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電解次氯酸水基礎研究 與其殺菌效果之探討

電解次氯酸水基礎研究 與其殺菌效果之探討.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系 徐菁輿、方煒、謝宗勳 報告人:謝宗勳 2005 生機論文發表會. 前言. 採取有隔膜方式電解 可分別於陰極與陽極產生鹼性水與酸性水 當水中加入氯系電解質時產生的鹼性水 pH>10, 產生的酸性水 pH<3 。 兩種水都可用於滅菌 有學者使用強酸水於茄科作物的灌溉殺菌,發現滅菌效果佳,但對植物同樣造成傷害。. 前言. 採取無隔膜方式電解可產生次氯酸水

ursal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電解次氯酸水基礎研究 與其殺菌效果之探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電解次氯酸水基礎研究與其殺菌效果之探討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系 徐菁輿、方煒、謝宗勳 報告人:謝宗勳 2005 生機論文發表會

  2. 前言 • 採取有隔膜方式電解 • 可分別於陰極與陽極產生鹼性水與酸性水 • 當水中加入氯系電解質時產生的鹼性水pH>10, 產生的酸性水pH<3。 • 兩種水都可用於滅菌 • 有學者使用強酸水於茄科作物的灌溉殺菌,發現滅菌效果佳,但對植物同樣造成傷害。

  3. 前言 • 採取無隔膜方式電解可產生次氯酸水 • 次氯酸水為含高濃度次氯酸分子(HOCl)的水,其殺菌效果強於含次氯酸根離子(OCl-)的水(漂白水即次氯酸鈉),在日本頗受醫界重視。 • 基於其容易製備,且酸鹼度範圍適合於植物栽培,有極大機會可作為灌溉時使用。 • 本研究僅探討次氯酸水的製備,並討論其殺菌效果,栽培時使用次氯酸水的研究尚未見發表,可作為後續研究方向。

  4. 殺菌技術改良-無隔膜電解水 • 次氯酸鈉中的有效游離氯,由於pH的關係幾乎會變成次氯酸根離子(OCl-),為提高殺菌力不得不使用200 ppm或以上之高濃度 • HOCl及OCl-同為有效游離氯,但HOCl的殺菌力為OCl-的80倍 • 無隔膜電解水之pH值在4.0~6.5間,幾乎100%以殺菌力強的次氯酸分子形態(HOCl)存在,因此無隔膜電解水才能具有50~80 ppm之低濃度但具高殺菌力

  5. pH和游離有效氯的存在比 無隔膜電解水 (呂,2003)

  6. 電解次氯酸水(無隔膜電解水) • 將菌液與電解次氯酸水的比例為1:5及1:10進行殺菌活性比較時,電解次氯酸水水量比例增加時,其殺菌力愈高,作用時間愈長殺菌力亦愈好 • 無論避光或者是照光儲存7~14天,或者是將此水於60℃加熱30分鐘,都可以一樣有其殺菌效果 • 証明對殺死念珠菌、大腸桿菌、鏈球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相當有效 (梁,2001)

  7. 本研究測試之菌種 • 胡蘿蔔黑腐病 • 香蕉炭疽病 • 柑橘青黴病

  8. 胡蘿蔔黑腐病 發病時之實體照片 (http://www.vegst.sh.cn/main/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65)

  9. 香蕉炭疽病 發病時之實體照片 (http://wwwzjou.edu.cn/te/zbjx/QUERY/images/xiangjiao/tangju.htm)

  10. 柑橘青黴病 發病時之實體照片 (http://www.zjou.edu.cn/te/zbjx/QUERY/images/ganju/qingmei.htm)

  11. 研究設備 • 長柱型石墨電極 • 電極規格:長度200 mm及600mm,截面積100 mm2

  12. 電源設備:裝置A與裝置B

  13. 其他儀器與材料 • pH量測計:HANNA - pH/EC/TDS Temperature • ORP量測計:B&C Electronics – pH/ORP meter • 導電度計: B&C Electronics – conductivity meter • 電解質:NaCl, KCl, CaCl2.2(H2O)等

  14. 研究方法 • 導電度與鹽類濃度關係之試驗 • 極距與電流大小之關係試驗 • 有隔膜電解之試驗 • 無隔膜電解試驗 • 無隔膜電解水之保存性試驗 • 無隔膜電解水之殺菌效果

  15. 導電度與鹽類濃度關係之試驗 • 使用裝置A與1公升之玻璃容器 • 分別加入NaCl 、KCl及Ca(Cl)2.2(H2O)調成NaCl、KCl及Ca(Cl)2濃度為2~30 ppt( part per thousand ) • 間隔2 ppt量測一次溶液導電度 • 觀察其變化並算出其關係式

  16. 極距與電流大小之關係試驗 由測出之電流推測其關係式

  17. 無隔膜電解試驗 使用裝置A,容量1升,電極長度200 mm,極板距離8 cm 電極沒入溶液中120 mm 利用不同的工作電壓,觀察其pH、ORP、溫度及電流之變化;電解至pH值無法下降為止,測其所需要的時間之變化 改變極距為2cm,分別於6、18及29V下電解NaCl、KCl濃度分別為3、4ppt,觀察縮短極距降低電壓之效果

  18. 無隔膜電解水之保存性試驗 • 以NaCl及KCl為電解質電解過後的弱酸性電解水,分別用保特瓶於避光之環境下保存,將水分為密閉及開放狀態,相隔一天量測pH值及ORP值 • 觀察其變化,進一步驗証是否無隔膜電解水之保存性良好

  19. 無隔膜電解水之殺菌效果 • 利用不同pH值之無隔膜電解水 • 觀察是否能抑制黑腐病菌、炭疽病菌及青黴病菌孢子之發芽 • 此部分實驗由農業試驗所植病系研究人員協助完成

  20. 測試抑制病菌發芽率實驗步驟 • 在斜面試管上培養黑腐病、炭疽病菌及青黴病菌7-10天左右,觀察其產孢情形 • 以移植針刮取少許孢子於無菌水(CK)及各pH值之水中,以震盪器搖盪均勻 • 顯微鏡下觀察,使各處理之孢子懸浮液濃度調整1μl為20個孢子左右 • 各處理取20μl孢子懸浮液(大約300~400個孢子左右),滴於消毒好之載玻片上,每處理6重覆。炭疽病菌之第二、三次實驗中另加2% CV8-juice混合於各處理中 • 將載玻片置於消毒過的玻璃培養皿內,隔水保濕,於室溫下12~16小時後觀察其發芽情況 • 經12~16小時後,逢機計算100個孢子之發芽率

  21. 導電度與鹽類莫耳濃度之關係 • 實驗得出的數據可導出一公式: • EC = m × C 其中: EC:單位 ( S/m ) m:圖之斜率 C:NaCl、KCl及Ca(Cl)2莫耳濃度 NaCl:EC = 11.815 × C KCl:EC = 9.3376 × C Ca(Cl)2:EC = 18.412 × C

  22. NaCl Ca(Cl)2 KCl

  23. 極距與電流大小之關係試驗

  24. 於NaCl 1ppt下極距與電流大小關係圖

  25. 電流極距與電流大小之關係 • 電流大小與極距呈負相關 • 在相同的極距下,電流與電壓、導電度和極板面積都是成一次方正比 • 電流=常數×電壓×導電度×極板面積×距離函數 • 將常數併入距離函數之後,求出距離函數f(d) I=V × C × A × f(d) I為水中通過之總電流,安培(A) V為外加電壓,伏特(V) C為導電度,S/cm A為極板總面積,單位為cm2 其中, f(d)=-4×10-5×ln d+1×10-4 (以NaCl為電解質, R2值為0.9902) f(d)=-3×10-5×ln d+9×10-5 (以KCl為電解質, R2值為0.9702) f(d)=-2×10-5×ln d+6×10-5(以Ca(Cl)2為電解質, R2值為0.9728) d為極距,cm

  26. 無隔膜電解水試驗

  27. 無隔膜電解水試驗使用NaCl為電解質 電壓:18, 29, 39, 49, 59 V 濃度:0.5, 1, 2, 3 ppt

  28. 於18V NaCl濃度與pH值之關係

  29. 於29V NaCl濃度與pH值之關係

  30. 於39V NaCl濃度與pH值之關係

  31. 於49V NaCl濃度與pH值之關係

  32. 於59V NaCl濃度與pH值之關係

  33. 無隔膜電解水試驗-使用NaCl為電解質 • 於濃度0.5ppt各電壓下電解,其pH值可達5.5以下,但需要較長的時間,約略40~50分鐘左右,電解時間過長,會使電解水過熱,間接影響其ORP值 • 於濃度3ppt下電解,約15分後,其pH值約停留於6左右,根據之後的殺菌試驗,此pH之水擁有最佳殺菌效果

  34. ORP 變化圖 以18 V電解各濃度之比較 以59 V電解各濃度之比較

  35. 溫度變化圖 以18 V電解各濃度之比較 以59 V電解各濃度之比較

  36. 由於電解時產生熱能,使得水溫上升;電流愈大,水溫的上升愈加快速由於電解時產生熱能,使得水溫上升;電流愈大,水溫的上升愈加快速 • 其電能轉換熱能的公式為E=I*T*V 其中E = 電能(焦耳 J) I = 電流(安培 A) T = 電解時間(秒) 1J = 0.24cal 1cal = 使每1克的水上升一度C

  37. 電流變化圖 以18 V電解各濃度之比較 以59 V電解各濃度之比較

  38. 改變極距及降低電壓之NaCl無隔膜電解 • 改變極距為2cm於NaCl濃度下3ppt進行試驗,分別通以電壓6、18及29V,觀察其結果 • 同時縮短極距及降低電壓一樣可達到電解之效果 • 但因為極距縮短,水中電流及水溫度會提高

  39. 無隔膜電解水之保存性試驗

  40. A組無隔膜電解水密閉及開放隨時間變化之pH值及ORP比較A組無隔膜電解水密閉及開放隨時間變化之pH值及ORP比較 NaCl濃度為0.5 ppt下以49V電壓予以電解35分鐘後所得的水

  41. B組無隔膜電解水密閉及開放隨時間變化之pH值及ORP比較B組無隔膜電解水密閉及開放隨時間變化之pH值及ORP比較 NaCl濃度為1 ppt下以49V電壓予以電解35分鐘後所得的水

  42. C組無隔膜電解水密閉及開放隨時間變化之pH值及ORP比較C組無隔膜電解水密閉及開放隨時間變化之pH值及ORP比較 KCl濃度為0.5 ppt下以49V電壓予以電解35分鐘後所得的水

  43. D組無隔膜電解水密閉及開放隨時間變化之pH值及ORP比較D組無隔膜電解水密閉及開放隨時間變化之pH值及ORP比較 KCl濃度為1 ppt下以49V電壓予以電解35分鐘後所得的水

  44. 無隔膜電解水之保存性試驗 • 由pH值來看,密閉較開放式之pH值上升較緩慢;密閉式之pH值上升至6左右變趨於平緩,而開放式之pH值會上升至7.5左右便停止 • 由ORP值來看,密閉與開放式之ORP變化並沒有顯著的差別;0.5 ppt之NaCl及KCl之ORP值上升至400~500左右便趨緩;1 ppt以上之NaCl及KCl之ORP值上升至800~900左右便趨於緩和

  45. 生成無隔膜電解水製備濃度與工作電壓之探討-pH生成無隔膜電解水製備濃度與工作電壓之探討-pH 低電壓:18 V; 高電壓:59V 低濃度:0.5 ppt; 高濃度:3 ppt

  46. 生成無隔膜電解水製備濃度與工作電壓之探討-ORP生成無隔膜電解水製備濃度與工作電壓之探討-ORP 低電壓:18 V; 高電壓:59 V 低濃度:0.5 ppt; 高濃度:3 ppt

  47. 無隔膜電解水殺菌效果 • 第一批水:pH 6.0, 5.61 之電解水 • 試驗一:(93.11.24)利用第一批水進行試驗,測試是否能抑制黑腐病菌、炭疽病菌孢子之發芽 • 試驗二:(93.12.13)利用存放20天的第一批水進行試驗,測試是否能抑制黑腐病菌、炭疽病菌孢子之發芽

  48. 試驗一與二:不同pH之電解水對黑腐病抑制效果

  49. 試驗一與二:不同pH之電解水對炭疽病抑制效果

  50. 試驗一與二結論 • 無隔膜電解水:對胡蘿蔔黑腐病菌沒有顯著的抑制效果 • 對香蕉炭疽病都有100%抑制效果 • 無隔膜電解水存放20天後對香蕉炭疽病病菌有99%的的抑制效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