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高三一轮复习专题

高三一轮复习专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 基本概念. 1. 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作为质点。) 2. 速度 ——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3. 加速度 ——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4. 变化率 ——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5. 注意 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 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高三一轮复习专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三一轮复习专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

  2. (一)基本概念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作为质点。) 2.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3.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4.变化率——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5.注意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3.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①Δx=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xm-xn=(m-n)aT 2 ②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 4.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前1s、前2s、前3s……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②第1s、第2s、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③前1m、前2m、前3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④第1m、第2m、第3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对末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相应的运用这些规律。 5.一种典型的运动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物体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静止。

  5. t1t2t3t4t5t6t7 t1t2 t3t4t5t6t7 图2-2 【例题1】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2-2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 B.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 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6. 23.(2007年理综卷1)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23.(2007年理综卷1)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7. 23.(2005年理综I)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0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8. 23.(2006年理综Ⅰ)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Δt=6.0s。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 km/s。

  9. p q A B C 图2-4 图2-5 s v o t o t (三)运动图象(如图2-4所示) 1.x-t图象。能读出x、t、v 的信息(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能读出x、t、v、a的信息(斜率表示加速度,曲线下的面积表示位移)。可见v-t图象提供的信息最多,应用也最广。 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 【例题4】如图2-5所示,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AB,右侧面是曲面AC。已知AB和AC的长度相同。两个小球p、q同时从A点分别沿AB和AC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

  10. 9.(2004年广东省)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他每隔0.40s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四个球,将球的运动看作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取g=10m/s2) C A.1.6m B.2.4m C.3.2m D.4.0m

  11. (a) (b) 1 4 0 3 5 2 n1 P1 n2 P2 图7-23 13.(2001年上海市)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0 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汽车的速度是m/s。

  12. 20、(2006年上海市)辨析题: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20、(2006年上海市)辨析题: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 启动加速度a1 4 m/s2 制动加速度a2 8 m/s2 直道最大速v1 40m/s 弯道加速度v2 20 m/s 直道长度s 218m v1-v2 v1 a2 a1 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 v1=40 m/s,然后再减速到v2=20 m/s, t1 = = …; t2 = = …; t= t1 + t2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

  13. 线圈 限位孔 振针 永久磁铁 振片 图16-6 (四)实验 4.打点计时器(如图16-6所示)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特殊的计时仪器,电源用50Hz的交流电,所以打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14. s1 s2 s3 C D A B 图16-11 如图16-11所示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 …。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 …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 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如(其中T=5×0.02s=0.1s)   ⑵利用“逐差法”求a: ⑶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如 ⑷利用v-t图象求a: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16-12的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15. 2.质点做方向不变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为零),设在连续两段相等时间内质点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则s1和s2之比值可能为( ) (A)1:1, (B)2:5, (C)2:1, (D)4:1。 3.一杂技演员表演抛、接4只小球的节目。期间,每隔0.40s抛出一只小球,且其手中始终只持有一只小球。则被抛出的小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高度从抛球点算起,取g=10 m/s2)为 (A)1.6 m (B)1.8 m(C)3.2 m (D)4.0 m

More Related