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3

自主學習的引導 策略

自主學習的引導 策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民杰 教授 新北市 新埔 國小 甘文淵 教師. 壹、 自主學習在十二年國教課綱中的 地位 貳、 自主學習動機 策略 參、 自主學習的後設認知 策略 肆、 自主學習的思考 策略 伍、自主學習的一般性學習 策略 陸、自主學習的特定科目 策略. 教材研發. 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 張民杰 教授 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 葉怡芬 教授 新北市瑞芳 國小  劉淑惠 主任 臺北市龍門國中  陳英杰 教師 新北市新埔 國小  甘文淵 教師 臺北市興 雅 國中  陳 珮汝 教師 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 張 軒鳳 助理.

thompsonf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自主學習的引導 策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自主學習的引導策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民杰 教授 新北市新埔國小 甘文淵 教師

  2. 壹、自主學習在十二年國教課綱中的地位 貳、自主學習動機策略 參、自主學習的後設認知策略 肆、自主學習的思考策略 伍、自主學習的一般性學習策略 陸、自主學習的特定科目策略

  3. 教材研發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民杰 教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葉怡芬 教授 • 新北市瑞芳國小  劉淑惠 主任 • 臺北市龍門國中  陳英杰 教師 • 新北市新埔國小  甘文淵 教師 • 臺北市興雅國中  陳珮汝 教師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軒鳳 助理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葉坤靈 教授 • 臺北市三民國中  莊國彰 校長 • 臺北市雙園國中 黃琪芬 主任 • 新北市板橋國中  劉美嬌 教師 • 臺北市興雅國中  林淑媛 教師 • 臺北市萬華國中  藍淑珠 教師

  4. 默契大考驗 • 二人一組 • 一人為1號,另一人為2號 • 請1號先閉上眼睛 • 請2號先看圖片 記住並轉述給1號聽 • 請1號張開眼睛 由2號口述所見之圖片 • 請1號依2號之口述畫出圖形

  5. 自主學習的引導策略 自主學習的主體是學生, 但是老師應具備引導策略的知能。

  6. 壹、自主學習在十二年國教課綱中的地位

  7. 壹、自主學習在十二年國教課綱中的地位 • 十二年國教以「自發」、「互動」、「共好」為理念,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教育部,2014)。 • 第四學習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快速期,也是自我探索與人際發展的關鍵期……,同時鼓勵自主學習、同儕互學與團隊合作,並能理解與關心社區、社會、國家、國際與全球議題(教育部,2014)。

  8. 壹、自主學習在十二年國教課綱中的地位 • 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為「彈性學習課程」,包含跨領域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以及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服務學習、戶外教育、班際或校際交流、自治活動、班級輔導、學生自主學習、領域補救教學等其他類課程(教育部,2014)。

  9. 壹、自主學習在十二年國教課綱中的地位 • 在高級中等學校則為「校訂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團體活動時間」(包括班級活動、社團活動、學生自治活動、學生服務學習活動、週會或講座等)及「彈性學習時間」(包含學生自主學習、選手培訓、充實(增廣)/補強性課程及學校特色活動)(教育部,2014)。

  10. 壹、自主學習在十二年國教課綱中的地位 • 「其他類課程」包括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服務學習、戶外教育、班際或校際交流、自治活動、班級輔導、學生自主學習等各式課程,以及領域補救教學課程(教育部,2014)。 • 彈性學習時間:依學生需求與學校條件,可安排學生自主學習、選手培訓、充實(增廣)/補強性教學或學校特色活動等。充實(增廣)/補強性教學採全學期授課者,高一、高二每週至多1節(教育部,2014)。

  11. 壹、自主學習在十二年國教課綱中的地位 • 「彈性學習時間」可由學校自行規劃辦理特色課程選修之增廣教學、學校特色活動、服務學習、補救教學、學生自主學習等,學分核計依相關規定辦理(教育部,2014)。 • 為發揮學生「自發」規劃學習內容的精神,各校對「學生自主學習」精神的保障與作法,應納入年度課程計畫備查,並列入校務評鑑及輔導訪視之重點項目(教育部,2014)。

  12. 壹、自主學習在十二年國教課綱中的地位 • 學校應自訂「彈性學習時間」實施相關規定,以落實學生適性、自主學習之精神(教育部,2014)。 • 為增進學生學習成效,具備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學習,包括動機策略、一般性學習策略、領域/群科/學程/科目特定的學習策略、思考策略,以及後設認知策略等(教育部,2014)。

  13. 自我導向學習 (Self-Directed Learning) • 美國成人教育之父Malcolm Knowles(1913-1997)把自我導向學習定義為一種歷程:「個體在有他人或無他人幫助的情形下,由自己發動,而後自己診斷學習需要、形成學習目標、尋找學習所需要的人力及物力資源、選擇及實施適當的學習策略,以及評量學習結果的歷程。」 • 自我導向學習有四個步驟:評估學習的準備度、建立學習目標、投入學習過程、評估學習。 • http://www.selfdirectedlearning.com

  14. 自我調整學習 (Self-Regulated Learning) • 自我調整學習指的是學習者透過後設認知, 有動機性地在行為上主動參與他們自己的學習過程,自己生產出自己的想法、感覺與行動,以達到他們的學習目標(Zimmerman, 1986)。 • 從自我調整學習的觀點來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會在認知、動機、行為與環境等各個面向中進行調整,亦會在其中主動使用各種能促進其提升學習效果的學習策略,其策略的使用不但相當多元,亦能配合學習任務與脈絡的性質加以調整(程炳林、林清山,2001)。 陳志恆(無日期)。自我調整學習理論及其在課業學習輔導與諮商之應用。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a/chsc.tw/heng711/home/xin-li-wen-zhang/4-3

  15. 自律學習循環模式 自我評價與監控 實行策略與監控 監控策略結果 設定目標 與 擬定策略 Zimmerman, Bonner, &Kovach(1996) 林心茹譯,2000,頁34

  16. 自主學習的範疇(廣義) (獨立研究) 自主學習(狹義) 課餘時間

  17. 自主學習的引導策略-實例 一、國立屏東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二、臺北市西松高級中學

  18. 國立屏東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19. 屏大附小十二年國教課綱課程 社會/自然 領域課程 (藍底為統整部分) 自由研究 屏大附小課程 彈性本位 天文教育 主題活動 閱讀教育 彈性課程(正式課程) 彈性英語 校訂課程 中高年級資訊議題 其他 中高年級社團活動 國際教育 (融入課程)

  20. 課程架構與核心素養:三年級 了解自由研究 自由研究、自然科學領域 E-A2 主題訂定 校訂課程~自由研究 介紹校園植物 E-A2 校訂課程~自由研究 確定主題、分組 E-A2 自由研究 培養資訊能力 校訂課程~資訊教育 E-B2 資料蒐集 校訂課程~閱讀教育 蒐集資料 E-A2、E-C2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觀察植物 E-A2 書寫研究動機 校訂課程~資訊教育 E-A2 校訂課程~閱讀教育 繪製研究架構圖 E-A2、E-C2 資料整理 校訂課程~自由研究 整理分析研究內容 E-A3、E-C2 提出建議心得 校訂課程~自由研究 E-B1 藝術與人文領域 製作封面 E-B3 校訂課程~自由研究 製作目錄與裝訂 E-B1 成果發表 分組成果發表 校訂課程~自由研究 E-B1、E-C2

  21.  臺北市立西松高級中學

  22. 專題講堂課程(105學年度) • 課程名稱:迎向未來講堂─學習力課程 • 學科領域:國文、英文、輔導 • 評量方式:網路作業、心智圖練習 • 檢核方式:教師自評表、學生問卷回饋

  23. 專題講堂課程(105學年度) • 課程內容 • 一言以興邦—表達力訓練:個人特質與表達魅力、有效引導與優質溝通、掌握細節與完美演出。 • 站在巨人的肩上—人生態度培養:了解自我特質、尋找個人有興趣的專長,並加以培養。 • 化繁為簡1—心智圖閱讀術:用心智圖分析文章的技巧。 • 化繁為簡2—心智圖筆記術:心智圖做筆記技巧 • 大腦百寶箱—超級記憶術:記憶策略學習與實用 • 英文不用怕—單字記憶術:英文單字記憶法 • 一窺究竟—小論文寫作法:小論文撰寫策略與實作

  24. 學生自主學習的規劃舉隅 • 畢旅規劃(團體) • 開班會的方式(團體) • 校慶園遊會、運動會規劃(團體) • 其他班級活動(團體) • 科學展覽(個人、團體) • 語文、藝術、體育展演和競賽(個人、團體) • 其他各項表演、競賽、發表會(個人、團體) • 讀書會(團體) • 自主學習計畫(個人)

  25. 自主學習的引導策略-自我學習的五大策略- 肆、思考策略 伍、一般性學習策略 參、後設認知策略 陸、特定科目學習策略 貳、動機策略

  26. 分組問題探討(分動機、思考、後設認知和一般性,共四組)分組問題探討(分動機、思考、後設認知和一般性,共四組) • 您曾經用過這項策略中的哪些策略?用在哪些科目或領域? • 運用這些策略時,曾經遭遇哪些問題或困難? • 除了本課程所臚列的自主學習策略外,您還有哪些策略呢? • 請分享使用這些策略成功的經驗?(分享、反思) • 請分享使用這些策略失敗的經驗?(分享、反思) • 未來還會運用目前使用過的這些策略嗎?為什麼? • 對哪些策略雖然還未使用,但感興趣未來教學會想嘗試?為什麼?

  27. 貳、自主學習的動機策略

  28. 貳、自主學習動機策略 • 一、內在動機的三大要素 • 二、ARCS模式 • 三、TARGET結構 • 四、Marzano自我系統 • 五、成長心態vs.固定心態 • 六、同儕教導 • 動機(motivation):是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導使該一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歷程或內在原因(張春興)。 • 動機策略:就是引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或技術。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29. 一、內在動機的三大要素 • 要人類自動自發、會自己引導自己,要具備自主、專精、目的三大要素(席玉蘋譯,2010)。 • 自主:就是可以自主選擇工作內容(做甚麼工作)、工作時間(什麼時候做)、團隊夥伴(與什麼人合作)和工作方式(用甚麼方法做到)。 • 專精:就是讓學生主動投入,並且靠著努力和刻意練習,讓自己精熟該項技能,以專注的態度去探索,讓工作變成玩樂。 • 目的:就是每個人都有、根深柢固、期望主導自己生命、展現自己能力、過一種有目的人生的渴望。 湯姆索耶效應(Tom Sawyer Effect) 席玉蘋譯。(2010)。動機,單純的力量:把工作做得像投入嗜好一樣有最單純的動機,才有最棒的表現(原作者:D.H. Pink)。臺北市:大塊文化

  30. 邁向目的之路:(the path to purpose)幫助孩子發現內心的召喚,踏上自己的英雄旅程 • 目的的重要性,個人生命的目的和幸福密切相關。 • 有目的感的年輕人,知道自己要完成的目的及原因,集中力氣,去實踐自己的夢想。 • 具有高度動機的年輕人,有清楚的目的,激勵熱情和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 訂定長遠目標,超越短視近利的文化。 • 引導學生朝向有希望的選擇,幫助篩選選擇。 • 傳遞人生木想法和工作的價值。

  31. 二、ARCS模式 • 美國學者凱勒(J. M.Keller)於1983年所提出的激發學習動機的策略: • (一)注意(attention) • 不同的聲音、文字和圖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 提出問題,給予學生思考的機會,並激發其求知欲望。 • (二)相關性(relevance) • 提出與學生興趣吻合的範例,減少學生對學習新事物的距離感。 • 將教材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可以實際應用所學,進而覺得學習是有意義的。

  32. 二、ARCS模式 • 美國學者凱勒(J. M.Keller)於1983年所提出的激發學習動機的策略: • (三)信心(confidence) • 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標準,讓每位學生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 • 給予學生自我掌控的機會,讓學生參與討論,決定學習的方式、進度和評量方式等。 • (四)滿足(satisfaction) • 給予學生正向回饋,未達理想也應鼓勵其再接再勵。 • 保持獎懲公平性,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成就感。

  33. 三、TARGET結構 • Epstein(1989)提出T.A.R.G.E.T.的六大引發與維持動機原則: • (一)課堂的任務 • 教師設計與時師的課堂任務(tasks)能有效連結學生新舊知識或生活經驗,引發學生好奇心和趣味,鼓勵有意義的學習而不是機械式的背誦記憶,且提供學生順利完成的協助。 • (二)學生的自主性 • 學生的自主性(autonomy)要受到教師重視,讓學生對學生些什麼和如何學,有一些選擇。教導學生自制自律、自我約束,而對於班級事務,徵詢學生意見並給予參與,並讓學生擔任活動的領導角色。

  34. 三、TARGET結構 • (三)學生得到肯定的數量和性質 • 對學生的課業成就、個人行為或社交活動有好表現均給予肯定(recognition),而且稱讚學習精熟和有進步的學生,讓學生了解其成功是來自於自身的努力和策略,只有在學生少有內在動機時,才給予外在增強物。 • (四)課堂分組作法 • 課堂上的分組(grouping)要讓學生能夠經常互動,利用合作學習、同儕指導或各種教學法,讓學生參與其中做出貢獻,並教導學生設教及與人合作的技巧,營造相互關懷、支持和尊重的氣氛。

  35. 三、TARGET結構 • (五)課堂評量方式 • 對學生的評量(evaluation),標準要清楚,並給予明確的回饋和具體建議,讓學生懂得自我評估,並且避免學生為成績而彼此競爭。。 • (六)時間的安排 • 給予學生足夠時間(time),精熟重要的概念或技能,時間或活動安排有變化,並讓學生有選擇和獨立學習的機會。

  36. 四、Marzano自我系統 低成就者的心理特質 • 重要性有效性 • 情緒反應 自我系統 • 負向的情緒迴路設定 • 確定目標 • 監測過程 • 監測明確性和正確性 後設認知系統 • 缺乏後設認知 • 知識利用 • 分析 • 理解 • 檢索 認知系統 • 缺乏學習策略 • 失衡的時間觀 Marzano, R. J. & Kendall, J. S.(2007). The new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ousand Oaks, CA : Corwin Press.

  37. 五、成長心態 VS.固定心態 • 成功與否的關鍵不再是能力問題,而是心態問題(Dweck, 2006)。 • 成長心態:能力只是基石,成功需要持續的努力與鍛鍊。 • 固定心態:能力天賦說,失敗代表能力不足,且永遠無法改變。 • 歸因:歸因於能力或努力,動機不同。 Dweck, C. S. (2006).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New York, NY, US: Random House.

  38. 參、自主學習的後設認知策略 一、後設認知策略 二、時間管理 三、情緒管理 四、其他學習策略

  39. 認知知識 • 認知調節 • 後設認知 一、後設認知策略 設認知能力 • 定義: • Thinking about thinking • 調節系統幫助人了解與控制其認知表現 • 覺知到a.如何學習、b.評鑑學習需求、c.產生策略來完成需求、d.執行策略(Hacker, 2009) Hacker, D. J., Dunlosky, J., & Graesser, A. C. (Eds.). (2009). Th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eries. Handbook of metacognition in education. New York, NY, US: Routledge/Taylor & Francis Group. Malamed. C. (n.d.). Metacogni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instructional design. Retrieved on from http://theelearningcoach.com/learning/metacognition-and-learning/

  40. 認知知識 • 認知調節 • 後設認知 • Knowledgeof cognition • 影響個人表現因素的知識 • 了解學習可使用的策略 • 了解特定學習情況可用的學習策略 • Regulation of cognition • 設定目標與規劃 • 自我監控學習 • 評量個人自我調節成效

  41. 一、後設認知策略後設認知的內涵 宣告的declarative 認知知識(knowledge of cognition) 覺知學習/過程如何進行 後設認知 條件的conditional 流程的procedural 計畫planning 監控monitoring 認知調節(regulation of cognition) 資訊處理 information management 評鑑evaluation 除錯debugging Brown, A. L. (1978). Knowing when, where, and how to remember: A problem of metacognition. In R.Glaser (Ed.). Advances in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Vol.1, pp.77-165).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42. 一、後設認知策略 後設監控的模式 • Flavell的「認知監控的模式」,視四者為整體,彼此互相影響,其間互動關係值得探討。 認知策略 後設認知策略 後設認知知識 認知目標 任務 學習者 策略 Flavell, J. H. (1979).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4(10), 906-911.

  43. 工作策略:心像、自我教導、時間經營、環境建立、尋求幫助工作策略:心像、自我教導、時間經營、環境建立、尋求幫助 自我觀察:後設認知自我監控、自我紀錄 • 表現階段(自我調控、自我觀察) • 預慮階段(工作分析、自我動機信仰) • 自我反思階段 (自我評價、自我反應) 工作分析:目標設定、策略性規劃 自我動機信仰:自我效能、結果期待、工作價值/興趣、目標導向 自我評價:自我評鑑、因果歸因 自我反應:自我滿足/影響、適應的/防衛的 Zimmerman, B. J., & Campillo, M. (2003). Motivating self-regulated problem solvers. In J. E. Davidson & R. J. Sternberg (Eds.), The nature of problem solving (pp. 233-262).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4. 二、時間管理 四個構面 (一)優先順序與價值觀釐清 這個構面的題目包括: • 我會排定每日課業的優先順序。 • 我會先完成所排定最優先的課業。 • 我很清楚知道下星期要完成的工作。 • 我會事先規劃自己幾天內或幾週內要完成的目標。 • 我會預定一整個學期要完成的長期目標。 張民杰(2015)。老師,你可以這樣帶班(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45. 二、時間管理 四個構面 (二)認清自我角色 這個構面的題目包括: • 我認為學生的角色就是要用功讀書,認真學習。 • 我會根據自己的情況訂定適合自己能力的目標。 • 我覺得自己能善用時間。 • 我會好好利用最適合自己的時間學習。 張民杰(2015)。老師,你可以這樣帶班(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46. 二、時間管理 四個構面 (三)設定任務目標 這個構面的題目包括: • 我會看自己記錄的記事本或聯絡簿,並且一樣一樣檢查是不是確實完成了。 • 我會為每件功課或作業訂定合理的完成期限,並按時完成。 • 我會把困難的功課或作業分成幾個小部分,然後一步一步 去完成。 • 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無所事事、漫無目標的過日子(反向題)。 張民杰(2015)。老師,你可以這樣帶班(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47. 二、時間管理 四個構面 (四)拖延心態與意志控制 這個構面的題目包括: • 我沒有辦法掌握自己的時間,必須花許多時間處理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反向)。 • 我太晚才開始寫功課,所以常常要寫到很晚才能睡覺(反向)。 • 我做事情常常到了最後快來不及了才開始進行(反向)。 • 遇到不喜歡的功課或作業,我會不想做而一直拖延(反向)。 • 我在讀書的時候很容易分心(反向)。 • 我可以控制自己把該做的事情做好。 • 即使不考試,我也會複習上課所教過的內容。 張民杰(2015)。老師,你可以這樣帶班(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48. 二、時間管理 四個象限 Stephen Covey: 7 Habits Model, Habit #3: Put First Things First 平常要優先做的事情是哪一個象限的事呢? Covey, S. (1989).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Powerful Lessons in Personal Change. New York, NY: Simon & Schuster.

  49. 三、情緒管理 • 情緒影響學習動機,進而削弱學習動力。了解情緒的功能、學習情緒管理、認識情緒特質,將有助於提升學習動力。教學活動設計若能協助學生認識情緒,進而幫助學生化解學習障礙,提升學習動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