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 likes | 889 Vues
高中英语教师实施新课程综合能力考核培训. 建湖县教育局教研室 单加文. 培训的目的. 是一次交流的机会,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是再次学习新课程理念的时机. 交流的内容. 试题结构(参考) 试题解读. 试题结构(参考). 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 50 分) 一、选择题( 10 分) 二、案例分析( 20 分) 三、教师必读书目考查( 10 分。根据 《 有效教学方法 》 一书命一道简答题) 四、教育随笔( 10 分). 试题结构(参考). 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素养( 100 分) 五、判断题( 10 分。围绕学科教学命题)
E N D
高中英语教师实施新课程综合能力考核培训 建湖县教育局教研室 单加文
培训的目的 • 是一次交流的机会,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 是再次学习新课程理念的时机
交流的内容 • 试题结构(参考) • 试题解读
试题结构(参考) 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 • 一、选择题(10分) • 二、案例分析(20分) • 三、教师必读书目考查(10分。根据《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命一道简答题) • 四、教育随笔(10分)
试题结构(参考) 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素养(100分) • 五、判断题(10分。围绕学科教学命题) • 六、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40分。按给定的课题进行答题) • 1.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 2.主要学习活动预设及设计思想 • 3.作业设计及设计思想 • 七、试题解析(40分) • 1.解题(基本题+综合题) • 2.试题评析(简析命题意图及知识、能力方面的考查特点) • 八、教学评析(10分。教学预案、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评析)
试题解读 • 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 • 一、选择题(10分) • 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B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注:一眼就可看出答案
试题解读 • 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C )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新的课程理念思想
试题解读 • 9.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 ) • A.说出、表演、展示 • B.设计、制作、创作 • C.感受、参加、养成 • D.解释、完成、背诵 注:对行为动词的理解
试题解读 • 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D ) • A.教材的更新 • B.教师的发展 • C.学生的选择 • D.课程制度的变迁 注:从层次关系
试题解读 • 28.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 •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 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试题解读 • 50.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 A )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试题解读 • 76.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 A )A.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B.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C.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D.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定主讲人 • D答案与我们平时日常要求相近,具有诱惑力。
试题解读 • 92.“不跪着教书”这本书的主题强调的是( D ) • A.教师要善于传授学习方法 • B.教师一定要站着上课 • C.教师要有强大的人格魅力 • D.教师要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 • 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理念
试题解读 • 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 • 二、案例分析(20分) • 1.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案例1 • 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分析 • 案例1分析: • 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 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 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 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当我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
如何写教学案例分析 • 表明正确观点 • 阐述理论依据 • 提出建议意见 • 找到最佳做法
案例2 • 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 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 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 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
分析 • 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 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 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 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 • 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生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 材料中还提供了其它6个案例分析供学习参考.
试题解读 • 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 • 二、案例分析(20分) • 1.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2.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
案例11 • 在教学“杠杆原理”时,一教师先出示概念,然后用实验验证,最后让学生做适应性练习;另一教师则先让学生用扁担挑重物,然后让他们自己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 上述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分析 • 第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重结论,轻过程。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讲解,没有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结论难以感悟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不可能培养起来。这种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 第二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结论,更重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想象,让学生感知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使学习过程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学生学会的不仅是课本知识,更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乐于动手、勤奋实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培养。
试题解读 • 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 • 二、案例分析(20分) • 1.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2.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 • 3.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案例17 • 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一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 • 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 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 材料中还提供了其它6个案例分析供学习参考
试题解读 • 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 • 二、案例分析(20分) • 1.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2.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 • 3.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 4.新课程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 ,倡导教师评价以自评为主。
案例21 • 青年教师小王一心想提高教学水平,他主动向特级教师李老师学习,经常跟班听课。小王上课时,尽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与李老师相仿,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 • 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 • 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小王在“如何促进自我成长”这一问题上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不符合。 • ①小王关注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但他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存在,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 ②小王在促进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一味模仿特级教师,因此就没有做到“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新课程认为,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有内在的个人魅力。有了内在的人格魅力,才能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学效果自然会逐步好转。 • ③小王在对待自我上,注重了模仿,但忽视了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小王正是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反思。才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也影响了自我成长。
试题解读 • 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 • 三、教师必读书目考查(10分。根据《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命一道简答题)
有效教学方法(鲍里奇) • 第一章 有效教师 • 二、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 • 1.清晰授课。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的特殊习惯。 • 2.多样化教学。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 • 3.任务导向。指把多少课题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 •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这一关键行为是致力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 • 5.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把60%-70%的时间,用在能给学生带来中高水平的成功率的任务上,尤其是在讲解式和传授式教学中。
第二章 理解你的学生 • 一、什么是反思型教师? • 要求教师抽出时间来调整课时,使它适应学习者的各种要求,先前的履历和经验,然后再对课时加以分析和批判。
第三章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 • 一、什么是方针、目的、目标? • 方针是表达了为我们提供方向感的社会价值观,但它对于大量个体来说则显得非常空泛。 • 目的是界定出学生从你的教学中能学到什么,从而鼓励和激发学生。 • 目标是向学生传达需要获得哪些特定行为,展示这些行为需要哪些条件,以及这些行为必须达到怎样的熟练水平。
第四章 单元和课时计划 • 十三、说出课时计划中叙述到的七个教学事件的名称? • 吸引注意、告知学习者目标、激发学生回忆前提学习内容、呈现刺激材料、引发期待行为、提供反馈、评估行为。
第五章 直接教学策略 • 5.指导学生练习的技巧包括哪些? • ●让学生私下作答,然后逐个帮助。 • ●不管学生是否举手都点名叫他们回答。 • ●事先准备问题,随机让学生回答。
第六章 间接教学策略 • 1.什么是间接教学? • 间接教学是一种教和学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是一种探寻活动,结果是对未知的发现,学习的背景是一个问题。在间接教学中,学生通过将刺激物转换为一种回答来获取信息,这种回答它不同于(1)呈现的刺激物,(2)学生先前所作出的任何回答。在间接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概括和辨别过程,调整和提炼刺激材料,获得概念、模式和理论。
第七章 提问策略 • 1.什么是有效的问题? • 有效问题是,使学生能够积极组织答案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
第八章 自主学习 • 1.什么叫教师调节?你在教师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 为了适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你对内容的流速及复杂性所进行的现场调节称为教师调节。你在教师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是,调节指导性对话以帮助学生重新调整他们的学习,从而使他们向预期的结果靠拢。
第九章 合作学习与合作过程 • 2.在你的课堂教学里,建立合作任务结构需要哪五步? • A、将任务具体化 • B、组织任务 • C、教授合作的过程 • D、督促小组表现 • E、简要说明
第十章 课堂管理 • 1.什么是你能在课堂里采用的传达不同水平的权威的三中角色?这三种角色的每一种怎样在学生观点的表达、师生谈话的比重、反应的自发性以及功能上发生变化? (独立的信息提供者(主管),学生观点的转述者或总结者,在创造思想和解决问题时与学生是相同的伙伴;学生观点,学生谈话,自发性将从前者到后者增加。)
第十一章 课堂秩序和纪律 • 2.你可能怎样同时采用正强化和负强化来制止某学生不断讲话?试举例说明。 (正强化:在理性行为之后立刻给予奖励。负强化:当理想行为出现时,终止不愉快的状态。)
第十二、十三章 评估学习者 • 1.简答:鲍里奇提出的常模参照测验和校际参照测试具体内容是什么? • 评估学生的进展取决于教师的目的:常模参照测验(NRT)所揭示的是学生在群体中相比较而言的地位或等级,之所以称之为常模参照测验,是因为这种测验将一位学生的表现同常模群体的表现进行比较(一个大的、有代表性的学生群体)。当教师需要将一个学生的表现与相同年级或同龄学生相对比时,这种测验取得的信息是有用的。校际参照测验(CRT)揭示出学生的一项技术或一组技术的熟练水平或掌握度,之所以被称为校际参照测验,是因为该测验将学生的表现同一个绝对的标准,即所谓的“校际”进行对比(如75%的正确率)。这样的信息有助于教师判断一位学生是否需要更多的指导来达到一种或一组技能。
模拟试题 • 第一题 《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所说的“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具体是指那些教学行为? • 1.清晰授课。 • 2.多样化教学。 • 3.任务导向。 •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 5.确保学生成功率。
模拟试题 第二题:请结合加里·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一书的学习,写出你所了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策略或方法。 • 答:1.清晰地授课:即清晰易懂的、合乎逻辑地授课,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 • 2.注意多样化教学: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 • 3.任务导向: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教授切题的内容; • 4.引导学生投入:限制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机会,使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操作、思考和探询; • 5.确保学生成功率:控制教学的起点和难度,把60%--70%的时间,用在能给学生带来中高水平的成功率的任务上; • 6.教学中关注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有差别地提问和辅导; • 7.善于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8.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策略; • 9.了解不同问题不同的层次,对于开放性问题的提问,要提供更多的细节、更新的信息以及更多的鼓励; • 10.科学地指导学生练习; • 11.重视课堂管理,建立必要的规则和程序,以减少课堂纪律问题; • 12.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
四、教育随笔 • 前年年小学考查试题: 请以《我最难忘的一节课》写一篇教育随笔,字数不少于300字。 • 去年初中考查试题: 请写一个你在新课程教学中努力转变学习方式的做法,并对这一做法作适当的分析。
四、教育随笔 • 什么是教育随笔 • 教育随笔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随笔在写作样式上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教学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主要是写 • 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
四、教育随笔 • 教育随笔写什么 •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敢说每一节课都有体会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学不同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做个有心人,随笔的素材就有很多:如读书笔记,如教育案例,如教学反思,如学生档案记录,如心灵感悟…… • 写教育随笔实际上是个思考与积累的过程。我们可以记教学得失,每位教师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试验田”,试验成功与否,肯定会有所“悟”,总结得失,在下次教学中自然能扬长避短;我们可以录教学机智,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随机应变,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写教育偶得,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依据,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思考,你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那么请及时把它写下来。 • 有所思,必有所得。如果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的话,你会发现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四、教育随笔 • 教育随笔怎样写 • 有些教师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写东西,抑或是想起写文章就头痛,认为这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其实不然。在我们和教师接触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教师讲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这些故事写下来,从口头的变成书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随笔。教育随笔其特色就在一个“随”字:随便、随时、随手、随心。
四、教育随笔 • 随手 • 随笔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当时产生的想法,那种想法也有点火花闪动似的,所以需要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因为扔了一段时间之后,您对事件的记忆可能就不那么清晰了,故事就很难说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见了。所以要养成随手写的习惯。如果能坚持记教育日记,那么您会发现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经不太记得的事,但是在当时它是如何地让您受到震动。 • 随便 • 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文字也可长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说的话说清楚了,也不一定要凑到1000字。如果您没想好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但是这件事却让您有所触动,不说不快,您也不必硬憋着,要找什么理论做依托,您可以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
四、教育随笔 • 随心 • 这里讲的随心有两层意思,一是随心所欲,没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笔要随脑。文章是笔写出来的,但却是大脑想出来的,所以随笔是笔要随脑。 • 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是切入一个事件的角度不同于以往,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观察。教师生活于学生之中,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待读的书,和孩子的每一次倾心的谈话,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工作之余要读一点书,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处及与教育现实的结合点在哪里,所谓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眼光;有正确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发现。 • 最后一点是,要想写好随笔,关健还在于动笔,动笔写了,才能有好的随笔。
四、教育随笔 内容: • 成功的喜悦 • 失败的教训 • 教材的分析 • 讲课的心得 • 听课的感悟 • 交流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