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北美洲

北美洲. 課程 : 世界經濟地理報告 指導老師 : 簡俊銘 班級 : 四企一 A 、四企三 A 學生 : 鄭濱青、黃冠慈、管嬿甯. 地理位置. 北美洲全名為「北亞美 利加州」 , 位於西半球北 部 , 東瀕大西洋、西臨太 平洋、 北接北冰洋 、 南 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 美洲相分 。. 地形. 大陸海岸線長約 6 萬公里。 西部的北段、北部和東部海岸比較曲折,多島嶼和峽灣;南半部海岸較平直。.  地形明顯地分為三個區.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北美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北美洲 課程:世界經濟地理報告 指導老師:簡俊銘 班級:四企一A、四企三A 學生:鄭濱青、黃冠慈、管嬿甯

  2. 地理位置 北美洲全名為「北亞美 利加州」,位於西半球北 部,東瀕大西洋、西臨太 平洋、北接北冰洋、南 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 美洲相分。

  3. 地形 大陸海岸線長約6萬公里。 西部的北段、北部和東部海岸比較曲折,多島嶼和峽灣;南半部海岸較平直。

  4. 地形明顯地分為三個區 1.東部山地和高原-聖羅倫斯河以北為拉布拉多高原,曾受冰河侵蝕,多冰河地形;以南為阿帕拉契山脈久經侵蝕,山勢不高,地勢南高北低。 2.中部平原-位於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北起哈德遜灣,南至墨西哥灣,縱貫大陸中部,地形平坦,稱為北美大平原。 3.西部山地和高原-屬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從阿拉斯加伸展至墨西哥以南,主要包括三條平行山脈,由東至西為:落磯山脈、阿拉斯加山脈-加拿大海岸山脈-喀斯喀特嶺-內華達山脈、加拿大西部沿海島嶼-美國海岸山脈,以落磯山脈為主體,山間多高原和盆地,為地勢高峻的新褶曲山地。

  5. 氣候 北美洲大陸南北跨緯度60多度、地跨熱帶、溫帶、寒帶 ,氣候複雜多樣。由於所有的山脈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 走向,故從太平洋來的濕潤空氣(阿拉斯加暖流)僅達 西部沿海地區;從北冰洋來的冷空氣(拉不拉多寒流) 可以經過中部平原南下;從熱帶大西洋吹來的濕潤空氣 (墨西哥灣流)也可以經過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 美洲的氣候很不穩定,冬季有時寒冷,有時溫暖,墨西 哥灣沿岸的亞熱帶地區,冬季也會發生嚴寒和下雪的現 象,在北極圈內為冰雪世界。

  6. 水文 外流區域:約佔全洲面積的88%,其中大西洋流域面積 約佔全洲的48%,太平洋流域約佔20%。除聖羅倫斯河 外,所有大河都發源於落磯山脈。落磯山脈以東的河流 分別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以西的河流注入太平洋。 內流區域:約佔全洲面積的12%,主要分佈在美國西部 大盆地及格陵蘭島。 湖泊:淡水湖總面積約40萬平方千米,居各洲首位。主 要分佈在大陸的北半部。東部高原區的五大湖:蘇必利 爾湖、休倫湖、密西根湖、伊利湖及安大略湖,是世界 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有「北美地中海」之稱。

  7. 人文歷史 民族 早期:因紐特人、印地安人 現在:歐洲的白人後裔 美國和加拿大需要正視的課題 一、北美的原住民主要有印地安人、因紐特人。 二、優秀的外來移民造就了美、加兩國強盛的國力。 三、來自不同地區的移民,進一步文化融合,產生全新的美式文化。

  8. 人文歷史 印第安人 因紐特人 生活方式:有採集游耕及捕捉野牛(如北美大原之蘇族)或游牧馴鹿 1.游耕:居於北美東南部生長季較長之印地安人,所產生的「印地安人老地」成為白人移民選址的場所。居於南美雨林及莽原之印地安人亦行游耕。 2.農耕:發展農業之後,玉米、馬鈴薯、菸草等農作物,成為印第安人的飲食文化 生活方式:主要靠獵捕海生哺乳動物(主要是海象,獨角鯨和各類鯨)和陸地哺乳動物為食(鴨子,加拿大馴鹿,白熊,麝牛,極地狐和北極熊) 1.捕獵:主要捕食海魚(鯊,鱈魚,庸魚菜,肉色像鮭魚的鱒魚和紅鮭魚),一些地方化的種族也捕捉淡水魚 2.游牧

  9. 人文歷史(圖) 印第安人 因紐特人

  10. 人文歷史 早期外來移民:十六世紀歐洲人踏入美洲後,數百年來有從歐洲、非洲和亞洲各地來的移民,呈現多元族群的面貌,目前北美洲主要的族群是歐洲白人後裔。 近代移民:美、加兩國因面積廣大、氣候宜人、自由民主、社會安定、經濟發達等條件,一直是國際移民嚮往的移民地。來自不同地區的的移民有著不同的語言及生活方式,使美洲呈現多元文化的特色,這些優秀的移民造就了美加兩國強盛的國力。

  11. 自然資源 一、礦物:礦物資源豐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硫磺、鐵、銅、鎳、鈾、鉛、鋅等,在20世紀80年代,石油產量占世界的24%,鐵礦占18%,銅礦和鉛鋅分别占38%和36%。 二、森林: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盛產黄杉、紅杉、巨杉、鐵杉,南部出產紅木等優質木材。 三、漁業:加勒比海、紐芬蘭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漁場。

  12. 自然資源 四、土壤和植被:北美洲具有多種多樣的植被和土壤類型。 1.冰原主要局限於格陵蘭,無植物分布,通稱爲寒漠。 2.苔原分布於大陸北岸、北極群島以及格陵蘭島的西南和東南沿岸,土壤屬於始成土的冰沼土,有厚層的泥炭堆積。 3.針葉林是分布最廣的植被類型,從阿拉斯加西南岸向東延伸至紐芬蘭島,其範圍與高緯針葉林氣候大致相當,主要土壤類型爲灰化土。 4.溫帶落葉林主要分布於五大湖區以南、阿巴拉契亞高地的東西兩側,主要樹種有櫟、樺、山核桃、槭、榆、栗等,土壤以棕壤土爲主,鹽基含量較豐富,自然肥力較高。

  13. 自然資源 5.亞熱帶針葉常綠林分布於美國東南沿海平原,以堅松、沼松爲主,除北部爲在闊葉林下發育的森林棕壤外,大部分爲紅黄壤灰化土。 6.溫帶草原位於落基山脈以東的平原和以西的山間地區,東部因降水較多,以高草爲主;西部雨水少,以短草爲主,發育有草原土的濕軟土和幹軟土等。 7.荒漠和半荒漠主要分布於山間區,有稀疏的旱生植物或鹽生植物,土壤類型有灰鈣土、漠鈣土等。

  14. 自然資源 五、動物: 1.哺乳動物北極狐、北極熊、野鹿、馴鹿、旅鼠、北極兔以及麝牛等。 2.植食性和肉食性動物,如水獺、水貂、狼獾、猞猁等。 3.野生動物有美洲野牛、叉角羚羊、郊狼和地松鼠等。

  15. 商業發展與經濟狀況 一、交通:北美洲的交通運輸業比較發達,如: 1.海運:大宗外貿商品主要依靠海運,重要的國際性海港有紐約、新奧爾良、休斯敦、巴吞魯日、費城、洛杉磯、溫哥華、蒙特利爾、科隆、哈瓦那等,紐約的伊麗莎白港、奧克蘭、西雅圖等爲重要的集裝箱港口。 2.公路:公路運輸是陸地運輸的主要形式,美、加兩國之間的高速公路網發達,運輸繁忙。 3.航運:洲際運輸主要依靠航空,著名的國際航空港有芝加哥、亞特蘭大、紐約、邁阿密、洛杉磯、舊金山、溫哥華、多倫多、渥太華、墨西哥城、哈瓦那等。 4.鐵路:鐵路通車里程雖仍居世界前列,但鐵路客運日趨蕭條,主要用作貨物運輸。

  16. 商業發展與經濟狀況 二、商業性農業 特色: 1.機械化程度高 2.大規模種植單一作物 3.總產量大 4.單位生產成本低 風險:生產過剩

  17. 商業性農業

  18. 商業發展與經濟狀況 三、工業:北美洲是世界工業發達地區之一,尤其美國和加拿大爲世界重要工業大國。 工業部門的空間分布可以分爲幾大區帶: 1.中部大西洋沿岸工業帶:紐約是帶内最大的港口和工業城市。 2.五大湖工業區:疋茲堡有鋼都之稱,底特律是世界知名的汽車城,克利夫蘭是美國重型機器制造業中心,芝加哥爲本區最大的工業城市、鐵路樞紐。 3.聖勞倫斯工業帶:多倫多、蒙特利爾爲全國兩大工業中心,溫莎是汽車制造中心,哈密爾頓是全國最大的鋼鐵和重型機器制造中心。 4.墨西哥灣沿岸工業區:以石油開采、石油化工、飛機制造和宇航工業爲主。

  19. 商業發展與經濟狀況 5.太平洋沿岸工業區:北起西雅圖、南到聖疊戈,是美國另一新興工業帶,以電子、宇航、石油工業爲主 6.墨西哥中央高原工業區:位於墨西哥高原南部,是石油、採礦工業爲基礎的墨西哥最重要的工業區,最大的工業中心是墨西哥城和瓜達拉哈拉。

  20. 商業發展與經濟狀況 四、貿易 北美洲特别是美、加工農業生產的高度發達使得本洲成 爲世界最重要的進出口貿易地區,而且對於國外市場有 重要依賴性。 五、金融與消費發展 1.北美洲的服務業居世界重要地位。 2.紐約華爾街的金融動向,牽動著全球金融市場,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透過跨國公司的體系,北美洲的經濟勢力已遍及全球,而美國的GDP更居美球之冠。 3.大量生產及大量消費的文化,使北美洲成為一個極大的市場,但也讓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國。

  21. 商業發展與經濟狀況 六、旅遊 北美洲旅游業比較發達,美國、加拿大各大城市集中了 眾多的名勝古蹟、現代建築群和各種現代化的文化、娛 樂設施。 最著名的旅游城市有邁阿密、華盛頓、西雅圖、洛杉磯 、渥太華、溫哥華以及西印度群島的哈瓦那等。

  22. 美國-國旗 俗稱「星條旗」(Stars and Stripes),正式名稱「合眾國旗」(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它在正式成為美國國旗後曾經過28次修改。最早期的美國國旗只有13顆星,之後每一個州加入合眾國就在國旗上加上一顆星,但是寬條的數目不變。根據1818年4月4日通過的《國旗法》,只能在7月4日美國獨立日這一天對國旗作出更改。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正式成為美國的一個州後,次年國慶日,國旗上的49顆星被改為50顆——這也是美國國旗距今最近的一次修改。舊國旗一般是在經過簡單的儀式後焚燒。當然,焚毀國旗有時也用來表達對政府的不滿。對美國人而言,國旗對他們有多種意義。國旗是美國憲法以及權利法案所保障的所有自由的象徵。大多數時候它還是個人自由的象徵。

  23. 美國-國徽 國徽正面圖案的主要形象是 象徵美國的白頭海雕,白頭 海雕是力量、勇氣、自由和 不朽的象徵。白頭海雕的雙 翅展開(紋章學裡稱為「展 現」)。左右雕爪分別抓著 象徵和平和武力的橄欖枝和 箭。雕頭目視右方,象徵著 期望和平。雕嘴叼著的綬帶上寫著拉丁文格言「合眾為一」 雕頭上方的象徵著擁有主權的新生國家"光環"的藍色背景裡 鑲著象徵美國最初13個州的13顆五角星。雕胸前有一個沒有 支撐物的盾使人混淆的是此盾有兩個主要與美國國旗的不同 之處:其一是上方的藍色部分內沒有星,其二是不像國旗那 樣,下方的紅白條紋最外面的是白色條紋,而非紅色條紋。 而那條紋代表的是美洲最初的十三個原始被殖民地。

  24. 地理位置 全名為「美利堅合眾國」(英語: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United States,簡稱:The States、 America;縮寫:US、USA,通稱美國)是由美國本土50 州和一個聯邦地區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其中48 州彼此相連,美國本土位於北美洲中部。美國國土東瀕 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至加拿大、 北冰洋(阿拉斯 加州) 、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灣 。

  25. 地形 1.東部山地平原區:東海岸沿岸地區有著海岸平原,在南部 較為寬廣,多為沙灘、沙洲、潟湖與沼澤低地,而在北部較 為狹窄,多良港與島嶼且海岸線曲折。 2.中部平原區:在阿帕拉契亞山脈以西是美國中西部地帶的內部平原,這裡相對而言較為平坦,在密失士必河的上游為冰蝕湖地形、土壤貧瘠且不利農耕;在密失士必河的出海口為外洗平原、風積黃土,是河流沖積平原且土壤肥沃利於農耕。大平原西部則有高聳的洛磯山脈。 3.西部高山盆地區:在洛磯山脈以西有一個高原內陸盆地—大盆地(Great Basin)。內華達山脈本身也有崎嶇的峽谷。大臉盆地帶北方和喀斯喀特山脈(Cascades)東方的則是哥倫比亞河高原,有著一個大規模的火成岩區,是地球上最大的洪流玄武岩地區。

  26. 氣候

  27. 水文 1.密失士必河是北美洲最長的河流,水系全長6270公里,為世界第四長河(前三為尼羅河、亞馬遜河和長江)流域面積2,980,000平方公里,是北美大陸流域面積最廣的水系,兩岸多湖泊和沼澤。本流源頭在明尼蘇達州洛磯山北段,流經中央大平原,注入墨西哥灣。除了主流外,可通航的支流約有40條,水深2.75米的航道達1萬公里,並通過運河與五大湖連成一巨大的內河航運系統。 2.美國的主要河流:謝南多亞河、俄亥俄河、北紅河、哈德遜河、哥倫比亞河、密蘇里河、密失士必河、尼亞加拉河、斯內克河、康乃狄克河、布拉索斯河、格蘭德河、波托馬克河、德拉瓦河、田納西河、科羅拉多河、羅克河(伊利諾州)、美熹德河、肯塔基河、肯尼貝克河、育空河、莫華克河、薩克拉門托河、薩斯奎哈納河、詹姆斯河 、 雷德河

  28. 人文歷史 一、原住民及歐洲殖民:主要的移民活動發生在約西元前1.4萬至 1.1萬年,之後形成美洲原住民。1492年10月12日,西班牙女王支 持下的哥倫布到達巴哈馬群島的聖薩爾瓦多島。1493年,哥倫布 在今聖多明各建立第一個西班牙殖民地。此後,歐洲開始殖民洲。 二、獨立與擴展:殖民地的代表們在1776年7月4日簽下了《美國 獨立宣言》。在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中,喬治·華盛頓領 導13個殖民地組成的大陸軍團對抗英軍。英國於1783年簽下《巴 黎條約》,正式承認美國的獨立。在1812年戰爭時擴展遭到了短 暫的阻撓,但很快隨著戰爭的勝利而繼續進行。1848年美國贏得 了美墨戰爭,更增強了殖者們擴展國土的理想。

  29. 人文歷史 三、內戰與工業城市化:唯一一次內戰---南北戰爭,內戰期間的 科技發展和來自歐洲的大量移民潮為美國的新興產業提供了大量 的勞動力,加速了美國的工業發展以及邁向國際強權之途。 四、第一、二次世界大戰與經濟大恐慌: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 年爆發,美國最初保持中立;由於德國發動的無限制潛艇戰擊沉 在大西洋航行的美國船隻,造成許多美國平民的無辜死傷,激怒 了美國民眾。 1932年經濟大恐慌,為了復甦經濟,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實 行新政,大幅增加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雖然經濟有了很大程度上 的緩和,然而新政卻沒有完全生效,美國經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 戰(1945年)後才徹底復甦。

  30. 人文歷史 五、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的衝突---有韓戰、越戰、幾乎觸發核 大戰的古巴飛彈危機、以及阿富汗戰爭。 六、種族衝突: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現象逐漸受到重視,尤其是 在南方,但從1950年代開始,這些歧視受到馬丁·路德·金恩博士 等人,領導的民權運動的挑戰,最後終於廢除了南方各州的種族 隔離法律 七、反恐政策實施至今還在繼續:在21世紀初發生的九一一襲擊事件,在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薩達姆·海珊的政權,建立伊拉克臨時政府。由於美國反恐駐兵過程中的醜聞和誤傷平民事件,因此受到當地人士及國際輿論的譴責。

  31. 自然資源 1.黃石國家公園:成立於1872年,是世界第一座國家公園。位於中西部懷俄明州的西北角。全球一半以上的間歇泉都在這裡,這些地熱奇觀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存在的證據。在1978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2.科羅拉多大峽谷:位於亞利桑那州西北部,是科羅拉多河經過數百萬年以上的沖蝕而形成,色彩斑斕,峭壁險峻。 3.大峽谷國家公園:197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是全美最受歡迎的國家公園之一,據統計每年的參觀人次約有400萬。 4.大沼澤地國家公園:位於佛羅里達州南部,內有十分豐富動植物資源。1979年成為世界自然遺產。 5.紅木國家公園:位於加州北部太平洋岸,公園保護了現存加州紅木林面積的45%,還保護了一片茂草原和一些文化遺址,以及長達37哩的原始海岸。1980年成為世界自然遺產。

  32. 自然資源 6.奧林匹克國家公園:位於華盛頓州西北角的奧林匹克半島上,瀕臨太平洋,公園由雪山、溫帶雨林和海濱三部分組成遊客可於同一次參觀經歷中,體會一年四季的氣候,以及相應的不同自然生態,1981年成為世界自然遺產。 7.大煙山國家公園:位於美國東部,號稱是美東最後一片廣大的原始林,1983年成為世界自然遺產。 8.優勝美地國家公園:位於加州中部,公園以其壯觀的花崗岩懸崖、瀑布、清澈的溪流、巨杉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聞名於世,超過95%的土地被指定為原生地域。1984年成為世界自然遺產。 9.尼亞加拉瀑布:尼亞加拉河連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並分隔美國紐約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與伊瓜蘇瀑布和維多利亞瀑布並稱為世界三大瀑布。

  33. 商業發展與經濟狀況 一、服務業:美國的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占最大比重,全國四分之三的勞力從事服務業,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紐約不僅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 二、礦產:美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黃金、石油和鈾,然而許多能源的供應都依賴於外國進口。 三、農業: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出口國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了玉米、小麥、糖和煙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區驚人的農業產量使其被譽為「世界糧倉」。 四、工業:美國工業產品主要包括了汽車、飛機和電子產品,是飛機、鋼鐵、軍火和電子器材的主要輸出國。 五、外交與貿易:美國具有全球性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影響力,其外交政策走向一直是世界關注和討論的焦點。美國的外交關係規模是全世界最為龐大的。

  34. 商業發展與經濟狀況 六、收入:美國的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茅,全國的人均年收入是46,000美元 七、技術:美國在20世紀策劃了著名的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和人類基因組計劃。 八、科學研究:美國學者贏得了大量的諾貝爾獎,特別是在生物和醫學領域。 九、交通運輸:1.公路 2.公共運輸 3.鐵路 4.航空 5.港口 十、文化:1.音樂2.文學3.運動 十一、人文景觀: 1.紐約-a.自由女神像b.曼哈頓c.帝國大廈d.百老匯e.華爾街f.中央公園g.時報廣場(又譯為時代廣場)h.聯合國總部大樓 2.華盛頓特區-a.華盛頓紀念碑b.林肯紀念堂 3.洛杉磯a.柯達劇院b.好萊塢星光大道c.比佛利山

  35. 加拿大-國旗 加拿大國旗,又稱楓葉旗(英語:Maple Leaf)和單葉旗(法語:l'Unifolié),是中為白色方格的紅色旗幟,白底上有一片11個頂點的非寫實化紅楓葉。它自1965年被正式採用,成為加拿大自英國國旗後的首面正式國旗。

  36. 加拿大-國徽 1.盾徽由五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即視者的左上角,繪有三隻金獅,自理查一世以來就 是英格蘭的象徵,亦同時是諾曼第的象徵。 第二象限繪有一隻代表蘇格蘭的、呈忿怒狀的紅色獅子,外飾有 百合花紋之雙邊帶紋章——這至少在威廉一世以來就是蘇格蘭的 象徵。 第三象限繪有一張塔拉山的愛爾蘭豎琴,傳說這種金框銀弦的豎 琴曾經在古愛爾蘭的首都塔拉的宮廷宴會上使用過,後來在英王 亨利八世試圖取得愛爾蘭王位時由教宗授予。 第四象限繪有金色的百合花紋:這是法國君主制時期的徽號,也是在加拿大升起的第一面歐洲式紋章 第五個圖案,即紅色的楓樹枝條,自19世紀起逐步成為公認的國 家象徵

  37. 加拿大-國徽 2.圈飾以拉丁文書上 desiderantes meliorem patriam,即「想 要一個更好的國家」——這是加拿大勳章的格言 3.國徽上的頭盔為金色、有柵欄,面向前方,代表加拿大君主。 花冠為紅白雙色,即加拿大的官方顏色。 4.飾章是一隻戴王冠的金色獅子,站在一個用紅白絲綢布扭成的花環,右爪持一片楓葉。 5.盾徽兩側由代表英格蘭的獅子和蘇格蘭的獨角獸守護著 6.加拿大的國家格言是 a mari usque ad mare (直譯:由海至海)

  38. 地理位置 加拿大(英文、法文:Canada),為北美洲最北的一個國家,西抵太平洋,東至大西洋,北濱北冰洋,領土主張直到北極。

  39. 地形、水文及氣候 地形:東部被分爲北方的寒帶森林地帶和無植物的加拿大地盾與哈德遜灣以及拉布拉多高原地帶,南方有非常肥沃以及人口稠密的聖勞倫斯河峽谷。中部大部份是平原和草原。西部加拿大主要是崎嶇的洛磯山脈。 氣候:廣闊的北方主要是極地氣候的低地,所以很少人居住。大多數大城市在比較溫暖的的南部,更多的集中在東南部。 水文:加拿大全境分布有許多大湖,包括在南方跟分美國部分國界的五大湖。加拿大的淡水資源佔世界淡水資源的20%,其中35%為可更新的。

  40. 人文歷史 1.加拿大的原始居民為印第安各民族以及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統稱為加拿大原住民),這些民族在至少一萬年前便在加拿大居住。 2.1763年的巴黎和約使加拿大正式成為英屬殖民地。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案和1982年的加拿大憲法逐步鞏固了加拿大的獨立地位。

  41. 自然資源 一、林業 2005年,全球森林覆蓋面積約40億公頃,加拿大森 林面積4億多公頃,居世界第三,僅次于俄羅斯、巴 西。加拿大森林資源為該國民眾生活提供了優美的 環境、清晰的空氣及巨大的經濟價值。 二、漁業 加拿大外接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內擁五大湖, 是世界主要漁業國之一。 漁場分為三個區︰ a.大西洋漁區-是加拿大最大的漁區 b.太平洋漁區 c.內陸漁區-主要在五大湖和溫尼伯湖

  42. 自然資源 三、農業 加拿大農業分為大西洋區、中區、草原區、太平洋區及北部地區。因人少地多,機械化程度高,是世界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 主要農作物:a.小麥b.大麥c.燕麥d.油菜籽 四、礦產業 加拿大礦產資源豐富,礦產品種60有余,采礦業發達,是世 界第三礦業大國。碳酸鉀、鈷、鈾、鎳、銅、鋅、鋁、石棉、 鑽石、鎘、鈦精礦、鹽、鉑族金屬、鉬、石膏、等金屬和 礦物產量均居世界前列。 五、能源 加拿大能源工業在世界佔有重要地位,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生產國和出口國。

  43. 商業發展與經濟狀況 1.二戰後,製造業、採礦業、服務業和教育的高速增長使得加拿大從一個農村經濟國家轉變成一個工業化和城市化國家。教育是該國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經濟產業 2.1989年的美加自由貿易協定以及1994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顯著地增加了與美國貿易和經濟的統一。由於美國和加拿大親密的跨國關係,使得美國在2001年的景氣衰退給加拿大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 兩個主要的陰影隱現: 1.英語區和法語區在憲法上持續的僵局局面有可能造成聯邦的分裂。 2.長期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人才外流」:專業人才往南到美國,被較高的薪水、較低的稅、巨大的高科技基礎結構所吸引。

  44. 其他 美、加兩國加入的國際組織 1.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APEC) 2.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3.八大工業國組織(G8) 4.世界貿易組織(WTO) 5.北美貿易自由協定(NAFTA) 6.世界衛生組織(WHO)

  45. Thank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