、50m、游泳 亚极量强度运动 400~1500m 跑、武术、自由体操 大强度运动 10000m跑 中等强度运动 马拉松、公路自行车、长距离游泳 2.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运动量/运动时间) 是运动处方四要素中最重要因素。 运动强度的控制: 1)心率(HR)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与运动强度呈线性关系。
①最大心率百分比确定强度 最大心率=220-年龄 通常有氧适能的运动处方宜采用的强度是55~77%HRmax ②最大心率贮备百分比确定强度 最大心率贮备=HRmax-HRrest 靶心率:有贮备心率和安静时心率同时来确定运动时的心率。 靶心率 = HRrest +( HRmax-HRrest)×60~80% (2)代谢当量(梅脱 MET) 梅脱:运动时能耗与安静时能耗比。1Met与安静时代 谢相当,=250ml•min-1吸氧量 (或3.5 ml•Kg-1•min-1吸氧量)
(4)最大摄氧量贮备百分比 最大摄氧量贮备 = 最大摄氧量 - 安静时摄氧量 低强度: ≤50%最大摄氧量 中等强度: 55~65%最大摄氧量 亚极量强度: 70~80%最大摄氧量 极量强度: 95~100%最大摄氧量以上 3.运动频率 运动频率:每周锻炼的次数。每周锻炼3~4次是最适宜的频率 4.持续时间 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关系密切。当运动强度达到阈强 度后,一次运动的效果是总量来决定的。 总运动负荷 = 运动强度×运动时间 较适宜的运动时间至少应在15分钟以上。 5.运动的时间带 运动的时间带:一天中进行运动的时机(即在何时进行运动) 应根据人的生物节律周期及来合理安排进行运动的时间带。 如:凌晨8点血液粘滞度明显增高,血流阻力增加,故老年 人不宜早晨锻炼。
6.运动目的 1)促进生长发育; 2)防治某些疾病,保持健康延缓衰老; 3)增强体质,提高工作效率; 4)丰富文化娱乐生活,调节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5)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提高竞技水平。 7.注意事项及调整 以治疗和康复为目的运动处方应指出禁忌内容。 第二节 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一、运动处方的制定步骤 1)进行一般调查和填写健康调查表;(疾病史、运动 史等) 2)用12分钟跑(即库伯跑)等方法推测其有氧适能水平
男子12分钟跑测试成绩评分表 体力级别 30岁以下 30-39岁 40-49岁 50岁以上 1 极差 1600米以下 1500米以下 1400米以下 1300米以下 2 差 1600-1999 1500-1799 1400-1699 1300-1599 3 稍差 2000-2399 1800-2199 1700-2099 1600-1999 4 好 2400-2799 2200-2599 2100-2499 2000-2399 5 极好 2800米以上 2600米以上 2500米以上 2400米以上 女子12分钟跑测试成绩评分表 体力级别 30岁以下 30-39岁 40-49岁 50岁以上 1 极差 1500米以下 1400米以下 1200米以下 1000米以下 2 差 1500-1799 1400-1699 1200-1499 1000-1399 3 稍差 1800-2199 1700-1999 1500-1799 1400-1699 4 好 2200-2599 2000-2399 1800-2299 1700-2199 5 极好 2600米以上 2400米以上 2300米以上 2200米以上
判断 OK? 初 诊 既往 运动史等 临床 检查 可 体力 测验 运动试验 (GXT) 否 判断 ? 医疗检查 精密检查 微调整 C A B D 进行 锻炼 运动 处方 D 判断 ? A、B 运动处方的流程 注:A:无异常,可以运动 B:异常所见附加一定条件方可运动 C:要做精细检查 D:不可运动,并需要治疗 (3)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定运动处方; (4)对运动处方进行修改或微调,据生理反应或适应情况进行; (5)实施运动处方。
二、运动处方的原则 1)个体性原则:根据个体情况定处方,个人爱好定方式; 2)有效性原则:制定的处方对其功能状态有所改善; 3)安全性原则:严格按要求制定强度等,以保安全; 4)全面性原则:以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为原则。 三、运动处方的实施 在实施中要注意每一次训练安排、运动量的控制及医务监督 1.一次训练课的安排 1)准备活动部分: 10min左右 2)基体部分: 按运动处方内容要求进行 3)整理活动部分 5min以上 2.运动处方实施过程的自我监控 1)心率的测定
(1)基础心率测定: 健康运动晨脉基本稳定;出现加快或减慢说明有疲劳或疾病 (2)运动过程中心率: 随水平的提高,同强度下运动时心率下降,如增加则查原因 (3)运动后恢复期限心率: 运动后心率恢复延长时则可能有疲劳或强度过大。 2)血压 (1)机能下降训练后收缩压上升明显,舒张压也上升,恢复 时间延长。 (2)机能不良:训练后收缩压上升不明显,舒张压上升或出 现异常反应, 恢复时延长。 (3)过度疲劳:训练后清晨,血压经常保持在140毫米汞柱
3)体重 一般每周测1~2次,结合其他生理指标判断。 一般项目体重减轻300克~500克; 一般情况下经过一昼夜的时间,体重恢复到原来的 重量为正常。 4)自感用力度(RPE) (1)运动中的RPE:结合心率进行评定 (2)运动后的RPE ①运动时适宜:微汗、稍酸痛有舒服感 ②运动量过大:大汗、头晕乏力,RH运动后20min未恢 复;有疲惫感。 ③运动量不足:无发热、HR无多大变化,、运动后2min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