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202 Vues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 2009 年 5 月 10 日. “十五”以来,在自治区党委 、 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各级农业部门抓住机遇、努力拼搏,广西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5 年蚕茧产量全国第一, 2006 年桑园面积全国第一。 2007 年全区桑园面积 202 万亩、蚕茧产量 20.5 万吨 , 分别比 2000 年增长了 5.7 倍、 5.9 倍,其中蚕茧产量约占全国 1/4 、世界 1/5 ,成为全国蚕桑生产第一大省和重要的原料茧生产基地,创造了中国蚕业发展史上的 “ 广西现象 ” 。.
E N D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 2009年5月10日
“十五”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各级农业部门抓住机遇、努力拼搏,广西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五”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各级农业部门抓住机遇、努力拼搏,广西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5年蚕茧产量全国第一,2006年桑园面积全国第一。2005年蚕茧产量全国第一,2006年桑园面积全国第一。 2007年全区桑园面积202万亩、蚕茧产量20.5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5.7倍、5.9倍,其中蚕茧产量约占全国1/4、世界1/5,成为全国蚕桑生产第一大省和重要的原料茧生产基地,创造了中国蚕业发展史上的“广西现象”。
缫丝企业和蚕丝产量快速增加 • 广西蚕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茧丝加工业的发展。2000年全区有缫丝企业21家,年产生丝1292吨。2008年有76家茧丝加工生产企业落户广西,缫丝规模达17万绪,可消化全区蚕茧量的60%,生丝年产量达到1.4万吨,约占全国的10%,实现工业产值29亿元。 • 生丝产量由2000年的全国第14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4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成立于1964年(前身为广西蚕业指导所),是集蚕业科学研究、蚕桑良种繁育、蚕业技术推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等职能于一体的公益性农业事业单位,占地约680亩。现有在职人员188人,其中科技人员124人,有研究员8人,副研究员(高级农艺师)21人,中级职称32人。
建站以来共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47项,其中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奖17项、厅级奖20多项。 育成的家蚕品种“两广二号”、“桂蚕1号” 、“芙·桂×朝·凤” ”、“桂蚕2号”以及超高产杂交桑“桂桑优12”、“桂桑优62”和三倍体杂交桑“桑特优2号”,达国际先进水平,极大地推动了广西桑蚕业发展,2005年至2008年连续四年广西蚕茧产量稳居全国第一,2007年蚕茧产量占全国约1/4,占世界约1/5,成为全国原料茧主要基地。
育成的蚕品种“朝霞” 被誉为“划时代蚕品种” “朝霞”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奖三等奖
“两广二号”全国强健性夏秋用种代表推广量居全国首位“两广二号”全国强健性夏秋用种代表推广量居全国首位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奖二等奖
《广西桑蚕良种开发与应用》 荣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 “桂蚕1号”是广西等亚热带蚕区首对高效率 品种,荣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 2007年度重大产品创新奖
老挝党和国家前主席坎代·西潘敦到我站参观考察老挝党和国家前主席坎代·西潘敦到我站参观考察 老挝总理波松考察我站桑树新良种 日本专家来我站开展学术交流 印度安德拉邦蚕业专家来访
已在广西南宁市、柳州市和河池市建立三个示范推广基地,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条桑育、上簇自动回转簇、高效率的养蚕经营方式、桑园机械化管理、开发蚕桑多用途和超强蚕丝的研发等国外先进蚕桑技术正在进行引进推广应用。已在广西南宁市、柳州市和河池市建立三个示范推广基地,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条桑育、上簇自动回转簇、高效率的养蚕经营方式、桑园机械化管理、开发蚕桑多用途和超强蚕丝的研发等国外先进蚕桑技术正在进行引进推广应用。 • 2、计划2009年7月举办蚕桑资源综合利用高级研修班,为我区培养更多的蚕桑科技高级人才。 • 3、计划公派1~2名科技骨干到新加坡进修学习。 • 4、计划2009年8~10月组织广西蚕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日本国培训、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