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8

第十四章 20 世纪后半叶的台港澳地区体育

第十四章 20 世纪后半叶的台港澳地区体育. 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这三个地区与祖国大陆的社会政治制度不同,且三个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民情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因而其体育发展的特点与水平也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这三个地区的体育运动都是中国现代体育的组成部分,与大陆的体育发展共同构成了 20 世纪中国体育的宏伟画面。. 第一节 台湾地区体育发展概况.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十四章 20 世纪后半叶的台港澳地区体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四章 20世纪后半叶的台港澳地区体育 • 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这三个地区与祖国大陆的社会政治制度不同,且三个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民情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因而其体育发展的特点与水平也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这三个地区的体育运动都是中国现代体育的组成部分,与大陆的体育发展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体育的宏伟画面。

  2. 第一节 台湾地区体育发展概况 台湾省位于我国大陆东南130公里的海面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古称夷洲,面积3.6万平方公里。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战败后退到台湾,依靠美国的支持,20世纪50年代逐渐稳定了统治。60年代以后台湾的经济发展较快,体育运动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3. 一、体育体制 • 1949年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后,将在大陆原有的体育体制和机构基本保留下来。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台湾的体育体制和发展模式。台湾地区的体育团体,主要为“台湾体育协进会”和“台湾省体育会”。 1993年2月,访台的篮球队总领队杨伯镛向台湾体育会理事长张启仲致赠队旗

  4. 二、学校体育 • 国民党政权退到台湾后,1950年前后在岛上重新颁布了国民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师范学校、专科以上学校的《体育课程标准》,1959年又进行重新修订,1963年据此上课,1964年8月又分别公布了“实施方案”。

  5. 台湾教育部门比较重视体育师资培养。1949年12月以后,先后在台湾高等学校设立一些体育系科。除1946年创立的台湾师范大学体育系外,设立体育系科的还有台北师范学院(1947年)、台南师范学院(1950年)、台湾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61年)、台北市立体专(1968年)和辅仁大学(1969年)。这些体育系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台湾地区的体育师资需要。台湾教育部门比较重视体育师资培养。1949年12月以后,先后在台湾高等学校设立一些体育系科。除1946年创立的台湾师范大学体育系外,设立体育系科的还有台北师范学院(1947年)、台南师范学院(1950年)、台湾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61年)、台北市立体专(1968年)和辅仁大学(1969年)。这些体育系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台湾地区的体育师资需要。

  6. 三、社会体育 • 台湾地区社会体育的范畴比较广,根据台湾地区的体育法规定,应依据个人需要,主动参与适当的体育活动,分别于家庭、学校、社区、机关、团体及企业中实施, 促进体育的均衡发展与普及。因此,除学校体育以外,其余均可列为社会体育范围,其中包括大部分的竞技体育在内。

  7. 四、竞技体育 • 台湾地区内部体育竞赛名目繁多,如自由杯赛、成功杯赛等,还有一年一度的省运动会、中学生运动会、大专学生运动会、冬季越野赛等,其中省运动会规模最大。此外,还参加了几届亚运会和奥运会。 传欠赌债150万 台湾撞球皇后陈纯甄失踪 →

  8. 在1979年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之前,台湾运动员曾参加了1956年在澳大利亚默尔本举行的第16届夏季奥运会、1960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第17届夏季奥运会、1964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18届夏季奥运会、1968年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第19届夏季奥运会,以及1960年在美国斯阔谷举行的第8届冬奥会、1972年在日本扎晃举行的第11届冬奥会、1976年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行的第12届冬奥会。

  9. 美国选手拉·约翰逊和中国台湾运动员杨传广(1933-2007)分别获十项全能比赛的冠亚军美国选手拉·约翰逊和中国台湾运动员杨传广(1933-2007)分别获十项全能比赛的冠亚军 • 1960年在罗马举行的第17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台湾运动员杨传广以8334分获田径十项全能比赛银牌。这是中国运动员首次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

  10. 1968年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第19届奥运会上,中国台湾女运动员纪政在女子80米栏比赛中,以10秒5的成绩平奥运会纪录,获得铜牌。这是中国女运动员首次获得奥运会奖牌。1968年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第19届奥运会上,中国台湾女运动员纪政在女子80米栏比赛中,以10秒5的成绩平奥运会纪录,获得铜牌。这是中国女运动员首次获得奥运会奖牌。 为中国夺得第一个奥运会女子奖牌的台湾籍运动员纪政

  11. 在集体项目中,台湾的棒球、垒球运动具有较高水平。在1992年巴塞罗那举行的第25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台北队获得棒球银牌。在集体项目中,台湾的棒球、垒球运动具有较高水平。在1992年巴塞罗那举行的第25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台北队获得棒球银牌。

  12. 在第28届奥运会(2004年,雅典),中国台北选手陈诗欣在女子49公斤级跆拳道决赛中夺冠。这是中国台北首次获得奥运会金牌。在第28届奥运会(2004年,雅典),中国台北选手陈诗欣在女子49公斤级跆拳道决赛中夺冠。这是中国台北首次获得奥运会金牌。 为中国台湾夺得首枚奥运会金牌的跆拳道运动员陈诗欣

  13. 朱木炎 • 2004年雅典跆拳道男子58公斤级金牌

  14. (四)中国台湾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与著名奥运选手(四)中国台湾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与著名奥运选手 • 自1949年至20世纪末,中国台湾先后有两位国际奥委会委员,他们是徐亨与吴经国。而在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中,以杨传广和纪政最为著名。

  15. 95岁荣誉市民徐亨先生 news.dayoo.com2006年11月15日 01:13   来源: 大洋网 • 饮誉体坛 •   徐亨从小酷爱体育,尤喜足球、排球和游泳。1930年,时年18岁的徐亨以中学生身份被选拔为国手,参加第九届远东运动会排球赛。1934年又同时被选为第十届远东运动会的足球、排球队队员,成为国手、国脚的双料选手。徐亨先生不仅个人体育事业辉煌,作为国际奥委会的终身名誉委员,在行动极为不便的情况下,依然奔走世界各地,为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广州市申办2010年亚运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16. 心系两岸 •   徐亨先生1912年12月出生于广州西关,祖籍花县(今花都)赤坭镇荷塘村,五代前其宗祖已长居广州。徐亨先生致力于两岸交流,为两岸首次通邮、通信,首次交换战俘以及两岸红十字会的会务开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徐亨先生曾任台湾红十字会总会会长,在任职的十二年期间,对祖国大陆发生的各种重大灾害捐资2768万元人民币、77.35万港币、9.08亿台币及救灾物资一大批。

  17. 捐资办学 • 2003年3月,徐亨先生在花都区新华街捐资200万元人民币,易地重建新型公办棠澍小学新校,同时捐资50万元人民币设立棠澍小学董事会基金会,用于鼓励学习优秀的学生和资助特困学生完成学业。棠澍小学于2005年12月被评为省一级学校。棠澍小学凝聚了徐亨先生毕生的心血。

  18. 吴经国简介 • 吴经国,苏州人。1946年出生于重庆。少年时代在台湾生活。1971年赴英国牛津建筑学院留学。1977年,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建筑研究所。1980年代表台湾参加国际体育组织,担任台湾驻奥运会会议代表。1988年至今担任中国台北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投身于奥林匹克教育与文化事业,积极推动两岸体育交流,是第一位来大陆访问的台湾体坛高层人士。曾获得台湾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撰文写道:“吴经国于大学时代,就和体育运动及奥林匹克的关系密不可分。他曾是东海大学篮球队队长,并且经常打网球、高尔夫球及回力球,也喜欢游泳。吴经国有各种不同的专长,并积极参与国际性、洲际性有关体育行政方面工作。” • 担任多项国际奥委会职务,分别为:国际奥委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国际奥委会奥运会改革委员会委员、国际奥委会邮币珍藏委员会委员、2008年北京奥运协调委员会委员。国际奥委会唯一的一名建筑专家。 • 北方网2001-08-07 09:49

  19. 《奥林匹克中华情》 • “你们看到我那本书了吗?我的《奥林匹克中华情》记录了我18年的国际奥委会任职生涯。”正如他的书名一样,吴经国先生对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奥林匹克有着无比的热爱。

  20. 伍绍祖、何振梁、吴经国(中国台北奥委会副主席)亲切会谈。伍绍祖、何振梁、吴经国(中国台北奥委会副主席)亲切会谈。 来源:体育在线 2001年6月12日09:00

  21. 心愿 •  吴经国告诉记者,北京举办奥运会是他一生的梦想。此外,他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在中国同一块牌子下,台湾运动员和大陆运动员能够手挽手地一起步入会场。他说,我和何振梁先生相约,我们两个人一起走在这支队伍的最前面。他说,这将是他和何振梁先生一起为历史做的一件事情。

  22. 图为吴经国为本报《北京奥运特刊》题词。本报记者 朱凯 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3. 吴经国为本报《北京奥运特刊》题词《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03月10日 第九版)吴经国为本报《北京奥运特刊》题词《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03月10日 第九版)

  24. 杨传广(1933-2007) • 中国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运动员,曾有“亚洲铁人”美誉。 • 1933年生于台湾东市。中学时代就极具超人的体育天赋。 • 1954年的亚运会上,以五千四百五十四分夺得十项运动冠军。 • 1956年,杨传广在墨尔本举行的第16届夏季奥运会上,以总分六千五百二十一名列第八。 • 1958年东京亚运会时,杨传广再以七千一百零一分夺得冠军。同年赴美留学深造,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受训,与美国选手琼森同为名教练德瑞克的弟子。

  25. 杨传广(1933-2007) • 1960年以8424分打破田径十项全能世界纪录。 • 1960年在罗马举行的第17届夏季奥运会上,以8334分获田径十项全能比赛银牌。 • 1963年在美国圣安东尼运动会上以9121分的成绩,再次刷新田径十项全能世界纪录,他当年创下的十项全能纪录至今未有人打破。 • 1964年在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上,杨传广以7650分获十项全能第5名。

  26. 1968年,杨传广返台时,发起了“一人一元运动”,希望人人献出一分心力,兴建现代化的体育馆,培植优秀的体育人才,建立全民体育的观念。 • 1975年,出任中国台北奥运训练营总教练等职务。 • 2001年6月30日“北京奥运·炎黄之光——海峡两岸长跑活动” 在北京举行,台湾代表团团长杨传广出席,并祝北京申奥成功。 • 2007年1月27日因病卒于美国洛杉矶西北方的圣费南度谷(San Fernando Valley), ,享年74岁 。

  27. 雅典奥运断想■ 郑也夫《博览群书》2004年第09期  • 1963年以9121的高分打破世界纪录,并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闯进9000分大关的选手。杨传广的成绩引起全世界注目,也包括蒋公介石。据说,奥运期间;他总要叫秘书随时报告成绩,即使夜间睡觉时也要叫醒。 •  杨传广的成绩太出色了,41年过后仍然拿得出手。将他当年的成绩换算成 1986年的新的计分标准,他的分数不会低于8134(将各项成绩按照新标准换算成分数很容易。但是这期间发生了两个变化。其一是手计时变成电计时。对两种计时差距的最大估算是0.24秒。其二,1985年一位东德标枪选手将标枪扔到 104米,令人们感到田径场地不够使用,只好改动标枪,将其重心前移4厘米,减少滑翔能力,从而使成绩下降,我的判断是新旧标枪的成绩大约相差10%。也就是杨传广的三项短跑成绩要下调0.24秒,标枪成绩下调7米。8134分就是以这种最苛刻的计算得来的)。这个成绩在本届奥运上可以列第7名。当然40年不会白白走过。捷克人赛伯勒2001年创造的世界纪录是9026分,他获得本届奥运冠军的成绩是8893分。但杨传广仍然有一项成绩高于赛伯勒(高栏),两项持平(400米跑和标枪)。下面列出的是杨传广1963年的世界纪录的各项成绩,赛伯勒2001年世界纪录的各项成绩,和齐海峰本届奥运上的成绩:

  28. 自杨传广退役后,华人十项全能选手再也没能进入世界前列,甚至没有一个人的成绩超过41年前的杨传广。十项全能也同华人选手一样,在此地成为冷门,受到冷遇。

  29. 资料图: “北京奥运·炎黄之光——海峡两岸长跑活动”2001年6月30日在北京举行,台湾代表团团长杨传广(左)、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张发强(右)与北京市奥申委常务副主席刘敬民出席,并祝北京申奥成功。 中新社发 赵振清 摄

  30. 资料图片:2001年,台湾长跑代表团杨传广、纪政以及祖国大陆代表团优秀运动员余维立、李小双、李大双、吕林、乔红等社会各界人士在深圳参加长跑活动,期望北京申奥成功。 中新社发 陈文 摄

  31. 纪政泪忆杨传广:失去相识49载令人尊敬好大哥纪政泪忆杨传广:失去相识49载令人尊敬好大哥 • 中新网1月29日电 “亚洲铁人”杨传广在美病逝的消息传回岛内,和他相识49年的好朋友纪政相当感伤。杨传广生前曾经和他透露,希望死后能够落叶归根,埋葬在台岛左营的训练中心。 •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有着“飞跃羚羊”之称的纪政面带哀愁频频落泪,因为和他相识49年的老友杨传广已经离他们远去,纪政表示对她个人而言,觉得失去一个很好的朋友,一个很好的大哥,一个很尊敬的长辈,她并感叹体坛失去一位英雄。 • 纪政表示,她14岁知道杨传广,16岁认识杨传广,至今已经超过50年,当年和杨传广一起在罗马奥运拼战,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32. 亚洲铁人带走两岸体育分隔之苦2007年01月29日 11:45 • 亚洲铁人杨传广去世了,尽管他已告别体坛多年,晚年更移居国外,深居简出,但他与世长辞的噩耗传出,两岸三地的中国人都深表惋惜。这充分显示,杨传广是全体中国人的杨传广。 • 一九六○年,杨传广在罗马奥运会上一鸣惊人,勇夺十项全能银牌时,整个台湾都沸腾起来,杨传广成为一千多万台湾人心目中的大英雄,蒋介石亲自接见。本港大小传媒也广泛报道。当时正值两岸严重对立时期,但在民间,人们在获悉这一喜讯后,纷纷奔走相告,大陆体育界人士更暗自把杨传广作榜样。 • 四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已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台湾运动员也在世界大赛上屡建奇功。但是两岸体育界始终仍受政治樊篱所分隔。 • 杨传广之所以受世人尊重,除了在体育方面的成绩外,还因为他在促进两岸体育交流所作的努力。杨传广以其国际体育界名人的身份,为北京市申办奥运作出了贡献。   • 杨传广去世后,两岸体育界都同声哀悼,如果这种共同的感情能令两岸体育界加强交流,这也许是杨传广的最后贡献。   • (摘自香港《太阳报》,有删节;作者;锺贤)  【编辑:魏恒】

  33. [台湾体育]“东方羚羊”纪政 •   纪政1944年3月15日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县关西镇。祖籍为福建晋江。 • 1962年,纪政获5年的全额奖学金到加州州立综合理工大学体育系就读,1963年她获得台湾省女子五项全能冠军和十大杰出女青年,该年也前往美国加州受训,并以4122分的成绩在1964年美国加州的南太平洋女子田径五项全能锦标赛中获得冠军。 

  34. “东方羚羊”纪政 • 1968年在第19届墨西哥奥运会上,纪政以10秒4的成绩获女子80米栏铜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获得奖牌的中国女子,她还以11秒5的成绩获得女子100米第7名。 • 1969年-1970年,纪政共破、平世界纪录8次,1969年3月25日100码(100秒3)、1969年7月29日100码(10秒3)、1970年6月13日100码(10秒)、1970年7月18日100米(11秒)、1970年6月13日220码(22秒7)、1970年7月3日220码(22秒6)、1970年7月12日200米(22秒4)、1970年7月12日100米栏(12秒8)。 • 1970年她还获得第6届亚运会女子100米冠军。 • 从1964年-1970年,她共44次创亚洲纪录。

  35. “东方羚羊”纪政 •   由于她的成绩特别出众,获得“东方羚羊”、“世界女飞人”、“短跑女王”等美名,国际体育新闻界把1970年称为“纪政年”。法国《运动》杂志评选她为“世界最佳运动员”。1987年获国际田径联盟特别奖章,1989年她成为田协的理事长,1993年获国际田联元老奖章。纪政自1973年毕业于美国后,历任美国瑞德兰大学田径教练员、女子体育部主任、中国台北田径协会总干事、主席等职。2001年被选入“国际学者暨运动员名人堂”。2003年她出版了自传《永远向前-纪政的人生长跑》。

  36. [台湾体育]台球神童吴珈庆 •  吴珈庆(1989年2月9日—),台湾台北县泰山乡人,绰号“泰山神童”,6岁开始接触台球,2005年拿下新加坡站亚军及雅加达站季军,7月以17:16逆转打败郭柏成,以16岁又5个月的年纪成为台球史上最年轻的世界花式台球锦标赛冠军得主。11月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八号球锦标赛再度封王,成为史上第一位在同一年度获得八号球及九号球双料冠军的台球员。强劲有力的发动以及一发不可收拾的攻击力,是他的杀手锏。目前,吴珈庆仍是一名台湾的高中生,他表示要再多拿一些冠军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37. 乒乓球选手蒋澎龙

  38. 台湾跆拳道选手朱木炎 • 朱木炎,1982年3月14日出生,台湾桃园县人,跆拳道选手,教练:邱共钲,在跆拳道界被封为“台湾战神”。2004年8月代表台湾参加雅典奥运男子组第一量级(58公斤级)比赛,一路过关斩将,并在决赛中以6:1击败墨西哥队选手布兰柯,为台湾代表队拿下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二面金牌。其座右铭:成功是留给坚持到最有一刻的人

  39. 台湾跆拳道选手陈诗欣 • 比赛得奖记录 • 1994年开曼群岛世界杯 金牌 • 1996年巴西世界杯 金牌 • 2001年大阪东亚运动会 金牌 • 2001年越南世界杯 金牌 • 2002年日本世界杯 金牌 • 2002年釜山亚洲运动会 金牌 • 2004年泰国雅典奥运亚洲区资格赛 金牌 • 2004年荷兰国际公开赛 金牌 • 2004年雅典奥运 金牌

  40. 马英九与台湾马拉松选手林义杰交谈 • 台湾长跑好手林义杰将于十月十五日从台北出发,用八十天时间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图为九月十六日,台北市长马英九与林义杰在记者会上亲切交谈。中新社发 肖龙联 摄

  41. 多哈亚运会的中国台北代表团 • 多哈亚运会中国台北代表团团长蔡赐爵昨天在亚运村透露,中国台北队为多哈亚运会派出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参赛队伍,目标是金牌总数不低于15枚,要超过釜山亚运会的10枚,力争赶上曼谷亚运会19枚金牌的历史最好成绩。 •     蔡赐爵表示,此次参加多哈亚运会的中国台北代表团共有542人,其中运动员391人,教练员和官员151人,为历届之最。中国台北运动员在跆拳道、保龄球、高尔夫球和台球等项目上具有夺金实力,中国台北队将在这些优势项目上冲金。 •     “多哈亚运会是北京奥运会前的最后一届亚运会,中国台北队也十分重视,将其视为为奥运会练兵的重要机会,中国台北队力争在这里比出好成绩。”蔡赐爵说。

  42. 软式网球女单决赛 • 12月6日,中国台北队选手江婉绮在比赛中。当日,在多哈亚运会软式网球女单决赛中,江婉绮以4比1战胜中国选手蒋婷,夺得冠军。新华社记者张领摄

  43. 中国台北选手在领奖台上 • 12月9日,中国台北选手在领奖台上。当日,在多哈亚运会网球女子团体决赛中,中国台北队以2比1战胜印度队,夺得冠军。 新华社记者刘海峰摄

  44. 中国台北选手谢淑薇

  45. 中国台北选手詹咏然

  46. 女子网球团体决赛 中国台北女团夺金

  47. 软式网球男单决赛 • 雅虎体育讯 北京时间12月6日,软式网球男单决赛,中国台北选手王信渊4-2战胜日本选手筱原秀则,夺得金牌。

  48. 亚运会棒球金牌 • 12月7日,中国台北队选手获胜后庆祝。当日,中国台北队在多哈亚运会棒球决赛中,以8比7战胜日本队,首次获得亚运会棒球金牌。

  49. 中国台北首枚跆拳道金牌 • 2006年多哈亚运会跆拳道女子63kg级,中国台北选手苏利伟夺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