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疱疹病毒 ( Herpesvirus)

疱疹病毒 ( Herpesvirus). 疱疹病毒的共同特征. 病毒颗粒呈球形,150~200 nm 。 核衣壳约100 nm 。 20 面体立体对称, 有 包膜 双链线形 DNA 。. 除 EB 病毒及 HHV-6 、 HHV-7 和 HHV8 外,均能在人二倍体细胞内复制,产生明显 CPE , 并有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形成多核巨细胞 多种感染类型: 显性感染 潜伏感染 整合感染 先天性感染. HSV1 HSV2 VZV EBV CMV. 单纯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由于在感染急性期发生水疱性皮疹即所谓单纯疱疹而得名 包括两个血清型

snow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疱疹病毒 ( Herpesviru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疱疹病毒 (Herpesvirus)

  2. 疱疹病毒的共同特征 • 病毒颗粒呈球形,150~200nm。核衣壳约100nm。 20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 • 双链线形DNA。

  3. 除EB病毒及HHV-6、HHV-7和HHV8外,均能在人二倍体细胞内复制,产生明显CPE,并有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形成多核巨细胞除EB病毒及HHV-6、HHV-7和HHV8外,均能在人二倍体细胞内复制,产生明显CPE,并有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形成多核巨细胞 • 多种感染类型: • 显性感染 • 潜伏感染 • 整合感染 • 先天性感染

  4. HSV1 HSV2 VZV EBV CMV

  5. 单纯疱疹病毒 • 单纯疱疹病毒,由于在感染急性期发生水疱性皮疹即所谓单纯疱疹而得名 • 包括两个血清型 • HSV-1 • HSV-2

  6. 生物学性状 • 在多种细胞增殖,病毒复制快(8h),出现细胞肿胀变圆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CPE。

  7. 致病性和免疫性 • 传播途径 • 直接密切接触: • 两性接触 • 致病特点 • HSV-1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粘膜和器官感染 • HSV-2则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宫颈癌

  8. 感染形式 • 原发感染 • 潜伏感染和复发 • HSV-1: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 • HSV-2:骶神经节 • 先天性感染

  9. 微生物学检查法 •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 快速诊断 • 血清学诊断

  10. 防治原则 • 尚无特殊预防方法。与癌症的发生可能有关,不主张用全病病毒做疫苗 • 药物治疗有较好疗效

  11.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 在儿童初次感染时引起水痘(Varicella),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内,青春期或成年以后少数人复发可引起带状疱疹

  12. 生物学性状 • 典型的疱疹病毒结构 • 只有一个血清型

  13. 致病性 •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 • 病毒借飞沫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 • 好发年龄为3~9岁,多在冬季春季流行

  14. 免疫性 • 儿童患水痘后,机体产生持久免疫,极少再患水痘 • 潜伏于神经节中的病毒,故不能阻止病毒被激活而发生带状疱疹

  15. 微生物学检查法 • 临床表现都较典型,无需做微生物学诊断 • 脱落细胞检查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或IFA查病毒抗原

  16. 防治原则 • 接触病毒72小时以内,可用VZIG(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做被动免疫 • 无环鸟苷等核苷类似物治疗效果好 • VZV减毒活疫苗

  17.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 • 1956年Smith等首先用组织培养方法从患者腺体组织培养中分离出病毒。 • 是巨细胞包涵体病的病原体 • CMV多为潜伏感染,常可由怀孕等因素被激活

  18. 生物学性状 • HCMV只能感染人。 • 复制周期为36~48h,其特点是细胞变圆、膨胀、核变大、形成巨大细胞,核内出现周围绕有一轮鹰眼状大型嗜酸性包涵体(Owl’s eye inclusion body)

  19. 致病性 • 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隐性感染者, • 传染方式:密切接触,通过口-口或手-口传播。还可通过输血和器官移植等多种途径传播。 • 先天性感染 • 输血感染 • 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感染 • 细胞转化与致癌潜能

  20. 致病性 • 新生儿感染:经产道感染或出生后数周由母体的病毒(尿或乳汁中的病毒)或护理人员排出的病毒所引起的感染。

  21. 微生物学检查法 •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 血清学诊断:ELISA查病毒IgM • 快速诊断:核酸方法检查病毒DNA

  22. 防治原则 • 婴儿室发现HCMV感染时应将患儿隔离,孕妇要避免接触CMV感染者 • 减毒活疫苗 • 化学药物

  23. EB病毒(Epetein-Barr virus) • 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时发现,故名

  24. 生物学性状 • 典型疱疹病毒,但抗原结构与其他疱疹病毒不同 • 常规方法不能培养。

  25. 致病性 • 传染源 • 抗体阳性的隐性感染者和病人 • 传播途径 • 唾液感染,输血传播,未见垂直感染

  26. 主要引起疾病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 鼻咽癌 • 其他肿瘤 • 其他疾病

  27. 免疫性 • EBV在人群中广泛存在,成人抗体的阳性率达90%以上 • 出现中和抗体,能阻止外源性病毒再感染 • 细胞和体液免疫不能清除体内已经潜伏的EBV

  28. 微生物学检查法 • 病毒分离培养困难 • 特异性蛋白及EBV核酸检测 • 血清学检测

  29. 防治原则 • EBV疫苗。病毒的gp340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有可能开发成为亚单位疫苗,用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预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