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去除白细胞输血及其临床意义 广州血液中心临床输血研究所 田兆嵩

去除白细胞输血及其临床意义 广州血液中心临床输血研究所 田兆嵩. 一、 输入含白细胞成分制品的危害: (一)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二)引起肺微血管栓塞; (三)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 (四)引起 TA — GVHD;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去除白细胞输血及其临床意义 广州血液中心临床输血研究所 田兆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去除白细胞输血及其临床意义 广州血液中心临床输血研究所 田兆嵩

  2. 一、输入含白细胞成分制品的危害: (一)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二)引起肺微血管栓塞; (三)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 (四)引起TA—GVHD; (五)引起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 (六)传播病毒:如CMV、HIV、HTLV等。

  3. *全血含白细胞最多(2-3)X109个。 *多数血液成分中含有白细胞。 *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是一种“污染物”。 *很多国家要求血站发出的血液制品中白 细胞应<5X106。

  4. 表1 血液及血液成分中白细胞含量* 血液成分白细胞含量(个/U*) 新鲜全血 109 浓缩红细胞 108-109 去白膜红细胞 108 洗涤红细胞 107 冰冻去甘油红细胞 106-107 手工采血小板 107-108 机采血小板 106-108 新鲜冰冻血浆 <104 *400ml为1U

  5. 二、去除血液制品中白细胞的方法 (一)离心去白膜法; (二)细胞洗涤法; (三)冰冻—融化法; (四)右旋糖酐沉降法; (五)过滤法(白细胞过滤器); (六)新型血细胞分离机去除法。 *目前国际上仅使用(五)和(六)两法。

  6. 表2 去除红细胞中白细胞方法比较 方法白细胞去除率(%)红细胞回收率(%) 离心法 65-88 83-92 冰冻融化法 90-98 80-90 洗涤法 80-90 70-80 过滤法 >99 90-96

  7. 表3 去除血小板中白细胞方法比较 新型血细胞分离机制备法 过滤法 血小板损失 无 10%-20% 额外操作程序 无 需过滤到另一袋 收集时间 短 长 过滤器阻塞 无 有可能 细胞因子释放 无 有 血小板活化 无 有 Amicus、Trima 及 COBE LRS分离机可使白细胞污染率降至1x106以下

  8. 表4 不同分离机机采血小板之白细胞残留量比较 分离机类型 白细胞残留量 白细胞<5x106的比例(%) CS3000Plus 5x(106-107) 65-95 Baxter Amicus 9x104 COBE Spectra 5x(106-107) 65-95 COBE LRS 1x104 MCS Plus 5x(106-108) 10-30

  9. 三、白细胞过滤器发展史 (一)1928年有人提出用脱脂棉去除血浆中白细胞; (二)第一代过滤器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 (孔径170-260微米) (三)第二代过滤器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 1、以聚酯或塑料为材料(网状滤器); 2、以纤维或泡沫为材料(柱状滤器)。

  10. (四)第三代过滤器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分两种:(四)第三代过滤器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分两种: (聚酯纤维无纺布作滤芯) 1、去除红细胞中的白细胞专用滤器; 2、去除血小板中的白细胞专用滤器。 *发达国家已普遍使用这种滤器。 *此滤器能去除99.9%以上的白细胞,残留 白细胞<5X106。

  11. (五)第四代过滤器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五)第四代过滤器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 *此种滤器能去除99.9999%的白细胞, 残留白细胞<5X104 。 *临床试用,未普遍推广。 *此种滤器称为“除尽过滤器”。

  12. 表5 三代白细胞滤器性能比较 滤孔大小机理意义 一代 170-260μm 筛滤技术 非白细胞滤器,是标准的全血筛滤 二代 20-49μm 筛滤技术 微聚滤器,滤除白细胞70%-90% 三代 无 粘附技术 吸附滤器,滤除白细胞>99.9%

  13. (六)我国的滤器开发 1、上世纪90年代成都医科院输血所研制出柱状滤器; 2、1995年前后南京有两个厂家研制出扁平状滤器 (双威牌和赛尔金牌); 3、1997年上海研制出白细胞过滤器; 4、1997年南京双威公司研制出血小板滤器; 5、随后成都研制出“康福”牌白细胞滤器; 6、张家港市也研制出“高力特”牌白细胞滤器。

  14. *南京双威公司滤器以超细无机纤维为材料, 属国内外首创。 *据称国产滤器也能去除95%-99.99%的白细胞; 残留白细胞数<5x106;红细胞回收率达90%- 97.1%;价格比进口便宜得多。 *用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滤器不可交换使用; *上述过滤器是通过机械阻滞和吸附的原理去除 白细胞的。

  15. 四、血液制品贮存前过滤优缺点 过滤时机有贮存前(血站)、贮存后(血库)、床边三种,后二者国外已较少应用。 (一)优点 1、改善了过滤过程的一致性(时间、流速、温度等) 2、降低了白细胞碎片的污染; 3、降低了致热性细胞因子的作用;

  16. 4、能严格控制过滤后的血液质量; 5、血站成批过滤,节省经费和人力; 6、易于操作,7-13min即可完成。 *保存后白细胞易崩解释放出各种因子。 (白介素、转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 *过滤后对红细胞贮存质量无影响(可贮 存35天)。

  17. (二)缺点 1、无选择性过滤,增加病人经济负担; 2、即时过滤,有可能使污染菌未被杀灭; 3、血站工作量增加。 *提倡室温下存放4小时左右过滤。 *国外采用无菌连接器连结血袋和滤器。

  18. *国外有厂家将过滤器和多联袋联在一起供血站 使用。 *广州华南公司也已生产出供血站使用的一次性过滤联袋。 *提倡血液保存前过滤,血库或床边过滤比血站过滤效果差。 *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贮存前过滤。

  19. 7-白细胞过滤器 8-止水夹 9-三通管 10-旁通管 11-止水夹 广州华南医疗用品公司 滤除白细胞血袋 示意图

  20. 五、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 (一)过滤器过滤能力或容量(capacity); (二)白细胞数量; (三)血液流速、压力; (四)温度与弹性(细胞可塑性); (五)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六)采血和过滤之间的间期;

  21. (七)红细胞与白细胞的变形能力; (八)细胞悬浮介质中血浆含量等。 *过滤能力较重要(超过一单位或混合供者血小板过滤效果差); *较低温度下过滤效果好(低温下白细胞可塑性降低); *血浆量多过滤效果好(血浆使白细胞易于阻滞); *速度慢过滤效果好(血流过快与滤器介质接触时间短,部分白细胞逃逸)。

  22. 六、过滤法的缺点 (一)费用较高; (二)有效成分回收率减低而影响疗效; (三)加压过滤可能引起溶血: (四)加压过滤可能会激活血小板和释放细胞 因子。 *相对于去除白细胞的优点,缺点微不足道。

  23. 七、质量评估 (一)要求:既能有效地清除白细胞,又能保证有效成分足 够回收; (二)过滤条件标准化并进行有效质控; (三)准确计数残留白细胞至关重要: 1、当WBC<100/μ1时,血细胞计数仪无法检测; 2、血涂片间接计数更不可靠; 3、Nageotte计数板,流式细胞仪、PCR计数法较可靠; 4、Nageotte计数板(大容量计数板,腔体容积50µl)可准确 到1WBC/ μ1,简便、易行、价廉。

  24. 八、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 (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FNHTR) 1、定义:输血中或输血后2小时内体温升高1°C以上,无其它原因; 2、发生率:初次输血0.5%,多次输血高达60%; 3、原因:受者血浆内含白细胞抗体,其主要热原物质是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4、临床表现: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血压正常; 5、治疗:对症治疗很快缓解; 6、预防:去除血液中白细胞(残留WBC<5X 108即可)。

  25. (二)阻止或延缓HLA同种免疫 1、白细胞抗原的同种免疫发生率为39%(20%~71%); 2、诱发HLA同种免疫的白细胞阈值为5x106/单位血; 3、HLA同种免疫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 4、去除白细胞可显著降低HLA同种免疫发生率(多次妊娠者效果差)。 *目前“去白”输血已成为减少同种免疫和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标准输血方法。

  26. (三)预防TA-GVHD(不完全可靠) 1、TA-GVHD发病率不高(0.01%~0.1%),但死亡率很高(84% ~100%); 2、病因是供者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引起的; 3、引起TA-GVHD淋巴细胞数量为107/Kg受者体重; 4、第三代白细胞滤器可降低TA-GVHD发生率; 5、预防TA-GVHD唯一可靠方法是辐照血液。

  27. (四)预防亲白细胞的病毒传播 1、CMV、EBV、HIV、HTLVI/II等主要在受感染者白细胞内; 2、CMV感染多见于免疫抑制病人(器官移植者致死的主要原 因); 3、去白细胞输血可有效降低或预防病毒传播; 4、去白细胞输血亦可预防受者潜伏病毒活化(尚未定论)。 *欧洲规定WBC≤1x106/U,美国规定≤5x106/U可避免输血感染CMV。 *过滤血可替代CMV阴性血。

  28. (五)预防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 1、白细胞崩解释放出免疫抑制因子(如前列腺素E2); 2、前列腺素E2是由单核细胞产生的,有较强免疫抑制作用; 3、免疫抑制导致肿瘤复发率和手术后感染率增高; 4、去除白细胞可降低肿瘤复发率和手术感染率。 *保存前“去白”可预防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保存后“去白”无预防作用)。

  29. (六)预防输血相关性肺微血管栓塞 1、库血中的白细胞碎片、血小板碎片、变性蛋 白、纤维蛋白共同形成微聚物(微栓); 2、这些微栓直径20~80μm(肉眼不易看见); 3、大量输血时这些微栓通过孔径170 μm的 输血 器进入病人体内; 4、微栓广泛阻塞肺毛细血管导致肺功能不全综合征; 5、过滤可将微栓去除,避免肺微血管栓塞。

  30. (七)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 1、体外循环手术和器官移植手术容易发生缺血 再灌注损伤; 2、白细胞在这种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3、损伤的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粘附后释放的氧自 由基是损伤的主要原因。

  31. (八)改善成分血的保存条件 1、红细胞中白细胞会与红细胞竞争利用 葡萄糖,从而使红细胞寿命缩短; 2、白细胞分解后释放的细胞因子也会缩 短红细胞寿命; 3、白细胞还能降低浓缩血小板中的pH, 增加糖消耗,影响血小板的寿命和功能。

  32. 九、滤除白细胞输血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一)低血压 1、白细胞滤器表面带负电荷,可激活白细胞释放血管活性因 子(如缓激肽)使血压降低; 2、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如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降压药)的病人则容易发生。 (二)过敏性结肠炎 个案报道滤除白细胞输血可引起结肠炎,机理不明。

  33.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