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3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第一节 沉淀滴定法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第一节 沉淀滴定法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反应必须符合用于滴定的反应之四项必备条件 沉淀溶解度≤ 1 μ g/ml 视为反应完全。. 银量法应用广 可测 Ag + 、 Cl  、 Br  、 I  、 CN  、 SCN  等。. 一 、 银量法基本原理. 1 . 滴定曲线 例: 0.1000mol/LAgNO 3 滴定 20.00ml 同浓度 NaCl 滴定前 [Cl  ]=0.1000mol/L pCl=  lg10  1 =1.00.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第一节 沉淀滴定法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第一节 沉淀滴定法Precipitation Titration 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反应必须符合用于滴定的反应之四项必备条件 沉淀溶解度≤1μg/ml视为反应完全。 银量法应用广 可测Ag+、Cl、Br、I、CN、SCN等。

  2. 一、银量法基本原理 1. 滴定曲线 例:0.1000mol/LAgNO3滴定20.00ml同浓度NaCl 滴定前 [Cl]=0.1000mol/L pCl=lg101=1.00 0.1000×2.00 20.00+18.00 sp前2ml [Cl]= =5.26×103mol/L pCl=2.28 [Ag+]=Ksp/[Cl] pAg=pKsppCl=9.742.28=7.46

  3. sp时[Ag+]=[Cl]= Ksp pAg=pCl=pKsp/2=4.87 同理sp前0.02ml pCl=4.30 pAg=9.744.30=5.44 sp后0.02ml pAg=4.30 pCl=9.744.30=5.44

  4. 考虑生成的AgCl↓溶出Ag+和Cl, 计算结果略有不同。设过量0.02mlAgNO3后: [Ag+]=[Ag+]溶出+[Ag+]过量=x+[Ag+]过量; [Cl]=x [Ag+]过量=5.0×105(mol/L) x(x+[Ag+]过量) =Kspx2+5×105x1.8×1010=0 x=3.35×106(mol/L) pCl=5.47;pAg=9.745.47=4.27 (上述简化计算结果:pCl=5.44;pAg=4.30)

  5. 2. 滴定曲线特点 pX pAg ⑴pCl与pAg曲线以sp为中心 对称,[Ag+]↑[Cl]同等↓ sp时[Ag+]=[Cl]两线相交。 5.44 4.87 4.30 sp 突跃范围 pCl ⑵近sp形成突跃,[Cl]很小 加入Ag+引起[Cl]急剧↓ ∣ ∣ 100 200(%) ⑶p.129图7-1表明 Ksp↓突跃↑;另c↑突跃↑

  6. 二、终点指示方法 当Ksp相差较大,若c相近,可分步滴定。 但沉淀易吸附离子形成混晶 TE% 较大。 1. 铬酸钾指示剂法(Mohr 法) 例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氯化物或溴化物 ⑴原理: 滴定反应 终点反应 (白),S≈104.9 Ag+(aq) + Cl = AgCl(s) 2Ag+(aq) + CrO42(aq) = Ag2CrO4(s) (砖红),S≈104.2

  7. ⑵滴定条件: ①In适量 (过多终点提前;过少终点滞后) 设:cAgNO3=0.1mol/L;sp时VAgNO3=20ml, V终=50ml 允许滴定剂过量0.05%即过量0.01ml 此时[Ag+]过量= =2.0×105(mol/L) 0.1×0.01 50

  8. 欲此时产生Ag2CrO4↓ Ksp(Ag2CrO4) 1.2×1012 [Ag+]2 (2.0×105)2 [CrO42]= = =3.0×103(mol/L) 则应 当V终为50~100ml,加5%K2CrO41~2ml即可 在0.1mol/LAgNO3过量0.01ml时显砖红色。 注意:若cAgNO3过小,或sp时加VAgNO3过小, 则TE%↑,应作空白试验后从测量值 中扣除空白值(p.130)。

  9. ② pH6.5~10.5 pH过小或过大,均产生正误差。 酸性 Ag2CrO4+H+ 2Ag+ + HCrO4 碱性 2Ag++2OH2AgOH↓ Ag2O↓+H2O ③ 不能有NH3 否则生成[AgNH3]+和[Ag(NH3)2]+产生正误差。 cNH4+<0.05mol/L时可调pH6.5~7.2使cNH3↓ 不至干扰。

  10. ④ 边滴边剧烈振荡 使Cl、Br解吸,防止终点提前。 ⑤ 预先分离干扰离子 与Ag+生成沉淀的 PO43-, AsO43-, SO32-, S2-, CO32- 与CrO42生成沉淀的 Ba2+, Pb2+ aq中有色的 Cu2+, Co2+(粉红), Ni2+(亮绿) 易水解的 Fe3+,Al3+,Bi3+,Sn4+

  11. ⑶ 应用范围 ①可直接测Cl 、Br 、CN–, 不能测定I、SCN ∵ AgI 、AgSCN沉淀强烈吸附I、SCN ② 测定Ag+必须用返滴定法 ∵ 由Ag2CrO4↓转化为AgCl↓极慢,终点 滞后。

  12. 2. 铁铵矾指示剂法(Volhard法) NH4Fe(SO4)2·12H2O ⑴ 原理 NH4SCN 或KSCN ①直接滴定法:测Ag+,标准液 终点前: 白 终点时: 红 Fe3+(aq) + SCN-(aq) Fe(SCN)2+(aq)

  13. 滴定条件: cHNO3≈0.1~1.0mol/L 边滴边剧烈振荡,防止吸附Ag+ 导致终点提前。 pH过大Fe3+水解 pH过小SCN→HSCN

  14. ②返滴定法测X 标准液ⅠAgNO3,ⅡSCN 滴定前反应 定、过量 滴定反应 余量 终点反应 Fe3+(aq) + SCN-(aq) Fe(SCN)2+(aq) 滴定条件:同前 血红色溶液

  15. 异戊醇 硝基苯 二甲酯 测定Cl时先将AgCl↓分离 滤去AgCl↓ 加有机溶剂包裹AgCl↓ 提高Fe3+浓度至0.2mol/L 为防止 AgCl↓ Ag++Cl + S较大 SCN→AgSCN↓ 沉淀转化产生正δ S较小

  16. 测定I离子时,应先加AgNO3生成AgI↓ 再加In。 副反应: 2Fe3+(aq) + 2I-(aq) = 2Fe2+(aq) + I2(s) 测定SCN时,应先加AgNO3生成AgSCN↓ 否则:Fe3++SCN=FeSCN2+ (红) ⑵选择性高:HNO3介质中很多弱酸根不与 Ag+成↓。 ⑶应用范围:测Ag+,Cl,Br,I,SCN等。

  17. 3.吸附指示剂法(Fajans法) ⑴原理 多为酸性染料 In阴离子 也有碱性染料 HIn阳离子 颜色1 解离 颜色2 电荷相反的沉淀吸附 AgX·Ag+·In AgX·X·HIn+

  18. 例: 荧光黄 HFIn H++FIn AgNO3滴定X: sp前AgX·X +FIn,sp后AgX·Ag+·FIn NaCl滴定Ag+: sp前AgCl·Ag+·FIn,sp后AgCl·Cl+FIn 黄绿 粉红

  19. ⑵ 滴定条件 ① 加入保护胶体(淀粉、糊精等) 防AgX凝聚,增强吸附。 ② pH条件应使 酸性染料  [In] ≥[HIn]; 碱性染料 [In] ≤[HIn+]

  20. [H+][In] [In] [HIn] [HIn] 酸性染料Ka(HIn)= pH=pKa+lg ∴应使pH≥pKa [HIn+][OH] [In] [HIn+] [In] 碱性染料Kb(In)= pOH=pKb+lg ∴应使pOH≥pKb即pH≤14pKb 例:荧光黄 pKa=7使用pH7~10 二氯荧光黄 pKa=4 使用pH4~10 曙红 pKa=2使用pH2~10

  21. AgX吸附能力对In应略小于对被测离子,反之终点提前;对In吸附力过小则终点滞后。 被吸附能力顺序: I>二甲基二碘荧光黄>Br>曙红>Cl>荧光黄 测Br 测Cl 测I 分解 光 AgX·Ag+·In AgX·X·HIn+ ④ 避光滴定 Ag(灰黑) ⑶应用范围 测X、SCN、Ag+、SO42等

  22. 三、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1. 基准物 ⑴ AgNO3市售一级纯(或基准) 或稀HNO3中重结晶(避光、避有机物) 100℃烘1h除表面水 200~250℃烘15min除包埋水 ⑵ NaCl市售一级纯(或基准) 或精制一般试剂级试剂 密闭 避光 保存 干燥器中保存

  23. 2. 标准溶液 ①用基准物直接配制。 ②用分析纯配近似c溶液, 再用基准NaCl标定。 ⑴AgNO3标准溶液 避光储存,久置后重标定(用与测定相同方法, 消除方法误差。) ⑵ NH4SCN(KSCN)标准溶液—用标定法配制。 方法:SCN近似c溶液 AgNO3标准溶液。 滴定 铁铵矾指示剂

  24. ⒈ 饮用水中可溶性氯化物的测定 取一定量的水样,加50g·L-1K2CrO4指示剂 1mL,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 四、沉淀滴定法应用示例 (g/L) ⒉ 血清氯的测定 血清样经沉淀蛋白质后取无蛋白滤液,加入 HNO3液调至酸性,用铁铵矾指示剂法滴定。

  25. 第二节 重量分析法 定义:分离后通过称量确定被测组分含量 的方法 沉淀法 挥发法 萃取法 分类:按分离方法不同 准确度高 操作烦琐费时 不适于低含量组分测定 特点: 常量元素 P, S, Si, W 等; “炽灼残渣”(灰分)、干燥失重 应用:测定

  26. 一、沉淀法 试样 过量沉淀剂沉淀形式 滤、洗→烘干、灼烧 称量形式 可相同或不同 称量、计算 例: 测SO42 过量BaCl2BaSO4↓ 滤、洗,800℃灼烧BaSO4(s) 测Mg2+ (NH4)2HPO4(过量) MgNH4PO4• H2O↓ 滤、洗1100℃灼烧Mg2P2O7(焦磷酸镁s)

  27. 1. 对沉淀的要求据此确定沉淀剂及沉淀条件⑴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① 溶解度小(溶解损失总量<0.2mg);②纯度高; ③ 便于洗、滤; ④ 易转化为称量形式。 ⑵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① 有定组成; ② 在空气中性质稳定; ③ 摩尔质量大。

  28. 2. 沉淀的形成与形态 均相成核 构晶离子2~4对缔合 外来固体微粒吸附离子 非均相成核 ⑴ 形成 构晶离子晶核 晶形沉淀 粒径0.1~1.0μm 成长 定向排列 沉淀 微粒 V聚集<V定向 无定形沉淀 粒径<0.02μm V聚集>V定向 聚集过程

  29. ⑵影响沉淀形态因素 A.定向速度~聚集速度 沉淀本性 过饱和度 S—溶解度 加沉淀剂瞬间溶质的总浓度 VonWeimarn经验式:V聚集=K(Q-S)/S 相对过饱和度随S↓变↑ 过饱和度↑V聚集↑不利于晶形沉淀形成。

  30. 强极性盐类(BaSO4,CaC2O4等)  易形成晶形沉淀; 高价金属氢氧化物S小水化强,  易形成无定形沉淀。 AgX为凝乳状沉淀,粒径介于两者之间。 B. “陈化”(熟化)的影响 ① 小晶粒溶解大晶粒成长并释放部分杂质。 ② S大的亚稳态晶形 转化S小的稳态晶形。

  31. 3. 沉淀的溶解度 ⑴ Ksp~S 例①1:1型MA(s) MA(aq) [M+]+[A] 一方面:平衡常数S˚= =aMA(aq) aMA(aq) aMA(s) 25℃纯固体a=1 S˚—固有溶解度。难测,很小可忽略 MA(s)总的S=S˚+[M+]=S˚+[A]≈[A]=[M+] aM+aAaM+aA aMA(aq)S˚ 另方面:K= = aM+·aA=S˚K=Kap (活度积,定温下为常数)

  32. Kap γM+γA 又aM+·aA=γM+[M+]·γA[A]=Kap [M+]·[A]= =Ksp 难溶盐溶液中I小,γ≈1∴Kap≈Ksp=[M+]·[A] 当离子强度I较大Kap≠Ksp,T一定时γ↓则Ksp↑ 溶度积表中所列为Kap值。 ∵MA(s)总的S≈[A]=[M+] ∴S= Ksp ② MmAn型 [M]m·[A]n=Ksp (mS)m(nS)n=Ksp

  33. ⑵条件溶度积~S 考虑副反应影响(K’sp) 1:1型 MA(s) M(aq) + A(aq) OHLH M(OH)…ML…HA…

  34. MmAn型 MmAn(s) mMn++nAm

  35. 用K’sp计算S考虑到了对S的各种影响 1:1型 MmAn型 4.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同离子效应、酸效应、水解效应、盐效应、 配位效应、胶溶作用; 温度、溶剂种类、沉淀形态、晶粒大小。

  36. ⑴ 同离子效应沉淀剂过量,S↓ 例:测SO42 已知MBaSO4=233.4g/mol ① 加入相同n的BaCl2, S=[SO42]=[Ba2+]= Ks=1.0×105(mol/L) 200ml中溶解量:1.0×105×200×233.4=0.5(mg) ② 加过量BaCl2使沉淀平衡时[Ba2+]=0.01mol/L S=[SO42]=Ksp/[Ba2+]=1.1×1010/0.01 =1.1×108(mol/L) 200ml中溶解量: m=5.1×107(mg)

  37. 一般沉淀剂过量50%~100%不易挥发沉淀剂过量20%~30%过量太多,可能引起其它副反应。而使S↑一般沉淀剂过量50%~100%不易挥发沉淀剂过量20%~30%过量太多,可能引起其它副反应。而使S↑ 可使↓完全 ⑵ 酸效应 沉淀为弱酸盐或多元酸盐时pH↓S↑ 沉淀为弱酸时pH↓S↓ 例:测Ca2+,加入n相等的(NH4)2C2O4时 沉淀剂总浓度c总=[C2O42]+[HC2O4]+[H2C2O4] [C2O42]= ,即c总 /αC2O42(H)=Ksp /[Ca2+] c总 αC2O42(H)

  38. pH↓α↑S↑ c总/αC2O42(H)=Ksp /[Ca2+] ∴[Ca2+]c总=KspαC2O42(H) 又[Ca2+]=c总= KspαC2O42(H) =S p.137 例7-2 计算CaC2O4在⑴纯水 ⑵pH=4.0溶液 ⑶pH=2.0溶液中的溶解度。 已知:Ksp(CaC2O4)=2.0×109; H2C2O4的Ka1= 5.9×102;Ka2=6.4×105。

  39. 解:⑴ 纯水中 S= Ksp = 2.0×109 =4.5×105(mol/L) ⑵ pH4.0溶液中C2O42的α为: αC2O42-(H)=1+ + =1+ + =2.6 [H+] [H+]2 Ka2 Ka1Ka2 104 (104)2 6.4×105 5.9×10-2×6.4×10-5

  40. ⑶ pH=2.0溶液中 102 (102)2 6.4×105 5.9×10-2×6.4×10-5 α(H)=1+ + =1.8×102(mol/L) 纯水和pH4时S 纯水中S ≈4.5×10-5mol/L,pH4时略大,pH2时S是 纯水中的14倍。应在pH4~12溶液中进行沉淀反应。

  41. ⑶ 配位效应 ① 使S↑ 例:测Cl加等摩尔Ag+ 若存在NH3,则可生成[AgNH3]+,[Ag(NH3)2]+ [Cl]=[Ag+]+[AgNH3+]+[Ag(NH3)2+] = +Ks1[Ag+][NH3]+Ks1Ks2[Ag+][NH3]2 =( 1+Ks1[NH3]+Ks1Ks2[NH3]2 ) S’=[Cl]= Ksp(1+β1[NH3]+β2[NH3]2) = KspαAg(NH3) = K’sp Ksp [Cl] Ksp [Cl] Ksp [Cl] =[Ag+]

  42. S’= KspAg(NH3) = K’sp 设:无易溶强电解质存在∴各离子γ=1; [NH3]=0.01mol/L;Ksp(AgCl)=1.56×1010; [Ag(NH3)2]+的β1=1.74×103;β2=1.13×107 S’= 1.56×1010×(1+1.74×103×102+1.13×107×104) = 4.23×104(mol/L) 大于允许的溶解度 若无NH3存在:S = Ksp=1.25×105(mol/L) 小于允许 的溶解度 S’/S = 33.8(倍)

  43. 当沉淀剂又是配位剂,S随沉淀剂量而变。 例:Cl是Ag+的沉淀剂;又是AgCl的配位剂。 [Cl] = 0.004mol/L时AgCl的S最小 同离子效应为主 [Cl] = 0.5mol/L时AgCl的S>纯水中的S 配位效应为主 纯水中S S AgCl 同 离子效应 ∴以Cl沉淀Ag+ 须严格控制[Cl] 配位效应 ││ │ │ │ │ 0.004 0.1 0.2 0.3 0.4 0.5 [Cl-](mol/L)

  44. ⑷ 水解作用 使S↑ 加入适量 氨水抑制 水解反应 例:MgNH4PO4饱和溶液中 Mg2++H2O MgOH++H+ NH4++2H2O NH3·H2O+H3O+ PO43+H2O HPO42+OH ⑸ 盐效应 易溶强电解质c↑S↑ 因为= Ksp Kap为常数,所以当 c电解质↑γM+·γA-↓则Ksp↑S↑ Kap γM+·γA- 构晶离子电荷数↑盐效应↑;一般可忽略!

  45. ⑹ 胶溶作用 无定形沉淀转化 胶体溶液 胶粒可透过滤纸∴须加入挥发性电解质防止胶溶。 如AgNO3沉淀Cl时加适量HNO3; 洗涤Al(OH)3↓时用NH4NO3稀溶液。 ⑺ 其它因素 ① 温度 ∵溶解吸热∴T↑S↑,欲↓完全T不宜过高。 晶形↓要冷后过滤,冷水洗涤 无定形↓S小,T↑利于凝聚,须趁热过滤,热水洗。

  46. ③ 颗粒大小 小的棱角多,比表面积大,S↑④ 沉淀形态 初生为亚稳态晶形 陈化 稳态晶形(S较大) (S较小) ② 溶剂 晶形↓多为无机盐,对水S大,加与水 混溶的有机溶剂(醇等)利于S↓。 如:PbSO4↓在30%乙醇水溶液中S为纯水中1/20。 如:CoS(α型即亚稳态) 陈化CoS(β型即稳态) Ksp=4×10-20> Ksp=8×10-24

  47. 5.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⑴共沉淀可溶性杂质混杂于沉淀中。 (重量法误差主要来源之一) ①表面吸附↓表面离子选择吸附形成第一吸附层, 第一吸附层吸附电性相反的离子形成第二吸附层。 若BaCl2过量Cl- Cl-Cl-Cl- 第二吸附层 Ba2+ Ba2+ 第一吸附层 SO42-Ba2+SO42-Ba2+SO42- │ │ │ │ │ Ba2+ SO42-Ba2+ SO42- Ba2+ BaSO4 晶形沉淀

  48. 被吸附物S↓被吸附离子电荷数↑被吸附离子浓度↑,沉淀颗粒↓被吸附物S↓被吸附离子电荷数↑被吸附离子浓度↑,沉淀颗粒↓ 吸附量↑ 吸附层杂质可用挥发性电解质洗涤,与 其离子交换,后者在干燥、灼烧时可除去。 上例可以NH4NO3替换被吸附的BaCl2

  49. ② 形成混晶 被吸附物具有相同晶格、电荷数和 离子半径,即可形成 同形混晶:杂质离子占据晶格结点 例:BaSO4晶体中,某些Ba2+被Pb2+代替; AgCl 晶体中,某些Cl被Br 代替。 无法消除,故应先除杂再沉淀。

  50. 包埋或吸留先吸附的杂质被后生成的沉淀掩埋。 沉淀形成愈快包埋愈多。重结晶或陈化可消除或减少吸留量。 异形混晶:杂质离子位于晶格空隙中 减慢沉淀剂加入速度可减少其生成量; 陈化可减少或除去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