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眼科学总论

眼科学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眼又名目, 《 说文 》 :“眼,目也”。目, 《 说文 》 :“目,人眼,象形”。 《 释名 》 :“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 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渐多。 因道教以眼为银海,故眼又名银海。. 第一节 眼科学的地位及学习方法 眼科学是研究视觉器官疾病的发生、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 重要性 : 视觉获取 90 %信息,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和社会意义。 特殊性: 眼为光学器官,透明、精细、脆弱。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眼科学总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眼科学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眼又名目,《说文》:“眼,目也”。目,《说文》:“目,人眼,象形”。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渐多。 因道教以眼为银海,故眼又名银海。

  2. 第一节 眼科学的地位及学习方法 眼科学是研究视觉器官疾病的发生、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 重要性:视觉获取90%信息,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和社会意义。 特殊性:眼为光学器官,透明、精细、脆弱。 整体性:眼通过经络与脏腑构成整体,生理上相 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

  3. 第二节 中国眼科学发展史 萌芽时期(上古~南北朝): 1、商、周时期已有眼病概念:“疾目”、“丧明”。 春秋时称盲人为“瞽人”且有“蒙”、“瞍”之分。 2、战国时已有关于眼生理、病理、治疗等记载。 《内经》奠定了眼科理论基础。 3、《神农本草经》等已有数十种治眼病药物记载。 4.《伤寒杂病论》最早记载全身性眼病;整体观 念

  4. 第二节 中国眼科学发展史 奠基时期(隋唐时期): 1、“耳目口齿科”从内、外科分离——五官科。 2、产生了眼科专著:《龙树眼论》、《刘皓眼 论准的歌》。 3、专书、丛书中眼科文献进一步丰富,《外台秘 要》首载白内障针拨术。 4、唐代已能配制假眼,《太平御览》:“唐崔嘏 失目,以珠代之”。

  5. 第二节 中国眼科学发展史 独立发展时期(宋朝~元朝): 1、北宋元丰年间,眼科成为独立专科。 2、眼科专著内容系统、详细:《秘传眼科龙木 论》、《银海精微》。 3、专书、丛书记载的眼科专篇内容更加丰富: 《太平圣惠方》:眼病60种,眼病方500首 《圣济总录》:眼科12卷,方药800首。

  6. 第二节 中国眼科学发展史 独立发展时期(宋朝~元朝): 4、金元四大家丰富了眼科的理论,促进了眼科 学的发展。 刘河间发展了玄府学说,对促进中医眼科学 的 发展有积极意义。 5、宋代已有老花镜的记载。《洞天清录》:“叆 叇,老人不辩细书,以此掩目则明” 。

  7. 第二节 中国眼科学发展史 兴盛时期(明朝~清朝鸦片战争以前): 1、眼科文献的质量、数量均大大超过以前。眼科 专著10余部(以病统证,以证统病),基础理 论体系和临床治疗学均趋于完善。 2、白内障针技术更完善和规范,并大量应用于临 床(《目经大成》)。

  8. 第二节 中国眼科学发展史 中国眼科学的近代发展概况: 晚清至民国时期: 1、1834年广州设立“广东眼科医院”,现代眼科学 迅速发展。1923年《梅氏眼科学》 2、中医眼科著作不少,但内容差,中医眼科呈萎 缩状态。 3、陈滋《中西眼科汇通》开 中西医结合眼科之先 河。

  9. 第二节 中国眼科学发展史 中国眼科学的近代发展概况: 建国以后: 1、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得到大的发展。 2、现代眼科检查治疗手段: (1)功能检查: 暗适应计、同视机、对比敏感度检测系统、视觉 电生理、多焦视网膜电图、全自动视野计、色盲 图等。

  10. 第二节 中国眼科学发展史 中国眼科学的近代发展概况: 建国以后: 2、现代眼科检查治疗手段: (2)形态学检查: 眼底荧光造影、脉络膜造影、眼科A超、B超、超声 生物显微镜、眼内窥镜、OCT、共焦激光眼底扫描 系统等。——望诊的发展

  11. 第二节 中国眼科学发展史 中国眼科学的近代发展概况: 建国以后: 2、现代眼科检查治疗手段: (3)激光技术: 氩激光、氪激光、Nd-YAG激光、泪道激光、准分 子激光等。

  12. 第二节 中国眼科学发展史 中国眼科学的近代发展概况: 建国以后: 2、现代眼科检查治疗手段: (4)治疗技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激光乳化、人工晶体(前房 、后房、折迭、注射)、玻璃体切割等。

  13. 第二章 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14. 大纲要求  掌握眼球各层组织的功能  熟悉中西医眼球名称的对照  了解眼的附属器及功能

  15. 第一节 眼 球

  16. 眼球剖面图

  17. 一、眼球壁 (一)外层 (纤维膜) 作用:①维持眼球形态; ②保护眼球的组织 1.角膜 (黑睛、黑仁、黑珠) 位置、形状 、功能 ;五层 2.巩膜:(白睛里层) 位置、形状 、功能;三层 3.角巩膜缘 位置、形状 ;重要结构

  18. 角膜分为五层 (1)上皮细胞层 (2)前弹力层 (3)基质层 (4)后弹力层 (5)内皮细胞层

  19. 第一节 眼球 一、眼球壁 (一)、外层: 2.巩膜:白睛深层。致密胶原纤维组成质坚韧。 后极部巩膜最厚1mm,眼外肌附着处最薄0.3mm。 巩膜分为: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棕黑层等三 层。

  20. 一、眼球壁 (二)中层 (色素膜、葡萄膜、血管膜)   作用:①营养眼内组织;②遮光 1.虹膜 : (黄仁) 位置、形状 、功能 基质层 组织结构  肌肉层 瞳孔括约肌(眼内肌) 瞳孔开大肌(眼内肌) 色素上皮层 瞳孔(瞳神、瞳仁)

  21. 虹膜正面图

  22. 一、眼球壁 2.睫状体:位置、形状 功能 (产生房水、调节作用)  3.脉络膜:位置、形状 功能①遮光:含丰富的色素,呈棕黑色。     ②营养(视网膜外层):含大血管层、中 血管层、毛细血管层。

  23. 眼球矢面图 睫状冠、房角、悬韧带

  24. 一、眼球壁 (三)内层 视网膜(视衣):位置、形状 、功能 、十层 ★黄斑 、视乳头 (视盘 ) ★三级神经元 :光感受器细胞、双节细胞、神经节细胞 ★视细胞: 锥细胞;杆细胞

  25. 一、眼球壁 ★视网膜的解剖特点 • 1.组织来源 • 外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 (1)视网膜→视杯: • 内层→视网膜神经组织层 • (2)视网膜的血管→中胚叶 • 2. 视网膜的血供:两个系统

  26. 视网膜显微结构及示意图

  27. 二、眼球内容物 • (一)房水 (神水) 1.房水作用:营养角膜、晶体、玻璃体;维持眼压 2.前房和后房 3.房水循环途径   睫状突 → 后房→ 瞳孔→ 前房→ 前房角→   小梁网→ 巩膜静脉窦→巩膜上静脉→血管

  28. 二、眼球内容物 (二)晶状体 (晶珠) 特点:双凸透镜,有弹性,透明(无血管) 位置: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 作用:透光、调节 晶体囊膜   构成 晶体皮质(纤维)    晶体核

  29. 二、眼球内容物 (三)玻璃体(神膏) 作用:透光、 支撑眼球。 房水、晶体、玻璃体、角膜构成屈光系统,称为屈光间质。

  30. 第二节 视路和瞳孔反射路

  31. 视路和瞳孔反射路 ◇视路 ◇视神经 ◇瞳孔反射路:光反射、近反射

  32. 第三节 眼附属器

  33. 眼附属器 作用:保护眼球——眼眶、结膜、眼睑、泪器 支配眼球运动——六条眼外肌 一、眼眶:眼眶(目眶) 深度:4-5cm。球后注射在3cm以下。 视N孔、眶上裂、眶下裂

  34. 眼附属器 二、眼睑:(胞睑、睥) 作用:保护眼球、润滑眼球。     皮肤层     皮下组织   组织结构 肌层:眼轮匝肌、提上睑肌     睑板     睑结膜

  35. 睑结膜、睑板腺、睑缘

  36. 眼附属器 三、结膜: • 组成:睑结膜、球结膜 (白睛外层) 穹窿部结膜 作用:利于眼球活动;保持眼球湿润 四、泪器: 1.泪腺(泪泉) 2.泪道(泪窍):由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    泪囊、鼻泪管组成。

  37. 泪器位置(正面)

  38. 眼附属器 五、眼外肌(眼带)  上直肌(7.9mm、动眼神经)--上转、内转、内旋  下直肌(6.5mm、动眼神经)--下转、内转、外旋  内直肌(5.5mm、动眼神经)--内转  外直肌(6.9mm、外展神经)--外转  上斜肌(滑车神经)------下转、外转、内旋  下斜肌(动眼神经)------上转、外转、外旋    由于肌肉附着在眼球上的部位不同

  39. 眼球正面图

  40. 第四节 眼球的血液供应与神经支配

  41. 眼球的血液供应与神经支配 一、血液供应 (一)动脉 :两大系统 (眼动脉、面A) (二)静脉 :三大系统( 二、神经支配 眼球受睫状神经支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