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寓言研究 東漢寓言作品分析 — 公盧之見

寓言研究 東漢寓言作品分析 — 公盧之見. 中碩一 79711012 林邠芬 2009.4.1. 公盧之諫 《 說苑 ‧ 正諫 》. 趙簡子舉兵而攻齊,令軍中有敢諫者罪至死。披甲之士,名曰公盧, 望見簡子大笑 。簡子曰:「子何笑?」對曰:「 臣有宿笑。 」簡子曰:「 有以解之則可,無以解之則死。 」對曰:「當桑之時,臣鄰家夫與妻俱之田,見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還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曠也。」簡子曰:「今吾伐國失國,是吾曠也。」于是罷師而歸。. 縱的寓意 1.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寓言研究 東漢寓言作品分析 — 公盧之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寓言研究東漢寓言作品分析—公盧之見 中碩一 79711012 林邠芬 2009.4.1

  2. 公盧之諫《說苑‧正諫》 • 趙簡子舉兵而攻齊,令軍中有敢諫者罪至死。披甲之士,名曰公盧,望見簡子大笑。簡子曰:「子何笑?」對曰:「臣有宿笑。」簡子曰:「有以解之則可,無以解之則死。」對曰:「當桑之時,臣鄰家夫與妻俱之田,見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還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曠也。」簡子曰:「今吾伐國失國,是吾曠也。」于是罷師而歸。

  3. 縱的寓意1 • 表層寓意:作者個別的創作和理解的基礎。其所類比的具體事件,通常是觸發作者創作的契機,往往是時過境遷,轉瞬即逝。 • 公盧以鄰家夫放著妻子不管追求桑中女子,結果美人沒追著,卻連妻子都失去的故事譬喻趙簡子好高騖遠,不顧失去自己國家的危險,反要攻打齊國的行徑。

  4. 縱的寓意2 • 中層寓意:表層寓意的概括升華,反映了某一歷史時期特有的精神現象,作者可能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創發。寓意是特殊的,並具特殊歷史價值。 • 反映東漢末年,君主昏庸,忠臣諫言難被採納,導致外戚干政等政治動亂。

  5. 縱的寓意3 • 深層寓意:表現為深刻的哲學意蘊,反映人類共同的思維積澱,需要讀者開掘。寓意是一般的,包含人生的精義,歷久彌新。 • 1.人類具有貪欲,於是常有「吃碗內,看碗外」的行為發生,若要避免偷雞不著蝕把米的後果,便應理智判斷。 • 2.忠言逆耳,主動向對方表達意見,會使對方產生抗拒的心理,若能令對方自發的求教,才容易發揮勸諫的最大效果。

  6. 橫向寓意的開發 • 趙簡子角度:諷刺趙簡子恐將偷雞不著蝕把米,吃快弄破碗。 • 公盧角度:只有透過迂迴婉轉的方式,和簡單明晰的譬喻,才能令人覺悟。

  7. 喻示手法 • 以諷刺的筆調突顯趙簡子若一意孤行將如失去妻子的先生,更招致滅國的反面下場。 • 藝術分析: ◎諷點:伐國失國 ◎諷刺對象趙簡子是個比較不能察納雅言的人。 ◎發聲者目的在「匡君之過,矯君之失」,以求保全自己的國家。

  8. 敘事藝術分析 • 結構 一、時間: 0.趙簡子舉兵而攻齊,令軍中有敢諫者罪至死。 1.披甲之士,名曰公盧,望見簡子大笑。 2.簡子曰:「子何笑?」對曰:「臣有宿笑。」簡子曰:「有以解之則可,無以解之則死。」對曰:「當桑之時,臣鄰家夫與妻俱之田,見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還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曠也。」 3.簡子曰:「今吾伐國失國,是吾曠也。」于是罷師而歸。 二、對話: 1.先以大笑引起動機。再故意顧左右而言他,不做正面回答,吊趙簡子胃口。最後以譬喻說明原委,使趙簡子自行體悟。

  9. 敘事藝術分析 • 懸疑:先以大笑引起動機,再調趙簡子胃口,最後說明原委。公盧故意製造懸疑,引趙簡子自動發問,同時也另讀者想一探究竟。 • 人物:文中「死」字出於趙簡子之口凡兩次。其實趙簡子可代表集權統治者。古時候不重視人權,下位者不時有性命之憂。而從公盧的應對可發現,他並非一介莽夫,他雖然承擔失去性命的風險,卻機智的使自己倖免。 • 場景:選在紀律嚴明的軍隊中,進諫者隨時可能失去性命,故比其他場合更具有肅殺之氣,更能製造緊張的氣氛。

  10. 跨文化視角之寓意分析 • 對外國學生應如何介紹該作品之思想意涵? • 其寓意體現了華人含蓄婉轉的性格,一方面既保全身家,一方面又替人留三分情面的智慧。 • 這也可以說是專制集權統治下明哲保身的產物。 • 若做為對外華語教材,如何構思討論問題?

  11. 論題設計 • 其寓意如何應用、推理於人生世事? • 你認同公盧的做法嗎?如果你是他,你會如何進行勸諫? • 如果你是趙簡子,舉兵攻齊已經箭在弦上,遇到公盧這樣的人,你會如何做? • 你對趙簡子常把「死」掛在嘴邊的行為有何看法?這樣的統治者形象是否與你的國家統治者形象相同? • 比較台灣及你的國家的社會現象(包括政治人物或身邊的親朋好友),大都以什麼方式進行勸諫?

  12. 報告完畢 謝謝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