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k likes | 1.25k Vues
地方志书编纂基本要求 省地方志办 司念堂. 一、地方志是什么 二、志书应该怎写 三、志稿修改举例. 一、地方志是什么?. 这是一个带学术性的问题,详解则各种流派和观点难以尽述。为了把志书写好,把志书写得像志书而不是其他总结报告、学术论文、小说戏剧之类,在此对地方志是什么还是作一点简要的介绍,以了解其属性与特点,便于撰写时掌握其写作要求。. (一)地方志从何而来 —— 志书的源流. 方志的起源,推得远一些,是从人类活动有记录的时候即已有方志,只是没有归纳。至周朝建立后,分封的诸侯各有史官掌纪事编史之职,有归纳性的书籍出现,方志也就从此派生出来,大致有这么几个源头:.
E N D
一、地方志是什么 • 二、志书应该怎写 • 三、志稿修改举例
一、地方志是什么? • 这是一个带学术性的问题,详解则各种流派和观点难以尽述。为了把志书写好,把志书写得像志书而不是其他总结报告、学术论文、小说戏剧之类,在此对地方志是什么还是作一点简要的介绍,以了解其属性与特点,便于撰写时掌握其写作要求。
(一)地方志从何而来——志书的源流 • 方志的起源,推得远一些,是从人类活动有记录的时候即已有方志,只是没有归纳。至周朝建立后,分封的诸侯各有史官掌纪事编史之职,有归纳性的书籍出现,方志也就从此派生出来,大致有这么几个源头:
1.国别史:如晋之《乘》,楚之《栲杌》,郑之《志》,鲁之《春秋》等,周天子设有官吏掌管各地史籍,有外史“掌四方之志”,小史“掌邦国之志”等。在这里已有“志”名之出现。1.国别史:如晋之《乘》,楚之《栲杌》,郑之《志》,鲁之《春秋》等,周天子设有官吏掌管各地史籍,有外史“掌四方之志”,小史“掌邦国之志”等。在这里已有“志”名之出现。
2.地理书: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记载地理情况的书籍,其中《山海经》《禹贡》最为知名。《山海经》以山经为纲,载山川、道里、民族、邦国、神话、宗教、物产、动植物、风俗等,《禹贡》将全国分为九州,记各州山川河流、土地物产、田畴交通、贡赋民情等,都已具方志的性质。2.地理书: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记载地理情况的书籍,其中《山海经》《禹贡》最为知名。《山海经》以山经为纲,载山川、道里、民族、邦国、神话、宗教、物产、动植物、风俗等,《禹贡》将全国分为九州,记各州山川河流、土地物产、田畴交通、贡赋民情等,都已具方志的性质。
3.地图:在春秋战国时已经有地图,在《周礼》《尚书》《诗经》《管子》等古籍是都有关于地图的记载。这些地图一般标有行政区划、山川、土地等情况,均被看作是方志的源头。3.地图:在春秋战国时已经有地图,在《周礼》《尚书》《诗经》《管子》等古籍是都有关于地图的记载。这些地图一般标有行政区划、山川、土地等情况,均被看作是方志的源头。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以上几类书籍不断发展演变,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也不断变化,以后的诸如“地记”“地志”“图经”不断涌现,较著名的书目有云阳记、蜀记、冀州风土记、益州志、三吴郡国志、华阳国志、巴郡图经、隋诸州图经籍等等(类此书籍很多,在一般的方志资料中有大量记载,不赘述)。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以上几类书籍不断发展演变,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也不断变化,以后的诸如“地记”“地志”“图经”不断涌现,较著名的书目有云阳记、蜀记、冀州风土记、益州志、三吴郡国志、华阳国志、巴郡图经、隋诸州图经籍等等(类此书籍很多,在一般的方志资料中有大量记载,不赘述)。
至宋代,方志趋于定型,以“志”为名的专著增多,到元代出现了《大元一统志》,经明、清两朝,志书的体例规范渐趋一致。地方志经此成为一个专有门类的书籍,也形成了中华文化传统中一独特的组成部分。至宋代,方志趋于定型,以“志”为名的专著增多,到元代出现了《大元一统志》,经明、清两朝,志书的体例规范渐趋一致。地方志经此成为一个专有门类的书籍,也形成了中华文化传统中一独特的组成部分。
(二)关于地方志的属性 • 明了起源,讨论属性,已是学术研究的范畴,实是对方志分类的不同观点反映。 • 主要有两说:地理说和历史说。
2. 历史说:源流为“古国史”,即《周官》、《春秋》等, • 东汉学者郑玄说:方志若古国之史。 • 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所以察民风、验土俗,使前有所稽,后有所鉴,其重典也(宋代郑兴裔《广陵志序》) • 章学诚:志乃史裁;方志国史要删;志乃一方之全史。 • 此类以人文史事占据主导地位。
其实,两说甚至多说,只是对方志不同的源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的结果,只是各说在分类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或兴趣略异而已。因此,后来的清朝学者章学诚将地方志称为“一方之全史”,在理论上可谓集大成,至今占主导地位。其实,两说甚至多说,只是对方志不同的源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的结果,只是各说在分类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或兴趣略异而已。因此,后来的清朝学者章学诚将地方志称为“一方之全史”,在理论上可谓集大成,至今占主导地位。
《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定义为: • 地方志,包括志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年鉴的进入,是地方志内函的新扩展。 •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 • 可以看出今天的认识对各派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归纳方志的源流和属性,可以这样说: • 新方志被认为是:地方资料性文献、地方百科全书,是科学记述和反映一地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志者,记也”,地方志即记一地的断限内全面情况的资料书。地方志是特定行政区域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的科学汇集,是地方的科学文献,是地情和国情的载体。
(三)地方志书的特性 • 1.地域性 或叫地方性,因“地方志”就姓“地”!与“国”相对应。以特定的区域为记述范围。可一省、一市、一县、一乡、一村、一厂(场)、一校、一山、一水、一庙、一庵、一楼等等,只有因地域大小、内容多寡而有规模上的不同,其性质则无异。因此,从地域性而言,志书可罗列多种类型:
行政区域志书:一统、州、府、省、市、县、乡等。 自然实体志书:山、河、江、湖、海等。 社会实体志书:厂、站、校、院等。 建筑实体志书:亭、楼、寺、塔、堤、库等。 • 行业实体的的志书:工业、农业、金融、司法等。
2.综合性 地方志号称一方之全史,地方之百科全书,内容涉及所记地域自然、社会、人文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纵向:既可纵贯古今几千年,亦可断代划限;横向:但凡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事项,如天文、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社会、人物,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 专业志的综合性则体现在本系统或本专业的完整性或系统性。正如现篇目所列各项内容。
3.资料性 资料是志书的生命,资料性是其是最本质的特征。地方志不是学术著作,不是直接探索、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而是客观、全面、准确地记载一个地域内自然和社会客观的变化发展情况,以为需要者提供研究或探索或开发等活动所需要的真实史料。简言之,地方志的使命是忠实记载史料,如何运用这些史料,则是志书以外的事情。关键之处在于:地方志所记史料必须真实、准确,在此前提下,又能做到越全面、越丰富,则其价值越高。
4.权威性 地方志书绝大多数是“官书”,在封建社会,有皇帝下诏修志的,从民国到现在,修志都由政府号令,因此,修志是“官职、官责”。由此编修的志书,是官书性质,体现官方意志,所记内容也都是官方所掌握的权威资料,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 • 不过,地方志书的权威性也不仅仅来自于“官书”特性,还来自于其本身的“隔代修史,当代修志”的特点。当代修志,时近迹真,地近易核,当代人记当代事,本地人记本地事,相去不远,见闻真切,所载内容相对真实可靠。
5.连续性 志书的连续性,主要是在内容上有客观的要求,就一地域而言,一部志书编纂完成之后,经过若干年,除空间范围或许没有变化外,其他有关自然、社会、人文等都会有重大变化,需要及时记载,使该地发展变化有连续性的记载,形成完整的历史;在形式上,则有连续和变化,如地方志记述的基本特征事以类从、横排纵写、述而不论是相沿的,连续的,但具体框架结构、事以类从的分类方法等则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的。
唐规定州郡三年编一次图经;宋有“九域图局”规定五年一修;元首创一统志;明清三次修一统志,雍正60年修一次。 1929年国民政府定《修志事例概要》22条,1947年,颁布《地方志纂修方法》9条,定省30年一修,市县15年一修。 1998年,国办转发中指组《规定》,20年一修。 • 2006年5 月18日温家宝总理签发《地方志工作条例》,2007年4月罗清泉省长签发《湖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都明确了地方志编纂二十年一次的原则。
(四)方志的功能 • 志书三大功能:存史、资治、教化。 • 这是古今学者对地方志长期研究形成的广泛共识,是对方志功能、作用的科学总结。民国于乃仁称:“一曰备行政官吏省阅,发政施令得其宜;二曰资学者治史之史料;三曰启发后进敬恭桑梓之心。”
任何事物的实际功能,是由该事物本身内在品质所决定的,人为地贴上什么功能什么功能的标签是没有用的。功能能发挥多少,既与事物本身内在品质有关,也与外在的环境或使用者有关。但是否具备某种功能,功能强弱程度,只与事物本身内在品质有关。任何事物的实际功能,是由该事物本身内在品质所决定的,人为地贴上什么功能什么功能的标签是没有用的。功能能发挥多少,既与事物本身内在品质有关,也与外在的环境或使用者有关。但是否具备某种功能,功能强弱程度,只与事物本身内在品质有关。 • 志书的三大功能是对志书属性的理论总结,而对于任何某一部具体的志书而言,是否具备这三大功能,情况则千差万别。志书是否具备这三大功能,实际就是对志书质量的考量。如何判断具体某志书是否具备这三大功能,我们可先看看这三大功能所需要的最基本条件:
存史:要真; • 资治:要真、要识; • 教化:要真、要识、要神。 • 真是基础,识是精髓,神是升华。
志书三大功能中,存史应该是第一属性,是最基本的功能。而志书的存史功能,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可靠!所存必须是信史!志书三大功能中,存史应该是第一属性,是最基本的功能。而志书的存史功能,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可靠!所存必须是信史! • 志书的资治功能是由其存史功能延伸而来,资治功能的发挥程度,除志书基本功能的“真”之外,还要有“识”。 • 志书的教化功能,则是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再延伸,其基本特点是在真、识的基础上还要有“神”。这所谓的“神”,是“传神”,即要有文采……
(五)志书的基本构件 • 前面算是从外面看一看地方志是什么,现在再从里面看看地方志书是怎样构成的,有哪些构成部件,构成这些部件需要些什么条件,应注意哪些事项,以便我们可以着手去准备。
志书的构件都是由文字和图片构成的。所谓的构件,也就是方志的几种体裁,体裁不同,所要求的表述方式也不相同,内容结构也各有特点。就旧志而言,有些体例如志体、传体、图已基本定型,随着时代的发展,为适应各种内容记述的需要,新方志逐渐形成了记、述、志、传、图、表、录七种体裁的记述方式。一部完整的地方综合类志书,主要就是这七种体裁的综合运用。志书的构件都是由文字和图片构成的。所谓的构件,也就是方志的几种体裁,体裁不同,所要求的表述方式也不相同,内容结构也各有特点。就旧志而言,有些体例如志体、传体、图已基本定型,随着时代的发展,为适应各种内容记述的需要,新方志逐渐形成了记、述、志、传、图、表、录七种体裁的记述方式。一部完整的地方综合类志书,主要就是这七种体裁的综合运用。
1.记。即大事记,旧志这一体裁使用很少,有者多以某某年表形式出现。新志大事记有志之大纲的大用。大事记的形式种类,内容要求,大事标准……1.记。即大事记,旧志这一体裁使用很少,有者多以某某年表形式出现。新志大事记有志之大纲的大用。大事记的形式种类,内容要求,大事标准…… • 大事记之外,还有所谓的“专记”。这是一个特别的内容,从逻辑上它只能与其他同类事并列,但其影响特别重大,简单记述不够表达其份量,展开记述又与其他兄弟不协调,于是在兄弟关系并列后,单独作一“专记”加以详介,类似于“特写镜头”。如98抗洪。
2.述。旧志使用亦不多,有也较简略。新志对这一体裁运用较多,且渐趋完备,成为不可或缺的部件,且是画龙点睛的部件,使志书的整体性更强,贯注其中的“识”是灵魂,无“识”则难驾驭。2.述。旧志使用亦不多,有也较简略。新志对这一体裁运用较多,且渐趋完备,成为不可或缺的部件,且是画龙点睛的部件,使志书的整体性更强,贯注其中的“识”是灵魂,无“识”则难驾驭。
3.志。这是志书的主体。志书志书,实际是由不同的分志或专志组成,每一专志的任务是记述某一特定事物的历史与现状。在旧志中,分有不同的门类,分类记述,这些门类的划分,便是现代志书的专志或分志。一部综合志如……一般都由若干专志组成。怎样分设专志,是制订篇目的任务。怎样记述,下面将作专门介绍。3.志。这是志书的主体。志书志书,实际是由不同的分志或专志组成,每一专志的任务是记述某一特定事物的历史与现状。在旧志中,分有不同的门类,分类记述,这些门类的划分,便是现代志书的专志或分志。一部综合志如……一般都由若干专志组成。怎样分设专志,是制订篇目的任务。怎样记述,下面将作专门介绍。
4.传。即人物传。这是史志同有的体裁,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志书人物志一般分传录表三个层次,要注意的事项有:4.传。即人物传。这是史志同有的体裁,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志书人物志一般分传录表三个层次,要注意的事项有: • 生死、籍贯、标准等。记述的内容,首先以履历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丰富内容、丰满个性……
6.表。新旧志均有,形式略不同。表须注意者:与正文的关系——呼应、补充、整体的组成部分;资料口径、数据的统一;自身栏目设置的科学、完整;文字(符号)、单位、形式的规范等。6.表。新旧志均有,形式略不同。表须注意者:与正文的关系——呼应、补充、整体的组成部分;资料口径、数据的统一;自身栏目设置的科学、完整;文字(符号)、单位、形式的规范等。 • 表格形式全书统一、规范。
7.录。即附录。旧志重于新志。章学诚的文征超大!注意事项:不是摆设,为录而录;不是垃圾桶,什么都装;与正文有关系但不便进入者、与正文有呼应者。7.录。即附录。旧志重于新志。章学诚的文征超大!注意事项:不是摆设,为录而录;不是垃圾桶,什么都装;与正文有关系但不便进入者、与正文有呼应者。
除以上主体构件外,志书还有不少附件,即辅文,主要包括:署名、序、前言、凡例、目录、后记(或跋)。除以上主体构件外,志书还有不少附件,即辅文,主要包括:署名、序、前言、凡例、目录、后记(或跋)。 • 其中,凡例特别重要!前言和后记的分工;多序的层次、角度和身份;目录层次的规范。
二、志书应该怎样写 • (一)资料准备 • 此为修志实务的核心,可分以下环节: 方案……范围……途径……形式……整理……长编……
资料搜集方式:先篇目、再分类、再顺时、整理、长编,长编之后看缺漏,撰稿实是对长编的归纳压缩。资料搜集方式:先篇目、再分类、再顺时、整理、长编,长编之后看缺漏,撰稿实是对长编的归纳压缩。 • 征 集 其根据是完善翔实的篇目,可比成书时多列几个层次。按图索骥。 先内后外:本系统、本部门、本地区,再扩展向外先急后缓;口碑及可能被毁弃的先收集。先近后远:先上限、后下限、先发端、再发展。 “宁滥勿缺”、广采博收 因资料之间可相互印证、补充。
资料来源 文字→各行业的文档、新闻媒体(可适当参考新闻体的史书)、年鉴。 实物→录音、录像、图照、光盘 口碑→民歌谣、谚语、传说、回忆等
第一手资料搜集到手后:再制成卡片,根据卡片再编成资料长编。第一手资料搜集到手后:再制成卡片,根据卡片再编成资料长编。 • 形成一个这样的模式:体例——资料——长编——修正体例篇目——补充资料——初定篇目——试写——再补充资料——修正篇目——定稿——书成。
(二)志书编写的一般性要求 • 有资料,也就是有米了。饭如何做?往往又不知从何下手,这也是刚接手方志撰稿的普遍现象。其实,第一不要把志书神秘化,不要以为其高深莫测(因为以前都是秀才、进士才能做的事),就不会感觉难;另一方面也不能简单化,以为没有什么了不起,总不是一二三几件事、几句话而已。 • 不神秘化,不简单化,做到事与理的清晰,则是恰到好处。 • 事与理怎样清晰,也就是志书应该怎样写,下面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对之处请批评。
志书不需要像文学创作那样,更不需要像诗词歌赋那样华丽传神,但也不是日常的应用文、公文,格式化、八股化。它是一种记述性文体,其好坏,与文字功底有关,但更关键的是其记述的内容、搜集的资料是否丰富和完整。若无内容和资料,还好的记述也不会成为好志书。志书不需要像文学创作那样,更不需要像诗词歌赋那样华丽传神,但也不是日常的应用文、公文,格式化、八股化。它是一种记述性文体,其好坏,与文字功底有关,但更关键的是其记述的内容、搜集的资料是否丰富和完整。若无内容和资料,还好的记述也不会成为好志书。
要了解志书怎样写,首先要知道地方志书内容的一般要求:要了解志书怎样写,首先要知道地方志书内容的一般要求: • 一、地方志书内容的一般要求 • 前面已介绍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这种观念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从这个角度说,地方志书的内容广得没有边际,应该是无所不收。不过,这所谓的百科全书,是说它在门类上几乎无所不包,但在具体门类的记述上,却有较具体的范围。
地方志书是科学的资料著述,其重点在资料性,是地方各门类的史料。因此,就某一门类而言,地方志书所要记载的是该门类的一般的、基本的情况。 • 以具体的水产行业中的“鱼类资源”来说,地方志书需要的主要是该地鱼类资源的一般情况:有多少类、多少种属等等,而一般不需要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详细描述某一种鱼的生理结构特征以及每种结构的生理功能,那是教科书和科学专著要做的事情。
又以“茶叶”为例,志书需要的是该地茶叶种植的历史情况、茶叶的品种、品质、产量、销售市场等,而茶叶自身带普遍性的消食解渴、提神醒脑、甚至治病防癌等药理功能则不是地方志书所要详记者,本地独特品质者除外。 • 总之,说地方志书是地方百科全书,主要是指所包含的门类而言,决不是说它在内容上包罗万象,能代替其他所有一切书籍的功能。说到底,地方志书从分类学上说,它是书的一种,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范围。
因此,地方志书与科学专著或教科书的区别在于,志书只记某一事物在该地的“有”与“无”,而不对该事物进行解释或论证等。 • 如“煤”,地方志书一般只记述该地“煤”的“有”与“无” ,有哪些种,其矿床地质特征、有多大储量、开采情况等等,而不写“什么是煤”,也不写“煤”有哪些功能等情况,这些是由别的书去解决的问题。而有些志稿,对“煤”的“有”与“无”的记述并不多,对什么是“煤”却开篇就写一大段定义,接着就把“煤”的功能、物理、化学特性等作大段介绍。
又如有的志稿,在记述自然资源中的某一种鸟时,竟从生物学的角度把这种鸟的外部特征作详尽的描述,详尽到鸟的某一部位羽毛有多少根,每根羽毛生长的方向、长短、颜色等等,这显然是生物学教科书所应承担的任务,而非志书所宜者。又如文艺志,若写到某戏曲剧种,不需要写戏曲理论,而要写该戏曲在本地发生、发展、流行的一般情况。又如有的志稿,在记述自然资源中的某一种鸟时,竟从生物学的角度把这种鸟的外部特征作详尽的描述,详尽到鸟的某一部位羽毛有多少根,每根羽毛生长的方向、长短、颜色等等,这显然是生物学教科书所应承担的任务,而非志书所宜者。又如文艺志,若写到某戏曲剧种,不需要写戏曲理论,而要写该戏曲在本地发生、发展、流行的一般情况。
火山岩类中的流纹岩和安山岩均见于鄂城太和、金牛和大冶保安一带。在竹山一带分布有海底喷发的粗面岩。玄武岩分布于鄂 东阳新以及孝感、安陆等地。除上述明显而未经变质的火山岩外,还有古老的变质火山岩系分布在各有关变质岩形成的地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