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创新管理 推动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

创新管理 推动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 晋江养正中学. WWW.YANGZHENG.COM.CN. (一)试点阶段( 2000—2001 年). 学生层面的目标:.   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服务,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层面的目标:.   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的突破口,精心打造、突出特色。. (一)试点阶段( 2000—2001 年). 研究实践:.   以 2000 年 9 月入学的高一年两个班级作为试点,从教师的配备、学生研究课题的论证等方面作出全面安排,共确立了 14 个学生研究课题。. 研究导向:.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创新管理 推动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创新管理 推动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 晋江养正中学 WWW.YANGZHENG.COM.CN

  2. (一)试点阶段(2000—2001年) 学生层面的目标:   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服务,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层面的目标:   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的突破口,精心打造、突出特色。

  3. (一)试点阶段(2000—2001年) 研究实践:   以2000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两个班级作为试点,从教师的配备、学生研究课题的论证等方面作出全面安排,共确立了14个学生研究课题。 研究导向:   走出校门,到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发现与体验,去获取、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4. (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 课程开设的时间要求: 2001—2002学年,在新高一年全面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2003年9月起,全校按省教育厅《全日制普通中学课程计划》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

  5. (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 阶段主要工作: 1.完善学校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养正中学研   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同时召开各类会议,向全校教   师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内容、方法。 2.出版一学年8期的“研究性学习”小报----- 《求索》 3.2003—2004学年度起开设年度制(一学年每位学生完成一   个课题的研究)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6. (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 阶段研究特点:   学校宏观调控,教务处牵头、指导,年段组织协调,学生自主提出课题与教师提供课题供学生选择相结合。

  7. (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 阶段研究成效: 1.2001——2002学年,共确定了188个课题,并评出16个优秀课题; 2002—2003学年度高一确定150个课题,评出优秀课题12个; 2003——2004学年,2004——2005学年,2005——2006学年   高一、二年分别评出优秀课题23个、23个、25个。 2.研究性学习的理念逐步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学科课堂教   学中自主、合作与探究不断得到体现和加强。

  8. (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 阶段研究成效: 3.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从开题、过程到结题通   过网页组织起来,并上传到校园网,同时通过网页上的讨   论区或发邮件的形式进行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研究。通过   对信息的搜索、复制、下载、交流、展示汇报等实践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9. (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 阶段研究成效: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我校学生制作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金井围头地区防护林带树种——木麻黄的生态调查》网站,在2004年12月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主题网站展评活动中获得    。该课题的调查论文发 表在2005年《》第72期(CN54-1034/G, ISSN 1009-8305)。 二等奖 少年发明与创造

  10. (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 阶段研究成效:   学校还组织骨干教师每年在优秀课题评选的基础上,挑选出有创新点的课题进行引导、提升,形成“青少年创新大赛”的参赛项目,在07年获得突破性的成绩,我校学生黄林同学获得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   ,许金镇同学荣获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   。 一等奖 三等奖

  11. (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 阶段研究成效:   在学校网站上的课题研究栏目里开辟了研究性学习案例专栏,每年将优秀课题活动全过程以网页的形式组织起来并上传,为学生老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优秀案例,解决了教师因没有传统教材而难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困难。

  12. (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 阶段研究体会:   回顾这一阶段的历程,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能走上正轨并取得良好的成绩,这得益于学校的重视,得益于在组织形式、制度管理上的不断探索: 1、建立领导小组   学校建立起由校长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和年段领导组,领导组各成员分工明确,且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过程落实、实施检查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13. (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 阶段研究体会: 2、规范实施制度   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学校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实现课程实施制度化,如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课程建设档案制度(课题情况登记表、课题计划表、资料收集记录表、活动过程记录表、自我总结表、评价表、课题研究总评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表、开题报告评价表、考勤表、网络教室与图书馆登记表)、课程实施情况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指导的经验交流制度,涌现出一批教师成果,如研究性学习选题《 》文章发表于《福建教育》,文章从研究性学习选题的切入,结合本校研究性学习的典型案例做了明确的阐述,为兄弟学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经验。 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

  14. (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 阶段研究体会: 3、发挥年段的管理作用   发挥年段在组织、统筹、协调上的作用,强调年段对指导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管理上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管理方式。

  15. (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 阶段研究体会: 4、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转变教育观念   为了确保研究性学习有效、健康地开展和实施,我校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积极创新校本培训的方式,如把教研组与备课组的研究与教师论坛相结合,先后举办几期教师的“”,注意发挥骨干教师在培训中的作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质的转变。 研究性学习论坛

  16. 我校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及其思考 晋江养正中学教务处 2005年9月7日

  17. 提 纲 • 一、关于研究性学习 • 二、我校研究性学习的管理 • 三、我校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8. 三、我校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1、课题选题方面:课题选择不当 关于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价值性问题 建议:以小见大、突出校本及地方特色、贴近时代关注生活 2、课题研究方面:研究方法单一、研究过程不规范   包办和放任自流都不可取   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的指导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重要渠道   指导教师要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

  19. 研究方法:实验法、试验法、调查法(问卷、访谈)、观察法、文献法、比较法等 • 关于调查法和实验法

  20. 例一:中学生对教师穿着的看法 • 教师穿着很重要 •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 • 结论

  21. 例一:中学生对教师穿着的看法 • 1、已有结论(研究综述)——文献法 收集网络、文献资料: 1、学生喜欢的教师形象 2、教师着装色彩起到的作用 3、教师着装魅力何来 4、女教师穿着应注意的问题

  22. 例一:中学生对教师穿着的看法 • 2、研究过程 (1)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确定对象—发放问卷—    回收问卷—数据处理—提炼结论 注:抽样调查(简单抽样与分层抽样) 学生看法差异性(性别、年龄) 教师问卷(看法差异性:科类) 学生与教师的比较

  23.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研究方法多样化)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研究方法多样化) (2)访谈调查:学生、教师与其它社会人士(注意选取对象的代表性及广泛性) 也可以请他们就上述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解读

  24.  (3)拍照记录 现状、服装店推荐、成功范例、也可包括过程全     程记录 3、结题(论文、图片、调查资料等)

  25. 思考:关于调查法 • 数据: 来源科学——遵循统计要求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处理规范——差异性、相关性研究 表达形象——框图、饼图

  26. 例二、来自新西兰的案例高凌飚 张春燕 • 新西兰的中学科学课程中,每学期都有两周共10节课的时间,供学生进行专题学习活动。 • 新西兰汉密尔顿市一所普通公立中学的初三班。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只是简单地交代,下来的两周是专题学习时间,请全班学生共同做一个探究,做什么,怎么做都由学生们决定,只要与科学有关系,又有条件能做好就行了。

  27. 第一步:选题 • 老师建议,学生们可先分组设想有什么可以做的课题,然后再一起讨论决定研究课题。按照老师的建议,第一、二节课,全班学生(28人)分成8组提设想,大家海阔天空地想了20多个题目,然后再分为4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定一个自认为最合适的课题,最后由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报告他们的课题和设想,全班同学一起比较、评议,再投票决定选择哪一课题。

  28. 第一步:选题 • 在这两节课中,老师在各个组巡回,主要是听学生的讨论,有时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课题的实际可行性,如:做你们建议的课题需要些什么器材?要多长时间?花多少钱?有没有安全问题?有一组学生想分析橄榄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碰撞问题,请老师帮忙出主意。老师就要他们想想物体的碰撞有多少种情况,橄榄球运动员的碰撞应属于什么情况,碰憧有什么规律,到什么书上可以找到有关的资料,等等。

  29. 第一步:选题 • 经过这样的讨论和投票,学生们决定做“市场上哪个牌子的洗衣粉洗涤效果最好”这一课题。

  30. 第二步: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 下来的两节课,学生们分组讨论探究的方案,在许多问题上都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如市场上最常见的洗衣粉有哪些,要用什么规格的洗衣机进行洗涤,用什么样的洗涤程序,水温多少,洗衣粉应放多少,用什么样的布作为洗涤对象,等等。多小组讨论的问题不尽相同,也不全面,但全班的问题合在一起,就把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到了。

  31. 如在讨论洗什么的问题时,开始有人提议洗校服,但是,校服有新旧、大小之分,不行,被否决了;后来又提议用一般衣服、用几块不同的旧布,等等,都又由于难以控制实验条件而被否决了;不过,同学们也觉得,用布比用衣服容易保证实验条件相同,因此决定用布,并不断补充控制条件:如布要都是新的,颜色相同,大小一样,再弄得一样脏;但都用浅色布也不行,不能全面说明洗涤效果。如在讨论洗什么的问题时,开始有人提议洗校服,但是,校服有新旧、大小之分,不行,被否决了;后来又提议用一般衣服、用几块不同的旧布,等等,都又由于难以控制实验条件而被否决了;不过,同学们也觉得,用布比用衣服容易保证实验条件相同,因此决定用布,并不断补充控制条件:如布要都是新的,颜色相同,大小一样,再弄得一样脏;但都用浅色布也不行,不能全面说明洗涤效果。

  32. 第三步:研究过程 • 最后,他们买了五块颜色和深浅不同的布,裁成同样大小,弄得同样脏,然后用相同型号的洗衣机在同样的水量、温度、程序、洗衣粉量之下洗涤。又如,在比较洗涤效果时,应把布一起放在光线相同的地方,相互比较,再与一小块没有弄脏过的同颜色新布作比较,等等。

  33. 第三步:研究过程 • 根据超级市场提供的资料,学生们选了4种销量最大的洗衣粉进行比较。因为学校里没有4台相同的洗衣机,就让几位同学带回家中去洗,还派了监督人,保证洗的方法程序符合预先计划安排。第一次洗出来的结果怎样也看不出差别,有的同学就打算下结论。这时,老师就提醒大家注意,是否这样一次实验就可以下结论了。

  34. 第三步:研究过程 • 全班又进行讨论。大多数同学认为只做一次实验,洗衣粉的用量只有一种,下结论太早了。于是决定逐步减少洗衣粉的量,再重复做实验。前几次结果都看不出差别,直至第四次才看出差别。

  35. 第四步:撰写研究报告 • 然后,老师要求每个小组写一份研究报告,要写明研究的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一研究,做的方法和过程,对比的方法和过程,得到什么结论。报告是集体讨论写出来的,全部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们比较,哪一份有什么优点,选出最好的一份,并让这个小组把别人的优点都吸收过来,得出一份代表全班的报告。

  36. 第五步:成果推广 • 利用教师周会的时间,该小组的三名学生向全校老师做了一次很生动的报告。一个月后,新学期开始了,老师提醒学生看看上学期的活动有没有影响。怎样做老师没有说,同学们经过讨论,决定对老师们进行调查。他们在校门口给老师发调查表,内容是“你最近有没有买洗衣粉?如果买了,买的是什么牌子?”结果,买洗衣粉的老师中有80%买了他们证明洗涤效果最好的那种。

  37. 思考:关于实验法 • 1、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观察事物变化,获取事实材料的方法。因为有控制,使得实验法在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方面比其它方法更有效。

  38. 思考:关于实验法 • 2、自变量:不同品牌的洗衣粉 因变量:洗涤效果 因变量的测量:观察比较 相关变量的控制:洗衣机的质量、洗衣的程序(包括时长)、水量、水温、洗衣粉的用量、布料的质地等。

  39. 思考:关于实验法 • 控制主试效应及被试效应的产生:“双盲”控制。 • 关于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设置

  40. (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二)新课程计划颁布后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6年)   这几年学校对研究性学习工作的探索,为新课程的到来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积累了大量的管理实践经验,比如,从教师为学生提供选择课题到师生共同确定课题;课题小组组织形式从行政班发展为教学班等。

  41. 1.深化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占15个学分。2006年8月,结合我校自行组织的新课程实验培训会,邀请我校经验较丰富、取得明显成效的曾达颖老师为实验年段教师作《开放教育模式下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及精品课题形成的认识。

  42. 2.创新学生培训形式   以往我校对新高一年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训均采用电视直播的形式,效果不甚明显。2006年8月,我校改变了2001年以来的对学生培训的形式,结合新生入学训练,由年段先对各行政班班主任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上,要求班主任结合培训的认识,自行制作ppt,负责对本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训。此举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为我校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43. 3.开发网上活动与管理平台,创新管理形式 2006年12月,我校在深入研究,仔细论证的基础上,开发了“养正中学研究性学习网”,将实验年段128个研究课题全部上传。 该网站采用OBlog博客系统作为平台,根据我校的实际需求作了适当的修改。网站有几百个模版, 每个课题研究小组只需在平台上以课题名注册一个博客,再经过简单的设置或修改,即可在平台上建立本组个性化的课题网站,利用博客发表日志的功能,学生可以将本组的活动方案、活动过程、阶段成果或者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发布在这个网站上,指导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活动进行的情况,并在网上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或解答学生的问题。

  44. 3.开发网上活动与管理平台,创新管理形式 养正中学研究性学习网的开通, 一是帮助课题小组成员更快捷、全面了解本课题研究进程及方向; 二是有助于全校各研究性学习小组相互了解、借鉴; 三是有助于指导教师及时与课题组成员的交流与沟通; 四是有助于学校实现对研究性学习的管理与指导。 该网的开通与运作,充分体现了我校信息技术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丰富了新课程实验下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构建。

  45. 4.创新管理机制   实验年段于2007年1月制定了《研究性学习管理细则》,细化了实验年段研究性学习管理小组、班主任、指导教师、课题组长及信息员的职责,并对学分认定及相应的奖励措施作出明确规定。在《细则》实施过程中,管理小组还创新工作机制,制定了《指导教师考核表》、《教师指导登记表》及《网上阅评表》,利用博客系统强大的管理统计功能,随时动态地掌握所有研究小组的研究进程,在宏观方面对研究学习进行及时的指导和调整。

  46. 5.创新评价机制   为进一步推进年段研究性学习课程,推动研究性学习网上管理,激励更多的优秀课题脱颖而出,营造“出成果、出精品、有特色”的良好氛围,实验年段研究性学习管理小组制定了《研究性学习优秀课题评选办法》。“办法”对课题的评选分年级优秀课题和学校优秀课题两种。   年级优秀课题的评选由非本班科任教师和2名非本班学生组成评委组,由一名教师任评委组长,要求各评委认真做好听评记录,按课题呈现的完整性(开题报告、活动记录、成果展示、结题报告、课题评价)、课题的实际意义、网页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选,最后由评委组组长召集评委对各课题进行评议,每班评出2个优秀课题(分一二名),并附上评选2个优秀课题的具体意见。

  47. 5.创新评价机制   学校优秀课题的评选由年级研究性学习管理小组的7名成员,根据“研究性学习网”运行以来对课题监测情况及所提建议的整改情况,从所属管理小组中的课题各推出3个,并附上推荐课题的正面意见。然后组长将21个课题汇总列表,分给7名管理小组成员,进行第二次评比,要求各成员二次评审时,需列出21个课题的排列名次,并对另6名成员推荐的其他18个课题附上评选的正面意见。二评后,由管理小组根据各课题名次的平均值,评出1—21名,并整合各成员对该课题的意见,其中,前10名为学校优秀课题。获奖课题与年段各班优秀课题对照,如各班优秀课题第一名与学校获奖课题重复,则该班年段优秀课题取第二名,两名全重复者,该班无年段优秀课题。选出校、年段两级优秀课题后,组织优秀教师综合各课题评价意见拟出该优秀课题的颁奖词,以起激励、示范作用。

  48. 6. 打造特色与示范辐射 2007年5月12日承办了晋江市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    ,得到上级主管领导与兄弟学校领导的赞赏。 现场会

  4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课题: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管理:从粗放到规范、全过程监控

  5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绩与不足同在 困难与希望并存 观念的转变难,观念转变为教学行为更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