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第 3 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 3 章 国际贸易政策. 【 学习目标 】.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和构成,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史,掌握自由贸易政策及其理论基础,掌握保护贸易政策及其理论基础;理解当代贸易政策及贸易理论的新发展,能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国际贸易政策的差异性。. 【 引例 】.

ull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 3 章 国际贸易政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3章 国际贸易政策

  2. 【学习目标】 •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和构成,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史,掌握自由贸易政策及其理论基础,掌握保护贸易政策及其理论基础;理解当代贸易政策及贸易理论的新发展,能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国际贸易政策的差异性。

  3. 【引例】 • 二战刚结束时,日本的汽车年产量不足1.5万台,仅占同期美国汽车生产量的0.2%。至1980年,日本汽车生产量超过1000万台,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当时美国生产的汽车在日本市场仅占1%的份额, 而日本汽车以其优越的品质,在美国挤占了近1/3的市场。日本出口产品的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成功实现产业升级。伴随着产业结构优化,日美贸易摩擦更是日趋紧张,由微观经济摩擦转向宏观经济摩擦。这一时期,为了挽回这一局面,向来奉行自由贸易政策的美国政府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逼迫日本签订自愿出口协议。在此基础上,美国提出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由此,日本签订“广场协议”。日美贸易摩擦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4. 对外贸易政策的定义和构成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它从总体上规定了该国对外贸易活动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均立足于本国国情,并为本国的政治经济服务。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促进和保护本国的市场,扩大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促进本国的产业结构的改善,积累资金,维护本国对外交往中的政治关系。

  5. 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6. 第一节 自由贸易政策及其理论基础 一、19世纪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谷物法》的废除 (一)废除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 (二)减少应税商品数目,降低关税税率

  7. (三)取消贸易垄断,下放贸易经营权 (四)建立多边优惠贸易关系 1860年《科伯登》条约 “最惠国待遇”条款

  8. 19世纪,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

  9. 自由贸易理论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一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换。 ” • —— 亚当.斯密, • 1776

  10. 背景知识 •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Adam Smith (1723-1790)

  11. 基本概念 • 所谓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是指,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绝对优势可间接地由生产成本来衡量: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要少,该国就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

  12. 基本观点 •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 •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因此,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认为自由贸易能有效地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一切限制贸易自由化的措施都会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并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民福利。

  13.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间的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优势。那么如果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英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英、美之间还会不会产生贸易呢?如果两国发生贸易,英国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呢?贸易利益从何而来?绝对优势理论回答不了这些问题。

  14.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另一个国家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进行贸易。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1871年,大卫·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其中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15. 基本概念 • 所谓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 比较优势还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用公式表示则可写成: 如果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同样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反之,则只有比较劣势。

  16. 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 • “比较优势”学说不仅在理论上更广泛地论证了贸易的基础,在实践上也部分解释了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

  17. 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 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 H-O理论: 又称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或 Heckcher-Ohlin theory 核心思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18. H-O理论的基本观点 如果一国资本相对丰富、价格便宜,劳动相对稀缺、昂贵,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国劳动相对丰富、价格便宜,资本相对稀缺、昂贵,则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国际分工后,贸易双方均可获利。

  19. 两国要素禀赋不同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不同 供给能力不同 两国商品相对价格不同 比较优势不同,各自生产和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两国发生贸易往来 H-O理论分析思路

  20.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又称: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 萨缪尔森在《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1948)一文中,在H-O定理的基础上,考察了国家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论证了自由贸易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该理论被称之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定理)。

  21. A国(K丰裕) 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 商品X 商品Y 资本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出口X 进口Y 扩大X生产 减少Y生产 要素投入增加 释放要素 需求较少的L 供给较少的K 供给较多的L 需求较多的K K价格上升 L价格下降

  22. B国(L丰裕) 商品X 商品Y 资本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进口X 出口Y 减少X生产 扩大Y生产 释放要素 要素投入增加 供给较多的K 供给较少的L 需求较少的K 需求较多的L K价格下降 L价格上升

  23. r= PX *MPKX= PY *MPKY W= PX *MPLX= PY *MPLY MPKX=r/PX MPKY=r/PY MPLX=W/PX MPLY=W/PY 实际报酬=边际产出(边际生产力)

  24. 第二节 保护贸易政策及其理论基础 一、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在欧洲国家普遍实行的 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 其理论基础是以托马司·孟(Thomas. Mun) 等为代表的重商主义。

  25. 货币差额论 早期的重商主义 晚期的重商主义 贸易差额论

  26. 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在一国范围内这种财富的绝对 量不会增加,要使财富增加必 须进行出口贸易

  27. 重商主义的合理性 第一,看到了货币在商品经济中重要作用。 第二,贵金属是价值的代表。 第三,强调了鼓励出口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28. 重商主义的三大缺陷 第一,片面强调了出口会增加贵金属的流入的作用,忽视了在没有货币储存、国内商品供应没有增加的条件下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第二,错误地把贵金属直接等同于物质财富。 第三,割裂了进出口之间的依存关系。 过多的出口 →国内市场供应减少 →国内 物价上升 →出口商品竞争力减弱 →出口 减少 →贵金属流入减少; 过多的出口 →国内价格上升, 即国际价 格下降 → 进口增加 →贵金属流出增加

  29. 二、保护幼稚工业的贸易政策 (一)保护幼稚工业贸易政策的实践 缺乏和英国抗衡 的竞争力 1. 原因 2. 政策内容 高关税 李斯特的幼稚 工业保护论 3. 理论基础

  30. (二)保护幼稚工业政策的理论基础 1.对古典自由贸易论理论的批评 忽视了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 强调当前利益,忽视了民族的长远利益 片面夸大了自由竞争的作用,忽视 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

  31. 2.保护的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是国家兴衰的关键;必须实行保护贸易 政策,促进生产力的加速发展;“精神资本”是 生产力不可忽视的因素。 3.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

  32. 农工商时期 4.保护对象与时间的选择 农工业时期 农业时期 畜牧时期 原始未开化 时期

  33. 5.保护幼稚工业的主要手段 关税

  34. (三)评价 (1)推动了德国工业经济的发展 (2)对发展中国家制定外贸政策有积极影响 (3)不同国家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性的观点具有积 极意义 (4)生产力论包含非物质因素的观点是一大创新 (5)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标准太片面 (6)过分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5. 三、超保护贸易政策 19世纪末—二战期间 (一)原因 资本主义垄断形成,世界市场竞争激烈; 各国极力保护国内市场,争夺外国市场。

  36. (二)政策特点 保护产业: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的 垄断产业 保护对象:垄断资产阶级 保护手段:多样化 具有侵略性的保护贸易政策

  37. (三)理论基础—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论 1. 生平: 曾任过英国财政大臣顾问,英格兰银行董事和人寿 保险公司董事长。 先是自由贸易主义的拥护者,经济大危机后成为超 保护贸易论的代表人物。 1936年发表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流通论》, 书中的观点为西方各国制定超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 理论依据。

  38. 2. 理论的基本观点 (1)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 第一,一切生产要素都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假设在 现实经济中不存在。 第二,国际贸易收支自动调节平衡的观点忽视了 贸易顺差的重要性。

  39. (2)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第一,经济危机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引的。 第二,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造成的。 第三,只有国家干预经济才能解决有效需求 不足。 第四,政府实行超保护贸易政策,争取外贸 顺差。

  40. (3)投资乘数论 1 投资乘数:K=————————— 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C(消费)∕ △Y(收入) △Y= △I(投资)×K

  41. (4)外贸乘数论 假定: △X为出口增加额, △M为进口增额; 据投资乘数公式则有: △Y=【 △I+( △X—△M)】· K 当 △I一定时,外贸顺差( △X—△M)也 能对国民收入的增加起到倍数作用。

  42. 四、新贸易保护政策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 保护贸易的理论和政策都出现了新的发展,称其为 “新贸易保护主义。

  43.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 1.“公平贸易”成为贸易保护政策的新理念 2.贸易保护制度法律化 3.贸易保护政策综合化 4.从单边政策的保护发展到多边贸易体系 下的保护 5.贸易保护政策隐蔽化 6.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

  44. 新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基础 战略性贸易政策 其核心观点是,通过关税、出口补贴等政府干预, 支持企业进入战略性产业内,形成竞争优势,扩大 产品出口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5. 没有补贴的理论模型 空客公司 生产 不生产 -5万 0 生产 B A 100 波音公司 -5 100 0 C D 0 0 不生产

  46. 政府对空客予以补贴的模型 空客公司 不生产 生产 0 20万 生产 -5 A 波音公司 100 B 125 0 D 不生产 0 C 0

  47. 国际服务贸易 1972年9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高级专家对贸易和有关问题报告》中首次提出服务贸易概念 1974年,美国在其《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中使用了“世界服务贸易”的概念。 IMF定义:基于国际收支统计的定义从国际收支平衡出发,以国境为界进行划分的,对居住或生活、工作在另一国境的人销售的服务被当作是国际服务贸易。

  48. 美国麦肯锡

  49. 服务贸易的分类 关贸总协定的分类 以服务的“移动”来分类… • 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服务 • 对商品实物具有补充作 用的服务 • 具有商品属性却与其他 商品无关联的服务 • 对商品实物形态具有替 代功能的服务… • 分离式服务 • 需要者所在地服务 • 提供者所在地服务 • 流动的服务 服务贸易…

  50. 根据提供服务的方式不同,GATS将服务贸易分成四个类型:根据提供服务的方式不同,GATS将服务贸易分成四个类型: 跨境交付 商业存在 境外消费 自然人流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