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84 Vues
星 星. 簡 介. 行星: ( 環繞太陽 ) 自己不發光的星星:衛星: ( 環繞行星 ) 其它: ( 彗星及隕石等 ) 自己發光的星星 …………………… 恆星 ( 氣體燃燒的聚集物 ) 恆星群 …………… 星團 散開星團 球狀星團 恆星爆炸的殘骸等 …………………… 行星狀星雲 銀河系中漂浮的氣體雲 … 星雲 黑暗星雲 散光星雲 銀河系的星球大集團 … 橢圓銀河、不規則銀河及旋渦銀河. 星 系.
E N D
簡 介 • 行星:(環繞太陽) 自己不發光的星星:衛星:(環繞行星) 其它:(彗星及隕石等) • 自己發光的星星……………………恆星(氣體燃燒的聚集物) • 恆星群……………星團 散開星團球狀星團 • 恆星爆炸的殘骸等……………………行星狀星雲 • 銀河系中漂浮的氣體雲…星雲 黑暗星雲散光星雲 • 銀河系的星球大集團…橢圓銀河、不規則銀河及旋渦銀河
星 系 由恆星、塵埃組成的和氣體組成的組成的最大集團叫做星系(galaxies)。一個典型的星系包合有1000億顆恆星,直徑可能為10萬光年。宇宙中有1000億到1兆個星系。這些星系稀疏地分布於宇宙之大中。大多數星系都是螺旋形型的。螺旋星系(Spiral Galaxies)是由旋轉的巨大氣體塊形成,它們有一個中心區域,或叫核球,包含許多恆星。團繞它的是一個平圓盤,在圓盤中可以看到恆星的螺旋線,而此種天體圓盤部的旋臂很發達,存在於其間的豐富星際氣體,每通過旋臂重力界面就成為星系衝擊波並被壓縮 ,促進星球的形成。因此旋臂部位自然集中大量年輕而明亮的星球 ,顯得特別明亮。
銀 河 系 • 我們的銀河(Milky Way )是一個星系也是我們居住的星系。它比普通的星系稍微大一些,直徑大約為十萬光年。銀河系至少有2000億顆星及數千個星團與星雲。大約400億顆星集中在中央的核球上,四周纏繞著四隻漩臂,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一隻漩臂上,大約處於離銀河系外邊緣三分之一的位置上。太陽距中心大約26,000光年。銀河系的歷史己有150億年。但銀河系和位於宇宙邊緣的一些星系,咱是個小星系而己。
星 雲 宇宙中到處都有稀薄的氣體和塵埃匯聚而成的雲氣狀天體,稱之為氣體星雲,在氣體星雲中央,濃度大的部分,這是還不會發光的星球的幼年時期也是星星的故鄉,當氣體的聚集濃度升高後,由於本身的重量逐漸漸往中央擠壓,形成新的星球。 氣體星雲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組成密度極小,所以粒子的自由度很大,而在某些星雲裡,每立方公分所含的原子數不足10個!這些巨大的氣體雲並非固定不動,它們緩緩地自轉,形狀也以更難察覺的速度在改變。
太 陽 • 太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物體. 它擁有全部太陽系質量的99.8% (木星具有剩余的大部分質量)。 • 太陽在許多神話中被人格化: 古希臘人稱它為 Helios, 而古羅馬人稱它為 Sol。 • 太陽的質量由75%氫和25%氦組成(原子數量的92.1%為氫,7.8%為氦); 其他物質 ("金屬")的數量總合僅為0.1%。在太陽核心區氫轉化為氦,而這些量的改變很慢。 • 太陽外層有不同的自轉周期:赤道面25.4天自轉一周﹔兩極地區則達到36天。這個奇特現象的產生是由于太陽并不像地球一樣是一個固態球體,類似的情況在氣態行星上也可看到。因此在太陽內部,自轉周期也不同,但太陽核心區仍像實心體般自轉。 太陽內核的狀態是驚人的,溫度達到15,600,000開,壓力相當于2500億個大氣壓。內核的氣體被極度壓縮以至于它的密度是水的150倍。
水 星 • .自轉 水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其直徑才3100英里,而質量僅有地球的0.05倍.它繞太陽一周歷時88天左右,并且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它總是以同一面朝向太陽,然而在1965年,彼亭格爾(G.H.Pettingill)和戴斯(R.B.Dyce)借波多黎各的1000英尺射電望遠鏡,用雷達的方法(即向水星發射一個射電信號,而后觀測其回波情況)卻測知水星有繞軸的自轉,相對恆星的周期為58.6天.所以在每一自轉周期內,行星的各部位都能受到日光的照射,絕對不會存在永遠處于茫茫黑夜的地區.但是由于自轉與公轉同向,相對太陽的自轉周期就變成175天左右.因而在一自轉周期內,任一地區的日照時間都長達87.5天之久.
金 星 • 雷達與自轉 由于金星斑塊的出現只是一種短暫的現象,天文學家就無法靠觀測這種斑塊來測定金星的自轉周期. 但是由雷達已經測知,金星的自轉周期約為243天,且自轉與公轉反向.所謂行星逆轉,就是其自轉與公轉反向.因此相對太陽而言,金星的自轉周期就大概只有122天了,太陽對某一地區的照射每次便可持續61天左右.
地 球 • 圍繞太陽運轉的第三顆行星是我們的地球。 它是我們人類所特有的。因為它既是我們生活棲居之所,又是一顆據目前所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但是隨著我們對宇宙空間探測的益加深入與細致,可望我們將發現很多繞有行星系統運轉的恆星,而且在這些行星當中不少的可能有生命存在.這種想法是完全合乎邏輯的,因為我們已經進入了能夠認識世界的時代,這使我們無法相信那種宇宙單是為了造福于地球上的人類的邪說.
火 星 • 火星這顆神秘的“紅星”是我們要研究的從太陽數起的第四顆行星.和其它行星相比俄們可把火星研究得更仔細些因為火星是我們地球的近鄰﹔并且當它距地球最近時,我們能窺見火星的整個亮面.火星距太陽1.5個天文單位.24小時又37分鐘自轉一周,687天繞太陽運轉一周.火星直徑為4200英里,約是地球的1/2,質量才為地球的0.11倍.火星外面包有一層不太厚的大氣,故我們尚能透視到火星表面.火星表面上布有永久性的斑紋和極冠。在一火星年中,可觀察到斑紋顏色的變迭,此外,在火星表面上空還有云塊飄來飄去.用早期的望遠鏡觀測所得的許多資料曾助長過認為火星上有生命的設想.
木 星 • 木星是我們研究的第五顆行星,同時也是最大的一個.木星的質量是地球的318倍,直徑86700英里,大致為地球直的11倍.木星距離太陽5.2天文單位.因為離熱源太遠, 所以它的溫度極低,近于-200°F左右.木星上布滿了明暗不一的斑紋,據此我們測知木星的自轉周期在赤道處為9小時50分.自轉周期隨緯度增加而延長,到兩極附近則為9小時56分.根據這些觀測結果便可斷定,我們所窺見的表面決不會是固態的.甚至在可見云層之下的相當深處, 卻看不見固態物質.
土 星 • 土星距太陽9.5個天文單位.土星也許是在望遠鏡中最綺麗的一種天象,因為它有異常迷人的光環繚繞,而且很古以來畫家們就用它來炫示外空世界的奇妙景色.土星繞日公轉的周期為29.5年.土星的形狀竟比木星還偏得多,兩極直徑為67900英里,赤道直徑為75100英里.土星赤道處的自轉周期為10小時又14分,而且周期隨緯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其增率比木星還大.土星密度之低勝過木星,尚不及水的0.68倍,比奶油還輕.但是土星的質量卻為地球的95倍.
天 王 星 天王星離太陽大約19.2天文單位,它的質量是地球的14倍.它繞太陽運轉一周歷時84年,而繞其軸自轉一周歷時10小時49分(近來也有人根據光譜推其周期可能為23小時).天王星的直徑在30000英里左右.因為離太陽甚遠,表面溫度才-300°F ,比土星的表面溫度還低.天王星的大氣基本上和木星與土星的相似,只是由于更多的氨分子已成結晶.大氣中的甲烷含率更高.同木星上一樣,天王星上也發見了氫分子.
海 王 星 • 海王星,按到太陽的距離計為第八顆。與太陽平均距離30.06天文單位。赤道直徑為28000英里,約地球的3.9倍,質量為地球的17.2倍,密度約為水的1.6倍。公轉周期為164.79年,自轉周期約22時。1864年法國勒威耶和英國亞當斯根據天體力學理論同時計算出這顆行星的位置,然后經德國天文學家伽勒用望遠鏡証實。海王星.它的形狀不象木星那樣扁.表面溫度在-330°F左右.目除了知道海王星光譜中的甲烷分子帶強于其它任何行星的外,天文學家對其的了解是相當可憐的.
冥 王 星 • 冥王星是離太陽最遠的一顆大行星,它繞太陽運行一周歷時248年之久,平均速度每秒只有3.0英里.它距離太陽大約40天文單位,其表面溫度大概是-348°F.由于它距離地球過于遙遠,故對它進行觀測相當困難.然而,加拿大漢太華自治領天文台的哈第(R.Hardie)居然用光電方法測出了它的自轉周期.它的表面顯然不是勻整平滑的,因為其反射光具有以6天零9小時17分為周期的變化,這就被認為是它的自轉周期.
參考資料 • http://viewstar.idv.tw/sky/sky.htm • http://www.starparadise.net/big5/space/solar/sola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