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毫针刺法 (三)

毫针刺法 (三). 教学目标. 1 、掌握常见的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 与处理。 2 、熟悉针刺宜忌。. 教学内容. 第五节 针刺宜忌 第六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复习思考题. 第五节 针刺宜忌. 一、部位宜忌 二、体质宜忌 三、病情宜忌 四、时间宜忌. 一、 部位宜忌. 1. 在重要脏器组织的部位针刺时,应严格掌握针刺的深度、角度和方向, 防止刺伤脏器 。 2. 均须 避开血管和筋骨 ,对于重要血管附近的穴位,要注意针刺方向与深度,避免大幅度捻转、提插。

sila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毫针刺法 (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毫针刺法(三)

  2. 教学目标 • 1、掌握常见的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 与处理。 • 2、熟悉针刺宜忌。

  3. 教学内容 • 第五节 针刺宜忌 • 第六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 复习思考题

  4. 第五节 针刺宜忌 一、部位宜忌 二、体质宜忌 三、病情宜忌 四、时间宜忌

  5. 一、 部位宜忌 1.在重要脏器组织的部位针刺时,应严格掌握针刺的深度、角度和方向,防止刺伤脏器。 2.均须避开血管和筋骨,对于重要血管附近的穴位,要注意针刺方向与深度,避免大幅度捻转、提插。 3.乳中、神阙禁针。小儿出生18个月内囟门未合时,其所在部位不可针刺。 4.妇女怀孕三个月以内,下腹部腧穴禁针;怀孕三个月以上,腹部及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具有通经活血作用的腧穴,孕妇更应禁针。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以及深部脓疡的局部,均不宜针刺。

  6. 二、体质宜忌 对强壮者,可适当深刺,留针时间较长,刺激量较大。 对瘦弱者,宜浅刺,留针时间较短,刺激量较小;对小儿,则浅刺,不留针。对孕妇有习惯性流产史者慎用针刺。 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7. 三、病情宜忌 表证者宜浅刺,里证者宜深刺; 虚证者用补法,实证者用泻法; 寒证者宜深刺,久留针,用灸法; 热证者宜浅刺,疾出,并可刺出血。 • (一)疾病性质 (二)危重症候 《内经》中提出 “五夺”皆属元气耗伤、气血大亏的病候,均不可泻; “五逆”都是脉与证不符的危重病证,皆不宜针刺。 对劳累、饥饿、大渴、大饱、醉酒、情绪激动紧张、气血不定等情况,必须经过处理后方可针刺。 (三)暂时现象

  8. 四、时间宜忌 (一)留针的久暂 对表证和热证,留针时间宜短; 对里证和虚寒证,留针宜长。 (二)施术时间或时令 候时辰而刺 候时令而刺

  9. 第六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一、晕针 二 滞针 三、弯针 四、断针 五、针刺异常感 六、刺伤脏器组织

  10. 一、晕针 原因①精神过度紧张;②体虚、过劳、饥饿、 大汗、大泻、大失血后; ③体位不适; ④手法过重。以上原因致脑暂时性缺血。 现象轻: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出 冷汗、精神疲乏、胸闷泛恶、脉沉细。 重:肢厥神昏、血压下降、脉微欲绝。

  11. 处理 轻:静卧片刻,给予温开水或糖水 出针 平卧 重: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并可温灸 保暖 升阳益气穴 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 预防(1)针对病因预防。 (2)针刺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神态,询问 病人的感觉,及时发现晕针先兆并处理。

  12. 二、滞针 ①精神紧张或疼痛致肌肉痉挛;②行针时捻 转角度过大或持续单向捻转,致肌纤维缠绕 针身。 原因 现象 提插、捻转、出针均感滞涩、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患者感到疼痛。 ①缓解肌肉紧张。 ②因单向捻转而致者,向相反方向捻针。 处理 预防 针对病因预防。

  13. 三、弯针 原因 ①进针手法不熟,用力过猛;②针下碰到坚硬 物质;③变动体位;④针柄受到外力碰压; ⑤ 滞针处理不当。 现象 针身弯曲,针柄改变了方向和角度。伴行针及出针困难,患者疼痛。 处理 针身轻度弯曲:将针缓慢退出; 弯曲角度较大: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 体位移动所致: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 后,将针缓缓起出。 预防 针对病因预防。

  14. 四、断针 原因 ①针具质量差,有损坏剥蚀,针前未检查; ②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肌肉猛力收缩;③针身全刺入腧穴内;④移动体位或外物碰撞针柄; ⑤弯针、滞针未及时正确处理。 现象 针身折断,残断露于皮肤之外或没于皮肤之下。 医者镇静 残端外露--镊子取出; 患者保持原体位 残端与皮肤相平--轻压针孔两 旁,取出; 断端完全内陷--x线下定位, 用手术取出; 处理 预防 针对病因预防。

  15. 五、针刺异常感 (一)血肿 原因针尖带钩或针刺时误伤血管。 现象 针刺部位出血,肿胀疼痛,皮肤呈青紫色。 处理 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若微量出血一般不必处 理。如局部青紫肿痛较重,先冷敷止血,再热敷 或在局部轻轻揉按。 预防 仔细检查针具,熟悉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 出针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眼区腧穴针刺 更应注意。要询问有无出血病史。

  16. (二)针刺后遗感 原因①有针遗留;②手法过重,留针过长;③手法 与病情相悖所致。    现象 出针后不能移动体位;或局部遗留酸胀麻木等 不适的感觉;或原有症状加重。 处理遗留之针:立即起出。 遗留不适感:轻者用手指在局部揉按; 重者加用艾条灸,或热敷。 原有症状加重:查明原因,调整治则和手法。 预防 针对病因预防。

  17. (三)针穴疼痛 原因 ①进针时停在皮表时间过长;②针尖带有钩 毛;③行针手法过重;④刺及血管、肌腱、 骨骼;⑤针刺时移动体位或外物碰压针柄。 现象 针刺部位疼痛。 处理 停止使用不当手法,用手指在针刺部位循按。 如滞针、弯针,则用相应方法处理。 预防 针对病因预防。

  18. 原因针刺胸背部等处的腧穴过深,或方向不当,原因针刺胸背部等处的腧穴过深,或方向不当, 刺伤肺脏,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 六、刺伤脏器组织 • (一)创伤性气胸 现象针后突感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甚则呼 吸困难,紫绀,出冷汗及血压下降等 。 检查时,肋间隙变宽;叩诊呈鼓音; 听诊 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严重者,气管向健 侧移位。 X线胸透可见肺组织被压缩现象。

  19. 处理立即起针,采取半卧位休息。轻者密切观察,处理立即起针,采取半卧位休息。轻者密切观察, 给予镇咳、镇痛、抗感染等对症处理。重者 及时抢救,如胸腔排气、输氧、抗休克等。 预防针刺胸背部等处的腧穴,应严格掌握针刺 角度、方向和深度,医者思想要集中,提插 幅度不宜过大。病人体位要舒适,不宜长时 间留针。肺气肿病人尤应谨慎。

  20. (二)刺伤脑脊髓 原因 风府、哑门、风池等穴针刺过深或角度、方向不 当,可误伤延脑;第一腰椎以上棘突间的腧穴、 夹脊穴针刺过深、方向不当,可刺伤脊髓。 现象 伤及延脑: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昏迷, 甚至危及生命; 刺伤脊髓:触电样感觉向肢端放射,甚至引起暂 时性肢体瘫痪。 处理及时出针,轻者休息,对症处理;重者及时抢救。 预防 针刺上述腧穴时,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 深度,避免提插,禁用粗针捣刺。

  21. (三) 刺伤内脏 原因 在相应内脏部位腧穴针刺过深,或提插幅度过大。 现象 刺伤肝、脾:出血、疼痛,甚者出现急腹症 症状。 刺伤肾脏:疼痛及叩击痛、血尿。 肝、脾、肾三脏出血过多时,可 出现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刺伤心脏:轻者强烈刺痛,重者剧烈撕裂 痛,引起心外射血,即刻导致 休克等危重情况。 刺伤胆囊、膀胱、胃、肠:疼痛、急腹症症状。

  22. 处理 轻者卧床休息,一般能自愈。重者应注意观察血压,加用止血药;出现急腹症及休克时,采取相应急救方法处理。 预防 针刺胸腹、腰背部的腧穴时,应掌握好针刺的深度,行针幅度不宜过大。特别是对心脏扩大,或肝、脾肿大的病人尤其应该注意。

  23. (四)刺伤神经根和神经干 原因深刺或捣刺位于神经根和神经干上的腧穴。 现象 沿神经分布路线灼痛、麻木和运动障碍等 末梢神经炎症状。 处理 轻者,按摩可恢复;重者,加用理疗、药 物等进行治疗。 预防 在神经根和神经干部位的腧穴针刺时,不 可深刺、捣刺。

  24. 复习思考题 • 1、孕妇在针刺时要注意什么? • 2、晕针是怎样引起的?如何处理和预防? • 3、试述针刺引起外伤性气胸的原因及防治 措施是什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