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547 Vues
第十二章 感觉器官. 第一节 概 述. 感觉器 :指机体的特殊感受器,包括感受器及其附属器。 感受器 :是指机体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组织构造。有游离神经末梢 、 有被囊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其功能为接受刺激,并将之转变为神经冲动。感受器种类繁多,广泛地分布于人体各部,形态和功能各异,解剖学中通常根据感受器所在的部位和所接受刺激的来源不同,把感受器分为三类: 1 外感受器 :分布在皮肤、粘膜、视器及听器等处,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如触、压,切割、温度 、 光、声等物理刺激和化学刺激。
E N D
第一节 概 述 • 感觉器:指机体的特殊感受器,包括感受器及其附属器。 • 感受器:是指机体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组织构造。有游离神经末梢、有被囊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其功能为接受刺激,并将之转变为神经冲动。感受器种类繁多,广泛地分布于人体各部,形态和功能各异,解剖学中通常根据感受器所在的部位和所接受刺激的来源不同,把感受器分为三类: • 1 外感受器:分布在皮肤、粘膜、视器及听器等处,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如触、压,切割、温度、光、声等物理刺激和化学刺激。 • 2 内感受器:分布于内脏和血管等处,接受刺激于这些器官的物理或化学因素,如压力、渗透压、温度、离子和化合物浓度刺激。 • 3 本体感受器:分布于肌、肌腱、关节和内耳等处,接受机体运动和平衡时产生的刺激。
第 二 节 视 器 • 一 眼球:位于眼眶前部,借筋膜与眶壁相连,并有眶脂体垫衬。前有眼睑保护,后面有视神经连于间脑。
眼球 : • (一)眼球壁: • 1外膜(纤维膜): • a前1/6为角膜、致密透明、屈光、无血管。 • b后5/6为巩膜、不透明、乳白色、巩膜静脉窦。
2中膜(血管膜): • a虹 膜:瞳孔、虹膜角膜角。 • b睫状体:睫状突,睫状小带,睫状肌。 • c脉络膜:后2/3,富含血管。 • 3内膜(视网膜): • a虹 膜 部: • b睫状体部: 盲部,锯齿缘,黄斑,中央凹。 • c视 部:视椎细胞,视杆细胞。
(二)内容物: • 1房 水:充满眼房的澄清液体。 • 2晶状体:富有弹性的双凸镜状透明体。 • 3玻璃体: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
二 眼副器: • 1 眼睑:上、下睑,睑裂,外眦、内眦,睑缘,睫毛,睫毛腺(麦粒肿),眼轮匝肌,提上睑肌,睑板。 • 睑板腺:分泌油样液体,有润滑睑缘并防止泪液外溢的作用,苦睑板腺阻塞,形成睑板腺囊肿,亦称霰粒肿。
2 结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分为睑结膜、球结膜、结膜穹窿,分泌粘液。 • 3 泪器:泪腺:位于眼眶上壁外侧的腺窝内,有10-20条排泄小管、开口于结膜上穹。 • 泪道: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的外侧壁。
4 眼球外肌: • 共7条,全是骨骼肌。 • a上直肌:向上内 • b下直肌:向下内 • c内直肌:向内 • d外直肌:向外 • e上斜肌:向下外 • f下斜肌:向上外 • g提上睑肌:上提上睑。 眼轮匝肌:收缩时关闭睑裂。
第三节 前庭蜗器(位听器) • 包括前庭器和蜗器两部分。这两部分机能虽然不同,但结构上关系密切,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内耳是接受声波和位觉刺激的感受器,外耳和中耳是传导声波的部分。
一 外耳:收集、传导声波,包括三部分: • 1 耳 廓:大部分以弹性软骨为支架,下端无软骨,耳垂。
2 外耳道:从外耳门至鼓膜的弯曲管道,长约2.0-2.5cm。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部。内有皮肤(薄),含毛囊、皮脂腺和耵聍腺。
3 鼓 膜: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为椭圆形半透明薄膜。
二 中耳: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 • 1 鼓室:颞骨岩部内,是鼓膜与内耳之间的含气小腔。具6个壁,内含听小骨、韧带、肌肉、血管和神经。有前庭窗、蜗窗。
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组成杠杆系统(听骨链)。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组成杠杆系统(听骨链)。 • 2 咽鼓管:连通咽腔和鼓室。 • 3 乳突小房:颞骨岩部内的许多含气小腔。
三 内耳:(迷路),位于颞骨岩部内,是位听器的主要部分。 • 迷路: • 1骨迷路:耳蜗、前庭、骨半规管(三个互相垂直的“C”形弯曲小管)。
2 膜迷路:上皮与结缔组织组成的膜性结构(小管或囊):蜗管、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 • ①基底膜:螺旋器(corti,有毛C、支持C、盖膜),前庭膜、前庭阶,鼓阶,内淋巴,外淋巴,内淋巴与外淋巴互不相同。
②椭圆囊斑,球囊斑:毛C、纤毛、位砂膜、位砂。②椭圆囊斑,球囊斑:毛C、纤毛、位砂膜、位砂。 • ③壶腹嵴:胶质终帽。 • 四 声波的传导:
第四节 本体感觉器 • 一 肌梭:分布在骨骼肌内的梭形小体,长约1-7mm,外有结缔组织被膜,与骨骼肌纵轴平行排列,其中有6-12条梭内肌纤维特化形成:1 核袋纤维(对快速牵拉敏感);2 核链纤维(对缓慢持续牵拉敏感)。还有感觉神经纤维:1 较粗:螺旋纤维末梢;2较细:末端稍膨大,花枝末梢。也有运动神经末梢:γ神经元,分布于梭内肌纤维的两端。功能:肌肉长度感受器,感受动力工作中肌肉长度的变化。 • 二 腱梭:高尔基腱器官,分布于肌腹与肌腱连接处,结构类似于肌梭。功能:肌肉张力感受器,能感受静力工作中肌肉张力的变化。
第 五 节 皮 肤 • 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且是巨大的感受面,约1.7m2。 • 一 皮肤: • 1 表皮:a 角质层;b 透明层;c 颗粒层;d 棘层;e 基底层。 • 2 真皮:a 乳头层: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末梢、触觉小体。 • b 网状层: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汗腺、皮脂腺、毛囊、神经末梢;环层小体。
二 附属器: • 1 毛发; • 2 皮脂腺(泡状腺); • 3 汗腺(单管状腺); • 4 指(趾)甲。 • 三 功能: • 1 保护机体; • 2 感受刺激; • 3调节体温; • 4 分泌; • 5 排泄等。
第 六 节 体育运动对感觉 器官的影响 • 一 对视觉(射击运动员); • 二 肌梭; • 三 皮脂:运动员特别是马拉松运动员的皮 脂薄,游泳运动员稍厚(保温,腹部脂肪)。 • 四 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可产生黑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