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肿瘤标志物在体检中的应用

肿瘤标志物在体检中的应用. 2008 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WHO 权威发布.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指出: 若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 90% ~ 95% 的肿瘤是可以治愈的 。 其原理是,一般肿瘤细胞在癌前病变时,会产生表达肿瘤异常蛋白质,多数肿瘤从癌前病变发展到 0.5 cm 以上的占位性病变需要 5 a ~ 10 a 的时间。如果能够在这段时间内运用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早期检测到患者血液中肿瘤所表达的异常蛋白质,就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获得早期治疗的良好效果。. 误区. 肿瘤标志物升高 = 肿瘤

thor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肿瘤标志物在体检中的应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肿瘤标志物在体检中的应用

  2. 2008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3. WHO权威发布 •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若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90%~95%的肿瘤是可以治愈的。 • 其原理是,一般肿瘤细胞在癌前病变时,会产生表达肿瘤异常蛋白质,多数肿瘤从癌前病变发展到0.5 cm 以上的占位性病变需要 5 a~10 a的时间。如果能够在这段时间内运用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早期检测到患者血液中肿瘤所表达的异常蛋白质,就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获得早期治疗的良好效果。

  4. 误区 • 肿瘤标志物升高 = 肿瘤 • 肿瘤标志物阴性 = 无肿瘤

  5. 肿瘤标志物? •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标志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 主要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癌基因产物等。

  6.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 肿瘤的辅助诊断 • 鉴别诊断 • 疗效观察 • 病情监测 • 预后评估

  7. 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 按标志物来源分类 肿瘤组织产生的标志物:胚胎抗原、同工酶、激素、组织特异性抗原、粘蛋白、糖蛋白、糖脂、癌基因及其产物、多胺类等 肿瘤与宿主相互作用产生的标志物:血清铁蛋白、免疫复合物、同工酶、白细胞介素受体、肿瘤坏死因子等 • 按肿瘤标志物本身的化学特性分类 蛋白质类、糖脂类、酶类、激素类

  8. 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 定位性好 反应病情 监测肿瘤疗效 监测肿瘤复发 预测肿瘤预后 至今,还没有一种肿瘤标志物能完全满足上述各项要求!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

  9. 正确应用肿瘤标志物 • 联合诊断 • 动态检查和观察 • 综合分析 • 正常参考值的确定

  10. 常用肿瘤标志物 • 甲胎蛋白(AFP) • 癌胚抗原(CEA) • β2-微球蛋白( β2-MG) • 铁蛋白(SF) • 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CYFRA21-1) • 鳞状上皮癌相关抗原(SCC-Ag) •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 组织多肽抗原(TPA) • 糖类抗原(CA50、CA125、CA15-3、CA199、CA242、CA72-4)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 • 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蛋白类肿瘤标志物 糖脂类肿瘤标志物 酶及同工酶类肿瘤标志物 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11. 甲胎蛋白(AFP) • AFP 1963年 肿瘤胎蛋白 卵黄囊和肝细胞合成 妊娠100天高峰 出生后下降 几个月-1年内降至正常水平 • 参考值 < 20 ng/ml(RIA法) • 临床意义: (1)原发肝癌 80% AFP>400ng/ml 近20% AFP正常 (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绝大部分AFP<400ng/ml

  12. 甲胎蛋白(AFP) (3)内胚层癌、畸胎瘤、睾丸癌、卵巢癌、胃癌与其伴肝转移者AFP可升高 (4)妇女妊娠3个月后,AFP开始升高,7-8个月时达高峰,一般在400ng/ml以下,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 妊娠期AFP异常升高,胎儿神经管缺损、畸形?

  13. 癌胚抗原(CEA) • CEA 1965年 结肠癌血清中发现 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性的酸性糖蛋白 最初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 CEA在消化道外的肿瘤: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胰腺癌等也存在。 • 参考值:<15ng/ml(RIA法)

  14. 癌胚抗原(CEA) • 临床意义: (1)CEA升高主要见于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及子宫颈癌、泌尿系肿瘤等,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2)肝硬化、肝炎、肺气肿、肠道憩室、直肠息肉、结肠炎等良性病CEA可升高。 (3)癌症越晚期,CEA越高,阳性率不高 (4)体积越大,CEA越高 (5)转移者,CEA高

  15. 癌胚抗原(CEA) (6)腺癌敏感,其次是鳞癌和低分化癌,分化程度越高阳性率越高 (7)正常人吸烟者CEA升高 (8)癌症病人的胸、腹水、消化液、分泌物中的CEA常升高

  16. β2-微球蛋白( β2-MG) • β2-MG 1968年 在肾小管病变患者尿中分离而获得的。 β2-MG是构成细胞膜上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一部分,在正常细胞新陈代谢中与HLA分离后释放入血。 • β2-MG起源于人体间质、上皮细胞和造血系统的正常细胞以及恶性肿瘤细胞 • 参考值: <2.5mg/L

  17. β2-微球蛋白( β2-MG ) • 临床意义: (1)急、慢性单核细胞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 β2-MG升高; (2)肾小球疾病血清β2-MG升高,肾小管病变尿β2-MG升高; (3)免疫性疾病血清β2-MG升高

  18. 铁蛋白(SF) • 铁蛋白(SF) 1937年分离得到的含铁蛋白质 • 生理作用:具有强大的结合和储备铁的能力 • 由人体网状内皮细胞分泌,人体内的2/3的铁在肝、脾、骨髓和肠黏膜细胞中 • 某些肿瘤细胞也可合成并释放铁蛋白 • 铁蛋白(SF)的含量能反映肝脏储铁量和体内储铁总量

  19. 铁蛋白(SF) • 参考值:男性 20-280 ug/L 女性 12-145 ug/L • 临床意义: (1)肝癌、肺癌、胆管癌、胰头癌、淋巴瘤、白血病、泌尿系肿瘤、脑肿瘤、鼻咽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非何杰金氏病等SF升高 (2)输血或铁剂治疗SF升高 (3)再障、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SF升高 (4)原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积症SF升高

  20. 铁蛋白(SF) (5)结缔组织病SF升高 (6)各种肝脏疾病及慢性肾衰SF升高 (7)感染性疾病SF升高 (8)脑脊液Ft的测定有助于脑部疾病的诊断 (9)缺铁性贫血SF下降

  21. 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CYFRA21-1) • 血清CYFRA21-1是指细胞角蛋白19的片段(CK19),角蛋白是构成细胞骨架的一种中间丝状物。 • CK19主要分布在单层上皮细胞,如肠上皮、胰管、胆囊、子宫内膜、输尿管及肺泡上皮。 • 参考值: <3.3 ug/L

  22. 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CYFRA21-1) • 临床意义: (1)鳞状上皮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大细胞肺癌、肺癌、腺癌、小细胞肺癌,转移性肺癌血清CYFRA21-1升高 (2)子宫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血清CYFRA21-1升高 (3)血清CYFRA21-1值与肿瘤的进展程度和组织分型相关

  23. 鳞状上皮癌相关抗原(SCC-Ag) • 1977年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获得 • 参考值: <2.5 ug/L • 临床意义: (1)SCC-Ag在子宫颈癌、肺癌、食道癌、头颈部癌等各种鳞癌中升高 子宫颈癌的阳性率 80% 肺鳞癌的阳性率 46.5% 食道癌的阳性率 31% 监测疗效、复发、转移、预后等 (2)肝炎、肝硬化、肺炎、肾衰、结核等,有一定的SCC-Ag阳性率

  24.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 1973年 PSA存在于前列腺上皮细胞的胞浆中 • 参考值: <35岁 <1.6 ug/L 36-45岁 <2.0 ug/L 46-55岁 <3.1 ug/L 56-66岁 <5.4 ug/L

  25.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 临床意义: PSA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血清中的PSA由前列腺上皮和尿道球腺产生,是组织特异性抗原,而非癌特异抗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时,血清PSA可增高;小型前列腺癌时PSA可无明显增高,即血清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有待提高。 目前常把总PSA的阈值定为4.0 ug/L,采用相关指标来改善PSA的特异性。如:

  26.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PSA密度(PSAD) 移行区PSA密度(PSA-TZ) 游离和结合PSA分别测定 PSA产生速率(PSAV) 分龄PSA参考值 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性PSA(BPSA)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综合评价指数(IPCa)

  27.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PSA的分龄参考值

  28.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虽然妇女没有前列腺器官,PSA也存在于几种女性组织和体液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PSA阳性乳腺癌患者治愈率较高。乳头溢液中PSA的水平提示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1)前列腺癌血清PSA升高,阳性率在50%-80% (2)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肾脏和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也可见血清PSA升高 良性前列腺增生血清中游离PSA的比例是显著增高的。

  29.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3)PSA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一般以每年0.04ug/L的速度递增。 (4)PSA水平与前列腺的体积有关,但两者并不具有相关性。 (5)有关前列腺损伤的各种检查均可引起PSA的明显升高。

  30. 组织多肽抗原(TPA) • TPA是存在于胎盘和大部分肿瘤组织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一种单链多肽。 • 血液中TPA水平与细胞分裂增殖程度密切相关 • TPA为广谱的肿瘤标志物,特异性不高,但灵敏度较高,临床上常用于迅速增殖的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特别是已知肿瘤的疗效监测

  31. 组织多肽抗原(TPA) • 正常参考值 < 60 U/L • 临床意义: 1.TPA是肿瘤增殖性标志 TPA在膀胱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和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表达率高,特别是膀胱转移癌的诊断敏感性高 2.疗效与预后判断 3.其他:TPA在下呼吸道、肝、尿路感染等非恶性肿瘤患者中也可升高,但往往为一过性

  32. 糖类抗原50(CA50) • 1983年 广谱肿瘤标志物 • 参考值 <20U/ml • 临床意义: (1)肝、肺、胃、结/直肠、胰腺、胆囊、肾、子宫、卵巢、乳腺、膀胱、前列腺癌、淋巴、黑色素瘤等 (2)肺炎、肾炎、胰腺炎、结肠炎等某些感染性疾病血清CA50升高 (3)某些溃疡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CA50升高的现象。

  33. 糖类抗原125(CA125) • CA125 1983年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细胞免疫小鼠,+骨髓瘤杂交=单克隆抗体 OC125 OC125识别的抗原为CA125 • 参考值 <35U/ml • 临床意义: (1)卵巢癌血清CA125升高,阳性率61.4%; 治疗有效CA125下降;复发CA125升高先于症状;CA125是判断疗效和复发的良好指标。

  34. 糖类抗原125(CA125) (2)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 宫颈癌、宫体癌、子宫内膜癌 43% 胰腺癌50% 肺癌41% 胃癌47% 结/直肠癌34% 乳腺癌40% (3)其他非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阳性率较低;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等 (4)在许多良性和恶性胸、腹水中发现CA125升高 (5)早期妊娠,也有CA125升高

  35. 糖类抗原15-3(CA15-3) • 1980s,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随访有一定价值,但在乳腺癌的早期敏感性较低是其不足 • 参考值 <28U/ml • 临床意义: (1)乳腺癌患者CA15-3升高, 乳腺癌初期的敏感性 60% 乳腺癌晚期的敏感性 80%

  36. 糖类抗原15-3(CA15-3) CA15-3对乳腺癌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复发和转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2)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 如:肺癌、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原发性肝癌等 (3)肝脏、胃肠道、肺、乳腺、卵巢等非恶性肿瘤性疾病,阳性率一般<10%

  37. 糖类抗原19-9(CA19-9) • 1979年 胚胎期间的胎儿的胰腺、胆囊、肝脏、肠等组织也存在这种抗原,但正常人组织中含量甚微。 • 检测患者血清CA19-9可作为胰腺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对监测病情变化和复发有很大意义。 • 参考值 <37U/ml

  38. 糖类抗原19-9(CA19-9) • 临床意义: (1)胰腺癌、胆囊癌、胆管壶腹癌,CA19-9明显升高,尤其胰腺癌晚期的阳性率可达75%,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但早期诊断价值不大。 (2)胃癌的阳性率 50% 结/直肠癌的阳性率60% 肝癌的阳性率65%

  39. 糖类抗原19-9(CA19-9) (3)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 如: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 (4)某些消化道炎症CA19-9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如: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炎、肝硬化等 (5)CA19-9的检测对上述肿瘤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复发和转移的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40. 糖类抗原242(CA242) • 血清中的CA242在非鳞状组织中比鳞癌水平高 • 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分布与疾病状态相关,与疗效有关 • 对腺癌的检出率CA242高于CEA,两者联合检测会提高肿瘤检测的敏感性 • 参考值: <12U/ml

  41. 糖类抗原242(CA242) • 临床意义: (1)胰腺癌、胆管癌CA242的阳性率高达88%-100% (2)肺腺癌阳性率76% 直肠腺癌阳性率79% 食管和乳腺癌阳性率为62% 小细胞肺癌的阳性率为50% 肺鳞癌的阳性率为9% (3)假阳性率较低,只有5%

  42. 糖类抗原72-4(CA72-4) • CA72-4 1981年 • 参考值:<6U/ml • 临床意义: (1)胃癌的阳性率65-70%,有转移者更高 (2)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也有一定的阳性率 (3)CA72-4还可作为治疗后随访的指标 以及复发和预后的判断

  43.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 NSE是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标志物 • NSE也是小细胞肺癌最敏感、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 • 参考值 <15 ug/L • 临床意义: (1)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监测效果、复发 (2)神经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监测病情变化、疗效、复发等 (3)神经内分泌肿瘤 NSE升高 如:嗜铬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黑色素瘤、胰岛细胞瘤等

  44.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 • PAP是前列腺分泌的唯一酶类 • 参考值: <2.5ug/L • 临床意义: (1)前列腺癌血清PAP升高,是前列腺癌诊断、分期、疗效观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2)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PAP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45. 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 原位激素、异位激素 • 原位激素:内分泌腺体肿瘤导致相应激素的过量分泌,往往在未检出肿瘤前,血清中相应的激素水平即已升高,导致机体出现某些功能亢进。 • 异位激素:正常情况下不产生激素的细胞,在恶变为肿瘤细胞后才合成、分泌激素或激素样物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