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武汉市第 26 中学 王忠文. 一、 2004 年 “ 1 号 ” 文件与高考试题. (一) 2004 年“ 1 号”文件主要内容 1 、背景: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武汉市第26中学 王忠文

  2. 一、2004年“1号”文件与高考试题 • (一) 2004年“1号”文件主要内容 • 1、背景: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 2、总体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3. 3、主要措施: • 一、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 • 二、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 三、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 四、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 • 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 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 七、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 • 九、加强党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增收政策落到实处

  4. (二)高考试题 • 湖北:38.(32分)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又称“一号文件”)正式公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 • 略 • (1)联系“一号文件”,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11分) • (2)运用国家的经济职能的知识,说明中央公布“一号文件”的必要性。(10分) • (3)试运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一号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的决策依据。(11分)

  5. 北京41. (49分)“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回答: • (1)略(2)略 • (3)读图9,分析1995年以来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变化趋势。(4分) • (4)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北京市政府结合本市的实际,决定将五环和六环之间原准备占用的基本农田从绿化带规划中退出,维持其农田现状,相应的绿化面积通过加强山区造林来补足,以此提高北京的林木覆盖率。 •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上述材料。(8分)

  6. (5)为了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随后,北京市宣布2004年取消农业税,使全市329万农民“挣回”8000万元。同时投入15.19亿元支持“三农”,另拨1.1亿元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5)为了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随后,北京市宣布2004年取消农业税,使全市329万农民“挣回”8000万元。同时投入15.19亿元支持“三农”,另拨1.1亿元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 •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税收和财政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9分) • (6)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央要求各级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落实各项增收措施,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 •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政府应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8分)

  7. 38.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 材料二:200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三农”问题发出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 材料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 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 位置。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等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为此,国家着手解决9亿农民的看病难问题,拨出专款扶持建立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

  8. (1)三个材料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1)三个材料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 (2)联系上述材料,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定位。 • (3)联系材料三,说明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9. 天津考了4道选择题。分别围绕“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增收”、 “取消农业税与减负”、“对粮农直接补贴”。 • 广东: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取消农业税的看法。 • (上海2)目前我国农民工已突破1亿人,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工伤事故多、超时加班、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已引起社会关注,请你就“怎样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出三条建议。

  10. (三)命题特点及启发 • 1、特点: • (1)04年“1号文”主题----农民增收(湖北等)。 • (2)04年“1号文”的主要措施----“两减免、三补贴”(北京、广东等)、农民工权益保护(上海等)。 • (3)解决“三农”问题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历史唯物主义。

  11. 2、基于多年高考试题命题特点,我们认为,05年备考在“三农”问题上我们要高度关注 • 下列问题: • (1)05年“1号文”的主题----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 (2)05年“1号文”的主要措施。我们认为,1、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2、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4、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 • (3)解决“三农”问题与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

  12. 二、成就与问题 • (一)过去一年在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和成就 • 1、主要措施 • 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主要措施是:注:“两减免,三补贴”是指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 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建设投入。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共2626亿元,增长22.5%。同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农民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13. 2、主要成就 •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8%。 •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389亿斤,增产775亿斤。

  14.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15. 三、2005年解决“三农”问题新举措 • (一)2005年“1号”文件精神: • 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6. (二)200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新举措:(二)200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新举措: • 1、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 2、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 3、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 4、2006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 • 5、今年的5项具体措施(1)在全国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2)全部免征牧业税。(3)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财政收入,主要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予以补助。中央财政为此新增支出140亿元,用于这方面的支出总额将达到664亿元。(4)中央安排150亿元,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乡的转移支付。(5)推进相关改革。重点放在搞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上。

  17. 四、“三农”问题的理论分析 • (一)04年抓好“三农”工作基本经验的理论分析 • 1、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到政府各项工作首位。 • 可结合党的地位、执政能力,抓主要矛盾等知识来分析。 • 2、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农业。 • 可结合科学发展观、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宏观调控等知识来分析。 • 3、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新阶段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 • 可结合联系观点、正确意识的作用、农业的地位、财政政策、税收等知识来分析。

  18. 4、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农村工作的立足点。4、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农村工作的立足点。 • 可结合国家的职能、公民的权利、国家机构活动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知识来回答。 • 5、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努力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 • 可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等知识来分析。

  19. (二)为什么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为什么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 (1)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存在着缺陷和弱点。 •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 • (3)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生产决定分配)。 • (4)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0. 总之,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结合点,是解决当前矛盾和促进长远发展的结合点。既有利于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又有利于防范市场风险;既能够提高土地产出率,又能够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既是缓解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治本之策。这是农业和农村的一件大事,是一项长期管用的基本工程。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夯实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做好了这项工作,就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的繁荣。

  21. 2、从哲学角度分析 • (1)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 • (2)抓主要矛盾。把政策集中指向着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就抓住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 • (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只有不断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才能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只有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生产率,结构调整才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农业内部的文章才能真正做足做好;只有不断改善物质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使农民进一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多形式、多层次转移,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

  22. (三)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怎样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怎样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1)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1号”文件提出:继续加大对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

  23. (3)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再次分配中,利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3)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再次分配中,利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 (4)加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农民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主体。我国有几亿农村劳动力,这是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把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关键要靠教育和培训。

  24. (5)一靠政策。“1号”文件提出: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5)一靠政策。“1号”文件提出: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 • “1号”文件还提出: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 二靠科技。 “1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

  25. 三靠投入。 “1号”文件提出: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 • 四靠结构调整和产业化。 “1号”文件提出: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畜牧业。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26. (6)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搞好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建设规划,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职责分工,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建设步伐。

  27. (四)如何理解要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四)如何理解要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 1、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关键措施,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一个有效举措。近几年,我国粮食连年减产,除耕地减少和种粮比较效益差、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外,主要原因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滞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没有大的提高,近几年又有明显的滑坡,远远适应不了抗御水旱灾害的需要。 • 从哲学角度思考,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

  28. (五)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五)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才能提高农产品的使用价值,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9.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面临着双重压力:在生产方式上,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高。据统计,我国近年的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占到35%~53%,平均为45%,而发达国家农产品人工费用不到10%。在产品质量上,我国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高,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目前我国粮油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面临着双重压力:在生产方式上,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高。据统计,我国近年的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占到35%~53%,平均为45%,而发达国家农产品人工费用不到10%。在产品质量上,我国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高,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目前我国粮油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30. 从2004年开始,欧盟将正式禁止320种农药在欧盟的销售,其中涉及中国的农药产品多达60余种。由于这些农药属我国种植业中常用的品种,欧盟此项禁令将对我国水果、蔬菜等多种农产品出口欧盟构成壁垒。此外,日本把从中国进口的大米残留检测项目由56项增加到104项。欧盟对中国茶叶的农残检测项目也由29项增至62项,日本则多达77项。据联合国的一份资料预计,今年仅绿色壁垒就可能使中国70亿美元以上的出口商品受到不利影响。从2004年开始,欧盟将正式禁止320种农药在欧盟的销售,其中涉及中国的农药产品多达60余种。由于这些农药属我国种植业中常用的品种,欧盟此项禁令将对我国水果、蔬菜等多种农产品出口欧盟构成壁垒。此外,日本把从中国进口的大米残留检测项目由56项增加到104项。欧盟对中国茶叶的农残检测项目也由29项增至62项,日本则多达77项。据联合国的一份资料预计,今年仅绿色壁垒就可能使中国70亿美元以上的出口商品受到不利影响。

  31. 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出现了逆差,这意味着入世的第三个年头,我国已经从农产品净出口国转变成为农产品净进口国。据2004年前11个月的海关统计分析,我国农产品进口增幅大大超过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由2004年同期顺差19.4亿美元转变为逆差51.8亿美元。综合全年来看,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高达55亿美元。

  32. 2、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措施。2、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措施。 • 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 2002年国家实施东北大豆振兴工程,1000万亩高油高产大豆示范区平均亩产174公斤,高于美国大豆的单产水平;含油率提高1-1.5个百分点;生产成本有所下降,价格开始回升,去年的大豆进口量开始减少了,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33. 4、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动力。4、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动力。 • 发达国家经过二次加工的农产品比例达到80%以上,而我国仅为20%左右。 

  34. (五)如何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 • 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 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 公益性 国家运用财政、税收 政策支持 经营性 放开市场,培育农民 专业技术协会等推广

  35. 2、从哲学角度分析 • (1)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 (2)依据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采取“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抓好典型”等方法。 • (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不断推进认识。 • (4)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6. 3、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 • 主要是行使经济职能,加强信息引导;行使文化职能,加大培训推广力度。

  37. 五、典型材料分析 注:“两减免,三补贴”是指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共2626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22.5%。

  38.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和问题?(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和问题? • (2)运用经济学道理,简要分析国家采取的上述惠农措施。 • (3)从政治常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清欠农民工工资?

  39.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问题? • (1)上述材料说明,国家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对农民、农业、农村经济问题进行宏观调控,对“三农”支持力度大幅增强,主要农产品价格有较大涨幅,实现了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的积极效果。同时也说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 。

  40. (2)简要分析国家采取上述惠农措施的所包含的经济学道理。(2)简要分析国家采取上述惠农措施的所包含的经济学道理。 • (2)①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靠市场调节,应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②财政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农业发展。③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④取得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清欠农民工工资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41. (3)从政治常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清欠农民工工资?(3)从政治常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清欠农民工工资? • (3)①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度重视清欠农民工工资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农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高度重视清欠农民工工资,是行使政治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表现。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清欠农民工工资是坚持依法治国原则的体现,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42. 六、拓展分析 • (一)深刻认识和理解“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 • 1、内容: •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43. 2、意义 • (1)“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对国际发展经验的精辟概括。 • (2)“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 • (3)“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 (4)“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制定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 • 总之,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新阶段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44. (一)如何认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一)如何认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 • 1、内容简介: • (1)进一步做好促进农民进城就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①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限制。②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③完善对农民进城就业的职业介绍服务。④做好对农民工的咨询服务工作。⑤加强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培训工作。

  45. (2)切实维护农民进城就业的合法权益。 • ①进一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②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 ③及时处理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 ④支持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农民工的权益。 ⑤做好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 • (3)进一步健全完善劳动力市场。 • ①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 ②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46. 2、理论分析 • (1)经济常识角度,可结合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法制性、开放性,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知识分析。 • (2)哲学常识角度,可结合联系的观点、正确的价值观等知识分析。 • (3)政治常识角度,可结合国家的政治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国务院的地位和作用等知识来分析。

  47. (三)如何在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在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重视解决“三农”问题,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 2、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 3、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与管理。 • 4、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 5、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48.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