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续)第五讲

(续)第五讲. 五、多图像几何配准 在实际应用过程经常需要将同一地区的不同类型传感器获得的各种遥感数据“匹配”起来,以期利用各自优点,这种作法称为 多图像几何配准。 5.4 遥感图像增强处理 一、彩色增强处理. 假彩色合成 原理: 选取同一目标的三个多光谱数据合成一幅 彩色图像。. 二、空间域增强处理 定义:空间域指图像平面所在的二维空间,空间域图像增强是指在图像平面上应用某种数学模型,通过改变图像像元灰度值达到增强效果。(这种增强并不改变像元的位置) 反差增强

va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续)第五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续)第五讲

  2. 五、多图像几何配准 在实际应用过程经常需要将同一地区的不同类型传感器获得的各种遥感数据“匹配”起来,以期利用各自优点,这种作法称为多图像几何配准。 5.4 遥感图像增强处理 一、彩色增强处理 假彩色合成 原理:选取同一目标的三个多光谱数据合成一幅彩色图像。

  3. 二、空间域增强处理 • 定义:空间域指图像平面所在的二维空间,空间域图像增强是指在图像平面上应用某种数学模型,通过改变图像像元灰度值达到增强效果。(这种增强并不改变像元的位置) • 反差增强 • 反差增强又称对比度增强或点增强。主要通过改变图像灰度分布态势,扩展灰度分布区间,达到增加反差的目的。 • 线性增强 若增强前后灰度函数关系符合以下线性关系式,则称为线性增强,也称“线性拉伸”:

  4. 为增强后灰度值; 为增强前灰度值; 为常数; 此变换过程和结果可用图表示:

  5. 其中: 举例:某地TM图像,增强前灰度最大值为62,最小值为10,选择0-256灰度级进行线性变换,则变换函数为:

  6. 第六章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

  7. 6.1 目视判读原理 一、一般概念与图像判读过程 定义:遥感图像是探测目标地物综合信息的最直观、最丰富的载体,人们运用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通过肉眼观察,经过综合分析、逻辑推理、验证检查把这些信息提取和解析出来的过程叫目视判读。 空间结构、时间特点、化学组分、物理属性 成像方式、探测波段、投影方式、时空因素 大小形状、色调灰阶、畸变失真、成图比例 大小形状、色调灰阶、畸变失真、成图比例 增强处理、信息提取、逻辑推理、对比分析 空间结构、时间特点、化学组分、物理属性 遥感成像过程图像判读过程

  8. 二、目视判读标志 定义:遥感影像上那些能够作为分析、判断景观地物的影像特征称判读标志或解译标志。 (一)直接解译标志 直接解译标志是判读目标自身特点在影像上的直接表现形式,一般包括: 1.色调:是地物电磁辐射能量在影像上的模拟记录,在黑白像片上表现为灰阶;在彩色像片上表现为色别与色阶。 2.阴影; 3.形状;4.大小;5.位置;6.布局;7.图案; 8.纹理;

  9. 资料准备; 影像增强处理; 判读分析; 根据目的选择; 根据具备各种条件选择; 多方利用,提高效益; 1.选购遥感资料的原则 (二)间接解译标志 6.2 目视判读的方法与步骤 一、目视判读的方法 (一)遥感资料的准备:遥感影像资料、一般背景资料;

  10. (1)遥感资料类型选; (2)波段选择; (3)时相选择; (4)比例尺与分辨率选择; 2.选择遥感资料几个具体问题 (1)综合信息综合分析; (2)多手段,多方法相结合; (3)室内外结合、保证精度; 1.判断原则 (二)增强处理——判读前期准备 (三)判读具体方法

  11. (1)直接判定法; (2)对比分析法; (3)逻辑推理法; 2.判读方法 二、遥感影像判读步骤 准备工作 准备资料;准备影像;分析影像; 室内判读 建立解译标志;初步解译; 核实解决疑难;检查成果精度;其他野外工作; 野外工作 成图总结 制图;提交成果;

  12. 6.3土地利用判读实例 一、土地利用分类 (一)土地与土地利用 土地:是自然地理各要素,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在内,于地表环境某一段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利用:是人类依据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特点有目的地加以利用的实况。 (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颁发了土地分类系统规范。

  13. 1.分类原则 (1)实用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原则; (2)连续性原则 (3)多途径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原则; (4)精简、协调的原则; 2.分类体系 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分为一、二、三级。

  14. (三)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分类

  15. 三、遥感土地利用判读特点 (一)区域性与时间性 (二)遥感数据类型与成图比例尺

  16. (三)精度要求 我国1:10000及1:5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有如下要求: 1.最好用像片平面图,或者利用航片制图,然后进行纠正、转绘成图。 2.许多线状地物,包括河流、道路、铁道与公路边沟、固定的沟渠、田埂等,都要实行实地测量,其精度要求达到0.1mm,地物的补测精度的定点误差不得超过0.8-1.2mm。 3.地形图和航片上的最小图斑:耕地为6.0mm2、 林地、草地为15.0mm2,居民点为4.0mm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