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阜新市科技人才队伍现状调查

阜新市科技人才队伍现状调查. 孙玉霞 阜新市科技局. 一、阜新地区科技人才队伍现状. 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人才资源现状

tes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阜新市科技人才队伍现状调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阜新市科技人才队伍现状调查 孙玉霞 阜新市科技局

  2. 一、阜新地区科技人才队伍现状 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一)科技人才资源现状 阜新地区现有人口193万人,其中城市人口78万人。2002年底,全市专业人才总数97851人,其中,从事管理的51527人,从事技术的46324人。在从事技术的科技人员中,事业单位35869人,企业10455人。按从事专业分,工程科技人员7149人,农业科技人员1584人,科学研究人员54人,卫生技术人员6093人。按职称分,正高级57人,高级3302人,中级17337人,初级24296人。按年龄分,55岁以上2216人,占4.78%;36-54岁间24213,占52.3%,35岁以下19895人,占42.9%。按地区分,城市45347人,农村977人。按产业分,农业2817人,工业6165人,其他产业37342人。

  4. (二)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严重匮乏 截止到2002年12月末,阜新地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65066人,其中市属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为60219人,仅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12%。人才总量明显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5. 2、人才布局不够均衡 从人才分布情况看,市直和两县五区虽然人才拥有量较多,占95.2%,但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而且从事传统产业的多,从事高新科技的很少;文教卫生系统的占较大比重,占从事科技人员的58.4%,从事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数量偏低;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企业人才数量明显不足,特别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

  6. 3、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高学历比例明显偏低。市属单位中具有研究生、本科、专科学历的人员分别占市属单位人才总数的0.13%、12.77%和42.61%。 二是高、中级职称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市属人才队伍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6.95%和36.85%。 三是高层次人才年龄老化情况比较严重,后继乏人,断层问题日趋突出。四是人才队伍专业结构不够合理。第一产业人才十分匮乏;第二产业人才所占比例偏低,且种类单一,高新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第三产业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7. 4、吸引人才乏力,人才流失增加 近年来,由于我市经济形势严峻,企业大面积亏损,工资待遇偏低,加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不断出台吸引人才的强力举措,使得吸引经济发展短缺人才的 工作遇到一定困难和挑战。一方面,吸引人才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人才流失不断增多,而且这种势头还在不断扩大。

  8. 5、人才使用环境不尽如人意, 人才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专业技术人员存在着用非所学、学非所用,工作量不足,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问题。

  9. 综上所述,阜新地区科技人才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素质上,或是从构成上和作用上,都远远不能满足阜新经济转型和加快发展的需求。因此,大力开发科技人才资源、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已成为阜新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综上所述,阜新地区科技人才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素质上,或是从构成上和作用上,都远远不能满足阜新经济转型和加快发展的需求。因此,大力开发科技人才资源、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已成为阜新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0. (三)阜新地区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随着国家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重视和阜新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要求我市科技人才数量不断增加,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配置与制度建设要不断优化。据测算,到2008年,总体需求人员如下:

  11. 1、高层次研究、开发的科技人才100人左右。 2、高层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100人左右。 3、高新科技及先进适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人员 500人左右。 4、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水平、熟练掌握某 种专门技能的人才2万人左右。 5、农业科技管理与研究开发人才3000人左右。 6、农业中介服务人才1500人。 7、民营科技型企业家200人左右。

  12. 二、科技人才发展的目标

  13. 到2010年,阜新地区的人才队伍规模、人才素质 、人才结构、人才使用效益等指标,要达到省内同类市中等水平,与我市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

  14. (一)、科技人才发展目标 2010年,阜新地区从事科技活动人才总量(含中省直)要达到6.2万人以上,年均增长率达到4.8%左右,比2003年增长33%。尤其是要大幅度增加高层次人才,到2010年,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以上的人才的和本科学历第一产业人才总数达到4000人左右,重点开发畜牧业、种植业、林果业适用型人才和农业高科技人才;第二产业人才要达到4万人左右,重点开发食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电子、化学、纺织业及电力工业人才;第三产业人才要达到8万人左右,重点开发商品流通、信息产业、旅游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人才。在人才布局的调整上,要在保持国有经济单位人才总量适度增长、着重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使用效益的前提下,加快非公有经济单位人才发展的速度。

  15. (二)、科技人才开发目标 1、人才引进 2010年,全市引进外地人才、智力不少于4500人次;引进国外专家不少于150人次。 2、人才交流 到2010年,通过举办各类人才市场,实现人才交流1.5万人以上,平均每年不少于2000人;进入人才市场择业者达到8万人次。

  16. 3、人才培养 2010年前,继续通过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定向培养工程”,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选拔各学科、各专业领域拔尖人才和后备人才1500人;培养选拔优秀乡土人才150名;为全市836个村每村培养一名大中专毕业生;委托省内外高等院校定向培养大专以上毕业生1500人。通过人才市场培训各类人才达到3500人。全市每村培养农村科技经济人1-2名。

  17. 三、加强科技人才发展的建议

  18. (一)、创新适应经济转型的人才管理机制 在用人机制上,一要打破矿区、中省直单位与市属单位人才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和各自为政的现状。要加强行业间与条块间的协调管理、相互衔接,促进地区间人才的合理流动,逐步形成统筹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全市人才资源管理的新格局。要充分发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的载体作用,积极推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进程,实现其人才、技术与我市经济转型的全面融合。有关部门在人才开发方面,要加强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密切合作,使其真正成为我市人才引进、培养、储备的重要基地。二要深化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聘用制度为主的用人制度改革。事业单位用人,要由国家用人转为单位用人,以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努力提高现有科技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最大限度的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的后顾之忧。

  19. (二)创新收入分配机制 搞活事业单位的分配机制。在事业单位积极推行工资总额包干和与经济效益挂钩的改革办法,改变事业单位分配上存在的“大锅饭”现象,实行具有行业特点、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工资分配形式。在分配上要向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倾斜,作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能真正获得一流报酬。对优秀人才、拔尖人才和引进的急需人才,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可制定并实行特殊分配政策。 允许科技人员兼职办企业,指定并实行管理、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使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和科技人员的技术成果,在分配中得以充分体现。

  20. (三)创新人才开发机制 1、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作用。根据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计划地搞好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的调整。重点抓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并创造条件,争取把省内外的一些重点涉农院校吸引到阜新建立分校,设置与我市经济转型相关的专业,为我市经济转型培养大批适用性人才。全市教育财政拨款占财政总支出比例要在现有基础上逐年提高,以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1. 2、要提高对教育的投资幅度。全市职工教育经费占工资总额的比例要达到2.5%以上。其中,要优先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所需经费。非营利性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经费,要按正常渠道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营利性事业单位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经费,要列入本单位成本,予以重点保证。要加大对优秀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投入力度。2、要提高对教育的投资幅度。全市职工教育经费占工资总额的比例要达到2.5%以上。其中,要优先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所需经费。非营利性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经费,要按正常渠道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营利性事业单位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经费,要列入本单位成本,予以重点保证。要加大对优秀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投入力度。

  22. 3、建立阜新市人才资源开发基金。每年由市财政投入50万元以上。主要用于资助高层人才选拔、培养、引进和奖励有突出贡献人才。要多方筹措引智资金,本着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引智资金主要由受益单位筹措。市财政每年投入引智管理及相关培训的资金,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逐年增加。各县、区财政也要根据实际需要加大对引智资金的投入。3、建立阜新市人才资源开发基金。每年由市财政投入50万元以上。主要用于资助高层人才选拔、培养、引进和奖励有突出贡献人才。要多方筹措引智资金,本着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引智资金主要由受益单位筹措。市财政每年投入引智管理及相关培训的资金,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逐年增加。各县、区财政也要根据实际需要加大对引智资金的投入。

  23. (四)创新人才市场机制 1、改革各级人才市场现行管理模式。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人才市场的运营机制、管理方式和内部分配制度上要进行大胆改革,逐步实现市场化的规范运作。

  24. 2、要抓好人才市场网络化建设。在继续抓好市级人才市场建设同时,要注意抓好县区及乡镇人才市场建设,形成上下联运、互为补充、运转灵活的区域性人才市场网络。同时,还要加强与全国各地人才市场的横向联合,积极开通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积极办好无形人才市场,不断增强我市各级人才市场的灵敏度和有效性。2、要抓好人才市场网络化建设。在继续抓好市级人才市场建设同时,要注意抓好县区及乡镇人才市场建设,形成上下联运、互为补充、运转灵活的区域性人才市场网络。同时,还要加强与全国各地人才市场的横向联合,积极开通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积极办好无形人才市场,不断增强我市各级人才市场的灵敏度和有效性。

  25. 3、创新人才市场储备机制。要在进一步完善、充实全市人才资源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着手筹建经营管理人才库、待岗专业人才库、离退休专业人才库、个体私营企业人才库和乡土人才库。此外,还要在搞好人才资源分类调查的同时,按专业种类筹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分库,努力形成信息充足、种类齐全、反应快捷的人才资源储备系统,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和用人单位及人才择业提供服务。3、创新人才市场储备机制。要在进一步完善、充实全市人才资源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着手筹建经营管理人才库、待岗专业人才库、离退休专业人才库、个体私营企业人才库和乡土人才库。此外,还要在搞好人才资源分类调查的同时,按专业种类筹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分库,努力形成信息充足、种类齐全、反应快捷的人才资源储备系统,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和用人单位及人才择业提供服务。

  26. 4、要不断完善人才市场的中介服务机制。重点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考评体系、人才招聘制度、人事代理制度和人才培训制度,同时,还要加强人才市场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市场的运作水平,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高质量服务。4、要不断完善人才市场的中介服务机制。重点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考评体系、人才招聘制度、人事代理制度和人才培训制度,同时,还要加强人才市场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市场的运作水平,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高质量服务。

  27. (五)创新人才开发服务机制,改善人才政策环 境 认真制定和落实好吸引、培养、稳定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努力形成具有阜新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从根本上改善我市的人才政策环境。要不断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体系,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与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优秀人才在事业、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创造阜新地区吸引、聚集人才的良好环境。

  28. 谢 谢 大 家 2004年8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