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 江苏日报社. 目 录. 东方之韵 焉之袍 ……………………… .1. 古桥文化 ………………………………… 2. 红红火火中国结 ………………………… 3. 茶香中国 ………………………………… 4. 说唱脸谱 ………………………………… .5. 中国文化 12 月版 (第 15 期 共 129 期). 主办单位:农四师一中. 主编:许净琦. 刊号: CN31-0999 ). 中国文化. 精彩看点.

tedd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中国文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文化 江苏日报社

  2. 目 录 东方之韵 焉之袍……………………….1 古桥文化…………………………………2 红红火火中国结…………………………3 茶香中国…………………………………4 说唱脸谱………………………………….5 中国文化 12月版 (第15期 共129期) 主办单位:农四师一中 主编:许净琦 刊号:CN31-0999)

  3. 中国文化 精彩看点 光绪、宣统年间上海时尚女子的照片上看,也多有“身若束薪,衣长过踝,而袖短露肘,外披西式之大衣”者,这种旗袍配穿外套的着装形式,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发展成海派经典。宋庆龄、宋美龄当年都留下过旗袍外穿对襟毛线背心或大衣的时尚照片。 新式旗袍经不断改良完善,在一九三五年前后上海文人营造的鸳鸯蝴蝶梦里走进了它的黄金时代,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服饰代表作。张爱玲写于一九四三年七月的小说《心经》,回顾十五年前一个粉光脂艳头发剃成男式的老上海时髦妇人,穿的是一袭“苹果绿水钻盘花短旗袍”,张氏没有细述旗袍款式,从现存当时月份牌上的时装美女画看,当是收腰、高叉、紧身、长到衣边扫地的那种。是时西风东渐,此前流行过的“倒大袖”(袖子上窄口宽如喇叭状)和不显腰身的款式已随风而逝了。 民宅里巷都凝结着庄严肃穆之气的北京此时没有追上旗袍的时髦。大红织锦、重色滚边、翠绿提花的面料上还褪不尽矜持傲睨的皇城作风。有位北京大鼓艺人叫秀莲的,一九三八年在老舍的小说里一掀帘子出场时,着一件短袖口镶一遭白色图案花边的绉纱黑旗袍。当年北人服装大抵如此,曹禺的话剧《雷雨》里的周繁漪,也通身黑色,旗袍镶着灰银色的花边。难怪上海大明星胡蝶女士对从北京来沪的一位豪门太太穿大红织锦的滚边旗袍学跳狐步舞,感到不可思议。 风情万种的旗袍也曾遭遇过一个时代的嘲弄。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起,一浪高过一浪的革命和大跃进浪潮,荡涤了旗袍悠闲、舒适的生存空间。此后,这种在诞生之初曾带有革命色彩的新潮服装,又在“文革”中沦为需要破除的“四旧”。 拂去历史的烟尘,细读旗袍的现代之美,须如张爱玲所嘱“远看色,近看款”。南北文化交融及多侧面多方位与国际接轨,使旗袍的色调已不拘一格:樱桃红、蟹青、海蓝、杏黄、烟紫等,也有人敢穿着“闪亮登场”。据介绍,备受市场青睐的艺术类旗袍,经人工在真丝面料上描胶、染色、蒸压、水洗,有着印花工艺所无法达到的色彩写意性,保证了单件作品的不可复制,让时尚女子拥有了“最写意的这一件”。 漫话百年旗袍 近代旗袍图

  4. 中国文化 精彩论点 说古桥 卢沟桥 广济桥 五亭桥 安平桥 赵州桥 十字桥 风雨桥 铁索桥 五音桥 玉带桥 神州大地川流纵横,孕育了风姿万千的桥梁。我国的桥梁造型优美,巧夺天工,充分展示了我国人民的勤劳和聪明才智,在世界建筑史上有不少创举。    “横桥远亘如游龙,明珠影荡长河中”(明·王贤)。我国造桥历史悠久,最早的桥梁是浮桥,《诗经》记述,公元前1134年,周文王娶亲,在渭水上架起一座浮桥,这是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浮桥。    “独立石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立多时”。在我国现存的古桥中,仅石桥据说就有10万座以上,被国家和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的就有几十座。我国古桥,重视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一桥飞架,点缀了自然环境,而那优美的自然风光,更衬托出桥的雄姿,北京卢沟桥,西安1000天津桥、西湖白堤断桥等,都古灞桥、洛阳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卢沟晓月”、“灞桥折柳”、“津桥晓月”、“断桥残雪”等一幅幅优美动人的图画,充满诗情画意。我国石拱桥,蜚声中外,河北赵县的赵州桥、苏州城南的宝带桥、北京丰台区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是我国久负盛名的3座古桥。赵州桥原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6—617年),是杰出工匠李春设计的,此桥在河上没有桥墩,是世界第一座敞肩式石拱桥,多年来,历经无数次洪水和多次地震考验,至今完好无损,堪称世界罕见的造桥技艺的典范。像这样的敞肩式拱桥,欧洲出现,比中国晚1200年。苏州宝带桥建于唐元和年间(806年),相传因唐代苏州刺史王仲舒卖了自己心爱的宝带所得钱款修建而得名。桥长317米,53个孔,是现在孔数最多的古桥。卢沟桥建于金明昌三年(1162年),全长265米,神态各异的石狮,是我国雕刻石狮子最多的桥。我国还有许多名桥。福建晋江的安平桥,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8—1152年),桥身长3070米,约5华里,故又名五里桥,桥上有一副对联云:“世间有佛同此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桥的雄伟壮观,可以想见了。福建泉州的洛阳桥,是我国古代第一座跨海大石桥,长1200米。我国现存最大石梁桥是福建漳州的江东桥,每根石梁长约20米,宽、厚各1米多,最重一根石梁达207吨,把这样重的巨大石梁架在湍急水深的江面上,确是了不起的事。我国是索桥的发明国,而西方在16世纪才始建铁索桥。我国西南地区,河流急、峡谷深,不仅无法行舟,也无法筑墩建桥,两岸交通就用竹、藤、铁等材料来建造悬索吊桥,架空飞渡,最长的竹索桥是四川灌县都江堰口上的珠浦桥,全长340米,8个桥孔,最大跨径61米,由24根竹索结成;最有名的铁索桥是“横空贯索插云蹊,补天绝地真可绝”的泸定桥,横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由13根铁链组成,两侧两根略高,作为桥栏和扶手,中间9根铺木板作为桥面,桥下河水浪涛汹涌,自古称为天险。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曾谱写抢渡泸定桥的壮丽凯歌。 中国十大名千桥

  5. 中国文化 精彩看点 中国结由于年代久远,其历史贯穿于人类史始终,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 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 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 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 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 ”谐 音,“吉” 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 结的文化 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盘长结、藻井结 、双钱结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的愿望。在新婚的帖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 ,永不分离。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 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 在剑柄上装饰一个“法轮结”,有如轮黑心行,弃恶扬善之意。

  6. 中国 文化 精彩看点 茶的艺术 中国十大名茶 一、西湖龙井 二、洞庭碧螺春 三、黄山毛峰 四、庐山云雾 五、六安瓜片 六、君山银针 七、信阳毛尖 八、武夷岩茶 九、安溪铁观音 十、祁门红茶 茶的由来 中国名茶之说始于唐代。时人公认的名茶有:剑南的蒙顶石花茶,湖州顾渚紫笋茶,东川的神泉小团、昌明兽目茶,峡州的碧涧明月,芳蕊茱院萸簝,福州方山露芽,夔州香山茶,江陵的南木茶,湖南衡山茶,丘州湖的含膏茶,常州宜兴的紫笋茶,婺州的东白茶,睦州的鸠坑茶,洪州西山的白露茶,寿州霍山的黄芽茶,蕲州的蕲门团黄茶。顾渚紫笋及常州阳羡茶被列为贡品,甚为名贵。以品为主的唐代煎茶,发展到宋代的斗茶,已完全是艺术性的品茶,其“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以建安团茶(即北苑茶)为贵,其中胜品为白芽和龙团胜雪。明代以揉、炒、焙而成的散条形茶代替了唐宋蒸后研、拍、焙而成的饼茶。并且研末而饮之的唐、宋饮法,变成沸水冲泡的瀹饮法。明代之名茶,品 目 繁 多, 最为人们称道的六品为:虎丘茶、天池茶、阳羡茶、六安茶、龙井茶、天目茶。可为明代散条形茶的代表。清朝名品益出,如苏州洞庭碧螺、晋阳君山银针、安溪铁观音、祁红等。并奠定了至今中国茶叶类别的基本格局——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白茶、紧压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名茶辈出。其中以绿茶名茶为多,茶名雅致,以象征茶叶的优美。

  7. 说唱脸谱 中国文化 精彩看点 脸谱的起源 脸谱的特点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物,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 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点:一、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二、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三、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 脸谱的分类 大家看到的脸谱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工艺性脸谱。这类脸谱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在石膏材质的脸形上,用绘画,编织,刺绣等手法制作出形态各异,色彩图案变化多样的脸谱制品,这类脸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另一类是舞台实用脸谱。这类脸谱是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的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和纹样的脸谱。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