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9

主要内容 醛酮的分类,命名及结构 醛酮的化学性质 醛酮的制备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第十章 醛和酮. 主要内容 醛酮的分类,命名及结构 醛酮的化学性质 醛酮的制备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目 标 要 求 1. 掌握醛酮的命名及结构 2. 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 3. 了解醛酮的制备 4. 掌握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性质 5. 掌握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羰基 carbonyl. 醛和酮. 醛( aldehyde ). 酮( Ketone ). 醛、酮的分类. 脂肪族醛、酮. 芳香族醛、酮. a, b - 不饱和醛、酮. 醛酮的命名. 巴豆醛. 甲基乙基甲酮. 1- 环己基 -2- 丁酮.

simon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主要内容 醛酮的分类,命名及结构 醛酮的化学性质 醛酮的制备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醛和酮 主要内容 醛酮的分类,命名及结构 醛酮的化学性质 醛酮的制备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2. 目 标 要 求 1. 掌握醛酮的命名及结构 2. 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 3. 了解醛酮的制备 4. 掌握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性质 5. 掌握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3. 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羰基 carbonyl • 醛和酮 醛(aldehyde) 酮(Ketone) • 醛、酮的分类 脂肪族醛、酮 芳香族醛、酮 a, b-不饱和醛、酮

  4. 醛酮的命名 巴豆醛 甲基乙基甲酮 1-环己基-2-丁酮 反-2-丁烯醛 丁 酮 (E)-but-2-enal butanone 1-cyclohexylbutan-2-one 3-氧代(正)戊醛 5, 5-二甲基-1, 3-环己二酮 5,5-dimethylcyclohexane-1,3-dione 3-oxopentanal

  5. 水杨醛 苯甲醛 呋喃甲醛 2-羟基苯甲醛 benzaldehyde 2-hydroxybenzaldehyde furan-2-carbaldehyde 乙酰苯 查尔酮(chalcone) 苯乙酮 1, 3-二苯基丙烯酮 acetophenone (E)-chalcone

  6. 二、醛、酮的性质 醛、酮的结构 醛分子中,羰基至少要与一个氢原子直接相连,故醛基一定位于链端。 酮分子中的羰基与两个烃基直接相连,故羰基必然位于碳链中间。

  7. 羰基氧有弱碱性 可与酸结合 • 性质分析 碳与氧相连 氢易被氧化 羰基碳有亲电性 可与亲核试剂结合 a碳连有吸电子基 a氢有弱酸性 • a氢与碱的反应 烯醇负离子

  8. 羰基氧的碱性(与H+或Lewis酸的作用) 碳上正电荷增加 亲电性加强 碳上正电荷少亲电性较弱 • 例: R'OH 为弱亲核试剂 缩醛

  9. 醛酮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 • 一些常见的与羰基加成的亲核试剂 亲核试剂 相应试剂 亲核能力 强 负离子型 较强 不强 分子型

  10. 醛酮与负离子型亲核试剂加成的两种形式 • 不可逆型(强亲核试剂的加成) 亲核加成 不可逆 • 可逆型(一般亲核试剂的加成) 亲核加成 可逆

  11. 2.1 醛酮与RMgX 或 RLi 的加成 1o醇 2o醇 3o醇

  12. 2.2 醛酮与炔化物的加成 a-炔基醇 • 进一步应用 cis-烯基醇 trans-烯基醇 a-羟基酮 a, b-不饱和酮

  13. 2.3 醛酮与LiAlH4或NaBH4 还原反应 1o醇 2o醇 • 机理 理论用量: LiAlH4(NaBH4) : 醛酮 = 1 : 4 实际用量: 过量

  14. LiAlH4 与 NaBH4的比较: • 例: 三个基团均可被还原 有三个可被还原基团 只还原酮羰基

  15. LiAlH4和NaBH4还原羰基的立体选择性 位阻较小 位阻较大 位阻较大 位阻较小

  16. 2.4 醛酮与与NaCN 的加成 a-羟基腈 反应范围:醛、大多数甲基酮和少于8个碳原子的环酮可以反应。ArCOR和ArCOAr难反应。

  17. 机理: • 合成上进一步应用 a-羟基酸 a, b-不饱和酸

  18. HCN CH2=CCOOH Δ H2SO4 /Δ + + H3O H2SO4 CH3OH (CH3)2CCOOH OH 用丙酮为原料合成有机玻璃单体——α-甲基丙烯酸甲酯 CH2=CCOOCH3

  19. 2.5 与NaHSO3 加成 NaHSO3的亲核性 白色结晶物 反应可逆 (酸处理) 醛(芳香醛、脂肪醛) 脂肪族甲基酮 , 少于8个碳的换酮 应用:醛或甲基酮的 分析、纯化

  20. 产物α-羟基磺酸盐为白色结晶,不溶于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容易分离出来;与酸或碱共热,又可得原来的醛、酮。故此反应可用以提纯醛、酮。醛、大多数甲基酮和少于8个碳原子的环酮可以反应。产物α-羟基磺酸盐为白色结晶,不溶于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容易分离出来;与酸或碱共热,又可得原来的醛、酮。故此反应可用以提纯醛、酮。醛、大多数甲基酮和少于8个碳原子的环酮可以反应。 a 鉴别化合物 b 分离和提纯醛、酮 c 用与制备羟基腈,是避免使用挥发性的剧毒物HCN而合成羟基腈的好方法。

  21. 醛酮与分子型亲核试剂加成反应 • 分析:分子型亲核试剂的特点及与醛酮的加成 • 特点分析 • 有活泼H • 亲核性不强 水、醇、胺 • 预测:直接与羰基加成 羰基亲电性较弱 • 结论: • 分子型亲核试剂难直接与羰基加成 可逆 亲核能力不强 较易离去

  22. 结论:酸性条件有助分子型亲 核试剂向羰基的加成 • 预测: H+存在下与羰基加成 易加成 羰基亲电性增强 偕二醇 半缩醛(酮) a-羟基胺 不稳定,可进一步转变

  23. 2.6醛酮与 H2O 加成 偕二醇 例 • 不能分离 • 含量与羰基亲电性有关 • 给电子基 • 位阻

  24. 一些稳定的偕二醇(水合羰基化合物)举例 吸电子基 水合三氯乙醛 • 水合醛的脱水 吸电子基

  25. 不断除去 2.7 醛酮与醇的加成 —— 缩醛(酮)的形成 半缩醛(酮) 缩醛(酮) 一般不稳定 碱性和中性中稳定 例1:生成缩醛(酮) 环状缩醛(酮)较易生成

  26. 例2:环状半缩醛(酮) 环状半缩醛酮 吡喃葡萄糖 > 99% • 环状半缩醛(酮)较稳定,易生成 • 环状半缩醛仍有醛的特性 银镜反应

  27. 缩醛(酮)的形成机理 亲电性增强 半缩醛(酮) • 提示: • 逆向为缩醛(酮)的水解机理 缩醛(酮)

  28. 缩醛(酮)在稀酸中能水解生成原来的醛或酮;但对碱、氧化剂和还原剂稳定。缩醛(酮)在有机合成中常用来保护醛、酮基。缩醛(酮)在稀酸中能水解生成原来的醛或酮;但对碱、氧化剂和还原剂稳定。缩醛(酮)在有机合成中常用来保护醛、酮基。 • 缩醛(酮)在合成上的应用 (i)用于保护羰基 例 : 分子内羰基将参与反应,应先保护。 分析:

  29. 醚键,碱性条件下稳定 合成: 缩酮水解,除去保护

  30. (ii)用于保护邻二醇 • 直接酯化难控制 • 酯化位置 • 酯化数量 例:合成多元醇单酯 ? 保护邻二醇 去保护

  31. 缩硫酮的制备及应用 缩硫酮 应用: • 保护羰基(缩硫酮较易制备,但较难除去,应用受到限制)。 • 还原成亚甲基

  32. 2.8醛酮与胺类化合物的缩合 (i)与伯胺的缩合 亚胺(imine) (Schiff 碱) 醛较活泼,易反应 例: 除去方法:共沸或用 干燥剂

  33. 与伯胺缩合成亚胺的机理 酸催化,使羰基亲电性增强

  34. (ii)与氨衍生物的缩合(弱酸性条件下反应) 肟 (oxime) 羟胺 氨基脲 缩氨脲(用于分析) 取代肼(hydrazine) 腙类 (hydrazone) 2, 4-二硝基苯肼 2, 4-二硝基苯腙(黄色固体) (用于分析)

  35. 反应产物通常都是不溶水的晶体,具有明确的熔点,因此可测定反应物的熔点,与文献的数据比较,就能确定原来是何种醛酮。同时,反应产物在稀酸存在下能水解为原来的醛、酮,可用来分离提纯醛酮。反应产物通常都是不溶水的晶体,具有明确的熔点,因此可测定反应物的熔点,与文献的数据比较,就能确定原来是何种醛酮。同时,反应产物在稀酸存在下能水解为原来的醛、酮,可用来分离提纯醛酮。

  36. 亚胺、肟、腙和烯胺类化合物在合成上的应用 • 通过还原制备胺类化合物 2o胺 1o胺 还原时被取代

  37. 肟类化合物的Beckmann重排 Beckmann重排 例: 己内酰胺 nylon-6 聚己内酰胺

  38. Beckmann 重排的立体化学 • 反式协同迁移—消除 • 迁移基团的构型保持不变 构型不变

  39. Beckmann 重排的机理(了解) 烷基向缺电子的N迁移

  40. 2.9 与Wittig试剂加成 魏悌希(Wittig)试剂为磷的内鎓盐,又音译为叶立德(Ylide),是德国化学家魏悌希在1945年发现的。 磷叶立德(魏悌希试剂)通常由三苯基磷与1级或2级卤代物反应得磷盐,再与碱作用而生成。

  41. 此反应即为魏悌希反应,是合成烯烃和共轭烯烃的好方法。其反应特点是:此反应即为魏悌希反应,是合成烯烃和共轭烯烃的好方法。其反应特点是:

  42. 1°可用与合成特定结构的烯烃(因卤代烃和醛酮的结构可以多种多样)。1°可用与合成特定结构的烯烃(因卤代烃和醛酮的结构可以多种多样)。 2°醛酮分子中的C=C、C≡C对反应无影响,分子中的COOH对反应也无影响。 3°魏悌希反应不发生分子重排,产率高。 4°能合成指定位置的双键化合物。

  43. 3.醛酮的还原反应 羰基的两种主要还原形式 • Clemmensen还原 • Zn(Hg) / HCl • Wolff-Kishner还原 • NH2NH2 / Na / 200oC • 黄鸣龙改良法 • NH2NH2 / NaOH/ • (HOCH2CH2)2O/  • 氢化金属还原(第III主族元素) • LiAlH4, NaBH4 • 催化氢化还原: • H2, 加压 / Pt (or Pd, or Ni) / 加热 • Meerwein-Ponndorf 还原法: • (i-PrO)3Al / i-PrOH • 金属还原法:Na, Li, Mg, Zn

  44. 3.1 氢化金属还原 3.2催化氢化还原

  45. 3.3Meerwein-Ponndorf 还原反应 机理 六员环过渡态 交换 蒸馏除去

  46. 3.4 醛酮被金属还原至醇或二醇 • 单分子还原 醇 醛或酮 • 双分子还原 酮 邻二醇 ( 频哪醇, Pinacol)

  47. 单分子还原机理 • 双分子还原机理

  48. 3.5 Clemmensen还原醛酮羰基至亚甲基 适用于对酸稳定的体系 Clemmensen 还原 • 合成上的应用举例 烷基苯 Friedel-Crafts反应

  49. 3.6 Wolff-Kishner还原酮羰基至亚甲基 适用于对碱稳定的体系 反应在封管中进行 • 黄鸣龙改良法(Huang-Minlon modification)

  50. Wolff-Kishner还原机理(了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