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遊憩報告 - 花蓮縣秀林鄉

遊憩報告 - 花蓮縣秀林鄉. 第九組. 指導老師:陳慧玲老師. 組員: 497B0041 徐韞慈 497B0074 林宛儀 497B0076 張敏慧 497B0090 林雨潔. 壹、緒論. 一、規劃緣起 秀林鄉擁有豐富的原住民文化,人口比例太魯閣族就佔了 95% ,所以漢族就秀林鄉而言則是少數民族,如此多元的人文、藝術以及在地文化之下,秀林鄉的遊憩據點包括清水斷崖、太魯閣國家公園 ( 如天祥、神秘谷、大禹嶺等),為國家級景觀資源,成為觀光旅遊的重要特點。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遊憩報告 - 花蓮縣秀林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遊憩報告-花蓮縣秀林鄉 第九組 指導老師:陳慧玲老師 組員:497B0041 徐韞慈 497B0074 林宛儀 497B0076 張敏慧 497B0090 林雨潔

  2. 壹、緒論 一、規劃緣起 秀林鄉擁有豐富的原住民文化,人口比例太魯閣族就佔了95%,所以漢族就秀林鄉而言則是少數民族,如此多元的人文、藝術以及在地文化之下,秀林鄉的遊憩據點包括清水斷崖、太魯閣國家公園(如天祥、神秘谷、大禹嶺等),為國家級景觀資源,成為觀光旅遊的重要特點。 在這具發展潛力的地區應有更完善的建設來整合,可多加思考文化資產上的保護同時又能成為觀光發展的特色,而交通工具的穩定性是值得檢討的方面,應加強邊坡及路基之穩固,這是促使我們計劃秀林鄉的原因

  3. 二、規劃目標與內容 目標 1.強烈濃厚的原住民文化做為秀林鄉的發展特色之一 2.在各個遊憩區強化多項軟硬體設施創造商機 3.建立一個兼具自然生態旅遊及展現文化特色之觀光據點 4.推廣秀林鄉的精緻農產品,產推廣展示中心、輔導農產加工廠,以提高農產品之附加價值 5.改善聯外道路及區內出入道路的品質,以及加強造林工作以維護地區水土保持,防止洪患的發生

  4. 內容 1.設置原住民文化藝術中心或是技藝訓練中心,傳承原住民文化資產,並發展成為觀光重點 2.藉由觀光產業的引入帶動地區的文化風貌及服務設施提昇,帶動秀林鄉地區休閒遊憩品質 3.規劃及保護因風災或是土石流而損失的自然生態 4.促進交通設備的改善提高區域的可及性

  5. 三、規劃範圍 本計畫實施位置為花蓮縣秀林鄉,規劃範圍面積1,641.8556平方公里。 圖片來源:http://okgo.tw/map/town21-3.html

  6. 四、規劃方法及理念 LAC之九步驟: 1、鑑別須特別重視及考慮之方面及議題 2、界定及描述遊憩機會類別 3、選擇資源及社會狀況之指標 4、全面調查資源及社會狀況 5、對資源及社會之指標訂出可接受之標準 6、訂出各種遊憩機會類別分派之替選方案 7、鑑別各替選方案之經營管理方式 8、評估並挑選一最佳方案,擬定實施計畫 9、付諸實施並持續監視資源及社會狀況

  7. 流程圖

  8. 貳、基地環境現況分析 圖片來源:http://www.shlin.gov.tw/un14/index.aspx 一、介紹 秀林鄉位置

  9. 歷史 歷史:秀林在清朝的時候,隸屬於台東直隸卅蓮鄉地,在日據時代稱為「番地」,由研海支廳與花蓮港廳的番務課管理,一直到台灣光復之後,原屬於新城鄉管轄,隨後在政府積極提高原住民的民族平等地位以及扶助山地地區,於是在政治上廢除山地部落組織及頭目制度,又改制為「鄉」,實施地方自治,來提高其政治地位,並且設鄉治中心於「武士林」也就是現在的秀林村,最初訂定鄉名為「士林鄉」但是因為和台北「士林」同名,因此取其當地山明水秀林木蒼薈的優雅環境之意,改易為現在的鄉名-「秀林鄉」。秀林鄉轄區有文蘭、銅門、水源、佳民、景美、富世、崇德、和平以及鄉公所所在地的秀林等九個村。

  10. 二、自然資源背景 (1)氣候:秀林鄉位於北迴歸線以北,氣候隨地形、地勢之變化差異頗大,平均等溫線雖海拔之增高而遞減,遞減速度隨高度增加而加大。東部由海平面到五百公尺以下地區,屬副熱帶濕潤型氣候區,年均溫在20度以上;南、北、西側合歡山、南湖大山及奇萊連峰一帶三千公尺以上之高山地區,屬於寒帶重濕型氣候區,其年均溫則降為7度左右,冬季之溫度多在零度以下,積雪期最長可達四個月。。 根據測站資料顯示,秀林鄉年雨量約在二千公釐以上,地勢較高處雨量更多,夏秋季間多有颱風。 資料來源: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hualien/county/county_11.htm

  11. (2)地形:秀林鄉地形南北狹長約八十六公里,東西寬約三十公里,狀如一彎新月,全鄉境內多高山峻嶺,約佔全鄉面積93%,平地面積僅佔3%,餘為河川地約為4%,鄉境西部全為中央山脈所盤據,高山綿延且地勢峻峭,高達海拔三千公尺以上之山峰即有數座,其中合歡山主峰標高三六九六公尺,奇萊山北峰標高三六○七公尺,其餘山峰亦在一千至三千公尺之間,二千五百公尺以上之山岳。 秀林鄉地勢由高山向溪谷及海平面依次遞減,海拔三千公尺以上之高山寒帶地區面積約佔全鄉的 6.1%,一千公尺至三千公尺之溫帶山地地區約佔全鄉 79.5%,其餘在一千公尺以下之地區則佔全鄉的14.4%。秀林鄉地形陡峭坡度大,其中多為坡度55%以上之陡坡,約佔全鄉面積的45%,而坡度15%以下之平緩地區則不及5%。 資料來源: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hualien/county/county_11.htm

  12. (3)地質:秀林鄉的地質分屬台灣中央山脈地質區之東翼亞區及脊樑山嶺西部亞區。東翼亞區大致涵蓋脊樑山脈以東之立霧溪集水區,主要由先第三紀變質雜岩構成;西部亞區之脊樑山嶺部份及西側之石門山、合歡山等,則由第三紀變質及亞變質泥質岩層構成。區內岩層大致呈東北至西南走向,地質年代由東向西遞減,東為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的大南澳片岩系列;西為始新世至中新世早期之變質泥質岩層及砂岩。(3)地質:秀林鄉的地質分屬台灣中央山脈地質區之東翼亞區及脊樑山嶺西部亞區。東翼亞區大致涵蓋脊樑山脈以東之立霧溪集水區,主要由先第三紀變質雜岩構成;西部亞區之脊樑山嶺部份及西側之石門山、合歡山等,則由第三紀變質及亞變質泥質岩層構成。區內岩層大致呈東北至西南走向,地質年代由東向西遞減,東為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的大南澳片岩系列;西為始新世至中新世早期之變質泥質岩層及砂岩。 資料來源: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hualien/county/county_11.htm

  13. (4)土壤:土壤組成構造大致可分為: (1) 石質土 (2)高山草原土 (3)灰壤、棕色灰化土及石質土 (4)紅黃灰化土及石質土 (5)沖積土等五類。石質土分佈於中央山脈之山峰稜脊處,以立霧溪集水區為主,因風化作用劇烈而極易崩解。高山草原土分佈於二千五百至千千公尺間地勢較平緩之山坡向陽地。灰壤、棕色灰化土及石質土,分佈於一千七百至三千公尺之地帶,此三種土壤常混合存在,為台灣高山針葉樹林下一般土壤之代表。紅黃灰化土及石質土,分佈在二千公尺以下之三棧溪一帶,土質深度較厚,以生長闊葉林為主。沖積土分佈於河口、海岸之沖積扇處,以立霧溪出海口及崇德附近為主,土壤肥厚適於農作。 資料來源: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hualien/county/county_11.htm

  14. (5)自然景觀:太魯閣峽谷是台灣島上具有世界級水準的地理景觀。峽谷沿立霧溪而行長達數十公里,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岩層和溪流等風光,遊客無不讚嘆造物者之鬼斧神工。以天祥至太魯閣口一段最為壯觀,也是主要的旅遊據點。由於地理景觀獨特,內政部乃於民國七十五年設立了「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為我國第四座國家公園。 (5)自然景觀:太魯閣峽谷是台灣島上具有世界級水準的地理景觀。峽谷沿立霧溪而行長達數十公里,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岩層和溪流等風光,遊客無不讚嘆造物者之鬼斧神工。以天祥至太魯閣口一段最為壯觀,也是主要的旅遊據點。由於地理景觀獨特,內政部乃於民國七十五年設立了「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為我國第四座國家公園。 資料來源: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hualien/county/county_11.htm

  15. 自然景觀 秀林之寶-太魯閣國家公園 以太魯閣峽谷其雄偉壯麗、幾近垂直的大理岩景觀聞名,沿途風景秀麗,是中橫公路東端的終點。 地理位置與花蓮、南投、台中、宜蘭四縣交界,以泰雅族原住民部落居多,區域內共有27座的台灣百岳高山在其中,更有許多著名景觀點例如燕子口、九曲洞、天祥,以及神秘谷(砂卡礑)、綠水、白楊等健康步道都是響譽國際的風景名勝。

  16. 太魯閣國家公園 太魯閣峽谷是台灣島上具有世界級水準的地理景觀。 峽谷沿立霧溪而行長達數十公里,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岩層和溪流等風光,遊客無不讚嘆造物者之鬼斧神工。 以天祥至太魯閣口一段最為壯觀,也是主要的旅遊據點。 由於地理景觀獨特,內政部乃於民國七十五年設立了「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為我國第四座國家公園。 圖片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tB_GsoqRGg6feiym9t8-/article?mid=5260

  17. 九曲洞-燕子口 燕子口是指中橫公路距靳珩公園約500公尺的大理尺峽谷峭壁上,無數小岩洞的奇景。由峭壁缺口處可見對面石灰質岩壁上,有許多受流水侵蝕後所留下的凹洞,燕子就築窩其上,燕語呢喃,形成「百燕鳴谷」的奇景 。遊客到此可下車步行,但由於遊客人數增加,燕子已被人跡和車聲嚇走了,只留下岩壁上的洞內奇觀,徒增遺憾。 圖片來源http://blog.sina.com.tw/leo4820/article.php?pbgid=58508&entryid=577073

  18. 天祥 天祥位在花蓮秀林鄉中橫公路位於太魯閣峽谷西端,大沙溪與立霧溪支流陶塞溪的會流處,為一開闊的河階台地,此台地風景優美,旁峭壁聳立,河谷下切地形壯觀,大理石巨岩林立,壯闊景觀,令人嘆為觀止。 圖片來源 http://www.pse100i.idv.tw/e/tancyywr/tancyywr001.htm

  19. 合歡山;武嶺 合歡山區正好位於立霧溪與蘭陽溪谷的氣流交會處,冬季的濕冷寒流形成雪花片片,冬季積雪皚皚,為台灣著名的滑雪及賞雪勝地 。 武嶺標高3275公尺,號稱是全東南亞公路的最高點,並且也是台灣公路的最高點,因此武嶺標誌成為每位遊客到此的最佳留影地點。且在每年4~6月若運氣好加上天氣許可,可以欣賞到滿天的南十字星。武嶺位於合歡山主峰和東峰間鞍部,可眺望合歡群山及連綿的箭竹草坡,視野相當壯闊。 圖片來源http://guide.easytravel.com.tw/scenic.aspx?CityID=15&AreaID=167&PlaceID=2650

  20. 清水斷崖 清水斷崖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和平至清水之間長達22.7公里的路段,主要由大理岩、片麻岩及綠色片岩所構成且高數百公尺,是蘇花公路中最驚險壯麗的景觀,更是蘇花公路的精神所在,成為台灣八大奇景之一;清水斷崖除了是花東沿岸最壯觀的景色以外,更是欣賞日出、日落的絕佳去處,是台灣著名的賞景地點。 約於2億5千年前由斷層構造所形成的海崖,由於海底有著珊瑚、螺貝類和藻類等生物遺骸漸漸堆積,經過成岩作用形成石灰岩,再經過上層岩石的深埋使得石灰岩變質為大理石岩,至大約900萬年前時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板塊開始碰撞,海崖就漸漸隆起上升,加上受到雨水的侵蝕和風化作用,形成如今壯觀的大理石崖壁。 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tw/File:Taiwan_2009_CingShui_Cliffs_on_SuHua_Highway_FRD_6762_Pano_Extracted.jpg

  21. 慕谷慕魚(Mukumugi) 慕谷慕魚自然生態廊道主要有三個遊程,包括:木瓜溪流域、清水溪流域及翡翠谷,一般租車公司或旅行社走訪這個行程,大都僅遊歷前兩者;而木瓜溪流域與清水溪流域確實也涵蓋當地特色,長久以來就有『小天祥』、『小太魯閣』的美稱。 注意:須先去銅門派出所辦理入山證後(只開放每天上、下午各300個入山名額),過了入山檢查哨,便進入慕谷慕魚自然生態廊道。翡翠谷部分不需辦理入山證便能進入,但是都是狹窄步道,並不適合車輛進入。 圖片來源http://estherfrog.pixnet.net/album/set/14862153

  22. 動植物資源 1.太魯閣國家公園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 2.以植被而言,大致以闊葉林為主。 3.其中太魯閣到天祥、文山一帶,主要為熱帶季風雨林植物。 4.綠水-合流步道上最多森氏菊和狗娃花。 5.長春祠步道沿線可尋訪台灣油點草。 6.蓮花池和梅園-竹村步道適合觀察台灣蘆竹與森氏菊。 7.神秘谷步道上蕨類的山蘇花或生長在石塊上、或滿布闊葉樹枝幹,形成非常特殊的視覺焦點。

  23. 植物資源 太魯閣國家公園闊葉林包含有: • 青苧麻 • 九芎 • 山棕 • 台灣百合 • 台灣蘆竹

  24. 鳥類 冠羽畫眉 大冠鷲 藍腹鷴 筒鳥 五色鳥 昆蟲類 短腹幽蟌 石牆蝶 枯葉蝶 魔目夜蛾 台灣擬騷蟴 爬蟲類 斯文豪氏攀木蜥蜴 雪山草蜥 赤尾青竹絲 兩棲類 斯文豪氏赤蛙 褐樹蛙 莫氏樹蛙 盤谷蟾蜍 動物資源

  25. 哺乳類 台灣野豬 白面鼯鼠 山羌 水鹿 台灣獼猴 水生動物 金神沼蝦 鱸鰻 台灣鏟頜魚 台灣絨螯蟹 ˙曙鳳蝶 ˙日本禿頭鯊 ˙台灣鏟領魚 ˙二級國寶魚--苦花魚 ˙香魚 ˙溪蝦 動物資源

  26. 有形 ★太魯閣族傳統紡織、藤編 ★太魯閣族竹筒飯、香蕉飯 ★太魯閣族口簧琴 ★銅門刀、獵首刀、彩虹刀 ★刀山街 ★富世遺址 ★太魯閣牌樓 ★傳統白底褐色條紋麻布衣 文化資源背景 • 無形 • ★太魯閣幾何式、菱型圖騰 • ★太魯閣方言、陶塞方言 • ★紋面 • ★太魯閣族傳統歌謠 • ★團體狩獵 • ★播種祭 • ★獵首祭 • ★收獲祭

  27. 文化資源 有形 太魯閣族傳統紡織、藤編-現在研發新型的桌上型織布機,讓年輕人也能學習太魯閣族的傳統織布,而傳統太魯閣族擅織的婦女才能紋面,並能在死後到達靈界。藤編是傳統太魯閣族男子最拿手的工藝,編器多為生活實用的工具,包括搬運用的背筐,攜帶煙草、煙斗的藤包,盛物用的糧食盒等,藤材多是取材於山林。藤編器物早期在太魯閣族生活中佔極重要的位置,也是太魯閣族工藝文化的特色之一。 太魯閣族竹筒飯、香蕉飯-太魯閣族以甘藷、芋頭及栗為主食,竹筒飯、香蕉飯是最具特色的食法。 山刀街-山刀街位於銅門村,是以鑄刀聞名的一條街,有頭目刀、勇士刀、開山刀、菜刀、獵刀、小刀等。 圖片來源http://www.taroko.gov.tw/zhTW/Content.aspx?tm=4&mm=3&sm=2&page=1#up

  28. 太魯閣族口簧琴-太魯閣族的傳統樂器為口簧琴、木琴為主。口簧琴是太魯閣族最古老的樂器,小巧玲瓏,攜帶方便,隨處可以吹奏。口簧琴可以在族人自娛時獨奏,或親朋好友齊聚一堂時合奏,同時具有歌謠伴奏的功能,男子有時也用來彼此較勁,吸引異性的注意,男女之間也常以吹奏口簧琴的方式傳達愛意,或藉著口簧琴思念已故親人及遠離的戀人。 傳統白底褐色條紋麻布衣-白底褐色條紋麻布衣是太魯閣早期男女穿著的服飾,再配戴頭飾、耳飾、頸飾及腿飾。 圖片來源http://www.taroko.gov.tw/zhTW/Content.aspx?tm=4&mm=3&sm=2&page=2#up

  29. 太魯閣牌樓-太魯閣牌樓為東西橫貫公路開鑿之紀念,先民心血之表徵,具時代意義。且建物屬中國北方宮殿樣式牌樓,在台灣具稀少性,不易再現。 銅門刀、獵首刀、彩虹刀-太魯閣族的鑄刀歷史悠久,較精緻的鑄刀技術是從日治時代才開始發展,太魯閣族的刀形像是個彎月,又被稱為彩虹刀,是男人的專屬品。在所有刀器中,又以太魯閣族特有的「獵首刀」最為特殊,平常刀子橫跨在鹿角上,如果獵首成功,必須重新製作刀鞘及上面的圖騰,刀鞘上綁著被出草者的一綴頭髮或是山豬的牙齒當做戰利品,用來炫耀勇士的膽識。「銅門刀」經常成為饋贈親友的精品,使得鑄刀從昔日的實用性,轉型為收藏品及藝術品。 圖片來源http://document.hccc.gov.tw/cultural/sub05/asset_show.php?sn=30

  30. 無形 太魯閣幾何式、菱型圖騰-太魯閣族服飾上常見的圖騰是幾何式的線條及圖案,以三角形、菱形為主調。 太魯閣方言、陶塞方言-台灣原住民族語言有20多種,其中太魯閣地區的太魯閣族,使用的語言有太魯閣方言及陶塞方言,又以人口數為眾的太魯閣方言群最多,此種語言分佈於南投縣仁愛鄉、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及卓溪鄉。 紋面-太魯閣族人到了14 、15歲就要接受文面的儀式,大部分的男女在前額及下巴中央,刺一條或數條縱紋,女子還要在兩頰紋面,從耳根到嘴部四周,刺上大片的平行斜紋,紋面對於太魯閣族男子,代表具備勇士與英雄的精神,女子紋面代表擅織及美德,紋面尤其是女子論及婚嫁的必備條件。 太魯閣族傳統歌謠-太魯閣族的傳統歌謠大多由一個人自編自唱,鮮少以輪唱或合唱的方式呈現。音域主要以中低音為主,學習大自然中的風聲、鳥聲、水聲及各種自然界發出的聲音,譜出優美的歌謠,並且配合歌謠發展出不同形式的舞蹈。

  31. 團體狩獵-團體狩獵是最古老的方法,方法是確定獵物目標後,所有的獵人以圈圍的方式,逐漸縮小圈子,把獵物團團圍住,然後先由獵犬追捕,獵人再趁勢捉住獵物,但是要嚴守狩獵禁忌,春夏期是動物的孕育期,不可以打獵,需要等到秋冬才是獵季。還要遵守獵區劃分的規則,否則會引來武力爭奪獵區的紛糾。團體狩獵-團體狩獵是最古老的方法,方法是確定獵物目標後,所有的獵人以圈圍的方式,逐漸縮小圈子,把獵物團團圍住,然後先由獵犬追捕,獵人再趁勢捉住獵物,但是要嚴守狩獵禁忌,春夏期是動物的孕育期,不可以打獵,需要等到秋冬才是獵季。還要遵守獵區劃分的規則,否則會引來武力爭奪獵區的紛糾。 獵首祭-「獵首」是太魯閣族傳統的習俗,太魯閣族相信,獵取敵人首級的過程可以去除不潔的詛咒,並得到敵人的生命能量,使個人、家庭、甚至於部落可以興盛健康,但這項習俗隨著時代的改變已消失。 收獲祭-又稱為「感恩祭」,是對祖靈賜予農作物豐收而感恩之意,藉由祖先傳統的宗教信仰及神靈的賜福與保佑,並祈求明年神靈給我們更多的獵物及農作物的豐收。

  32. 相關法令與計畫檢討

  33. 相關計劃 a.上位計劃: ★國土綜合開發計劃 ★台灣東部區域計劃 ★花蓮縣綜合發展計劃 b.相關計劃: ★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劃  (蘇花海岸保護區計劃)  (花東沿海保護區計劃)  ★太魯閣國家公園計劃

  34. 使用現況-實質資源背景

  35. 土地使用現況 (1)新城秀林地區都市計畫: 新城秀林都市計畫區內住宅使用面積為17.31公頃,住宅區內之使用率為29%,包括3.00%之商業使用;商業使用面積為2.12公頃,然而有2.08公頃之商業使用分佈於住宅區內,商業區內之使用率為12%,包括11%之住宅使用,此區乃因靠近太魯閣國家公園出入口,因此商業行為亦集中於太魯閣國家公頃出入口,相對商業區因距離較遠故投資意願不高,商業服務以初級品所佔家數比例最多為57.73%;工業使用面積為22.01公頃,工業區使用率為51.00%。 (2)秀林(崇德地區)都市計畫: 秀林(崇德地區)都市計畫區內住宅使用面積為5.81公頃,住宅區內之使用率為34.00%,包括1.00%之商業使用;商業使用面積無0.35公頃,商業區內之使用率為23%,包括14%之住宅使用,商業服務以初級品所佔家數比例最多為60.87%;工業區並無工業使用情形。 資料來源: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hualien/county/county_11.htm

  36. 交通運輸現況 聯外交通以陸路為主,其中鐵路有東線鐵路北通宜蘭及台北,南接台東、高雄,沿途設有和平、和仁、崇德、新城及景美等站,公路方面以蘇花公路、東西橫貫公路及花東公路擔負對外聯絡之重任,蘇花公路自本鄉和平村經清水斷崖、崇德進入太魯閣口而達花蓮。東西橫貫公路自本鄉富世村太魯閣口經天祥、洛韶、碧綠及合歡啞口(大禹嶺)等地通往台中縣,為本鄉東西向交通幹道,蘇花公路及東西橫貫公路因車多擁擠且經常因大雨而坍方成災,形成對外交通之瓶頸。花東公路則為南區部落聯外道路,經本鄉銅門、文蘭等村南接壽豐。 區域聯外道路系統: a.中部橫貫公路(台8號) b.蘇花公路(目前已恢復雙方通車,但近期可能會新建蘇花改) 資料來源: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hualien/county/county_11.htm

  37. 公共設施現況 圖片來源:http://www.shlin.gov.tw/un01intro/un0103.aspx

  38. 遊客調查 1.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段遊客主要動機為接近大自然與賞景。 2.大部份遊客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所提供之各項服務及各遊憩據點之經營狀況表示高度滿意。 3.遊客對全區之整體滿意度極高(8.24/10),並且有高度重遊意願(8.99/10)。 4.估計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段九十三年度全年有國內遊客1,269,236人及國際觀光客45,256人,國際觀光客大多為大陸旅行團

  39. 鄰近相關遊憩資源

  40. 參、計畫目標與發展策略 一、規劃課題與對策 課題一:缺乏具地方特色之文化藝術中心,以保存原住民文化 對策:保留各類文化都需要很多心力以及支持,在當地設置太魯閣族、泰雅族文化藝術中心、文化體驗館以及結合傳統服飾首飾去強化且具體的呈現原住民的特色以及歷史,並在各個的原住民藝術中心請原住民做引導解說的動作這不僅可以提供原住民就業機會,且身體力行的去做傳承的動作,此外可以請中央補助在地的文化會館,強化硬體、軟體設備,達到推廣與保留,以及培養下一代原住民的傳統技藝,達到保存原住民文化真正的意義。

  41. 課題二:產業不發達,影響鄉民生活水準,並易造成社會問題課題二:產業不發達,影響鄉民生活水準,並易造成社會問題 對策:由於秀林鄉產業主要是以一級產業為主要核心,所以在農業發面可朝精緻農業以及高科技農產品做發展,如此可提高農產品的價值,而在現代社會強調健康且偏好有機農業的趨勢下,可建設從產品推廣中心、農產品加工區,來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另外可推廣當地特色農產品,秀林鄉是個低污染的地區可強調有機健康的概念,如此能提高當地的農民收益,進而提昇生活品質。另外當地風景名勝不勝枚舉,可評估各個觀光資源,在環保與發展並重下,可設置完善的公共設備,如此就業率也能提高,再加入原住民文化特色做為觀光發展的要點之一。

  42. 課題三:非都市計畫地區聚落發展落後、零散管制不易課題三:非都市計畫地區聚落發展落後、零散管制不易 對策:可從觀光的角度去促進當地設施發展,讓遊客去體驗原住民某些活動以及文化特色,例如可體驗製作太魯閣族首飾,進而開發設置新的公共設備,另外可以強化當地居民的凝聚力,例如運動場、老人休閒中心以及文化中心等等,提高生活服務品質和水準,由於秀林鄉地處於山區道路的出入品質可以多加強改善,這不僅可提高觀光的可及性更是能滿足當地的設施改善條件。 課題四:聯外道路及區內出入道路的品質限制與不便 對策:連外道路目前台9線蘇花公路(清水至太魯閣),應加強邊坡及路基之穩固,及瓶頸路段之改善,而台8中橫公路(大禹嶺至太魯閣)、台14公路(龍澗至蘆山)等等應加強邊坡及路基之穩固,及評估規化工程,區域內興建拓寬各村主要道路及聚落間聯繫道路。

  43. SWOT分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