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国 民 收 入 的 分 配. 问题:. 1 、社会总产品. 什么是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这两个指标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开卷有益. 各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总和有两种形态. 实物形态 ---- 社会总产品(使用价值). 两者是统一的. 价值形态 ---- 社会总产值(用货币表示). 实物. 货币. 对比分析.

talin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2. 国 民 收 入 的 分 配 问题: 1、社会总产品 • 什么是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 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这两个指标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开卷有益

  3. 各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总和有两种形态 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使用价值) 两者是统一的 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用货币表示) 实物 货币

  4. 对比分析 • 课本的定义----社会总产品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社会总产品指生产成果的物质形态,即使用价值形态。 • 政治经济学中的定义----社会总产品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这里所说的物质生产部门是指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五个部门。它包括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折旧费等。 •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包括物品和服务)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总和

  5. 使用指标的意义 • 考察一国的经济实力,首先要看社会总产品量,如钢铁、煤炭、石油、粮食、肉类有多少,等等。因为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是用这些产品的使用价值去实现的,产品总量少,国家的经济实力就弱。而人均占有量的多少,是生活状况的具体体现。所以,在一个国家的统计数字中,社会总产品是重要的指标。 • 但是,仅用产品量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又是不全面的,也不是很准确的。因为有些产品是可比的,如小麦产量、煤炭产量等。有些产品则是不可比的,如两个国家的汽车产量相同,电视机产量相同,但技术含量、规格、性能不同,那么如果仅仅从数量来比较经济总量的大小就是不准确的了。另外,即使技术、规格、性能等是基本相同的,但总产品的构成不一样,如日本的汽车产量比我国多几倍,我国的纺织品产量、粮食产量比日本多几倍,那么比较经济总量的大小也是困难的。所以,考察一国的经济实力,必须用社会总产值的指标。 • 从我国的现实一看,许多产品的产量都处一起世界第一位,这表明我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任何人都不可小看。但是,我国的人均占有量不高,社会总产值不高,所以,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6. 2、国民收入 • 1)什么是国收收入? • 2)努力增加国民收入有什么意义? • 3)如何实现国民收入的迅速增加?

  7. 实物形式=社会总产品-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余下的净产品实物形式=社会总产品-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余下的净产品 国民收入的两种存在形式: (使用价值) (一年内) (同期) (新增加的产品) 价值形式=社会总产值-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余下的净产值 (货币表现) (一年内) (同期) (新创造的价值)

  8. 意义 增加国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是一个国家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标志。(这也是国民收入的实际内容)因为只有国民收入的部分才能用于扩大再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所以努力增加国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9. 如何实现国民收入的迅速增加 (见书P2 “想一想” ) •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 劳动者人数的增加,要受生产资料数量的限制,如果劳动者数量增加了,但设备原材料不增加,劳动者不能发挥作用,他们创造的新价值也不会增加,而人均国民收入可能还会减少。 • 如果劳动生产率不变,延长劳动时间可以创造更多国民收入,但劳动时间的延长不是无限的,它要受到自然条件和劳动者生理条件的限制,而且延长劳动时间超过一定限度的会损害人的健康,同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 提高劳动强度可以提高效率,增加国民收入,但劳动强度也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并且劳劳动强度超一定限度,也会损害人的健康,同生产活动的目的相违背。 • 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因而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是无止境的,这样就可以实现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发展生产,可以在增加国民收入的同时,减轻人们的劳动负担;还可以在生产资料不增加的条件下,增加国民收入。

  10. 3、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 • 1)国民收入按最终用途分为哪两个部分? • 2)什么是积累?积累中最主要的部分又是什么?为什么国民收入中要有积累部分? • 3)什么是消费?为什么国民收入中要有消费部分?

  11. 积累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因为,通过积累而不断扩大再生产,是发展生产力,增加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的根本途径。积累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因为,通过积累而不断扩大再生产,是发展生产力,增加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的根本途径。 • 在生活消费中,个人消费,即个人维护自身及其家庭成中的生存、发展和繁衍后代而对生产资料的消耗,是主要部分。公共消费作为消费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公共消费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广场、公园、图书馆、博物馆、学校、医院等设施,都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是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内容。(P3 “想一想” )

  12. 问题 • 建一所学校属于( ),是( )的内容,而维持正常运转的物质消耗(如水、点、教师工资等)属于( ) • A、扩大再生产 B、非生产性基本建设C、公共消费 D、消费 E、积累 B E CD

  13. 4、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 1)为什么说积累和消费存在着一致性? • 2)为什么说积累和消费之间还存在着不一致性? • 3)怎样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14. (1)积累和消费之间具有一致性 积累 更多的消费 扩大再生产 消费 扩大再生产 更大的积累 (2)不一致 性 A、积累过多 ,可能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B、积累过多,可能使产品积压、影响再生产 C、消费过多,可能使生产缺乏后劲 (3)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相互关系的原则 a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使积累和消费部分都有增长 b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c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15. 第一,为什么要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 • 第二,怎样做才能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 • 第三,积累和消费各增长到什么程度是最合理的? ---见书P5第二段及P4最后一段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只有生产发展了,国民收入总量增加了,才能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 ---积累率是积累基金在国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积累率计算公式:积累率=(积累基金/国民收入)(价值形式) ---例如,1985年我国的国民收入是7498亿元,其中积累基金是2684亿元,问:1985年积累率是多少?消费率是多少? (答案:积累率是35.8%,消费率是64.2%) ---什么样的积累率才是合理的?确定积累率高低的依据是什么?

  16. A 积 累 100% • A 最高界限----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保证原有人口和新增人口的当前消费水平不能降低) • B 最低界限----保证国家的生产规模有所扩大(保证原有和新增的劳动者就业所需的平均技术装备程度不能降低) 100% B 消费 明确了积累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合理的积累率就应该在这最高限和最低界限之间,具体看一个时期内积累率多高才算合理,必须综合考核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不可能有一个适应于各个时期的固定的积累率。积累和消费的比例不能凭人们的主观愿望而任意确定,它是受国民收入的实物形式制约的。

  17. 由于1988年国民收入总量增加了,是1978年的3.8倍。所以,1988年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也随之增加,是1978年的3.72倍;用于消费的部分也随之增加,是1978年的3.89倍。由于1988年国民收入总量增加了,是1978年的3.8倍。所以,1988年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也随之增加,是1978年的3.72倍;用于消费的部分也随之增加,是1978年的3.89倍。

  18. 第一,什么是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 第二,积累基金为什么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 • 第三,消费基金为什么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 ---见P5第三段 国民收入 价值形式 积累基金 消费基金 适 应 适 应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物质形式 国民收入

  19. 讨论: • 1)如果要用“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来表达国民收入的分配,它所反映的是什么关系? • 2)如果全社会的消费资料的数量不增加,而货币工资水平不断升高,会出现什么后果? • 3)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能不能在短时期内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0. (1)所谓“吃饭”就是指人民生活。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首先要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饭”要吃好,但也不能吃得过好。“建设”就是指扩大再生产。如果将产品都吃光用光,国家就没有希望。只有在吃饭之后国家还有余力搞建设,国家才会有希望。所以,“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反映的 国民收入分配中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2)这实际上就是说消费基金的增长超过消费资料总量的半长。其后果至少有两个:一是消费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使经济秩序出出混乱;二是由于社会成员之间货币工资增长的幅度不同,导致一部分人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从而出现社会不稳定。 (3)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并且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消除:另外,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都受到制约。所以,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有必要大力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不能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消费。

  21. 小结 • 社会总产品及社会总产值 • 国民收入及其最终用途 • 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重难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