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由刘禹锡编为 《 柳河东集 》 。. 课文朗读. 初读课文. 字词质疑. 品读课文. 质疑感悟.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 ) 清 洌 ( ) 为坻( ) 为屿( )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柳宗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柳宗元

  2.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3. 课文朗读 初读课文 字词质疑 品读课文 质疑感悟

  4.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篁竹( ) 清洌( ) • 为坻( ) 为屿( ) • 为堪( ) 佁然( ) • 俶尔( ) 翕忽( ) • 差互( ) 寂寥( ) • 悄怆( ) 幽邃( )

  5. 疏通字词 •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篁竹(huang )    清冽(lie ) • 为坻( chi )   为屿( yu ) • 为堪( kan )   佁然(yi ) • 俶尔( chu )   翕忽( xi ) • 差互( ci )    寂寥(liao  ) • 悄怆( chuang ) 幽邃( sui )

  6.     一词多义 • (1)可 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 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 (2)从 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 (3)清 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 冷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4)差 长短不一,形容词:参差披拂 • 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互差 • (5)以 因为:以其境过清 • 表示“以”前面的成分常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 • 卷石底以出 • (6)乐 以……为乐:心乐之 • 逗乐,嬉戏:似与游乐者相乐

  7. 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竹林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 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 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 水特别清澈。尤:特别 小岛 不平的岩石 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 形成水中高地 课文字词解释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8. 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 用在数词后表约数 呆呆的样子 阳光直射潭底 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 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忽然向远处游去 轻快敏捷的样子 或隐或现 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 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 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 忧伤的样子 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 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 作者朋友 作者堂弟 跟着同去的 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10. 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11.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12. 简而言之,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主要写了作者游览小石潭的经过

  13. 品读课文 • 他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圈画文中相关的句子

  14. 发现小石潭的过程: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也就是说,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流水的声音,(那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15. 品读课文 • 作者观察到了哪些景物?又按照了怎样的顺序来写这些景物?

  16. 作者描写了小石潭的石、水、青树翠蔓、游鱼、树木、小溪、四周环境等等作者描写了小石潭的石、水、青树翠蔓、游鱼、树木、小溪、四周环境等等 • 按空间顺序来写,也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写的         发现小潭           ↓          潭中景物           ↓          小潭源流           ↓          潭中气氛

  17. 品读文章 • 在你眼中这是一座怎样的石潭? • 潭小而美丽、石头形态各异、潭水清澈、水声悦耳、小潭生机昂然、环境幽静凄清

  18. 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石头,让你感受到 石之美 • 明写石的有“全石以为底”点明这是一个小石潭 • 有“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写出了石的千姿百态、千奇百怪 • 有“影布石上”以石上鱼影侧面烘托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 暗写石的有“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潭边植物附石而生,绿意葱茏,景色优美

  19. 水之美 • 文中能突出水清澈悦耳的语句是?透过作者的描写,你还能感受到水的哪些美丽呢? • 不仅水声丁冬悦耳、不仅水色透明清澈无尘、而且水波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微微荡漾、水似乎还有形状,你看,溪流象北斗星象蛇爬行一样曲曲折折

  20. 我们发现小石潭是一个生机昂然的地方,你看,这里的:我们发现小石潭是一个生机昂然的地方,你看,这里的: • 水声 绿树翠蔓 游鱼 小溪

  21. 为什么作者能将笔下的景物描写得这么美丽呢?为什么作者能将笔下的景物描写得这么美丽呢? • 有顺序的写景 • 写景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 写出了静与动的结合 虚与实的结合 景与景的交相辉映 情与景的交融 • 在这样的景色中作者是感到乐还是忧伤?为什么呢?

  22. 品读课文

  23. 质疑感悟 阅读中的疑问:  文章小结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 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 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 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