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0

第十四章 毒品

第十四章 毒品. 第一节 毒品的概念 第二节 毒品的分类 第三节 常见毒品简介 第四节 毒品检验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 毒品的概念. 新修订的 《 刑法 》 第 357 条规定: “ 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 1996 年 1 月 16 日,卫生部发布的 《 麻醉 药品品种目录 》 和 《 精神药品品种目录 》 共 列出被管制的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 精神药品共计 237 种,其中麻醉药品 118 种, 精神药品 119 种。.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十四章 毒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四章 毒品 第一节毒品的概念 第二节毒品的分类 第三节常见毒品简介 第四节毒品检验的一般方法

  2. 第一节 毒品的概念 新修订的《刑法》第357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3. 1996年 1月16日,卫生部发布的《麻醉 药品品种目录》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共 列出被管制的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 精神药品共计237种,其中麻醉药品118种, 精神药品119种。

  4. 毒品的特点 使吸毒者具有精神依赖性 使吸毒者具有身体依赖性 使吸毒者具有耐药性

  5. 第二节 毒品的分类 (一)按依赖性分类 (二)按来源分类 (三)按药物对人体产生的生理作用分类

  6. (一)按依赖性分类 能起麻醉作用,减轻疼痛或改变情绪的药物。如连续使用则产生身体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 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度冷丁、可 待因及大麻制剂等。 麻醉药品 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 长期连续使用主要产生精神依赖性即心理依 赖性的药物。 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去氧麻黄碱、冰毒、 摇头丸、巴比妥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等。 精神药物

  7. (二)按来源分类 来源于天然植物,主要有鸦片、大麻、 可卡叶等。 天然植物药物类 来源于人工合成药物,如巴比妥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安非他明、苯环己哌啶(PCP)等。 人工合成药物类 鸦片经化学提炼成吗啡;吗啡与醋酐经化学作用合成海洛因;可卡叶经化学处理成为可卡因;麻黄碱经化学加工成冰毒。 天然品经加工 而成的毒品

  8. (三)按药物对人体产生的生理作用分类 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的药物。如:可卡因、安非他明等。 兴奋剂 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巴比妥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等。 抑制剂 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幻觉作用的药物。如大麻、麦角酰二乙胺(LSD)、苯环己 哌啶(PCP)等。 致幻剂

  9. 第三节 常见毒品简介 (一)鸦片 (二)吗啡 (三)海洛因 (四)大麻 (五)可卡因 (六)苯丙胺类兴奋剂 (七)K粉 (八)致幻剂

  10. (一)鸦片 俗称大烟、烟土。为医学上的麻醉镇痛药,从草本植物罂粟中提炼而得。

  11. 鸦片的品种 将未成熟的罂粟果割开,渗出乳白色浆汁,将此汁置空气中,由于氧化变成棕褐色。此种鸦片具有很浓的特殊气味,新鲜时具弹性,放长时间后变成硬块。 生鸦片 又称禅杜,即经过加工便于抽吸的鸦片。将生鸦片用水浸泡混合后加热,过滤除去杂质。将滤液蒸发至沥青状,在空气中凝固成深褐色块状,即为熟鸦片。 熟鸦片 鸦片液、鸦片酊、鸦片粉 为合法生产的药用鸦片的三种剂型。 鸦片制剂常用于止痛、止泻。

  12. 鸦片中的主要生物碱 生鸦片中含有10%至20%的特殊生物碱。共40多种,这些生物碱可分为三类: 吗啡 可待因 蒂巴因 吗啡类生物碱 罂粟碱类生物碱 盐酸那可汀类 生物碱

  13. 鸦片的毒性 • 鸦片的药理作用主要由吗啡、可待因所致,具有镇痛 镇静作用; • 连续使用能成瘾,使人变得瘦弱、面无血色、目光发 直、瞳孔缩小、失眠,丧失先天免疫力,容易患多种 疾病; • 大剂量服用,可在30分钟--60分钟内出现中毒症状, 最初极度兴奋,继而颜面潮红、头晕、嗜睡、意识朦 胧,对外界刺激消失,并发展至昏睡,瞳孔缩至针尖 状,血压、体温下降,四肢冰凉,呼吸慢而弱,口唇 发绀,最终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14. (二)吗啡 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含量约10 -15%),1806年,由法国化学家F·泽尔蒂纳首次从鸦片中分离出来。 他用分离得到的白色粉末在狗和自己身上进行实验,结果狗吃下去后很快昏昏睡去,他本人吞下这些粉末后也长眠不醒。据此他用希腊神话中的睡眠之神Morphus的名字将这些物质命名为“吗啡”。

  15. 纯品吗啡为白色有丝光的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无臭,遇光易变质,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纯品吗啡为白色有丝光的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无臭,遇光易变质,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滥用方式:口服、抽吸、鼻吸或注射。 吗啡有强大的止痛作用,对各种疼痛都有镇 痛效果。临床上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和外伤性剧痛、晚期癌症剧痛等,也用于心绞痛发作时止痛和镇 静作用。

  16. 吗啡的品种 直接从鸦片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有鸦片的特殊气味,形状似细咖啡粒,其中吗啡含量一般为60%-70%。毒品市场又称“黄皮”。 吗啡碱 合法生产的盐酸吗啡、硫酸吗啡,压成小片,呈米色或浅黄色,作药用。 吗啡片 一般含盐酸吗啡为70%-90%,有粉末状及块状,白色、米色和深褐色,可作海洛因原料,东南亚 地区习惯称1号海洛因。 粗制吗啡

  17. 吗啡片 粗制吗啡 吗啡碱

  18. 吗啡的毒性 • 吗啡有抑制呼吸作用,用量过大可致呼吸缓 慢(每分钟2~4次),甚至出现呼吸麻痹、 紫绀及血压下降,这是吗啡中毒致死的直接 原因。 • 瞳孔极度缩小,称针尖样瞳孔,是吗啡中毒 的重要体征。 • 一般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嗜睡、恶心、 便秘、排尿困难等。

  19. (三)海洛因 海洛因,即二乙酰吗啡,是鸦片毒品系列中最纯净的精制品,是目前我国吸毒者吸食和注射的主要毒品之一。 1874 年英国化学家 C· 莱特在吗啡中加入冰醋酸等物质,首次提炼出镇痛效果更佳的半合成化衍生物二乙酰吗啡。

  20. 海洛因为白色粉末,微 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海洛因的水溶性、脂溶 性都比吗啡大,故它在人体 内吸收更快,易透过血脑屏 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产生 强烈的反应,具有比吗啡更强的抑制作用,其镇痛作用亦为吗啡的4-8倍。

  21. 海洛因的品种 一号海洛因 即粗制吗啡,含盐酸吗啡70%~90%。 二乙酰吗啡碱,呈淡灰褐色,压成砖块状,又叫次海洛因。 二号海洛因 三号海洛因 是将盐酸吗啡经化学过程产生二乙酰吗啡后,再添加大量的稀释剂(如士的宁、喹咛、莨菪碱、阿斯匹林、咖啡因等)而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毒品,颜色从浅灰色到深灰色。 三号海洛因中二乙酰吗啡和单乙酰吗啡的总含量一般为25%-45%,咖啡因含量为30-60%。   

  22. 四号海洛因 盐酸吗啡经乙酰化反应后不对其进行稀释, 而是提纯,然后经过沉淀,予以干燥。其中二 乙酰吗啡含量一般在80%以上,最高可达98%。 纯的四号海洛因是一种白色、无味、细腻 透明的粉末,如果制造不好,则会呈现浅黄色、 粉红色或棕色的粗糙粉末甚至是颗粒状。

  23. 海洛因的毒性 • 海洛因对人体的毒性是吗啡的五倍以上,吸 食海洛因二次后即能成瘾;一旦成瘾极难戒 治。 • 使用初有欣快感,无法集中精神,会产生梦 幻现象。 • 过量使用造成急性中毒,主要症状是:瞳孔 缩小如针孔,皮肤冷而发黑,呼吸极慢,深 度昏迷,因呼吸中枢麻痹、衰竭致死。

  24. 度冷丁 学名哌替啶。其盐酸盐为白色、 无嗅、结晶状粉末,能溶于水,一 般制成针剂的形式。作为人工合成 的麻醉药物,度冷丁普遍地使用于 临床,它对人体的作用和机理与吗 啡相似,但镇痛、麻醉作用较小,仅相当于吗啡的1/10-1/8,作用时间维持2--4小时 左右。毒副作用也相应较小,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均较轻微,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弱。   度冷丁有一定的成瘾性,连续使用1--2周便可产 生药物依赖性。但比吗啡的依赖性弱。 

  25. 美沙酮 又作美散痛,是一种人工 合成的麻醉药品。其盐酸盐为 无色或白色的结晶形粉末,无 嗅、味苦,溶解于水,常见剂型为胶囊,口服使用。美沙酮在临床上用作镇痛麻醉剂,止痛效果略强于吗啡,毒性、副作用较小,成瘾性也比吗啡小。   近年来,在我国沿海地区已多次出现非法服用美沙酮的吸毒者,特别是一些原来吸食、注射海洛因或度冷丁的人,一旦中断药物供应出现强烈的戒断症状,便会服用美沙酮替代。 

  26. (四)大麻 大麻是地球上大部分温带和热 带地区都能生长的一种强韧、耐寒 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大多数大麻没 有任何有毒成分。通常所说的可制 造毒品的大麻,是指印度大麻中一 种较矮小、多分枝的变种。这种大麻株高 1米--5米,分雌株与雄株。雌株寿命长,全株有毒,主要毒性成分为四氢大麻酚。在雌株开花时顶端分泌的树脂含毒性成分最高,花、叶次之,根茎最少。

  27. 历史上大麻曾被用作麻醉剂,其麻醉成分、就是四氢大麻酚(THC),后被停止使用。历史上大麻曾被用作麻醉剂,其麻醉成分、就是四氢大麻酚(THC),后被停止使用。 用作毒品的印度大麻可吸食、饮用、吞服,甚至加工后可注射。 四氢大麻酚 R=R’=H

  28. 大麻的品种 大麻植物 干品 由大麻植株或植株部分晾干后压制而成,俗称大麻烟,其中THC含量约 0.5--5%左右。 用大麻的果实和花顶部分经压搓后渗出的树 脂经晒干而制成,有绿色、浅棕色、深棕色、黑色。其THC的含量约2-10%。 大麻树脂 将大麻植物、大麻籽、大麻树脂用有机溶剂 反复提取其中有效成分,除去残渣,挥去溶 剂后而得的黑色粘稠液态物质。含THC10% 一30%。 大麻油

  29. 大麻的毒性 • 采用抽大麻烟等吸入方式,出现毒性反应快,约数 分钟;吞服可延至30分钟,持续2-3小时。 • 初呈醉酒状,眼球结膜发红,行动不稳,心率快, 口渴,恶心呕吐,情绪激动,失去时间和空间的定 向力,产生浮在空中、漂在浪上、视人变形等离奇 幻觉。易发生车祸及导致行凶犯罪等恶果。 • 长期服用成瘾,成瘾者免疫系统抵抗力低,易感染 传染病。少数发生精神病。 • 超剂量服用,初兴奋,继则思绪混乱产生梦幻般感 觉,接着情绪下降,心情抑郁以至沉睡,严重时导 致死亡。

  30. (五)可卡因 可卡因俗称“可可精”,学 名苯甲酰甲荃芽子碱,是1860 年德国化学家尼曼从古柯树叶 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最主要的生 物碱。 属于中枢神经兴奋剂,其盐类呈白色晶体状,无气味,味略苦而麻,易溶于水和酒精,兴奋作用强,也是一种局部麻醉剂。

  31. 古柯树是一种常绿灌木植物,广泛地生长在南美洲地区,尤其古柯树是一种常绿灌木植物,广泛地生长在南美洲地区,尤其 是在秘鲁、玻利维亚、巴西、智 利和哥伦比亚等国。 古柯树株高约 2- 4米,树叶 茂密,叶片长 3 -7厘米,呈长椭 圆形,边缘光滑,其形状和味道 均类似茶叶。古柯树花小,每朵 5 瓣,花色黄白。果实红色。一 年可采摘四次树叶,平均每片古 柯叶中含可卡因生物碱0.5-1%。

  32. 可卡因的品种 可卡叶 古柯灌木的叶子,是可卡因的原料。 将可卡膏溶于稀酸中,除去其中杂质,加碱将溶液碱化,用有机溶剂提取可卡因生物碱,再加盐酸成可卡因盐酸盐并进一步精制,一般纯度可达80%~90%,在毒品市场上也有30%纯度的。 将古柯树叶浸泡在煤油等石油衍生物中,然后加 入碳酸钠、石灰乳或高猛酸钾,将其过滤后生成 的粗制可卡因。是一种灰白、奶白或米色粉状物,有时为颗粒较粗且潮湿的团块状物,有特殊的气味。是制造可卡因的中间产品。 可卡膏 可卡因

  33. 可卡因的药理作用 • 能阻断神经传导,产生局部麻醉作用,对眼、鼻、喉 粘膜神经的效果尤其明显,因此在早期曾被广泛用于 眼、鼻、喉等五官的外科手术中作为麻醉剂。 • 通过加强体内化学物质的活性,刺激大脑皮层,兴奋 中枢神经,并继而兴奋延髓和脊髓; • 可卡因能使呼吸加深、加快,换气量增大,同时心率 也加快,心脏收缩力加强,血管平滑肌松弛,对肺血 管、冠状动脉等全身血管都有程度不同的扩张作用, 对支气管平滑肌、胆道和胃肠平滑肌也有一定的舒张 效应。

  34. 可卡因的毒性 • 可卡因毒品,一般为鼻吸,也有用注射方式的。吸食可卡因可产生很强的心理依赖性,长期吸食可导致精神障碍,也称可卡因精神病。 • 一定剂量的可卡因能致幻,产生短期精神欣快感或精力增强。 • 大剂量使用,则产生难以想像的荒诞行为和可怕的举止,甚至可达到只有施以暴力才能释放其能量的程度,其表现为:过度兴奋激动,周身颤抖、痉挛,肌肉扭曲、变形,严重者可出现癫狂性的幻觉病。 • 易产生触幻觉与嗅幻觉,最典型的是皮下虫行蚁走感,奇痒难忍,造成严重抓伤甚至断肢自残。 • 过度使用可导致中枢神经传导源受阻,导致窒息。由于极度痉挛、心力衰竭致死。

  35. (六)苯丙胺类兴奋剂 苯丙胺类毒品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属于精神药物。它包括三大类: 苯丙胺 传统型苯丙胺类兴奋剂 甲基苯丙胺 芬氟拉明 硫酸苯丙胺 减肥型苯丙胺类兴奋剂 苯丁胺 替甲基苯丙胺(MDMA) 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 替苯丙胺(MDA) 二甲基苯乙胺(MDEA)

  36. 苯丙胺 Amfetamine 又称非那明,白色液体,有氨味和辛辣感,微溶于水。由苯乙腈与醋酸乙酯合成制得。 常用其硫酸盐,为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 味微苦,有麻感。在水 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 在乙醚中不溶。

  37. 苯丙胺的药理作用 对中枢的兴奋作用较强。用于发作性睡眠病、麻醉药及其他中枢抑制药中毒、精神抑郁症等的治疗。

  38. 苯丙胺的毒性 • 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病人情绪 不稳、激动不安、幻想、焦虑和谵妄、血压升 高、心动过速。后期可发生昏迷、呼吸衰竭。 • 长期滥用本品可导致苯丙胺性精神病,表现为 精神激动、幻听、幻视和类偏狂忘想等,停药 可恢复。 • 中毒剂量为1次15-20mg。对本品敏感者仅用 2mg即发生中毒症状。最小致死量约为250mg。

  39. 冰毒 甲基苯丙胺,去氧麻黄 碱,安非他明,俗称“冰”毒, 纯白色晶体,晶莹剔透,外 观似冰,属联合国规定的苯 丙胺类毒品。主要来源是从 野生麻黄草中提炼出来的麻 黄素。

  40. 麻黄属裸子植物门麻黄科,分布在我国北 方干旱地区,麻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至今 已有四千多年的应用历史。 麻黄中含有一种叫麻 黄素的生物碱有显著的中 枢兴奋作用,长期使用可 引起病态嗜好及耐受性, 被纳入我国二类精神药物 品进行管制。麻黄素是制 造冰毒的前体。

  41. 冰毒最早由日本人发明。二次大战时,日 本侵略者给士兵服用冰毒以提高战斗力。50年 代在我国叫“抗疲劳素片”,1957年在重庆曾出 现过吸食冰毒的成瘾人群。1962年,在山西、 内蒙古等地也发生过滥用的问题。后来国家禁 止了去氧麻黄素的生产、销售与使用。

  42. 吸食冰毒可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在人体内 的作用快而强一般中小剂量者,可以提高人的 心境,有能力增加、觉醒程度提高的感觉,表 现出精神振奋、清醒、机敏、话多、兴致勃勃、 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工作能力 (特别是技巧性工作能力)提高,而且长时间 工作或学习无疲劳感、无饥饿感。

  43. 过量的使用冰毒可导致急性中毒。严重者 出现精神混乱、性欲亢进、焦虑、烦躁、幻觉 状态。长期滥用可造成慢性中毒、体重下降、 消瘦、溃疡、脓肿、指甲脆化和夜间磨牙。静 脉注射方式滥用者可引起各种感染合并症;包 括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艾滋病等。

  44. 高剂量或重复使用“冰”可产生中毒性精神 病,表现有被害妄想、幻觉,多为幻视,也可 能出现听幻觉和触幻觉(苯丙胺精神病)。 毒品的耐受性随长期使用而增加,对于未 产生耐受的人,使用冰毒30毫克便会引起中毒。 而有报道,长期滥用者,为了达到初期使用时 的欣快效应,竟将剂量增至2000毫克,这极易 引起急性中毒,可造成惊阙、昏迷甚至死亡。

  45. 麻古 “麻古”系泰语的音译,是一种加工后的圆 形冰毒片剂,黄连素药片大小,呈玫瑰红、橘 红、苹果绿等色,上面印有“R”、“WY”、“66”、 “888”等标记。

  46. 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 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迷幻作 用,吸食后呈现健谈、性欲亢进等生理上的 反应,俗称“唠嗑药”、“抢劫药”、“强奸药”。 • 长期服用会导致情绪低落及疲倦、精神失常, 损害心脏、肾和肝,严重者甚至死亡。  

  47. 摇头丸 “摇头丸”是安非他明类衍生物,化学名称 是 “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简称MDMA,俗 称迷魂药、忘我、亚当、狂喜、快乐丸等。属 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 最早临床上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眠病,在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德、英、美等国曾用此 药维持士兵旺盛的战斗力 。 的战斗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