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用户隐私分析和保护

用户隐私分析和保护. 刘 丹 ( 弦 ) dan.liu@renren-inc.com. 摘要. 背景介绍 行业动态 信息价值,隐私定义 隐私泄漏原因 隐私泄漏途径 隐私泄漏举例 隐私保护策略 联动保护体系 隐私保护产品赏析. 背景. 信息爆炸时代,各种信息流充斥互联网,需要更好的梳理,聚合,重新导向,更好的保护,提供更安全更完善的数据保护体系 掌握 了足够的用户的信息,提供更加贴近用户的 服务,依附了足够多用户的互联网产品有更强的生存能力 信息利用是把双刃剑,带来价值的同时,隐私安全保护,是一个极具价值 的 挑战和工作. 行业动态.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用户隐私分析和保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用户隐私分析和保护 刘丹(弦) dan.liu@renren-inc.com

  2. 摘要 • 背景介绍 • 行业动态 • 信息价值,隐私定义 • 隐私泄漏原因 • 隐私泄漏途径 • 隐私泄漏举例 • 隐私保护策略 • 联动保护体系 • 隐私保护产品赏析

  3. 背景 • 信息爆炸时代,各种信息流充斥互联网,需要更好的梳理,聚合,重新导向,更好的保护,提供更安全更完善的数据保护体系 • 掌握了足够的用户的信息,提供更加贴近用户的服务,依附了足够多用户的互联网产品有更强的生存能力 • 信息利用是把双刃剑,带来价值的同时,隐私安全保护,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挑战和工作

  4. 行业动态 • Google隐私策略调整 • Google搜集设备信息,搜索查询信息,手机相关数据,位置信息,并且使用HTML5、浏览器存储、程序数据缓存、cookies和其它匿名标记的技术来收集并保存用户信息,并对这些信息整合,综合使用 • 各个业务线上的信息数据无法整合,限制了Google的发展,此次变更是针对数据的一次调整,意味着Google可以利用手中的信息,建立一套完整的用户行为兴趣模型,为其提供更具个性化的精准服务 • Facebook在数据信息整合上已经走在了前面,在提供基于信息的立体化服务,上面商业价值极大

  5. 行业动态 • 与此同时大规模帐号泄漏事件 • 去年震动中国互联网的泄漏事件,积蓄很久的安全问题决堤 • 各家分别提升安全保护策略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恶化 • 泄漏背后是错综复杂的黑色产业链,利益链条驱使信息窃取者大范围的盗取截获用户的帐号相关信息 • 痛定思痛,到底是何原因导致事件的爆发

  6. 行业动态 • 两者看似无关的事件,都围绕这一个名词“隐私信息” • 互联网公司通过对信息的整合梳理,将网络产生的价值最大化 • 地下产业链工作者,对信息进行收集贩卖,获取其中的价值 • 信息保护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信息安全

  7. 信息的价值 • 健康的产业链 • 利用全面的信息对用户建模,分析用户行为,获得用户的行为特征,对用户的消费行为进行导向 • 利用用户模型为用户提供增值消费服务 • 销售基于信息的平台服务:为商家提供供销平台 • 黑色产业链 • 贩卖用户资料到推销公司 • 窃取信息进行诈骗和金融盗窃 • 根据信息盗取虚拟货币进行贩卖

  8. 隐私信息 互联网公司 黑色产业 信息贩卖 诈骗 虚拟货币 引导消费 增值服务 平台服务

  9. 隐私定义 • 狭义 • 个人资料 • 联系方式 • 朋友关系 • 私人信息 • 广义 • 信息:散落在互联网各个角落的数据 • 上述隐私数据 • 访问痕迹数据 • 网络遗留数据

  10. 隐私泄漏的原因 • 利益驱动 • 黑色产业链条 • 信息持有者意识薄弱 • 互联网产品设计不当 • 用户本身 • 信息保存不当 • 用户主观泄漏 • 产品信息存储安全漏洞

  11. 隐私泄露途径 • 不安全的传输、存储、展现 • 数据非加密传输 • 存储环节存在诸多逻辑和物理漏洞 • 缺乏全面的安全产品意识,导致用户隐私信息泄漏 • 用户隐私意识薄弱 • 忽视数据在互联网的残留 • 无视程序和产品对自己隐私信息的收集 • 隐私信息被恶意收集者采用欺诈的方式收集 • 隐私收集者的定向收集 • 利用漏洞入侵互联网产品 • 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收集:遗留在角落中的数据 • 通过恶意危险程序收集:客户端程序收集 • 恶意收集爬取用户的数据:数据抓去程序,云抓取

  12. 隐私泄漏举例 • 云存储服务 • 各种存储用户信息的云服务 • 移动设备信息 • LBS位置泄漏:谷歌纵横,签到应用,交友应用 • 设备丢失造成的泄漏 • 恶意终端程序收集信息:绕过智能手持设备,收集用户信息 • 传统互联网产品 • 社交产品信息泄漏:安全意识薄弱导致的泄漏 • 第三方应用信息泄漏:未授权的应用收集用户行为和爱好 • 搜索引擎对用户信息的存储和索引 • 用户的浏览记录,网页浏览习惯 • 服务器遭受入侵导致泄漏:某大型网站数据库被窃取并公开 • 恶意程序收集 • 桌面程序的恶意扫描收集:某些程序扫描本地硬盘内容

  13. 隐私保护-攻和守的博弈 • 互联网厂商安全体系 • 完善的产品安全策略 • 健壮的数据监控保护系统 • 全面的数据安全使用规范 • 提供灵活、开放、全面的隐私管理功能 • 提供隐私保护相关的设备、工具、方案 • 互联网用户的安全意识 • 提醒用户隐私泄漏的危害 • 教育用户习惯保护自己的隐私 • 相关司法条款 • 相关部门制定隐私保护条例

  14. 厂商-产品安全策略 • 对产品进行隐私评级 • 数据种类评定:何种数据将被使用 • 数据展现范围确定:好友可见,特殊人群可见,悄悄话 • 数据的价值判定:是否是核心数据(帐号密码联系方式) • 保护开关机制:随时可以切断数据供给 • 数据的分发途径:何种业务线会使用

  15. 厂商-数据使用规范 • 根据级别制定严格的使用规范 • 明确不同数据的作用域:禁止数据跨域展示 • 限制数据的流通渠道:特定的数据只能存在于特定业务 • 数据泄漏黑盒白盒检查:需要对产品进行数据泄漏检测

  16. 厂商-数据监控保护系统 • 数据调用监控机制 • 监控接口调用量异常 • 监控数据的被调用途径 • 数据调用保护机制 • 规范权限控制接口 • 低耦合的数据供给切断功能 • 数据访问控制

  17. 厂商-隐私管理功能 • 将完善的隐私保护接口呈现在用户面前 • 灵活:保护级别和范围的灵活控制(黑白名单机制) • 开放:用户完全自己定义数据的展现程度 • 全面:覆盖各个业务线 • 细致:业务区分明确,低耦合(开放平台,内部调用) • 透明:用户可以下载自己的数据集合(Google Facebook) • 帐号关闭功能

  18. 厂商-隐私保护的设备和方案 • 密码保护策略 • 密保问题 • 冗余帐号 • 硬件设备辅助身份认证 • 动态口令卡 • 手机身份绑定 • 纸质密保卡 • 非传统认证保护方式 • 基于好友关系的认证

  19. 用户-安全意识提高 • 制定详细隐私保护说明 • 让用户明确产品的安全保护特性 • 曝光用户隐私泄漏事件 • 告警用户隐私泄漏正在时刻发生 • 通过案例教育用户隐私泄漏的危害 • 提高用户的危机意识,认识泄漏的危害 • 产品设计阶段加入醒目的隐私保护提示 • 用户在使用中学习隐私保护

  20. 相关司法条款 • 从法律层面进行限制 • 数据的使用的义务和责任 • 数据泄漏惩罚措施 • 主观泄露 • 客观泄露 • 数据窃取的惩罚措施 • 黑色产业链的生产环节 • 非法数据消费者的惩罚措施 • 黑色产业链的消费者环节 • 非法数据流通的惩罚措施 • 黑色产业链数据流通环节

  21. 各个层面的联动监控保护体系 • 面临的对手 • 数据爬取 • 黑客攻击 • 内部泄露 • 业务逻辑漏洞 • 用户自己泄漏

  22. 各个层面的联动监控保护体系 • 通过联动体系杜绝 • SDL引入 • 产品设计阶段:制定安全策略 • 产品开发阶段:制定数据访问调用规范 • 产品测试阶段:针对数据的泄漏和展现范围进行测试 • 产品上线监控:针对数据爬取黑客入侵进行监控 • 基础设施支持 • 防火墙 • 用户行为识别系统 • 数据访问监控系统 • 完善的产品上线流程规范

  23. 隐私保护产品赏析 • Google • Twitter • Facebook • Linkedin • Tumblr • Mixi

  24. 隐私保护系统 • 定义 • 对社交网站上的用户信息进行保护的相关策略和配套基础服务 • 作用 • 保护用户的资料 • 为用户提供开放透明的管理机制 • 存在的问题 • 保护体系作用范围 • 网站的结构决定系统的有效性

  25. 各大网站特征对比

  26. 隐私保护分析 • 第三方连接 • 第三方连接的管理 • 第三方隐私控制 • App控制 • App应用管理 • App隐私访问控制 • Spam控制 • 屏蔽特定来源的信息:App,垃圾用户 • 屏蔽特定类型的信息:邀请,招呼 • 屏蔽管理功能:管理屏蔽的信息

  27. Facebook Application Info

  28. Mixi アプリ・ゲームのプライバシー設定

  29. Google Application Info

  30. Linkedin Application Info

  31. Facebook Archive

  32. Google 数据备份

  33. Facebook Restricted List

  34. Google Account Delete

  35. Mixi 搜索可见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