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 关于当前音乐教育的思考

—— 关于当前音乐教育的思考. 第十七期博雅论坛. 主 题: 纳米科技--从自然到合成. 发展历程前瞻性展望. 主讲人 : 王中林. 主办单位:教务处. 承办单位:物理学院. 王中林博士简历. 欧洲科学院院士、世界创新基金会院士.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校摄政董事教授.

vido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 关于当前音乐教育的思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关于当前音乐教育的思考

  2. 第十七期博雅论坛 主 题:纳米科技--从自然到合成 发展历程前瞻性展望 主讲人:王中林 主办单位:教务处 承办单位:物理学院

  3. 王中林博士简历 欧洲科学院院士、世界创新基金会院士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校摄政董事教授 王中林﹐男﹐1961年出生﹐1982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并于同一年考取中美联合招收的物理研究生(CUSPEA)。1987年获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从1987到 1994﹐他曾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英国剑桥大学开文迪许实验室﹐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定量局从事过 研究工作。王博士1995年被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聘为副教授和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主任﹐于1999年提前晋升为该校终身制正教授并担任电子显微镜中心主任, 并于2004年晋升为佐治亚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校摄政董事教授 (Regents’ Professor)。 “人”! ——是谁创造了这个字? 这个字是人所创造,人必须全力保护这个字。 这个字与古人今人同在,与天地日月共存。

  4. 王中林博士简历 王中林博士于2000年9月创建了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王教授已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了400篇论文﹐45篇综述和书章节文章﹐140篇会议论文﹐8项专利,4本专著和10本编辑书籍。他已被邀请做过300多次学术讲演和大会特邀报告。他的学术论文已被引用6000次以上。他成功地组织和担任过7次学术会议的主席。王教授荣获了美国显微镜学会1999年巴顿奖章﹐佐治亚理工学院2000年杰出研究奖﹐2001年S.T.Li奖金(美化学学会)﹐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CAREER基金﹐中国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海外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学者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海外专家顾问团成员和国家自然基金委海外评委,国家自然科学进步奖评委。他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海外主任,教育部清华大学“长江”特聘讲座教授。他是科学院化学所名誉教授, 中山大学名誉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筹建工学院专家小组成员,浙江大学客座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哈尔傧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厦门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国际量子中心海外中心成员﹐北京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以及10多种期刊和杂志的编委和编辑。 “人”! ——是谁创造了这个字? 这个字是人所创造,人必须全力保护这个字。 这个字与古人今人同在,与天地日月共存。

  5. 王中林博士简历 王中林博士被多次邀请参加国内科学和技术发展方向及领域研讨和评审会。王教授因其对“纳米技术领域的材料科学以及基础发展做出的杰出及持续的贡献”,2002年新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ecs, www.eurasc.org ),2004年当选为世界创新基金会院士(World Innovation Foundation, www.thewif.org.uk)。法国居里夫人大学和法国联合大学(L'Institut Universitaire de France (IUF))于2003年5月7日,以王教授个人的名誉举行了专题纳米科技研讨会(a symposium in the honor of Prof. Wang)。王教授是从1992到2002十年中纳米科技论文引用次数世界个人排名前25位作者之一.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 2003年发表的世界纳米科技论进展总评中作为两个重点报道之一报道了王教授纳米带的研究进展。2004年《科学》(Science 304 (2004) 1282)把王教授作为在美国任教的外国人成功的典型进行了专访和报道。目前,王教授正在大力推行北京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合工学院的办学和组建,他是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北京大学联合办学的美方在北京的执行主任。

  6. 王中林博士简历 王中林博士是国内外知名学者。他的第一本专著《Elastic and Inelastic Scattering in Electron Diffraction and Imaging》(Plenum Press, New York, 1995)被American Scientists评论为“具有卓越成就和极其价值的经典之作”。他1996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行的《Reflec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pectroscopy for Surface Analysis》被英国 Analysis杂志和美国材料学会会刊评论为“反射电子显微学唯一的和必读教材”。他1998年和康振川博士合着的《Functional and Smart Materials》被 Science 和 Physics Today 评论为“有关智能材料唯一的和最前沿的书籍”。他主编的《Handbook of Nanophase and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美国Kluwer公司联合出版。

  7. 王中林博士简历 王中林博士和他的同事1998年在Science上关于发现纳米碳管量子导电效应的文章被12 家专业学会会刊和报社作为重大科技发现转载。他们1999年的Science文章报道了世界上最小的可以称单个病毒 质量的“纳米秤”﹐已引起国际媒体的极大关注。他带领的小组在Science上报道了半导体氧化物纳米带结构的发现和合成﹐为纳米级传感和敏感器以及光电器件打下基础。这一最新成果引起了纳米界的巨大反响﹐被许多媒体 如USA Today, Science News, Nanotech Alert,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News等评论为纳米材料领域一重大突破。该文章是2002-2003年全世界化学界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这一重大发现被德国的法兰富克报纸评论为可以和发现碳纳米管的意义可以比拟。他们最近研制的利用纳米带做成的应用于扫描探针技术中的纳米悬臂梁被《自 然》杂志以新闻登出(Nature, 423 (2003) 134)。

  8. 王中林博士简历 王教授领导的小组发明的低温无催化制氢技术被《Business Week》周刊在2003年6月30日作为近期可投资项目而醒目刊出。2004年,王中林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得到具有压电效应的半导体纳米环结构。这种新型纳米带可以应用于微/纳米机电系统,纳米级传感器, 生物细胞探测, 是实现纳米尺度上机电耦合的关键结构。这一重大研究成果发表在2月27日的美国《科学》周刊上。该研究成果是继王中林2001年首次发现半导体纳米带结构后又一重大原创突破性成果。他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材料﹐智能材料以及电子显微学的基础理论和新实验方法上。

  9. 人类将优先开发的五种新能源 即将过去的20世纪中,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三种,就是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假使按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不加节制,那么,地球上这三种能源能供人类开采的年限,分别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了。试想一下,对于今于20来岁的年轻人来说,到他们六七十岁的时候,如果地球上已经没有原油和天然气可用,我们能不为此感到惊愕吗?所以,开发新能源,替代上述三种传统能源,迅速地逐年降低它们的消耗量,已经成为人类发展中的紧迫课题,核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将有所发展,但是核电站的最大使用期只有25-30年,核电站的建造、拆除和安全防护费用也相对昂贵,过多地建设核电站是否明智可取,还有待今后实践和历史来检验。那么,人类将向何处寻找新能源呢?先进国家的能源专家认为,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和氢能这五种新能源,在今后将肯定会优先获得开发利用。

  10. 人类将优先开发的五种新能源 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的形式很多,例如太阳能集热为建筑供暖、供热水,用太阳能电池驱动交通工具和其它动力装置等,这些都属于太阳能小型、分散的利用形式。太阳能大型、集中和利用形式,则是太空发电。在距地面三万多公里高空的同步卫星上,太阳能电池每天24小时均可发电,而且效率高达地面的10倍。太空电能可以通知过对人体无害的微波向地面输送。 风能 风能利用技术的不断革新,使这种丰富的无污染能源正重放异彩。据估计,二三十年内,风力发电量将要占欧共体全国总电力的30%左右。

  11. 人类将优先开发的五种新能源 地热能 目前世界上已有近二百座地热发电站投入了运行,装机容量数百万千瓦。研究表明,地热能的蕴藏量相当于地球煤炭储量热能的1.7亿倍,可供人类消耗几百亿年,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后将优先利用开发。 波浪能 主要的开发形式是海洋潮汐发电。80年代中期挪威成功地建成一座小型潮汐发电站,让涨潮的海水冲进有一定高度的贮水池,池水下溢即可发电。已经在设计的单座潮汐电站,其发电量可供一个30万人口的城市使用。  氢能 氢是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可提取出无穷无尽的氢。氢运输方便,用作燃料不会污染环境,重量又轻,优点很多。前苏联试用氢制成155型飞机的燃料已经初步获得成功,各国正积极试验用氢作为汽车的燃料。氢无疑将成为人类未来要优先利用的能源之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