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第二章 力與運動

第二章 力與運動. 2-5 力的轉動效應. 影響物體轉動的因素. 力除了讓物體移動,也可以讓物體轉動。 如右圖,兩人推石磨,已知兩力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力的作用線 不在 同一直線上,因此石磨 不移動 但 會轉動 。. 影響物體轉動的因素. 當門轉動時, O 與 O' 連線上的各點,其位置並不改變,我們將 O 與 O' 的連線稱為 轉軸 。 (1) 不同的施力點對門的轉動效果就 不同 。. 影響物體轉動的因素. 在門的 把手 ( F2 ) 上施力,很容易將門打開或關上。

tedd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二章 力與運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力與運動 2-5 力的轉動效應

  2. 影響物體轉動的因素 • 力除了讓物體移動,也可以讓物體轉動。 • 如右圖,兩人推石磨,已知兩力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力的作用線 不在 同一直線上,因此石磨不移動但會轉動。

  3. 影響物體轉動的因素 • 當門轉動時,O與O'連線上的各點,其位置並不改變,我們將O與O'的連線稱為 轉軸 。 (1)不同的施力點對門的轉動效果就 不同 。

  4. 影響物體轉動的因素 • 在門的 把手 ( F2 )上施力,很容易將門打開或關上。 • 將施力點由門的把手處漸漸向轉軸靠近,欲產生相同的轉動效果,則必須增加 施力的大小,所以門的把手都裝在 遠離 轉軸處。

  5. 影響物體轉動的因素 • 若沿門的側面方向施力於門,如圖中的F1,無論如何增大施力,也不能使門繞轉軸轉動。 • 由以上可知,影響物體轉動的因素有:施力大小、與支點距離、施力角度。

  6. 力矩 • 名詞介紹 (1)支點 ( O ):轉動時的固定點。 (2)力線( F ):力的作用線。 (3)力臂 ( d ):支點到力線的垂直距離。

  7. 力矩 • 【隨堂練習一】 力臂d 施力通過支點 ∴力臂d=0

  8. 力矩 • 【隨堂練習一】 力臂d 力臂d

  9. 力矩 • 定義:能使物體繞著支點產生轉動效應的物理量,稱為力矩 ( L )。 • 物體旋轉的難易度由所受 力矩 大小決定,力矩越大越 容易 轉動。 • 力矩公式:力矩(L) = 施力(F) × 力臂(d)。其中作用力(F)與力臂(d)必須 垂直 。

  10. 力矩 • 單位:公斤重-公尺( Kgw-m )或牛頓-公尺( N-m )。 • 方向:力矩 有 方向性,可分為 順 時針方向和逆 時針方向。 逆 時針方向 順 時針方向

  11. 力矩-隨堂練習二 • 題組一《教師講解》 體重80kgw的哆啦A夢坐在支點左方0.5m處,則哆啦A夢的體重會產生的力矩大小為 kgw.m。 L=F×d =80×0.5=40(kgw .m) 40

  12. 力矩-隨堂練習二 • 題組一《學生練習》 大雄使用扳手將鬆掉的螺絲鎖緊,如附圖所示。大雄施力大小為20kgw,力臂的長度為30cm,則產生的力矩大小為kgw.m。 L=F×d=20×0.3=6(kgw.m) =0.3m 6

  13. 力矩-隨堂練習二 • 題組二《教師講解》 取一長0.5m的木棒,以左方為支點,施力F於木棒右端,如右圖示。若F=0.8kgw,則所產生的力矩為kgw.m,方向為時針。 0.32 逆 力臂 L=F×d =0.8×0.4 =0.32(kgw .m)

  14. 力矩-隨堂練習二 • 題組二《學生練習》 取一長2m的木棒,以左方為支點,施力F於木棒右端,如右圖示。若F=4kgw,則所產生的力矩為kgw.m,方向為時針 4 順 L=F×d =4×1 =4(kgw .m) 1m 力臂

  15. 合力矩 • 當物體受到數個作用力產生的力矩作用時,依各力矩使物體轉動的方向,計算合力矩的大小。 (1)力矩方向相同,轉動效果 增強 ;力矩方向相反,轉動效果 減弱 。 (2)當順、逆時針力矩大小相等時,則合力矩為 零 ,此時物體將 不會 轉動。

  16. 合力矩-隨堂練習三 • 如圖所示,對支點而言,甲產生6kgw‧m逆時針方向的力矩,乙產生2kgw‧m順時針方向的力矩。則甲、乙兩力所產生的合力矩為 kgw‧m;轉動方向:時針方向。 4 逆 兩力力矩相反,合力矩相減 6-2=4(kgw‧m)

  17. 合力矩-隨堂練習三 • 如附圖為一木尺受到各力作用,求此木尺所受的合力矩大小為gw.cm;旋轉方向:時針方向。 16 順 順時針合力矩: 10× (2+2+2) +6×2=72 順 逆 順 逆時針合力矩: 4× (2+2) +20×2=56 合力矩: 72-56=16 逆

  18. 槓桿 • 名詞解釋: (1)支點 :槓桿繞著轉動的定點。(如圖中C 點) (2)施力及施力點:我們施力於桿上之點稱為施力點(如圖中A 點),所施之力稱為施力(如圖中F1 )。 施力點 支點 施力

  19. 槓桿 (3)抗力及抗力點:槓桿所受阻力的地方稱為抗力點(如圖中B 點),產生之阻力稱為抗力(如圖中F2 )。 抗力點 抗力

  20. 槓桿 (4)施力臂:由轉軸到施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做施力臂(如圖中d1 )。 (5)抗力臂:由轉軸到抗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做抗力臂(如圖中d2 )。

  21. 槓桿原理 • 定義:當槓桿保持平衡時,施力力矩(逆時針力矩)=抗力力矩(順 時針力矩),其合力矩為 零 。 • 即:施力(F1) × 施力臂(d1) = 抗力(F2) × 抗力臂(d2)。

  22. 槓桿原理 • 應用:拔釘器、 扳手 、 蹺蹺板 、 天平 。

  23. 靜力平衡 • 定義:一靜止的物體受數個外力作用時,仍保持 靜止 狀態。 (1)移動平衡:所受 合力 =0,物體 靜止 或做等速度運動。 (2)轉動平衡:所受合力矩=0,物體不轉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