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5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一、自然灾害概述 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物质. 区域性. 不确定性. ( 3 )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发生的必然,人类行动能减轻 其灾害. 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 2 )分布:环太平洋灾害带、 20°~50°N 环球自然灾害带。. 热带掘旋. 地震. 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 1 )许多自然灾害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生态破坏. 氟利昂. 地下水. 水库. 二、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沿海. 沿江. 山前.

vilin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Ⅴ) 一、自然灾害概述 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物质

  2. 区域性 不确定性 (3)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发生的必然,人类行动能减轻 其灾害

  3. 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分布:环太平洋灾害带、20°~50°N环球自然灾害带。 热带掘旋 地震

  4. 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1)许多自然灾害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生态破坏

  5. 氟利昂 地下水 水库

  6. 二、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沿海 沿江 山前

  7. 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工业

  8. 热带气旋

  9. 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喜马拉雅 台湾 河北平原

  10. (2)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环境污染原因:人类文明的发展,工业化速度加快出现环 境污染问题,引发自然灾害 地势

  11. 四川

  12. 4.我国的虫灾和鼠灾 (1)我国病、虫、鼠等生物灾害严重,但区域差异很大

  13. 蝗虫

  14.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 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15. 洪水 干旱 南非,热带气旋、洪水、干旱、流行病

  16.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产生的原因:由于复杂而独特的自然 和社会经济环境 黄淮海平原 西南地区 江南丘陵 青藏高原

  17. 季风

  18. 地震 泥石流

  19. 四、防灾与减灾 1.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

  20. 航运 水土流失

  21. 2.高新科学技术和减灾

  22. 3.自然灾害与我们 (1)面对灾害的做法:学、听、备、察、报、抗、避、断、 救、保 (3)应对地震:断电断气防火,远离危险地段,头脑要清 醒,反应要敏捷

  23. 考点1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影响

  24. 学法指导 (1)台风、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西北太平洋 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印度 洋、大西洋及太平洋东岸的称为飓风。 (2)自然灾害并非百害而无一利,注意其“功效”:洪水泛滥能带 来肥沃的土壤,台风能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地壳活跃 的地方多地热和温泉;火山灰富含矿物质,能形成肥沃的土壤 等。

  25. 针对训练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中国气象学会、河南省气象局、河南省地震局承 办的“2008年防灾减灾论坛”于2008年9月18日在河南省郑州 市开幕。“2008年防灾减灾论坛”主题为“防灾减灾与应急对 策”。 材料二 受热带低压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海南省2008年10月 12日到15日早晨出现持续强降雨。海口、文昌等地的部分地 区累计降雨量超过500毫米,市中心城区被淹,交通大面积 瘫痪,不少居民家中被淹,人们出行及日常生活出现严重的 困难。

  26. (1)自然灾害对人类影响巨大,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有哪些?(1)自然灾害对人类影响巨大,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2)(双选)此次海南省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之长、降雨面积之 广,为历史少见。此次强降雨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海热带低压移动缓慢,长时间在海南近海徘徊 B.南海热带低压势力强大 C.北方弱冷空气与热带低压冷暖系统相互作用,大气上升运动 明显加剧 D.北方冷空气南下形成快行冷锋 (3)简要分析海口市中心城区被淹的主要原因。 (4)此次洪灾中海南省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受灾严重,这主要是 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与哪些因素有 关?

  27. 解析:第(1)题,考查基础知识。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基 本条件。自然异变作为诱因和承受灾害的客体。第(2)题,形成暴 雨的气象条件包括冷锋、强对流天气、热带气旋的出现等,此次 天气系统称为热带低压,可见其势力并不强大,只是同时还受到 冷空气的影响,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造成强降雨。第(3)题,城 市洪水的发生应从降水与排水两方面考虑。 第(4)题,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 体三者的共同作用。海南地形中间高四周低,东部地区为迎风 坡,降水量大。

  28. 答案:(1)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 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灾害 的受灾体。 (2)AC (3)降水强度大,降水持续时间长;海口市地处沿海,地势低 平,排水不畅;四周为海洋,地下水位高,下渗量少。 (4)地形 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 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29. 考点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多发的原因 我国有些地区,由于常常出现的自然灾害较多而成为自然灾害多发区。由于自然灾害之间有相互联系的特点,因此,某一地区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由一种主要的自然灾害而引发了其他的自然灾害,从而使得多种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因此,抓住该地区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结合该地区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再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气候等特点,就能分析出该地区易发生哪些自然灾害,原因是什么? 下面分析一下我国几个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各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30. 1.华北地区 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 病虫害等。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 季风的强弱不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都很大,因 此,涝灾害频发,再加上距冬季风发源地较近,地势平坦, 因此,冬春季节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所以,这些 灾害主要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

  31. 其关系表示如下: 华北地区多气象灾害的原因

  32. 2.西南地区 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而这些灾害存在 着密切的关联性,再加上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就造成了这里多 种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点。

  33. 3.东南沿海地区 多发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洪涝、风暴潮等,这主要是由于气 象灾害——台风引起的。

  34. 针对训练 2.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读我国 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

  35.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 (2)②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 (3)③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 (4)危害④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36.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与影响。第(1)题,①与②纬度相差不大,所以应从湿润情况与农田分布上考虑。①与④地纬度差异大,同时考虑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第(2)题,洪水有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和融冰洪水,②地虽气候干旱,但存在融雪洪水和融冰洪水。第(3)题,③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是该处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气候诱因。第(4)题,④地降水变率大,适于蝗虫的繁殖和生长。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与影响。第(1)题,①与②纬度相差不大,所以应从湿润情况与农田分布上考虑。①与④地纬度差异大,同时考虑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第(2)题,洪水有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和融冰洪水,②地虽气候干旱,但存在融雪洪水和融冰洪水。第(3)题,③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是该处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气候诱因。第(4)题,④地降水变率大,适于蝗虫的繁殖和生长。

  37. 答案:(1)①地与②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 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①地与④地相比,纬度更高,更靠 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 晚。 (2)气温升高影响,4~5月(春季)形成融雪洪水;7~8月(夏 季)形成融冰洪水。 (3)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4)蝗灾。这里降水时间变化大,干旱少雨年份或者旱季,河 湖退水区适宜雌蝗产卵,雨季多雨利于蝗虫幼虫生长。

  38. 考点3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1.地震 是最不可预知且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相关自 救与互救知识,可以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 具体图解如下:

  39. 2.洪水 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因此做好防洪准 备,在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

  40. 针对训练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广网北京2009年2月6日消息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 民政部2009年全国救灾减灾工作会议上获悉,2008年各类自 然灾害共造成4.7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和失踪88 928人,因 灾直接经济损失13 547亿元,灾害损失超过常年,救灾难度 为建国以来之最。

  41. 材料二 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

  42. 材料三灾害自救的几种方式

  43. (1)材料一中未体现出的2008年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 A.灾种多 B.损失重 C.救灾难度大 D.救灾技术先进 (2)在2008年的某次自然灾害中,我国首次将铁路、公路滞留人 员和城市被困人员纳入救灾工作范畴,你认为这是在应对哪一次 灾害中实施的? (3)在材料二中a、b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 资是 () A.冲锋舟 B.食品 C.矿泉水 D.棉衣 (4)材料三六种遇到灾害时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原因分别是什么?

  44.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叙述,可以看出没有体现救灾技术先 进与否。第(2)题,在2008年1、2月期间的南方诱发蚜虫冷冻冰 雪灾害中,大批车辆和旅客被围困在路上,许多返乡人员被滞留 在车站和城市,许多城市也因断电、大雪封路而陷入困境。第(3) 题,由图中经纬度可推知,a为长沙,b为武汉,均在长江中下游 地区,这里多发生洪水灾害,应大量储备冲锋舟。第(4)题,发 生泥石流、水灾时应往高处逃;山崩、地震时要快速寻找安全的 空间,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防止被砸伤。当火灾 发生时浓烟上升,贴近地面可获得氧气,也能防止把浓烟吸入体 内。 答案:(1)D(2)2008年南方诱发蚜虫冷冻冰雪灾害。 (3)A (4)①⑤ 原因分别为: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会被淹埋,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45. 命题视角1 西南三省森林火灾发生时间特征、成因及危害 【例1】 (2009·山东文综)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 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