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公民與社會選修上冊 第三課 全球化、資訊社會與本土化

公民與社會選修上冊 第三課 全球化、資訊社會與本土化. 師大附中 陳采妍. 全球化、資訊社會與本土化. 一、全球化的形成原因與不同的面向. 二、全球化與資訊社會. 三、全球化與區域發展. 四 、 全球化與本土化. 2008 毒奶粉事件摘要. 9/11 上海東方早報報導「甘肅十四名嬰兒疑喝三鹿奶粉致腎病」 9/12 傳出三鹿遭汙染的奶粉,六月間透過紐西蘭乳品公司向台灣出口 25 噸的三鹿奶粉 9/14 衛生署 禁止進口所有三鹿牌的產品 9/15 衛署宣佈大陸進口乳製品暫停販售,待業者提出食品安全證明並確認,才解禁恢復販售. 9/21

trul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公民與社會選修上冊 第三課 全球化、資訊社會與本土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公民與社會選修上冊第三課 全球化、資訊社會與本土化 師大附中 陳采妍

  2. 全球化、資訊社會與本土化 一、全球化的形成原因與不同的面向 二、全球化與資訊社會 三、全球化與區域發展 四、全球化與本土化

  3. 2008毒奶粉事件摘要 • 9/11 • 上海東方早報報導「甘肅十四名嬰兒疑喝三鹿奶粉致腎病」 • 9/12 • 傳出三鹿遭汙染的奶粉,六月間透過紐西蘭乳品公司向台灣出口25噸的三鹿奶粉 • 9/14 • 衛生署禁止進口所有三鹿牌的產品 • 9/15 • 衛署宣佈大陸進口乳製品暫停販售,待業者提出食品安全證明並確認,才解禁恢復販售

  4. 9/21 • 金車公司指出,產品有部份使用大陸山東都慶公司的植物性奶精粉,疑有三聚氰胺反應(包括伯朗咖啡、奶茶等即沖飲料及easy cook快煮湯雞蓉玉米濃湯等八種產品全面下架回收) • 9/23 • 大潤發麵包爆疑似使用三鹿奶粉

  5. 新問候語:你有沒有吃到毒奶粉? • 條碼下前三位數字690.691.692即屬中國製 • 471則屬台製

  6. 壹、全球化的形成原因與不同 的面向

  7. 一、全球化現象

  8. 一、全球化現象 • 從長遠的歷史觀點來看,那麼全球化就不一定是當代特有的現象,而是近代每個歷史階段發展浪潮的主流之一。只不過其深度、廣度與頻率有其時空限制。

  9. (一)全球化的定義 • 全球化的定義可分成狹義與廣義兩種。 • 狹義的全球化是指經濟的全球化。 • 廣義的全球化則是經濟、文化與政治全球化。

  10. 1. 經濟全球化 • 經濟全球化是指國與國之間、區域與區域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貿易、投資、貨物與移動勞工的流通量愈來越大,流通速度愈來愈快,流通幅度也愈來愈廣,形成緊密的全球經濟網絡。 • 例如:國際油價大漲;大陸毒奶事件、美國雷曼兄弟集團破產。

  11. 補充: 經濟全球化(南一版) 1.商品的全球流動:人們常可在當地社會裡,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國的商品。 2.生產的全球化:商品或服務的提供乃透過全球分工而完成。 3.跨國企業的興盛:但現在有愈來愈多企業在二個以上的國家進行登記、成立、投資、生產等行為。 4.全球金融市場的活絡:企業主會在全球各地尋找有利的市場,進行投資,以追求最大的利潤。

  12. 2. 政治全球化 • 政治全球化是指,國際政府間組織與非政府組織扮演的角色也愈來愈重要。 • Ex.國際會議、論壇,以及它們共同制定的規則(國際法、國際條約、協定、國際標準等)。歐盟的影響等。 下一頁

  13. 補充:政治全球化(南一版) 1.國家對內主權控制力減弱:藉由方便的全球網絡,公民的許多行為,都發生在領土之外,這使得國家對於公民的統治權力受到了限制。 2.國家必須與他國合作以解決重要事務:如跨國性犯罪、全球性流行疾病與環保、全球暖化等議題都難以僅靠單一國家力量來解決這些問題。

  14. 3. 文化全球化 • 文化全球化是指各國家、各區域的思想、觀念的流通。 • 透過企業的海外投資、大眾傳播媒介(電信、電腦與網際網路),以及觀光旅遊、出國工作等方式。 • Ex.新聞、電影、速食文化

  15. 補充:文化麥當勞現象(南一版) (一)緣起: • 麥當勞化:各國企業學習麥當勞的經營方式 (二)文化麥當勞現象定義:  世界各國的生活習慣、符號象徵與行為方式愈來愈相似。 • 峇里島的麥當勞 • 圖照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8176380@N07/1396058585/

  16. 泰國潑水節 • 泰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也就是他們的過年,從4月13日一連三天。 • 在過年時除了一早起來沐浴淨身,還得到佛寺中把佛像也請出來,在浴佛禮讚的過程之後,就開始持續好幾天的潑水活動來慶祝新年。 圖照說明:中和緬甸街潑水節 圖照來源: http://www.flickr.com/photos/98826613@N00/461300759/

  17. 潑水的傳統習俗意謂著可以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利。 潑水節的潑水方式是有等級之分: • 對待長輩,通常是以之葉沾水輕灑幾滴; • 另一種型則是瘋狂型的大潑水,被潑的人還不能躲,說是會躲掉福氣,若被潑的全身濕淋淋的,也千萬別生氣喔! • 而年輕的男子也會藉「潑水」,對心儀的女子一表衷情,傾訴愛慕之意。

  18. (二)全球階層化(global stratification) • 定義:是全球各國、各地區在經濟、政治與文化全球化的過程中處於不平等的地位,形成資源與利益分配不均、強弱與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階層體系。

  19. 1.經濟全球化與不平等 • 世界銀行經濟學家布蘭科.米拉諾維奇等學者,研究近兩百年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發現: (1)富國與窮國之間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 (2)經濟表現沒有太大的改變。 若以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為例,高所得國家多半集中在北美、西歐與紐、澳等國;窮國多集中在非洲與南亞地區。

  20. 2. 政治全球化與不平等 • 國際政治都是強權主導的政治。 Ex.聯合國號稱是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政府組織,其中的安全理事會卻是由美國等國際強權掌控。 • 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享有否決權。

  21. 3.文化全球化與不平等 (1)在文化全球化的過程當中,世界霸權文化支配、影響他國文化主體性與世界觀的問題。 • 例如,美國文化。 (2)文化不平等有區域性的差異。 Ex.東亞地區:日式文化。南亞地區:印度電影。 (3)抗拒美式文化: 歐洲、日本

  22. 補充:全球化的形成(南一版) (一)資本主義的加速擴張:企業家為了追求最大利潤,不斷尋求降低生產成本的方式;還不斷地開拓商品與服務的新消費市場,促使企業致力於向世界各地伸出企業觸角。 (二)運輸與資訊科技的突破:資訊科技與運輸科技提供了人們交換訊息、人員往來與物品流通的方便快速管道,大幅提升了世界各地人們合作互動的可能性。

  23. 二、全球化的階段與形成原因

  24. 全球化的階段與形成原因

  25. ※補充:布列敦森林(Bretton Woods)會議 • 1944年7月美國與英國邀集44個國家在美國東北部的布列敦森林(Bretton Woods)召開國際貨幣與金融會議。 • 目的:希望解決 1.二戰期間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問題 2.戰後國際貨幣兌換、收支調節等國際金融問題。 3.戰後重建問題。 • 決議: • 在聯合國下成立世界銀行(WB)與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總部均設於美國華盛頓。

  26. 貮、全球化與資訊社會

  27. 一、資訊社會的特色與現象

  28. 當代文化全球化最新的例子,就是部落格與維基百科(Wikipedia) 、公民記者(CNNiReport.com)的發展。 ※影響: 1.為衝高瀏覽次數,部落格上放上不當照片或影片。 2.CNNiReport假新聞:蘋果電腦總裁心臟病發→蘋果電腦股價重挫

  29. 三、資訊社會的影響

  30. (一)正面影響 1.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2. 電子商務提高企業營運效率與獲利。 3. 電子化政府與電子民主。 • 電子民主的三大層次: • 政府網站應提供或公開政務資訊。 • 政府網站應提供空間,以便民眾公開討論。 • 克服技術問題,民眾可利用網路或手機簡訊投票。

  31. (二)負面影響 1.資訊的誤用與濫用。 2.社會關係的疏遠。 3.網路沉迷與上癮。

  32. 補充: 學生講義p.4貳、全球化與資訊社會(南 一版) 一、資訊社會的特色 (一)資訊科技成為提升效率的重要工具 (二)電子商務的蓬勃成長 (三)重視資訊的利用 (四)學習社會的到來

  33. 二、資訊社會與全球化的關係(南一版) (一)資訊社會帶動全球化發展:資訊科技的發達,提升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合作互動,而資訊社會的出現則更加帶動全球化的發展。 (二)全球化刺激資訊社會的發展:全球化所帶來的利潤與機會,讓各大企業發展良好的通訊技術,並利用全球網絡開發更廣大的市場,使世界各地的資源得以被妥善運用。

  34. 三、資訊社會與個人(南一版) (一)資訊社會對個人的影響 1.對生活方式的影響 2.對人際互動方式的影響 3.對自我認同的影響 4.對語言使用的影響

  35. (二)個人如何因應資訊社會(南一版) 1.培養資訊素養 2.確立自我認同 3.遵循資訊倫理

  36. 參、全球化與區域發展

  37. 一、全球化的獲利者與受害者

  38. 地主國控制跨國企業的政策工具 p.68 • 執行政策時所用的方法。有三個層面: • (1)供給面包括改善教育體系、設立科學與技術研究機構、提供資訊網絡或直接設立公營企業。 • (2)需求面是直接購買新產品,研究計畫委外 • (3)環境面是調整稅制與稅率、法規與政策、財稅政策等。

  39. 二、反全球化運動及其形成原因

  40. (一)反全球化的現象 國外例子: 1.1999年的西雅圖之戰(Battle of Seattle) WTO部長級會議 2.2003年的邁阿密之戰(Battles ofMiami) 美洲自由貿易區部長級會議。

  41. 西雅圖之戰鎮暴警察壓制反全球化群眾 (圖源:http://sta.epa.gov.tw/NSDN/CH/PAPERS/20041108.doc)

  42. 補充:反全球化運動的發展(南一版) 1.反WTO自由貿易政策 “Whose trade organization?”只為某些國家利益服務。 Ex.1999年西雅圖WTO部長級會議 2.反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現象 Ex.2001熱那亞;2005蘇格蘭G8高峰會,要求照顧貧窮者利益,G8因此承諾免除窮國外債,增加金援,不傾銷。 3.反對環境被破壞: Ex.2007德國G8高峰會,要求正視地球暖化問題。

  43. 臺灣的反全球化的呼聲與運動 • 彰化秀水高工電機科肄業 • 2000年自軍中退伍後即在彰化老家幫忙爺爺種田 • 2002隨父親到基隆市場賣雞 • 2003.11.23開始放置炸彈 白米炸彈客:楊儒門

  44. 2003.11.23-2004.11.26年,先後在台北市放置十七次的爆裂物;爆炸物上留有「政府要照顧人民」、「反對稻米進口」等字條,2003.11.23-2004.11.26年,先後在台北市放置十七次的爆裂物;爆炸物上留有「政府要照顧人民」、「反對稻米進口」等字條, • 2004年被胞弟檢舉而被逮捕;經二審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十月,併科罰金十萬元,2006年入獄服刑 • 2007年6月經陳水扁總統特赦出獄。 • 2007年8月發表新書《白米不是炸彈》 • 2007年12月與繼母的女兒結婚

  45. 動動腦:你同意特赦楊儒門嗎? • 贊成者: • 楊儒門是替弱勢的農民發聲,與一般刑事犯罪不同,是良心犯 • 17起爆炸案中只有三起有殺傷力,無心傷害別人。 • 成為我國與美國談判的籌碼,美國不再堅持要我國立即開放稻米市場。 • 反對者: • 造成社會大眾恐慌,且有炸彈是有足夠的威力造成死傷。不應該「英雄化」 • 不能以「社會正義」的口號合理化犯罪。

  46. 四次較有殺傷力的炸彈

  47. 反全球化運動的特色 1.唯一的共識:反全球化 ※此外並無一致的意識型態。 2.參與的人士:形形色色,包括環保論者、勞工階級、改革分子、女性主義者與反美人士等。 3.宣傳方式:運用網路。 4.組織:不固定,平常隱藏在網路中,必要時才組織動員。

  48. 補充:参、全球化與區域發展(南一版) 一、全球化中的不均衡發展 (一)經濟發展的差距 1.商品流動的不均衡 2.企業成長的不均衡 3.生產分工的不均衡

  49. (二)文化傳播的不均衡 1.文化麥當勞化現象 2.強勢國家的文化傳播 (三)資訊機會落差 1.世界各地存在著所謂的「數位落差」(digitaldivide)。 2.目前全球仍有相當多的貧窮人口,沒有購買電腦基本設備的能力。 數位落差是指是否擁有網際網路資源的人口比例差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