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68 Vues
高二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 “ 红色武装割据”的形成. 一、三大武装起义 1927 年 1 、三大起义(时间、特点、共同点) 2 、八七会议(地点和内容) 二、红色武装割据的实践和理论 1 、实践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 、理论 —— 红色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 3 、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三、反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E N D
高二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 “红色武装割据”的形成
一、三大武装起义1927年 1、三大起义(时间、特点、共同点) 2、八七会议(地点和内容) 二、红色武装割据的实践和理论 1、实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理论——红色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 3、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三、反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1930年6月11日)
思考:1、在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上,材料1和材料2 所作出的选择有何异同? 实际上中国革命是走什么道路的? (2) 结合本节所学知识,从中国革命的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论证李立三的选择是错误的。
1、“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问: (1)“红旗子不倒”是指什么意思? (2)结合中国国情,分析为什么“红旗子”不倒? (3)怎样才能使“红旗子”不倒?
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所占人口比 所占土地比 地主、富农 6% 80% 中农 20% 15% 贫农 60% 5% 雇农、手工业者 13% 0% 1、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并由此说明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的必然性
1、阅读材料说明共产党对富农实行限制的理由。1、阅读材料说明共产党对富农实行限制的理由。 2、说明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对土地问题做法。
徐向前等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郑州 徐州 工农武装割据 示意图 方志敏建立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南京 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闽西根据地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 上海 武汉 杭州 贺龙等建立湘鄂边革命根据地 南昌 长沙 ▲ 广州 彭德怀等创建湘赣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等创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红色武装割据的形成 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创建 实践: 三大起义 理论: 八七会议 各地根据地的建立和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根据地建设 红色武装割 据理论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