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83 Vues
以活动为载体,体现综合学科价值 ——《 好玩的陀螺 》 说课. 门头沟 工人子弟小学 杨 明. 《 好玩的陀螺 》 是品德与生活课二年级上册“玩中学,我快乐”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正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的体现。. 玩中学 我快乐. 好玩的玩具. 便利的小工具箱. 玩中有发现. 让生活更精彩. 从前的玩具. 收集小用具. 动脑拼七巧板. 体会折纸的乐趣. 我们的玩具. 使用小用具. 动手做陀螺. 欣赏贴画的精美. 我给玩具安个家. 做个工具箱. 设计趣味车. 感受泥人的风采.
E N D
以活动为载体,体现综合学科价值 ——《好玩的陀螺》说课 门头沟 工人子弟小学 杨 明
《好玩的陀螺》是品德与生活课二年级上册“玩中学,我快乐”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正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的体现。 玩中学 我快乐 好玩的玩具 便利的小工具箱 玩中有发现 让生活更精彩 从前的玩具 收集小用具 动脑拼七巧板 体会折纸的乐趣 我们的玩具 使用小用具 动手做陀螺 欣赏贴画的精美 我给玩具安个家 做个工具箱 设计趣味车 感受泥人的风采
对于教材的解读: 单元主题:玩中学我快乐 是过程,是方法。同时“学”也是一个开放的认知目标,可以是学自然知识、科学知识,可以学学习的方法。 单元的情感目标 课时教学内容:动手做陀螺 在单元目标的统领下,以陀螺为玩的对象,做陀螺为玩的过程,并完成“玩中学,我快乐”的单元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知识情感基础: 二年级的孩子对“玩”有着浓厚的兴趣,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也敏感地观察着生活,思考着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这使得他们对本课的学习有一个很好的情感基础。 另外,现在孩子们的玩具更多的是工艺精良的电动玩具,制作精美的毛绒玩具等,而简单的陀螺却是他们不太常见的,或者是被忽视的玩具。以此为内容教学反而能够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本节课的活动中来。 方法能力基础: 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已经有着各自“玩”的经历和方法,但大都停留在凭兴趣、较随意的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有目的的玩,在玩中有发现。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学习活动中还是比较喜欢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了一些目的明确的竞赛等活动。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体验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展示陀螺的种类及发展、用途的图片。 杂技团用陀螺演杂技的录像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色彩鲜艳的,形状多样的陀螺转盘,并在配发的学具转盘上涂上不同颜色和花纹。
三、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1. 感受玩具给人们的童年带来快乐。 2. 在玩中体会发现,创新的乐趣。 3. 愿意在动手玩耍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创新。 知识与技能 在作陀螺,转陀螺的过程中发现陀螺的轴心越低,重心越稳,转得越快; 陀螺的旋转还和它的形状有关; 当陀螺旋转快了,它上面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等问题。 行为与习惯 1. 养成玩中爱动脑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2. 培养学生用完东西放回原处,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采用活动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制作和旋转陀螺的过程。 在制作和比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陀螺旋转的规律。 在第二次自主设计制作中引导学生创新实践。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搜集,激发爱玩之情。 同学们都玩过什么陀螺,给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带来了让我们一起玩玩。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以“玩一玩”的状态轻松进入课堂学习,直接引入学习。
教学过程: (二)独立制作陀螺,在动手中体验。 这么好玩的小陀螺你们想亲手做一个吗? 1. 教师示范,认识轴的两端,讲做法。 2. 分小组,小组里每人用课前涂好颜色的不同形状的卡纸做一个陀螺。 课件: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减少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浮躁情绪,使动手制作成为一种愉悦的享受。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示范,在做陀螺的过程中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三)积极参与比赛,在活动中探究。 【设计意图:以比赛为激励方式,教师问题引领,学生操作实践,引导学生在三次探究过程中,经历动手、思考、观察、探究的过程,在解决问题,有所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探究的意识。】 比赛的形式开展三次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怎样让陀螺转得稳? 探究活动二:什么样的陀螺转得时间长? 探究活动三:小组里再来玩玩这个陀螺,看看还有什么新玩法,新发现?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一:怎样让陀螺转得稳? 1. 现在我们来一次激烈的转陀螺比赛吧。请你拿好自己的陀螺,当 我说开始时大家就一齐转。 2. 为什么有的陀螺转不了几圈就停了?——老师利用视频仪出示转不稳的陀螺和转的稳的陀螺进行比较共同发现问题。 小结:在玩中我们共同发现:(板书:玩中有发现)陀螺的轴心低了陀螺才能转得稳。当然陀螺转得好坏与转时手上的动作也有关系。 3. 请你把陀螺的轴心降低,然后再试试。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二:什么样的陀螺转得时间长? 过渡:我们的比赛要继续进行了,请你们把小陀螺的轴心放在同样高度。 1.在小组里比一比,看谁的陀螺转得久? 2.谁获胜了?你有什么发现? 3.教师展示每组获胜的陀螺,在每组汇报的基础上是学生共同发现——圆形和接近圆形的陀螺转的最快。同时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热情给予肯定。 小结:角增加了空气的阻力,圆形没有角,所以转得长久。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三:小组里再来玩玩这个陀螺,看看还有什么新玩法,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深入到小组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并引导发现: 1.接触面不同,旋转速度不同 2.陀螺快速旋转后表面颜色发生了变化 3.陀螺旋转后,原本棱角分明的外形看上去呈圆形。 小结:小陀螺轻轻地转,你们的小脑袋也不停地转,所以我们共同发现了这么多玩的窍门,看来玩中还真有大学问呀。
教学过程: (四)再次制作陀螺,体会创新乐趣 【设计意图 】教师提供多种材料,引发学生思考实践,进行创意制作,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1. 你们知道吗?小陀螺这种玩具虽然简单,但是却有很久远的历史。据记载从明朝开始就有人玩陀螺,距今可能有4、5百年的历史了。在这4、5百年中,小陀螺家族不断壮大,你们看这就是他们的成员: 课件:用不同材质、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陀螺照片丰富学生的认知,开阔学生的思维,打开“有创意制作、有创意生活”的一扇窗,为学生继续制作自己与众不同的陀螺和继续对陀螺的探究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2.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陀螺。 3. 现在请你壮大陀螺家族的队伍,你还能做出什么样的陀螺?小组讨论一下。 4. 请你用手中的其他物品做一个有创意的小陀螺 (教师在学生自主准备的材料基础上补充提供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制作材料) 5. 我们的小陀螺做好了,请你向大家介绍你是用什么做的?让同学和你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6. 转一转你的新陀螺,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请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 (如:穿轴的地方要牢固等)
教学过程: (五)聆听拓展介绍,感受发现的意义 【设计意图 】课堂教学的结束,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结束,教师设计拓展的内容,引导学生学生感受到玩中有发现的意义。 课件:出示陀螺仪图片,又一次打开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认知的一个过程。 教师讲述:这是科学家们根据陀螺研制的陀螺仪,它在航天事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呢!其实,有许多大发明都是从小玩具中发现的。希望你们能够在欢乐中有发现,有创意地玩,做一个爱玩更会玩的孩子。回家后,再玩玩你们的玩具,看看会有什么新的玩法,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好玩的陀螺 有发现 有创新 有问题 爱玩 会玩
六、效果评价 • 对教师教的评价 突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评价意见,便于教师全面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
2.对学生学的评价 主要是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关注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的同时,利用下面的表格实现多角度的评价,以鼓励为主,调动学生关注自己学习进程的积极性,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