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心律不整

10-54. 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 (arrhythmia 或 dysrhythmia). 是指心臟跳動的 速率 (rate) 或節律 (rhythm) 不正常。 當心臟節律發生劇烈變化時,會導致血液動力狀態不穩定,造成低血壓、心臟衰竭、休克、心跳停止或猝死。. 圖 10-23. ( 一 ) 臨床表徵 1. 常見的主訴: 心悸 (palpitation) 、心絞痛、疲倦、軟弱無力、 頭暈 或暈厥、呼吸困難、尿量減少等。 2. 脈搏與心跳不規律 ,心搏過快、過慢或有充血性心臟衰竭的徵象,嚴重者可能導致休克或死亡。. ( 二 ) 診斷檢查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心律不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0-54 心律不整

  2. 心律不整(arrhythmia或dysrhythmia) • 是指心臟跳動的速率(rate)或節律(rhythm)不正常。 • 當心臟節律發生劇烈變化時,會導致血液動力狀態不穩定,造成低血壓、心臟衰竭、休克、心跳停止或猝死。

  3. 圖10-23

  4. (一)臨床表徵 1.常見的主訴:心悸(palpitation)、心絞痛、疲倦、軟弱無力、頭暈或暈厥、呼吸困難、尿量減少等。 2.脈搏與心跳不規律,心搏過快、過慢或有充血性心臟衰竭的徵象,嚴重者可能導致休克或死亡。

  5. (二)診斷檢查 1.身體評估:視診有無臉色蒼白;聽診心音是否有不規則、強度不一或分裂的心音;觸診脈搏是否與心跳一致或有其他異常等,做為輔助診斷的依據。 2.心電圖檢查:以辨別為何種心律不整。

  6. 3.實驗室檢查: (1)血清電解質濃度:鉀離子濃度異常是發生心律不整的原因之一。 (2)血中藥物濃度:例如血中毛地黃濃度會影響心律。 (3)動脈血氧分析:體內酸鹼不平衡易造成心室性心律不整。 (4)血紅素及血比容:貧血時易產生竇性心搏過速。

  7. 4.電氣生理研究(electrophysiologic study; EPS): • 在心導管室中進行,是將一電氣導管經股靜脈到達右心房的竇房結附近,直接記錄右心房之電位波形,並測量竇房結傳導的時間,亦可經由三尖瓣到達右心室記錄希氏束波形及傳導時間,以瞭解心律不整的發生機轉。

  8. (三)分類 1.竇性心律不整 2.心房性心律不整 4.心室性心律不整 5.房室傳導阻斷

  9. 竇性心律不整(Sinus Arrhythmia) • 竇性節律是指心臟去極化的起始點來自竇房結(S-A node),再經由正常傳導途徑傳至心肌引起心臟收縮(表10-14)。 • 心電圖的共同特徵為: 1.P-QRS-T 波成對。 2.PR 間隔正常。 3.P 波及 QRS 波正常。

  10. 表10-14-1

  11. 表10-14-2

  12. 10-58 心房性心律不整(Atrial Arrhythmia) • 指心肌去極化起始於心房,但不一定來自於竇房結(S-A node),可能來自位於心房的異位點(ectopic)(表10-15)。 • 心電圖的共同特徵為: 1.每個QRS波之前必定有P波,但竇房結與異位點所產生的P波形狀不同。 2.QRS 波正常。

  13. 表10-15-1

  14. 表10-15-2

  15. 表10-15-3

  16. 表10-15-4

  17. 10-61 心室性心律不整(Ventricular Arrhythmia) • 指引起心臟去極化的電衝動源自心室,因此缺乏P波,由於心室性節律傳導途徑異於正常,且傳導速度慢,因此QRS波寬大、怪異,且與T波呈現相反方向。 • 干擾心室正常收縮,影響心搏出量,可能導致心跳停止(asystol)。(表10-17)

  18. 表10-17-1

  19. 表10-17-2

  20. 表10-17-4

  21. 10-64 房室傳導阻斷 (Atrial Ventricular Block; A-V block) • 房室傳導阻滯是自竇房結發出的衝動在經過房室結、希氏束或左右束枝時,出現異常的延遲現象或傳導阻斷,導致PR間隔延長或QRS波消失,或心房與心室各自搏動。 • 照傳導阻滯的嚴重程度可分為三度:(表10-18)

  22. 表10-18-1 1.第一度:特徵為P-R間隔固定>0.2秒

  23. 2.第二度:特徵為有部分心房的電衝動無法傳到心室,又可分為莫比茲(mobitz’s)Ⅰ及Ⅱ兩型。2.第二度:特徵為有部分心房的電衝動無法傳到心室,又可分為莫比茲(mobitz’s)Ⅰ及Ⅱ兩型。 (1)莫比茲(mobitz’s)第I型:房室結傳導疲乏,心電圖特徵為 ,其P波、 PR間隔、PR 間隔逐漸延長到掉了1個QRS波RS波有形式重複的現象。 (2)莫比茲(mobitz’s)第II型:傳導系統有進行性病變,心電圖特徵為PR間隔固定(正常或延長),但會突然間少了 QRS 波群。可能演變為第三度傳導阻滯。

  24. 表10-18-2

  25. 表10-18-3

  26. 3.第三度:又稱為完全阻斷。是指心房的電衝動完全無法傳至心室,心房與心室間沒有相關聯,因此 PR 間隔不固定。此時心房心室各自由異位點引發各自規則的去極化,通常心房會比心室速率來的快,當QRS波不一定比P波少時,則稱為房室解離 (AV dissociation)。

  27. 表10-18-4

  28. 10-67 (四)醫療處置 • 藥物治療:依其作用機轉不同而分為四大類:(表10-19) 1.Class I -鈉離子通道阻斷劑:可抑制鈉離子快速進入心肌細胞內,而延長不反應期,穩定細胞膜的去極化作用(第0期)。如quinidine、procainamide、lidocaine(Xylocaine)(最常用) 。

  29. 2.Class II -β阻斷劑:阻斷交感神經對心臟的作用,抑制第 4 期的去極化。例如propranolol (Inderal)、bretylium。 3.Class III -鉀離子通道阻斷劑:可延長不反應期及動作電位的反應時間,如 quinidine、amiodarone、bretylium。此類藥物因同時具有其他抑制心律不整的作用機轉,亦被列為其他類藥物,例如bretylium也屬於β阻斷劑,quinidine與amiodarone亦屬鈉離子通道阻斷劑。

  30. 4.Class IV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可延緩竇房結與房室結的傳導,如verapamil(Isoptin) 與 diltiazem。

  31. 表10-19-1

  32. 表10-19-2

  33. 表10-19-3

  34. 經導管電氣燒灼術 (Transcatheter Electrical Abalation; TCEA) • 以直流電或輻射高頻率電流(radio frequency current),進行病灶燒灼切除術,其執行過程及護理注意事項與心導管檢查相似。 • 主要用於心室上陣發性心搏過速(PSVT)、心房撲動(AF)、心室搏動過速(VT)、陣發性心房搏動過速(PAT)等。 • 小於 1 % 的併發症,如心包填塞、房室傳導阻滯、中風及死亡。

  35. 心臟電氣轉換術(Cardioversion) • 利用心臟電氣轉換器(cardiovertor)發出電流刺激心臟,使其轉變為正常的竇性節律。電流發出的時間必須與QRS波同步(synchronized),故使用前應先將機器的同步開關轉至「on」的位置。 1.適應症:發生在心房、房室交界處或心室的心搏過速(VT),即心電圖上必須有QRS波存在,才能進行此治療。 2.電流強度:一般由50焦耳開始,視病情依醫囑調整,治療電量約在50~200焦耳之間。

  36. 去纖維震顫術(Defibrillation) • 是利用去纖維震顫器發出高電量的電流(100~300 焦耳)刺激心臟,造成整個心臟完全去極化後,使心臟重建正常的竇性節律。 1.適應症:心室纖維顫動(Vf)與失去意識及測不到脈搏的心室心搏過速。 2.施行前應先將機器上的同步開關轉至「off」。 3.電極板(paddle)放置於胸骨右緣第2肋間及左腋前線第5肋間(圖10-24)。 4.電流強度:一般由200~300焦耳開始。 • 心臟電氣轉換術及去纖維震顫術之安全預防,請見Box10-4。

  37. 圖10-24

  38. BOX10-4

  39. 請自行參閱 10-74 常見的護理問題 1.心輸出量減低/心臟節律不正常 2.活動無耐力/心輸出量不足 3.焦慮/疾病、住院與害怕死亡 4.恐懼/疾病、住院與害怕死亡

  40. 護理措施 10-74 • 協助重獲正常的心輸出量,以維持正常組織灌流及增進活動耐力 1. 密切監測與記錄心電圖變化,若出現可能危及生命的嚴重心律不整時,隨時準備做心肺甦醒術 2. 監測血液動力狀態與生命徵象的變化。 3.心房纖維顫動者 (Af) 應評估有無血栓栓塞的徵象,並依醫囑使用抗凝血劑。 4. 依醫囑給予抗心律不整藥物,注意觀察其副作用及監測電解質與血清中藥物濃度。

  41. 減輕焦慮和害怕 10-76 1.鼓勵說出感受,並提供心理支持或諮商。 2.增強對疾病及治療的認知,以增進維護健康的能力。 3.提供病人與家屬有關疾病與治療的相關資訊。 4.介紹支持團體,如相同經歷的病人,可彼此分享經驗、交換及學習心理調適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42. 動動腦 1.心電圖上的P波呈現鋸齒狀,是屬於下列何種心律不整? (A)陣發性心房搏動過速 (B)心房撲動 (C)心室搏動過速 (D)心室纖維顫動。 解答: (B)

  43. 2. 有關心室心搏過速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出現連續3個以上的心室早期收縮 (B)心室速率可能約為每分鐘70~150次 (C)會出現心房心室跳動分離 (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 的現象 (D)QRS 波<0.12秒,呈正常波形。 解答: (A)

  44. 3.有關心室心搏過速的處置,下列何者適當? (A)依醫囑予口服Digoxin (B)進行心臟去顫術(defibrillation) (C)教導病人伐氏操作法(Valsalva’s maneuver) (D)進行頸動脈竇按摩。 解答: (B)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